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

鎖定
慕尼黑安全會議(英語: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由埃瓦爾德-海因裏希·馮·克萊斯特-舒曼森創辦,自1963年以來召開,是有關國際安全政策的年度會議。該會議以前的名稱是防禦安全會議(德語:Wehrkundetagung)和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德語:Münchner Sicherheitskonferenz)。2009年,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更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 [24]  ,並設立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旨在表彰在安全政策方面對國際和平與衝突管理作出傑出貢獻的領軍人物 [28]  。它是國際上同類會議中規模最大的聚會。 [1] 
2024年2月16日至18日,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出席並在“中國專場”活動上發表演講,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介紹中方立場 [22-23] 
中文名
慕尼黑安全會議
外文名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標    語
通過對話謀求和平
法律地位
非營利性基金會
地    點
德國慕尼黑
主    席
霍伊斯根 [30] 
創辦人
埃瓦爾德-海因裏希·馮克萊斯特
設立獎項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 [28]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會議簡介

慕尼黑安全會議(MSC)前身為德國人馮克萊斯特於上世紀60年代創辦的以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為重點議題的國際防務大會。1963年,首屆國際防務大會在慕尼黑舉行。國際防務大會成立初期,會議主要作為聯邦德國與美國及其他北約成員國對話的非官方平台,常被稱作“跨大西洋的家庭聚會”。隨着冷戰結束,國際防務大會更名為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與會者數量逐步增加,並向非北約成員國擴展。同時,會議關注重點不再侷限於跨大西洋夥伴關係,而是更多關注全球安全問題,包括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等。
1995年,第32屆慕尼黑安全政策大會 [26]  ,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原則。,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原則。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這項活動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1999年,第35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 [26]  ,首次向中東歐國家和商界代表開放,中國也首次派代表參會,亞太地區的發展與和平成為重要議題之一。
2009年,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更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按照慣例,慕尼黑安全會議主會於每年2月在德國舉行。 [25] 
慕尼黑安全會議如今已發展成為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之一,是各國高級防務問題官員及專家就國際重大安全問題闡述立場、交換意見的重要平台,有“防務領域達沃斯”之稱。由於明確的“純論壇”定位,慕安會沒有決議,沒有宣言,與會者要做的就是發表觀點、暢所欲言,不同主張和觀點在這裏激烈交鋒。 [24] 
慕尼黑安全會議 慕尼黑安全會議 [28]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會議發展

創辦初期,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是西方政治、軍事界的一個自由論壇。論壇主辦方邀請一些國家的部長、議員、武裝部隊高級代表和媒體代表參加,重點討論歐洲與美國關係中的外交和安全政策。這一論壇在發展過程中得到各方的支持,影響力逐步擴大,級別也逐步提高。除1991年和1997年外,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每年在德國城市慕尼黑舉行一次。
普京在第43屆會議上猛烈抨擊美國 普京在第43屆會議上猛烈抨擊美國
隨着時代發展和國際形勢變化,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關注的重點不再僅僅侷限於跨大西洋關係,而是更多地關注全球安全問題,其中包括打擊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維護地區穩定等。1995年,第32屆慕尼黑安全政策大會首次邀請俄羅斯代表與會,並首次提出北約東擴原則。1999年,第35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擴大了與會人員的範圍,首次向中東歐國家和商界代表開放。在這次會議上,亞太地區的發展與和平成為重要議題之一。中國首次派代表參加會議。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梅兆榮朱鎔基總理的委託在會上發言,闡述了中國在國際安全政策方面的立場。
2017年第53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2017年第53屆慕尼黑安全會議
隨着會議議題的不斷擴展,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已成為全球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是各國高級防務問題官員及專家就國際重大安全問題闡述立場、交換意見的重要平台,不同主張和觀點在這裏激烈交鋒。在2007年2月舉行的第43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猛烈抨擊了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和在全球各地濫用武力的行為,並措辭嚴厲地指責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及北約的擴張政策。普京的講話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國際政壇上引起強烈振動。 [4]  在2009年2月舉行的第45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美國副總統拜登描述了新上台的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基調,包括稱美將“重啓”美俄關係。 [3]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設立獎項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獎項設立

