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慶城縣

鎖定
慶城縣,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馬蓮河中上游,東鄰合水,西瀕蒲河與鎮原縣相望,南和西峯區毗鄰,北與環縣、華池接壤。地理座標為東經107°16′32″~108°05′49″,北緯35°42′29″~36°17′22″;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中部地帶,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22]  總面積2692.6平方千米; [15]  截至2023年末,慶城縣常住人口23.12萬人, [24]  截至2023年6月,慶城縣轄9個鎮、6個鄉; [19-20]  縣人民政府駐慶城鎮。
慶城縣古屬雍州,隋置慶州,唐宋元明清時期一直為州府縣所在地。縣城三面環山,兩水繞城,形似“飛鳳”,又稱鳳城。 [15]  2002年8月,撤銷慶陽地區設慶陽市,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慶城是華夏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94年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城。 [1]  中醫鼻祖岐伯誕生於慶城,並在此與軒轅黃帝談醫論道,成就中華醫學鉅著《黃帝內經》;夏太康年間,周先祖率族人遷徙於此,教民稼穡,削土築城,開創華夏農耕文明的先河。慶城是原陝甘寧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劉志丹、習仲勳、謝子長等開闢紅色革命根據地。慶城是長慶油田的發源地和原油主產區,1970年鑽出第一口油井(慶一井),已成為全國第一大油氣田,境內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有油井4100多口,年產原油140萬噸以上,天然氣儲量818億立方米。 [15]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  2020年2月,慶城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3] 
2023年,慶城縣地區生產總值127.11億元,同比增長11.5%。 [24] 
中文名
慶城縣
外文名
qingchengcounty
別    名
鳳城
行政區類別
[4] 
所屬地區
中國西北
地理位置
甘肅省東部
面    積
2692.6 km²
下轄地區
9個鎮、6個鄉 [19] 
政府駐地
慶城鎮
電話區號
0934
郵政編碼
7451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3.12 萬(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普照寺
鵝池洞
周祖陵等
火車站
慶城站 [5] 
車牌代碼
甘M
地區生產總值
127.11 億元(2023年)

