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

鎖定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31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的首聯描寫作者艱苦的生活處境,頷聯揭示生活困難的原因,頸聯寫作者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尾聯寫作者的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鬥爭的決心。詩句凝練,深切感人。
作品名稱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
作    者
魯迅
創作年代
1931年
作品出處
魯迅全集
文學體裁
七言律詩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作品原文

無題
慣於長夜過春時1,挈婦將雛鬢有絲2
夢裏依稀慈母淚3,城頭變幻大王旗4
忍看朋輩成新鬼5,怒向刀叢覓小詩6
吟罷低眉無寫處7,月光如水照緇衣8 [1]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註釋譯文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詞句註釋

  1. 慣:含有司空見慣之意。長夜:漫長的黑夜,比喻國民黨統治下的黑暗歲月。
  2. “挈(qiè)婦”句:挈、將,是同義詞,均有提攜、帶領的意思。婦:指魯迅夫人許廣平。雛:指魯迅的幼兒周海嬰。當時,海嬰還只有一歲零三個月,故稱“雛”。鬢有絲:指兩鬢斑白。魯迅寫此詩時已51歲,因多遭離亂與憂患,故有憔悴、衰老之感。
  3. 慈母:泛指當時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親。
  4. 城頭:指南京。變幻:指國民黨軍閥間的勾心鬥角,長期混戰,使政局動盪不安。
  5. 忍看:原作“眼看”,後在錄入《為了忘卻的紀念》時改成“忍看”。朋輩:即朋友,戰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
  6. 刀叢:比喻國民黨的迫害政策。原作“刀邊”,後在錄入《為了忘卻的紀念》時改成“刀叢”。
  7. 無寫處:含有無地可寫,無處可發表之意,形容極度悲憤。
  8. “月光”句:月光如水,語出杜牧《七夕》詩:“瑤階夜色涼如水”。緇(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1]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白話譯文

我已經習慣於在漫漫長夜裏度過春天的時光,鬢髮斑白了帶着妻兒被迫出走。
睡夢裏彷彿看見慈祥的母親正為我擔憂落淚,而城頭上還在變換着軍閥們的各色旗號。
我怎忍得看着年輕的戰友被敵人殺害,以憤怒的心情對着白色恐怖的刀叢寫詩悼念。
吟誦之後俯視周圍卻沒有寫的地方(不能發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這個穿黑袍的避難者。 [2]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1931年2月,時魯迅在花園莊旅館避難時,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後所寫。柔石殷夫胡也頻馮鏗李偉森等人是在東方旅社開共產黨內部秘密會議時被捕的,因柔石衣袋中裝有一份魯迅與北新書局所訂合同的抄件,蓋有魯迅的印章,官府正在搜尋魯迅,所以他只好離家躲避。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為當局所封鎖,魯迅是從日本報紙上看到的,他在2月24日致曹靖華信中説:“看日本報,才知道本月7日,槍決了一批青年,其中四個(三男一女)是左聯裏面的,但‘罪狀’大約是另外一種。”他在兩年後所寫的《為了忘卻的記念》中,回憶當時的情景道:“天氣愈冷了,……但忽然得到一個可靠的消息,説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於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龍華警備司令部被槍斃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彈。原來如此!……在一個深夜裏,我站在客棧的院子中,周圍是堆着的破爛的什物;人們都睡覺了,連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慣於長夜過春時……” [3]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作品鑑賞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整體賞析

春天本應該是陽光明媚、温暖宜人的,然而,軍閥的統治吞噬了美好的春天,人們彷彿生活在茫茫黑夜之中。“慣於”既是反話,更是憤激之語。“挈婦將雛鬢有絲”展現了作者攜妻帶子輾轉奔波的艱苦生活;夜茫茫、路漫漫,多少驚濤駭浪,多少悲憤憂愁,已使他鬢髮染霜。“夢裏依稀慈母淚”,慈母們日夜擔心受怕,眼中充盈着擦不幹的淚水。軍閥們卻你爭我奪,征戰不休。但不管誰上台,他們對革命者的屠殺卻一樣兇殘。甚至於,城頭每變換一次大王旗,就屠殺一批革命者,也就意味着又增加了多少慈母的傷心淚。面對戰友們一個個被殺害,魯迅沒有徒然地傷感悲慼,而是橫眉立目向敵人的屠刀叢中吟誦正氣凜然的詩篇。尾聯“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詩人由對敵人的憤激回到眼前現實,他痛切地意識到:在“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的社會里,在國民黨的統治下,詩人的筆是找不到落腳點的,唯有如水的月光,彷彿善解人意,清冷地照在悲鬱徘徊的詩人身上,照在詩人莊嚴肅穆的黑袍上。 [4] 
全詩以“長夜”為背景,以“愛憎”為線索,巧妙而嚴謹地把“長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編織在一起,展示了一幅舊中國的“長夜”畫。
首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全家的艱難處境。一個“慣”字串起兩句,既概寫了作者長期輾轉的戰鬥生涯,又揭露了國民黨的兇殘本質,並體現了作者對敵人的極度蔑視與憤恨之情。
頷聯寫“長夜”氣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難。一個“變”字,成為該聯的樞紐。既概括了千千萬萬的人民羣眾所遭受的苦難生活,又揭示了造成這種苦難的根本原因。
頸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積鬱在胸的萬丈怒火。一個“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峯。既表達了作者對死難者的深切哀思,又激發了作者面對敵人的刀叢劍樹而進行殊死搏鬥的戰鬥豪情。
尾聯寫“長夜”氣氛下,作者的憤慨之情。一個“照”字,寓意深刻。儘管舊中國長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難的烈士,明媚的“春光”總有一天會照耀着祖國的大地。這一聯有着濃烈的藝術魅力,拓展了無限遐思,餘味無窮。
全詩構思嚴密,意境深沉,語言凝鍊,用詞精當,真切感人。 [5]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名家點評

著名學者許壽裳《我所認識的魯迅》:“全首真切哀痛,為人們所傳誦,郭沫若先生在抗戰那年歸國賦投筆詩,不是純用這首的原韻嗎?”
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原詩大有唐人風韻,哀切動人,可稱絕唱。”(《革命春秋·由日本回來了》) [2] 

無題·慣於長夜過春時作者簡介

魯迅像 魯迅像
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者。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以小説、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學論著《中國小説史略》;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集》《華蓋集》等18部。毛澤東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稱為“民族魂”。 [6] 
參考資料
  • 1.    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72-73頁
  • 2.    金鷹.橄欖小集:2004版,中國人事出版社:340-342頁
  • 3.    吳中傑.吳中傑點評魯迅詩歌散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59頁
  • 4.    孫志軍.魯迅詩歌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69-70頁
  • 5.    謝邦華 張純武 俞瑞華.魯迅舊詩導讀:武漢大學出版社,1989年:75頁
  • 6.    孫冰 許巍.中國現當代文學經典導讀:學林出版社,2011年:1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