自2009年起,慕尼黑安全會議設立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旨在表彰在安全政策方面對國際和平與衝突管理作出傑出貢獻的領軍人物。 [28]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歷屆獎項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歷年獲獎名單。 [28] 
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獎
頒發年份
獲獎名單
2024
Mia Amor Mottley and John F.Kerry
2023
Finland and Sweden
2022
Jens Stoltenberg
2021
Angela Merkel
2020
United Nations
2019
Alexis Tsipras and Zoran Zaev
2018
John McCain
2017
Joachim Gauck
2016
Christiana Figueres and Laurent Fabius
2015
Organization for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OSCE)
2014
Helmut Schmidt und 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2013
Brent Scowcroft
2012
Joseph Lieberman
2010
Javier Solana
2009
Dr. Henry Kissinger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歷屆介紹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1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2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5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6屆

介紹
2010年2月5日-7日,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在德國慕尼黑舉辦。包括中國外長楊潔篪美國國防部長蓋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和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在內的數百名各國政要及安全領域專家出席會議。這是中國外長首次出現於這一有着40多年曆史的全球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上,表明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力量日益凸顯。 [5] 
楊潔篪在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發言 楊潔篪在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發言
在為期3天的會議中,來自全球大約50個國家的300多位政府首腦、外交和防務高官就資源安全和全球力量轉移、軍控與核不擴散、中東問題、伊朗核問題、北約新戰略和阿富汗問題等進行了探討。在會議閉幕當天舉行的“北約的未來:戰略與任務”論壇中,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説,北約要捍衞成員國安全,必須有所轉變,成為一個北約成員國與全球夥伴國家共同磋商國際安全事務的中心。他強調,北約應與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發展更加緊密的關係。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首次出席這一全球高規格的安全政策論壇,並在5日開幕式上發表了題為《變化中的中國與世界》的講話,就當前世界和平與安全等重大問題闡述了中方立場和主張。 [6] 
議題重點
第46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於當地時間7號下午在德國慕尼黑閉幕,多國就歐洲和全球安全構架,能源安全,核裁軍和核不擴散問題,阿富汗問題以及北約未來規劃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大約300名來自50多個國家的政府首腦、國防部長、外交部長以及高級安全官員在德國南部第一大城慕尼黑出席了本次會議,其中包括中國外長楊潔篪、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在內的各國政要及國際原子能機構新任總幹事天野之彌等安全領域專家。
中國外長楊潔篪是第一名參加這一會議的中國外交部長。楊外長在會議開幕式上發表了演講,闡述不斷髮展中的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作用,呼籲國際社會在多極化、全球化進程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與中國合作共謀對策。
伊朗核問題成為本次會議討論的重點之一,據報道,這也是國際會議關於對伊朗核問題的討論首次被放到網上播放。伊朗外長穆塔基在會上發言表示,伊朗生產高濃縮鈾絕非為了製造核武器,而是出於非軍事化的民用目的。在6號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舉行會談後,穆塔基再次表態稱與國際社會就核燃料交換問題達成共識感到“樂觀”。
北約未來規劃及安全問題也是會議關注的重點。7號,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會上説,希望北約能成為全球安全合作與協商的中心,但當下阿富汗問題無疑是北約的首要重任。
拉斯穆森説,阿富汗問題充滿了艱難挑戰。有16個非北約成員國軍隊加入駐阿富汗的國際部隊,但要在阿富汗成功,最需要的是合作伙伴。
由此,拉斯穆森希望北約與中國、印度和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加強聯繫,因為同這些國家建立密切關係對北約不會帶來損害,所以應該讓它們更活躍的、更系統化的參與對付全球安全威脅的商討。
不過,拉斯穆森強調説,想使北約成為全球安全合作與協商中心的意願,並不意味着北約是在和美國競爭。
此外,據報道,德國當局派遣了約3700名士兵,維護會議期間的治安秩序。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7屆