慶城縣歷史沿革

慶城縣,其歷史可以上溯到20萬年以前。據20世紀20年代出土的舊石器證明,那時就有人類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生息繁衍,是華夏民族發祥地之一。 [21] 
夏時,天下分九州,慶城縣屬雍州。葷粥為北方最大戎狄部落。“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務,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間”,立邦國於北豳(今慶城縣城)。
初,戎狄部落眾多,互侵不斷。後期,周人南下岐山,遷國於豳(今陝西省旬邑縣之西)。慶城縣被犬戎所佔,戎人建立義渠戎國。商末,當時的涇水流域出現過幾個氏族小國,有共國、阮國(今涇川)、密須國(今靈台)、彭國等。慶城縣屬彭國古地。
西周中期,周穆王姬滿曾巡遊豳地,安五戎方國,有義渠戎、彭盧戎、烏氏戎、鬱郅戎、太原戎等。慶城縣屬義渠戎國。義渠戎國也是甘肅建國時間較早的國家之一。
春秋戰國時,義渠戎國勢力已經越來越大,先後滅彭盧、太原、鬱郅等國,疆域南臨涇水,北據河套,西轄崆峒,東扼橋山,轄地甚廣。義渠戎國建國時間最長,達300餘年。義渠戎國有較高的文明水準,有城邑建築,人死後實行火葬。曾與秦抗衡達500餘年。東周初,慶城縣仍屬義渠戎國轄地。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歷經近200年戰爭。周赧王四十九年(前266年),秦昭襄王滅義渠,慶城縣始入秦國版圖。
統一六國後,設置郡縣,全國分36郡。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北地郡,郡屬在今慶城縣馬嶺。轄富平、烏氏、涇陽、朝那、義渠、泥陽6縣,慶城縣為義渠縣。
西漢(前206年~25年),基本沿襲郡縣設置,仍置北地郡,隸屬朔方刺史部管轄。高帝三年(前204年),改義渠縣為鬱郅縣。元鼎三年(前114年),郡縣改置,北地郡轄19縣(道):靈武、廉、靈州、富平、煦衍、直路、歸德、鶉觚、馬嶺、方渠、回獲(安塞)、鬱郅、五街、略畔道、義渠道、大要、泥陽、弋居、除道(直道)。其時,在慶城縣西北的馬嶺設北地郡守,析分義渠縣地,設馬嶺縣;在今慶城鎮設鬱郅縣,縣之東北林錦廟設歸德縣。 [21] 
東漢(25~220年),北地郡改屬涼州刺史部。末年,羌戎入侵,郡縣皆廢。
三國時,慶城縣全境被匈奴屠各部落(亦稱休屠胡)所佔,原郡縣皆廢。魏鹹熙二年(265年),慶城縣為西晉所轄。
東晉十六國時,慶城縣先後為前趙、後趙、前秦、後秦、大夏屬地。永和七年(351年),前秦滅後趙,立國於長安,慶城縣復歸前秦,仍以軍代政。太元九年(384年),後秦軍驅逐前秦駐軍,在慶城置泥源軍,軍政合一。義熙十三年(417年),匈奴鐵弗部首領赫連勃勃在陝北統萬城建立大夏國,慶城縣為其所轄。
南北朝時,北魏,實行州、郡、縣建置,在縣境內置西北地郡,在彭原置富平縣(屬豳州西北地郡),慶城縣轄富平縣全境。西魏,置朔州、雲州。北周再設西北地郡。
隋朝初年,廢州置,實行郡縣制。在慶城設弘化郡,廢西北地郡及富平縣。開皇十六年(596年),在今慶城鎮置合水縣,屬弘化郡。開皇十八年(598年),在今慶城鎮北15千米環江東岸置弘化縣,隋末移置現慶城鎮,屬弘化郡治。大業元年(605年),置弘德縣、歸德縣、洛原縣,復置馬嶺縣,屬弘化郡治。大業八年(612年),改慶州為弘化郡。義寧二年(618年),在今銅川置三泉縣。 [21] 
初,實行州、縣建置,後改為道、州、縣建置,武德元年(618年),改弘化郡為慶州。廢弘德縣置方渠縣,改三泉為同川縣。武德六年(623年),在慶陽城設總管府,移治弘化縣,與合水縣同為慶州治所,並分合水縣,在今玄馬鄉置白馬縣,將合水縣改為合川縣。武德七年(624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貞觀元年(627年),廢都督府,劃全國為十道。慶州屬關內道,在今慶城鎮設慶州都督府,歸道管理。神龍元年(705年),改弘化為安化縣。開元十年(722年),分洛源,在今縣城東北75千米處設懷安縣(今華池懷安)。天寶元年(742年),改慶州為安化郡,改白馬縣為延慶縣。至德元年(756年),改安化郡、縣為順化郡、縣。乾元初(758年),復改郡為慶州,廢懷安縣。
五代時,建置多變,但行政區劃大體同唐。
後梁時,改慶州為武靜軍,廢馬嶺縣。順化、同川、延慶、彭原仍沿舊制。
後唐莊宗時,復改武靜軍為慶州。
後周顯德三年(956年),廢延慶縣,後歸安化縣。
時,全國劃為15路,慶州隸屬永興軍路,後改屬陝西西路,轄華池、安化、樂蟠三縣。乾德二年(964年),改順化縣為安化縣。乾德三年(965年),並同川入安化。慶曆元年(1041年),陝西西路分置4路,慶州屬環慶路,仍領3縣。宣和七年(1125年),改慶州為慶陽府。轄安化、合水、桐川、彭原4縣。
初,改府為安國軍,又為安定軍節度。並安化入彭原縣。皇統二年(1142年),並宋時的涇原、環慶兩路,在縣城內設慶原路總管府。
元代,首次設立行省(含甘肅省),省下置路、府、州、縣,縣以下置鄉、都、裏、社等基層組織。元代慶陽府歸陝西行省鞏昌都帥府管轄,府治於安化(今慶城鎮)。至元七年(1270年),廢安化、彭原縣歸府直轄。
,改行省為布政使司,下置府(直隸州)、縣(州),洪武二年(1369年),復置安化縣,直隸陝西布政使。洪武九年(1376年),慶陽府隸屬由陝西行省改為陝西布政使司,轄1州(寧州)4縣(環縣、安化、合水、真寧)。
清沿明制,仍為府、縣建置。清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清靖遠大將軍阿濟格攻佔秦隴44城。六月,慶陽為清廷管轄。清朝初年,慶陽府仍為陝西布政使司。康熙四年(1665年),慶陽府改隸甘肅布政使。康熙八年(1669年),復置甘肅省,安化縣歸甘肅布政使管轄。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隴東道,並董志入安化縣,改安化縣為慶陽縣,隸隴東道。不久改涇原道(今平涼市)。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置涇原行政區,直隸於甘肅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縣府移至西峯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隸甘肅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11月,陝甘邊區各縣隸屬陝甘省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5月隸屬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2月,慶陽縣人民民主政府在慶城鎮成立,與國民黨慶陽縣政府(設西峯)並存。慶城縣北部地區(驛馬以北)歸邊區政府管轄,共設6區1市,即桐川、驛馬、高迎(即今高樓鄉和慶城鎮一部分)、新堡、三十里鋪、赤城6區和慶陽市。區以下設鄉,鄉以下設行政村。8月22日,中國共產黨慶環分區委員會機關由曲子鎮遷往慶陽城(今慶城鎮),改為中國共產黨隴東分區委員會,同時在慶陽城設立隴東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西峯解放。8月,成立西峯市(縣級)人民政府。 [21] 
慶城縣政區地圖 慶城縣政區地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隴東分區易名為慶陽分區,區署遷西峯鎮。
1955年10月,慶陽、平涼兩地區合併,區屬設平涼。
1958年4月,華池縣併入慶陽縣。12月,合水縣板橋等5個鄉及寧縣瓦斜、鎮原縣肖金鄉併入慶陽縣。
1961年12月,慶、平分治,慶陽縣仍隸屬慶陽地區,並從慶陽縣析出華池縣,板橋等公社劃歸合水縣,瓦斜公社歸屬寧縣。
1985年5月,籌備成立西峯市。翌年元月將原慶陽縣的彭原、後官寨、温泉、什社、董志、陳户、肖金、顯勝、西峯8鄉1鎮劃歸西峯市管轄。
2002年8月,撤銷慶陽地區設慶陽市,慶陽縣更名為慶城縣。 [21] 

