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偉森

(左聯五烈士之一、中國共青團早期領導人)

鎖定
李偉森(1903年~1931年2月7日),湖北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中國共青團早期領導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二七大罷工。1924年赴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曾任共青團廣東區委宣傳部長、共青團湖南省委書記、團中央宣傳部長、團中央南方局書記等職。1928年夏主編《上海報》。1931年1月17日在東方旅社被捕,1931年2月7日被國民政府殺害於上海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內廣場,時年28歲。為左聯五烈士之一。 [1-2] 
中文名
李偉森
別    名
李求實、李偉生、李國緯、林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湖北武昌
出生日期
1903年
逝世日期
1931年2月7日
畢業院校
蘇聯東方大學
性    別
北平

李偉森人物簡介

李偉森,乳名偉生,學名國緯,字北平,筆名李求實,化名林偉。1903年生於湖北省武昌金口(後遷武昌)。小時家庭生活貧苦,八歲入武昌小學讀書,十四歲畢業,考進武昌高等商業專科學校;1919年“五四運動”時,領導了武漢學生運動,後與惲代英等組成利羣書社。1922年他隨惲代英至四川瀘州師範學校讀書。當時瀘州有團的組織,他便參加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又回武漢,一面在武漢大學讀書,一面從事團的工作。同年入黨。1923年,他參加了京漢鐵路工人二七罷工。是中國早期工人運動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之一。
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李偉森當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此後,李偉森轉移到湖南安源煤礦任工人俱樂部文書股長,就在這一年10月10日由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編印的《罷工勝利週年紀念冊》上,刊登了署名“少奇、求實”的《俱樂部組織概況》一文。1924年團中央改選,李偉森任農工部長。
1924年6月以後,李偉森被團中央選派赴蘇聯東方大學學習,同時擔任團中央駐莫斯科總代表,並繼張太雷任少共國際代表。1925年“五卅”慘案爆發後,中國第一次國內革命高潮到來,李偉森被團中央調回國內,開始了他國內革命活動的第二時期——大革命時期。1925年10月,李偉森任河南團地委書記。1926年8月,李偉森調廣州,擔任廣東團省委宣傳部長。當北伐軍進軍兩湖時,李偉森被團中央調任團湖南省委書記。
1927年4月,團中央又將李偉森調到武漢。李偉森參加團第五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團中央委員,兼任團中央宣傳部長。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李偉森在武漢脱險,逃往上海。他冷靜地與團中央同志研究形勢,向各地發佈指示,派遣幹部到各地去恢復被敵人破壞的組織。接着又潛往廣州,參加廣州暴動。
1928年春又回上海,創辦《上海報》,同時還協助上海全國總工會創辦《32人日報》。此時他還擔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兼團中央宣傳部長,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的主編。其間他寫了一些文章發表在《新青年》及其他雜誌上。另外還翻譯了一些外國進步作品,發表在《語絲》、及《北新》半月刊上。如《朵思退夫斯基與屠格涅夫》、《戈薩克之今昔》,《不幸的預言》、《小品文雜感》、《朵思退夫斯基評傳》等。1930年春參加“左聯”。同年6月,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海辦事處成立,他被選為書記,對蘇區軍事、文化、教育,土地等問題盡力尤多。
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東方旅社準備參加黨的重要會議時,因叛徒的告密,與柔石、殷夫等一同被捕。2月7日深夜,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龍華警備司令部,年僅28歲。 [2] 
“左聯五烈士”雕塑 “左聯五烈士”雕塑 [4]

李偉森主要作品

撰有《朵思退夫斯基與屠格涅夫》《戈薩克之今昔》《不幸的預言》《小品文雜感》《朵思退夫斯基評傳》等。
譯著有《朵思退夫斯基》《動盪中的新俄農村》等。 [1] 
《動盪中的新俄農村》書影 《動盪中的新俄農村》書影 [3]

李偉森後世紀念

左聯五烈士就義後,魯迅寫了著名的《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者的血》作為紀念。
1931年4月25日“左聯”機關雜誌《前哨》出的《紀念戰死者專號》載有《被難同志傳略·李偉森》。
1951年3月1日《文藝新地》第二期重登其傳略。
1951年7月有方大炎的《李偉森烈士革命史略》刊行。
196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了丁景唐、瞿光熙編寫的《左聯五烈士研究資料編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