第47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於當地時間2011年2月4號至5號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面臨新挑戰的國際安全政策:從金融危機到虛擬戰爭”。
會議最初研討的重點僅限於跨大西洋關係和歐洲安全,所以可以看作是一個區域性的會議。然而隨着全球化進程的發展,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2002年來逐漸演變為全球具有廣泛影響的、獨立的安全政策論壇。本次會議由來自全球大約350名安全、外交領域的決策者以及經濟界人士參加,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英國首相卡梅倫、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等一系列重要人物,由此也可以看出這一會議的重要性。
在為期兩天的會議時間裏,與會者就未來歐洲-大西洋安全結構、虛擬空間安全、金融危機對全球穩定和安全的影響、核不擴散、裁軍和軍備控制、阿富汗問題等議題展開了討論。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4號的開幕式上發言説,他對歐洲減少國防投入感到擔心,2002年之前美國在北約防務開支所佔比例不到50%,如今這一比例上升到接近75%,跨大西洋國防能力之間差距在加大。他呼籲歐洲重振其作為美國主要安全夥伴的角色,適應新的全球安全環境。拉斯穆森還闡述了北約如何幫助歐洲各國用較少資金建設更強大的防務的“靈巧防衞”,即在資金短缺情況下,在開發軍事技術和能力上通過北約彙集和分享歐洲各國的能力和資源,並且把資金用在優先急需之處,更好地利用北約的顧問和中介作用,確保各國在削減防務預算上取得某種協調。
那麼除了北約事務外,由於Recently埃及等阿拉伯國家局勢動盪,這一話題也成為了這次會議的焦點內容,與會各方希望為阿拉伯世界找到一個解決當下動亂的合理方式。那麼美國國務卿克林頓提出,希望埃及可以實行‘真正意義上’的自由選舉。
而與此同時,數千名反戰者這兩天以來都聚集在會場的外面舉行示威遊行,他們希望通過這一舉動,促使與會各方為實現世界和平做出真正貢獻,而不是把各自利益放在首位。
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期間,有關各方有一些其他值得關注的活動。最為引人注目的可能是,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5號在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的間隙,正式交換了新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的簽署文本。這標誌着美俄新的核裁軍條約正式生效。拉夫羅夫説,條約生效將“有助於國際穩定”。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上午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對這一條約生效表示歡迎,他説,這一條約是通往無核世界目標的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將為建立中東無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區以及2012年核安全峯會等重大事件創造更加有利條件。
另外,在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期間,中東問題有關四方——聯合國、美國、歐盟和俄羅斯5號也在慕尼黑舉行會談,就中東問題及埃及等中東地區國家Recently局勢進行了磋商。潘基文、希拉里·克林頓、拉夫羅夫參加了此次會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會後對媒體説,有關四方緊急敦促各方在促使以巴恢復和談上取得進展。會後發表的聲明重申,支持2012年9月完成巴以談判,並同意3月中旬再次舉行有關四方會談。聲明還説,有關四方注意到Recently在埃及和該地區其它國家局勢的發展變化,考慮到這些事件對阿拉伯和以色列和平的含義,同意在下一步會談中作為首要關注事務進一步加以討論。 [7]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8屆

第48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2012年2月3日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開幕。大約350名全球安全、外交決策者及經濟界人士將在3天內就歐洲-大西洋安全架構、美國戰略重心轉移、金融危機對防衞政策的影響等話題展開對話。 [8] 
一年一度的慕尼黑安全會議2012年2月5日閉幕。此次會議是在美國外交和安全戰略出現調整、歐洲和美國經濟復甦乏力、中東局勢持續動盪的全球大背景下召開的。因此,與會各界人士在繼續討論歐洲安全形勢、與俄羅斯關係等傳統議題的同時,還把目光擴展到全球。
觀察人士指出,此次慕尼黑安全會議反映出,隨着國際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全球安全格局正醖釀新的變化和調整。但與此同時,在伊朗核問題、歐洲導彈防禦系統建設、敍利亞局勢等一系列國際安全熱點問題上,相關各方的分歧與矛盾依然難以彌合,這無疑將給未來全球安全增加風險。
歐洲安全有變化:
在本次會議上,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和國防部長帕內塔是最受媒體關注的一對搭檔。他們共同現身慕尼黑的主要政治意圖就在於安撫歐洲,以消除美國因宣佈戰略重心轉向亞太而在歐洲引發的猜測和疑慮。
他們重申了美國對跨大西洋安全關係的承諾,表示將繼續發揮北約的作用。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明確指出,在新形勢下,需要重新審視美國和歐洲現有的跨大西洋安全關係,並要求歐洲國家在軍事和外交上做出調整,以適應美國全球戰略轉變的需要。在軍事上,避免軍費削減,通過北約這一平台整合防務資源,從而在歐洲防務上承擔更多責任,減少對美國的過度依賴;在外交上,包括重大問題和戰略調整上,與美國保持步調一致。
正如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主席伊申格爾所言,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任務未來將在全球範圍內,而不再僅僅侷限於歐洲-大西洋地區。
會議期間,希拉里·克林頓和帕內塔的主張得到部分與會者的響應。波蘭總統科莫羅夫斯基説,當下,歐洲應認真考慮承擔起歐洲防務。德國國防部長德邁齊埃説,對於美國戰略重心轉向亞太,歐洲不應該害怕,歐洲應為自身及周邊地區安全承擔責任。但也有不少與會者認為,受制於當前經濟危機和多種現實障礙,歐洲國家在防務建設上難有突破性進展,跨大西洋安全關係調整將面臨障礙。 [9]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49屆