慶城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慶城縣轄9個鎮(慶城鎮驛馬鎮馬嶺鎮卅鋪鎮玄馬鎮桐川鎮白馬鋪鎮赤城鎮高樓鎮)、6個鄉(蔡家廟鄉太白梁鄉土橋鄉蔡口集鄉翟家河鄉南莊鄉),共153個行政村。 [19-20]  縣人民政府駐慶城鎮。

慶城縣地理環境

慶城縣位置境域

慶城縣位於甘肅省東部,馬蓮河中上游,東鄰合水,西瀕蒲河與鎮原縣相望,南和西峯區毗鄰,北與環縣、華池接壤。地理座標為東經107°16′32″~108°05′49″,北緯35°42′29″~36°17′22″。東西長約70千米,南北寬約56千米。總土地面積2692.6平方千米。 [23] 

慶城縣地形地貌

慶城縣地處隴東黃土高原中部地帶,全縣除驛馬鎮、桐川鄉有部分較寬塬面外,其餘塬面支離破碎,川、台狹小,山區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呈殘塬溝壑與丘陵溝壑地貌類型,全縣海拔1011-1623米。 [22] 
慶城縣地形分為三大自然地貌:董志塬殘塬區,位於縣南,包括驛馬、白馬、赤城、高樓4鄉鎮,面積594.6平方千米;殘塬河谷區,位於縣中、東部及西部部分地區,包括慶城、南莊、玄馬、卅鋪、蔡家廟、翟家河、馬嶺7個鄉鎮,面積934平方千米;丘陵溝壑區,位於縣西北部,包括桐川、土橋、太白梁、蔡口集4個鄉,面積1164平方千米。
慶城縣大部分山脈從北向南呈葉狀分佈,形成大小支脈百餘道。東北部洛河與馬蓮河二水間山脈屬橋山山脈,主要有馬嶺、風凰山、節義峯、太平山、寡婦山、迎鳳山、斬斷山等。西部從環縣入境至董志塬的馬蓮河與黑河二水間為太白山脈,主要有太白梁、撫琴山、清涼山等。

