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祖陵森林公園

鎖定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翰秀,自古為遊覽勝地。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佈局嚴謹規範,錯落有致。
每當勝春新夏,杏嵌芳蕊而柳葉青煙,花香襲人林韻醉客,遊者造懷寄興。時至暮秋初冬,紅葉未退而白雪初降,雁鳴山養,風憾林梢,更覺天高地闊,宇宙無窮。
中文名
周祖陵森林公園
位    置
慶城縣城東山
景    點
周先祖不窋陵
性    質
AAAA級旅遊景點

周祖陵森林公園地理環境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2張)
周祖陵森林公園位於甘肅慶城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窋失農官之後,西徙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2000年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AA級旅遊景點。
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遊覽勝地。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蜒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羣用822個石台階連接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佈局嚴謹規範,座落有致。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2張)
首先是肇周聖祖牌坊,正面有楊成武上將題寫的“肇周聖祖”四個剛勁大字,字的兩邊四個柱子上刻有兩副對聯,正聯為“望天門三皇五帝周祖名峯羣仙聚會,思慶洲岐傅李米人傑地靈萬眾來朝”。次聯是“絕頂始知世外境,憑欄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鍾靈毓秀”四個大字。穿過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於平台之上。殿內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兒子鞠陶、孫子公劉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體態逼真,栩栩如生。殿內兩側還有慶節、皇僕等十尊畫像,整個大殿顯得典雅、肅穆。周祖大殿的西北角為周祖不窋的陵亭。
亭後是周祖碑亭,石碑正面有“周祖陵”三個大字。八卦亭位於周祖大殿東南側,八卦亭的南面為三十八王廟,廟為五間歇山前廊殿,建築面積174.41平方米,共22個明柱, 內有從文王姬昌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畫像,設計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東側則為簪尖式碑廊。西面為覽風亭,是觀看遊覽風景之地。亭台樓閣,交相輝映,花草樹木,相互襯托。每當勝春新夏,杏嵌芳蕊而柳葉青煙,花香襲人,林韻醉客,遊者遣懷寄興。時至暮秋初冬,紅葉未退而白雪初降,雁鳴山莽,風撼林梢,更覺天高地闊,宇宙無窮。

周祖陵森林公園發展歷史

説到周祖陵,也許會有人疑惑,周朝的始祖不是叫“后稷”麼,那麼周祖“不窋”又是誰呢? 其實,不窋便是“后稷”的兒子,這還得從后稷的故事講起,相傳有邰氏部族有個叫姜媛的少女在野外郊遊,途中看到一個碩大的腳印,一時好奇便在腳印之上踩上一腳,誰成想這一腳踩下去便受孕生下一男嬰,未婚先孕當然不好了,於是,家人瞞着姜媛偷偷將男嬰遺棄,可是,無論丟到哪裏,男嬰都有鳥獸為其遮風擋雨,眾人驚奇,奉之為神,遂迎之回家,因被數次棄之,所以名之為“棄”。
棄的母親姜媛踩的腳印便是五帝之一的“帝嚳”留下的,因在天山巡遊看到姜媛活潑貌美,心中喜愛,便留下腳印,於是便有了後來神奇之子——,棄年少時便表現出傑出的稼穡之術,成人後,帝便請他作“稷”,專門負責農事工作,時,被封為“邰”地之主。
稷去世後,其子“不窋”,繼位為稷,繼續負責農事直到晚年,而此時的夏後不重農事,不窋因此丟官流浪到了戎狄之地,也是甘肅慶陽慶城境內,不窋死後便葬在今天慶城境內的東山之巔,而不窋的後世子孫也都繼續進行着農業生產活動直到周文王武王的崛起,因此,可以説慶陽是周朝事業的醖釀隆興之地,也是我國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如今的周祖——不窋墓所在的慶城東山,已闢為國家森林公園,現已成為甘肅省東部著名的自然、人文旅遊景點。森林公園,現存有“肇周聖祖”牌坊、周祖大殿、周祖陵亭、周祖碑亭、八卦亭、三十八王廟、碑廊、覽鳳亭等建築和觀光景點,而其中的“三十八王廟”更是將周朝從文王(姬昌)到赧王(姬延)的三十八位天子的塑像和畫像在殿中作以集中的展示,對於更好了解周代歷史提供了豐富翔實的資料!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3張)
除卻山頂的周祖文化區,景區內岐伯大殿、天官殿、拜師亭、論醫亭、巧匠亭、十大名醫祠等仿古人文景點,也使得周祖陵森林公園,更具文化內涵和人文底藴。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3張)
作為森林公園,景區之內的四季景色也分外迷人,分佈於園內的古蹟名勝錯落有致於森林幽靜之處,散發人文內涵,而每當冬雪飄落,春雨來時,景區或銀裝素裹,或百花競妍,林木滴翠,或層林盡染,蟬噪雁鳴其間,風拂林曳,一派自然山林氣象,山林野趣與人文景緻的自然融匯,成為親近山林,走向自然的絕佳休閒之處。