慶城縣氣候

慶城縣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降雨量537.5毫米,年平均氣温9.4℃,無霜期150天。 [22] 

慶城縣土壤

慶城縣位於黃土高原的中心地帶,黃土層達100米以上,綿而深厚,質地均一。土壤分4個土類,4個亞類、13個土屬、29個土種。土壤均屬微鹼性,有機質含量低,鉀有餘,氮缺,磷極缺。土壤分佈為:南部董志塬區驛馬、白馬、赤城、高樓4個鄉鎮以黑壚土為主;東北部殘塬河谷區玄馬、馬嶺、卅鋪、慶城、南莊5個鄉鎮以黃綿土黑壚土淤積土為主;西北部丘陵溝壑區太白梁、蔡口集、土橋、桐川、翟家河、蔡家廟6個鄉以黃綿土為主。

慶城縣自然資源

慶城縣生物資源

慶城縣境內主要野生植物資源主要有7大類:油料植物有100多種,如文冠果(木瓜)、蒼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纖維和造紙原料植物約近百種,如羅布麻、浪麻、龍鬚草、馬蓮、芨芨草等;澱粉及釀造類植物20多種,如橡子、沙棗、蕨根、魔芋、沙米、土茯等;野生化工原料及檢皮類有20多種,如檢皮櫟、五倍子、槐、貓屎瓜等;野生果類100多種,如中華獼猴桃、櫻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藥材951種,有大黃、當歸、甘草、紅黃芪、鎖陽、肉蓯蓉、天麻等;特種食用植物10多種,其中比較名貴的野生植物有髮菜、蕨菜、木耳、蕨麻、黃花菜、地軟、羊肚、蘑菇、鹿角等。 [22] 
慶城縣境內有野生動物650多種。其中:兩棲動物24種,爬行動物57種,鳥類441種,哺乳動物137種。主要有大熊貓、金絲猴、麝、猞猁、掃雪、梅花鹿、馬鹿、麝進等。野生動物中,屬於國家保護的稀有珍貴動物有90多種,其中屬一類保護的24種,二類保護的24種,三類保護的4011種。 [22] 

慶城縣礦產資源

慶城縣是陝、甘、寧地區最大的石油、天然氣開發基地。境內探明石油儲量4.3億噸,有油井2700多口,是長慶油田原油主產區。 [22] 

慶城縣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慶城縣常住人口235154人 [14] 
根據省、市2023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反饋結果,截至2023年末,慶城縣常住人口23.1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48‰。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10.0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1萬人,城鎮常住人口占全縣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43.38%,比上年末提高0.8個百分點。 [24] 

慶城縣經濟

慶城縣綜述

2023年,慶城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7.11億元,增長1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1億元,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81.87億元,增長14.5%;第三產業增加值29.14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22年的11.6:64.9:23.5調整為12.7:64.4:22.9。 [24]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23年,慶城縣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0.6%。其中,房地產投資同比下降7%。按投資構成分組(不含房地產投資):建築安裝工程投資同比增長51.9%;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下降22.4%;其他費用投資同比下降47.7%。按三次產業分組: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59.6%;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3.3%;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3%。按投資規模分組(不含房地產投資):5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61個,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4.6%;500-499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0個,完成投資同比下降33.2%。 [24] 
財政收支
2023年,慶城縣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8.8億元,增長13.6%;完成小口徑財政收入4.82億元,增長1.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8.8億元,增長4.4%。 [24] 

慶城縣第一產業

2023年,慶城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6.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6.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3.57萬畝,增長2%,其中夏糧播種面積26.07萬畝、增長0.8%,秋糧播種面積27.51萬畝、增長3.2%;糧食總產量11.5萬噸,增長0.5%,其中夏糧產量4.52萬噸、下降4.2%,秋糧產量6.98萬噸、增長3.9%。油料播種面積10.94萬畝、增長10.9%;油料產量1.45萬噸、增長18.9%。蔬菜播種面積17.84萬畝,增長8.4%;蔬菜產量15.16萬噸,增長21.3%,其中食用菌產量0.13萬噸,增長166.9%。果園面積17.14萬畝,下降0.5%,其中蘋果面積15.92萬畝,下降0.5%;水果總產量16.55萬噸,增長14.4%,其中蘋果產量16.01萬噸,增長15.6%。 [24] 
截至2023年末,慶城縣大牲畜存欄4.47萬頭,增長2.5%。其中:牛存欄4.25萬頭、增長3.5%,牛出欄1.99萬頭、增長6.6%;羊存欄31.57萬隻、增長10.5%,羊出欄12.05萬隻、增長13.6%;豬存欄5.3萬頭、下降1.2%,豬出欄5.1萬頭、增長10.6%。 [24] 

慶城縣第二產業

工業
2023年,慶城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年末,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8家,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2%,增加值同比增長12.3%;根據規模以下工業樣本庫25户企業調查數據推算,地方規下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 [24] 
建築業
2023年,慶城縣30户資質內建築企業從業人員平均人數達到2263人,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5.52億元;實現增加值6.68億元,同比增長22.7%。 [24] 

慶城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慶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32億元,增長3.6%。分銷售單位所在地看,城鎮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13.87億元,增長4.7%;鄉村市場消費品零售額為5.45億元,增長0.8%。分行業看,批發業實現9.01億元,增長2%,零售業實現6.49億元,增長3.4%,住宿業實現1117.1萬元,增長12.4%,餐飲業實現3.72億元,增長7.9%。 [24] 
招商引資
2023年,慶城縣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120個,到位資金65.51億元。其中:當年新簽約項目109個,到位資金56.76億元,資金到位率46.8%;續建項目11個,到位資金8.75億元。 [24] 
旅遊業
2023年,慶城縣共接待遊客356.1萬人次,同比增長65.3%;實現旅遊綜合收入9.35億元,同比增長40.6%。 [24] 
金融業
截至2023年末,慶城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71.7億元,增長5.5%,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41.9億元,增長12.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1.6億元,增長9%,其中:住户貸款餘額44.3億元,增長3.3%。 [24] 

慶城縣交通運輸

慶城縣位於蘭州至青島、福州至銀川、銀川至百色、延安至九寨溝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銀川鐵路交匯處,國道309線、211線,省道202線貫通全境,距離慶陽機場40千米,是慶陽北三縣的交通樞紐,是西安、銀川經濟圈的重要節點。 [15] 
截至2023年底,慶城縣鐵路總里程62千米;公路總里程2611.18千米,較上年增加324.42千米。其中:3條高速124.34千米,較上年增加1.9千米;3條國道199.89千米;4條省道76.58千米;9條縣道222.47千米;14條鄉道258.03千米;152條村道823.47千米,較上年增加5.1千米;自然村道達到675條906.38千米,較上年增加216條317.42千米。 [24] 

慶城縣政治

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委副書記、縣長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縣政協主席
馬應樂
僅列黨政主要領導,不列副職,截至2024年4月 [25] 

慶城縣社會事業

慶城縣教育事業

2023年,慶城縣各級各類學校160所,其中幼兒園56所(公辦27所,民辦29所)、小學26所、教學點57所、初中10所、九年制6所、高中3所(完中2所)、特教學校1所、職中1所。在校人數43575人,其中幼兒園7814人、小學20690人、初中9796人、職專1406人、高中3819人、特教學校50人。教職工3259人,其中專任教師3152人,專任教師中幼兒教師329人、小學教師1467人、初中教師854人、普通高中教師368人、職專教師121人、特教學校13人。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98.95%、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鞏固率為99.93%、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6.55%。全縣高考一本進線率44.75%,本科進線率88.13%,位居全市縣區第1名;總錄取率97.48%。 [24] 