周祖陵森林公園主要景點

周祖陵森林公園位於慶陽縣城東山,因山頂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窟陵而得名。據史料記載:不窟失為農官之後,西徒定居今之慶陽,在隴東慶陽一帶創建了華夏文明的農耕文化。由於他功績卓著,死後人們把他葬於此山。周祖陵歷史悠久,鍾靈毓秀,自古為遊覽勝地。 首先從風城過大橋,到周祖陵山下,經過茂密的林帶和蜿蜒崎嶇的簡易公路可達停車場,停車場上面的建築羣用822台石台階連結在一起。山頂周祖文化區,總體佈局嚴謹規範,錯落有致。
八卦亭位於周祖大殿東南側,八卦亭的南面為三十八王廟,廟為五間歇山前廊殿,建築面積174.41平廓米,共22個明柱,內有從文王姬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畫像,設計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東側則為簪尖式碑廊。西面為覽風亭,是觀年遊覽風景之地。
提示:周祖陵位於慶陽縣縣城東山之巔,山上原有周祖陵寢、周祖廟及周文化遺存,又稱周祖陵山。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2張)
周祖陵因山巔有周祖不會陵而得名。據《史記·周本紀》載:周祖不窋為黃帝苗裔。帝窋媾孫,后稷姬棄之子。禹夏之世,繼為農官。太康政衰,不帶因失官來慶陽一帶,興利除弊,利物仕民,務耕課桑,築屋營城,內修禮義,外睦八荒,帶瘁以歿,葬於慶城東山之巔。其子鞠陶、孫公劉,承前啓後,務本納賢,勸農桑,重畜牧,尚武備,崇節禮,使民殷物豐,四方福輳,史稱“周道之興自此始”。武王龍飛,尊不窋為周祖建周諦行宮於慶城,歲時諦祭。數幹年來,歷代王朝顯宦,遷客騷人,為報本溯源,弔古覽勝,或建廟立碑,定禮奉祀,或撫今追昔,感懷吟唱,雖幾經滄桑,而人心不泯,積之愈久,仰之彌深。
為弘揚古風,承傳美德,內遂民願外結僑情,1992年慶城縣委、縣政府決定重建周祖陵,後經省林業廳核批,列為省級園林基地,定名為“周祖陵森林公園”。已建成周祖大殿、周王殿、碑亭、八卦亭、覽鳳亭、周聖祖牌坊、周祖陵碑、重修記碑、周祖大殿碑、周代世系圖碑、周祖姓氏演變碑、名人題詞碑、歧伯大殿、10大名醫祠等旅遊景觀。

周祖陵森林公園岐黃文化景區

位於周祖陵森林公園內。慶城是國醫鼻祖岐伯的故里,黃帝與岐伯論道著《黃帝內經》傳承於世。為了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慶城縣實施了岐伯聖景工程,建有岐伯雕塑、《黃帝內經》千家碑林、中醫藥文化景牆、濟世閣、國家軒、岐伯大殿、十大名醫閣等景觀,其中千家碑林徵集了包括沈鵬張海在內的全國知名書法家1088位,分段書寫《黃帝內經》原文。以專業碑林的形式展示岐黃文化,達到了3個“全國唯一”。 [1] 

周祖陵森林公園旅遊信息

到達方式
市區乘坐15路公交車可到,遊客可自駕車前往,亦可多人包車前往。
最佳旅遊時間 四季出行皆能旅遊不同勝景,尤以夏、秋季節最佳。
飲食 慶陽飲食以麪食、牛羊肉為主,口味厚重,慶陽臊子面、鎮原糖油餅、合水糖圈圈等當地頗負盛名的美食不可不嘗。
購物 慶陽的黃花菜、甘草、杏幹、白瓜子等農產,遠近聞名;傳統的手工葦蓆、手編簸箕製作精美;剪紙、石雕、皮影等做工精細,古樸厚重,皆是慶陽的購物佳品。
周祖陵森林公園
周祖陵森林公園(3張)
住宿 慶陽、慶城縣城各種賓館、旅社檔次齊全,住宿的可選擇性和自由度較大。

周祖陵森林公園相鄰景點

南湖自然保護區、蘭州至公堂、肅北人民公園、灣腰墩自然保護區、許三灣城及墓羣、諸葛樓、王母宮石窟、興隆山、小蘇幹湖自然保護區、聖容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