慶城縣科學技術

2023年,慶城縣組織申報市級以上科技項目15項,獲批3項(其中,省級1項5萬元,市級1項25萬元,市級自籌經費項目1項);立項實施縣列科技項目17項(其中,自籌經費項目6項),安排項目經費35萬元;組織實施省財政轉移支付強科技獎補資金項目9項,安排項目經費304萬元。累計完成財政科技支出2421萬元,撥付省市當年下達科技資金265.35萬元。爭取資金542萬元,完成年度任務350萬元的154.9%。圍繞技改提升、新材料研發等組織外出招商2次,完成招商引資3097.37萬元,佔年度任務的103%。引導29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評價(較上年度增長93.3%),5家企業通過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認定(較上年度增長150%)。指導5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複審),全縣有效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11家,總數實現了由一位數到兩位數的突破。推薦申報省級星創天地1家,培育認定市級星創天地4家,市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機構、企業各1家。組織選派2023年,慶城縣科技特派員90名,爭取省市選派“三區”科技人才14名,組建科技特派員團隊4個,服務於15個鄉鎮的78個村。科技特派員和“三區”科技人才累計引進新品種48個,新技術38項,培育科技特派員示範點14個,參與實施各類科技項目20項,引導1100多户羣眾註冊使用“津科幫扶”在線諮詢平台,解決技術方面存在的問題300多個,參與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00多期,培養科技示範户2600户左右。投入220萬元,組織了實施“蘋果新品種新技術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隴東地區主推蘋果新品種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和“慶城縣舍飼綿羊擴繁技術示範和推廣”東西部協作科技資金項目3個,為全縣蘋果產業發展和舍飼綿羊養殖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4] 

慶城縣文化事業

2023年,慶城縣共有文化館總館1個,分館15個,羣眾書畫交流培訓服務中心一處。挖掘非遺項目達到59項,其中省級3項,市級12項,縣級44項;傳承人達到167人,其中省級1人,市級26人,縣級140人。全年主辦及承辦羣眾文化活動:組織文藝活動35次,受益觀眾7000人。舉辦培訓班8場次,培訓人員1000人次。舉辦展覽6場,參觀人員1500人次。組織公益性講座6場,參觀人員600人次。 [24] 
截至2023年末,慶城縣圖書館藏書量166499冊。年接待讀者8869人次,年流通15369冊,新辦借書卡154張。年開館時間365天,周開館56小時。慶城縣博物館1個,共有3個固定展室、1個青少年活動中心、1個可移動文物修復室,舉辦3個臨時展覽,接待觀眾113243人,學生和兒童共48369人。全年文化產業增加值為6200萬元,共計註冊文化企業116家,減少17家。藝術表演團體1個,全年完成公益性演出91場,大型綜合演出2場,商業性演出35場,經濟收入35萬。 [24] 
廣播電視
2023年,慶城縣播出時間為8881小時。廣播播出公共節目時間5030小時,播出自制節目時間0小時;電視播出公共節目時間3120:30小時,播出自制節目時間730:30小時。縣融媒體中心編排電視新聞365期,播報新聞稿件2476條。中央和省級用稿52條,慶陽電視台用稿290條。 [24] 

慶城縣體育事業

2023年,慶城縣開展羽毛球、太極拳、乒乓球、“全民健身日”等培訓宣傳活動16期,舉辦慶城縣慶“三八”全縣女職工登山比賽活動、慶“五一”“運動展風采奮進新徵程”幹部職工運動會、慶城縣2023年第二屆社區運動會等賽事活動26場次,共指導體育健身站點60多個,指導羣眾健身26000多人次。 [24] 

慶城縣醫療衞生

2023年,慶城縣共有衞生健康單位29個,其中縣直衞生健康單位8個,基層醫療衞生單位21個;共有正式職工855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員85人,專業技術人員717人,工勤人員53人;實有病牀1197張,每千人擁有病牀5.28張。孕產婦住院分娩率99.9%,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6.8‰,嬰兒死亡率3.4‰,新生兒死亡率2.7‰,無孕產婦死亡,出生缺陷發生率40.7/萬人,全年共發放出生醫學證明914份,轄區內醫療機構出生新生兒831人,新生兒遺傳代謝疾病篩查1471人次,篩查率達到99.86%,聽力篩查1471人次,篩查率達到99.86%。甲狀腺功能低下復篩0例,確診0例。 [24] 

慶城縣社會保障

2023年,慶城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2500人,全年發放城市低保資金1908.37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14636人,全年發放農村低保資金5039.91萬元。全縣農村特困救助人數750人,城市特困救助人數20人,其中集中供養170人,全縣共有福利機構1個,牀位180張。 [24] 
2023年,慶城縣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徵繳基金9282萬元,參保繳費4798人,較上年4061人增加737人,發放養老保險金6981萬元;失業保險參保10628人,繳費10415人,參保繳費率達98%,累計發放失業保險待遇70萬元;工傷保險農民工參保率100%,新開工項目參保率100%,累計發放工傷保險待遇1613萬元;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徵繳基金18768萬元,職業年金2272萬元,發放養老金18661萬元,參保6463人,參保繳費率100%。 [24] 

慶城縣歷史文化

慶城縣民俗文化

香包
香包,古名香囊,又叫荷包,俗稱“絀絀”、“耍活”,是勞動婦女寄託希望、祈禱幸福的產物。慶陽香包的歷史已有千年。2001年文物工作者在華池縣雙塔寺塔體內發現了一個保存完好的金代香包,稱“千歲香包”,它被民俗專家盛讚為“中國最好的香包”。 [22] 
慶陽刺繡
慶陽刺繡是一種做工精美的最具傳統特色的民間手工藝術晶,為鄉村婦女一特技,是傳統的民間工藝。針繡的技法有:平針繡、施針繡、滾針繡、錯針繡、亂針繡、鎖繡、挑花繡等幾十種。 [22] 
慶陽剪紙
慶陽剪紙,俗稱“窗花”。在慶陽民間,逢年過節、娶媳嫁女、滿月祝壽,農村婦女們都要打掃庭室、裱糊牆壁,又要執剪鉸紙,製作窗花。在色彩渲染上,有單色、染色、套色、剪繪和煙燻等多種手法在技巧運用上,有陰剪、陽剪、陰陽剪、對稱剪、影影剪、折迭剪和隨意剪等多種剪法。 [22] 
隴東社火
隴東社火,俗稱故事,是流行在甘肅隴東民間的一種傳統的娛樂形式。以銅器伴奏為主,武角、旦角兩大門類,生、醜、淨、旦兼而有之,逗打戲鬧貫穿其中,古有耍故事之説。社火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形式,對活躍羣眾文化生活、振奮民族精神、促進兩個文明建設都有推動作用。但畢竟源於封建社會的祈禱祭禮祀活動是封建社會的產物,難免泥沙俱下,帶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 [22] 

慶城縣名優特產

慶城縣特產有:梨瓜子、黃花菜、紫花苜蓿、甘草羊羔肉蕎剁面等。 [22] 

慶城縣風景名勝

普照寺
名勝古蹟
名勝古蹟(7張)
普照寺位於慶城縣政府後院內,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保存至今有5間正殿,不僅是一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是早已聞名的甘肅省現存較古老的大型木結構建築之一。
鵝池洞
鵝池洞位於縣城東南古城牆下一平台之上,內連城牆與城內相通,外有天然屏障,與柔遠河相通,系原慶陽著名八景之一的鵝池春水所在地,相傳為周祖養鵝之處,實為御防外族入侵而修築以供城內軍民汲水之用,歷代均有修葺,形成了較大規模,後遭兵燹地震,僅存遺址5.86畝,1999年被批准為蓮池寺佛教場所。 [7] 
周祖陵
周祖陵位於慶城縣東山之巔,故山名為“周祖陵山”。據出土文物佐證,陵園建築歷代均有興建,且數千年香火不斷。為再現古城風貌,20世紀80年代以來,慶城縣政府復廟宇、建樓閣、築亭台、豎碑刻,命名為“周祖陵森林公園”,融人文歷史、自然景觀為一體。
普照寺大殿
普照寺大殿位於慶城縣政府機關後院,宋代建築,大殿雄渾,風格獨特,佔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遭數次地震而未損絲毫,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1993年被省林業廳列為省級園林基地,為甘肅省十大旅遊景點之一。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級旅遊景點。
黃公碣
黃公碣銘刻着北宋黃庭堅的詩篇和書藝瑰寶,是明代嘉靖五年,分守河西道、陝西布政司左參議、南都陳風勒石摹刻的。原置慶城西街考院內,1954年移置鵝池崆峒閣,1985年藏入博物館,為甘肅著名的一通詩碑。

慶城縣著名人物

岐伯
岐伯,北地人。上古名醫。精通醫術脈理,曾和黃帝論醫,為醫學之祖。後經秦漢醫學家繼承整理,總結了岐黃以及古代勞動人民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彙集成書,取名《黃帝內經》。後世稱中醫學為“岐黃之術”,即源於此。 [8] 
不窋
不窋,周王朝始祖后稷(棄)的兒子。相傳棄為堯舜時代主管種稷和麥的農官,號稱后稷。后稷死後,子不窋立,繼任夏后氏農官。此時系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 [8] 
鞠陶
鞠陶,不窋之子,夏代孔甲年間,夏后氏政衰,鞠陶隨父奔戎狄(今慶陽)之間。不窋當政時,鞠陶負責挖陶窯,大力改善當地人民的居住條件,被人們稱為鞠陶(鞠者,撫養,盈多也;陶者,窯也),後人稱周老王。鞠陶死後,葬於慶城縣縣城西60裏劉家坪北,後人稱“天子冢”。 [8] 
公劉
公劉,不窋孫。公劉在慶陽繼承祖業,改革戎狄舊俗,墾荒種地,發展農業。公劉造福慶陽,人們服疇食德,尊為神靈,在温泉建有公劉殿(俗呼“老公殿”)。每歲三月十八日,古廟盛會,頂禮朝拜者絡繹不絕。 [8] 
李息
李息,西漢北地鬱郅(今慶陽縣)人。武帝(劉徹)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任材官將軍。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大破匈奴右賢王,武帝賜息大將軍。後會同護軍都尉公孫敖、輕車將軍公孫賀屢抗匈奴,功封關內侯。 [8] 
公孫敖
公孫敖,西漢北地義渠人。少事景帝。天漢四年(公元前97年)率步騎4萬往徵雁門,控制河套地區,功封合騎侯。 [8] 
公孫賀
公孫賀,字子叔,西漢北地義渠人,為昆邪孫。少年從軍,屢立戰功,武帝繼位,官至太僕。徵和年間擅用軍晌,案發下獄。徵和二年(公元前91年)春正月,與子同死獄中,禍及家族。公孫賀死後葬於慶陽城東南秋林塬。 [8] 
傅介子
傅介子,西漢北地義渠人。自幼酷愛讀書,時匈奴屢犯邊境,虜掠人畜、財物,介子對此極為憤慨。年十四,決心棄文習武,逐鹿疆場。後因殺死樓蘭王,昭帝封介子為義陽侯。宣帝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卒,葬於慶城西原石馬坳。 [8] 
甘延壽
甘延壽,字君況,西漢北地鬱郅(今慶陽縣)人。善騎射,參與隴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郡良家子弟組成的羽林軍,為皇帝護衞。後被元帝加封延壽為義成侯。 [8] 
馬少伯
馬少伯,東漢北地郡馬嶺縣(今慶陽馬嶺鎮)人。建武二十一年(公元45年),馬嶺縣青山一帶的窮苦百姓不堪忍受郡縣徭役苛捐,馬少伯舉兵起事,屯聚青山,以反抗官府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後戰敗於東漢王朝長史陳訴,全族被遷徙到天水郡伏羌縣。 [8] 

慶城縣榮譽稱號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 
2019年8月,慶城縣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6] 
2019年11月25日,慶城縣被評為首批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9] 
2020年5月26日,慶城縣被甘肅省交通運輸廳評為“2019年度甘肅省ETC發行服務工作先進縣”。 [10] 
2020年6月30日,慶城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1] 
2021年1月18日,慶城縣被國家衞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12] 
2021年6月21日,慶城縣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13] 
2021年7月15日,慶城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16] 
2021年12月22日,慶城縣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17] 
2022年,慶城縣獲評甘肅省級食品安全示範城市。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