介紹
2013年2月1日,第4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將拉開帷幕。2013年會議的議題重點涉及跨大西洋安全格局、正在崛起中的國家與全球治理、歐債危機和歐盟的未來、馬裏和敍利亞局勢、伊朗核問題等。 [10] 
美國態度
在為期3天的會議上,將有400多名來自全球的安全和政策領域人士出席,美國副總統拜登是其中重量級人物,他將繼續對美跨大西洋關係闡明立場。
熱點問題
將國際安全領域中的熱點問題作為討論重點,是近些年來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一大特色。在2013年會議上,敍利亞和馬裏局勢、伊朗核問題等成為討論重點,並設有專門的討論會。
新的話題
此次會議還組織了專門的討論會,關注國際安全領域中出現的新話題,包括美國頁岩油開發對地緣政治的影響,網絡安全,崛起中的國家與全球治理等。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説,隨着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實力增強,傳統西方國家的內政和外交政策面臨重大調整,世界安全格局正在發生顯著變化。In recent years,中國受到的關注度持續上升,預計在本次會議上,外界將更加註目中國在地區和全球治理中的新觀點。 [10]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0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1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2屆

2016年2月13日,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瑩在第52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與國際秩序”論壇發表演講,呼籲建立更具包容性的世界秩序。
傅瑩説,中美關於秩序的討論很熱,但雙方談的也許不是同一個秩序。美國人講的美國領導下的“世界秩序”有三個支柱:一是美式價值觀,也稱作西方價值觀;二是軍事同盟體系,這是美國發揮領導作用的基石;三是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機構。這個秩序在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政治日益碎片化,越來越難以有效應對層出不窮的挑戰。比如,西方價值觀在許多國家遭遇水土不服。美國軍事同盟體系把盟友的安全利益凌駕於非盟友之上,給地區熱點問題增添複雜因素。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國際經濟治理的缺陷。
傅瑩説,中國人講的“國際秩序”是以聯合國為中心的一系列國際機制、法律體系和原則規範。中國是現行國際秩序的創建者之一,也是獲益者和貢獻者,同時還是改革的參與者。
傅瑩説,習近平主席訪美在西雅圖演講時指出:“世界上很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都希望國際體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與時俱進、改革完善。”中國針對現行國際秩序有缺失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投行就是中國提供的新型國際公共產品。
傅瑩説,中美在世界事務中擁有越來越多的共同利益,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需要彼此支持。然而,中國不能全盤接受美國領導的“世界秩序”。我們反對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對中國政治制度的長期排斥和壓制。我們主張共同安全,不贊成用排他性的同盟體系再次分割世界。世界需要改變,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彼此,至少應嘗試搭建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秩序框架,最大限度地容納各種利益需求和理念,就像搭建一個共同的屋頂。
傅瑩説,中美領導人都公開表示有決心讓兩國關係取得成功,避免走新老大國爭霸與衝突的老路。習近平主席提議中美共建不對抗不衝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雖然這個過程不容易,但應能為構建全球新秩序提供路徑。 [11]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3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4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5屆

201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在德國出席第55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並發表題為《倡導國際合作,維護多邊主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
楊潔篪表示,當前,國際形勢加速深刻演變,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凸顯。習近平主席指出,多邊主義是維護和平、促進發展的有效路徑,世界比以往更加需要多邊主義。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始終支持和踐行多邊主義,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12]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6屆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7屆

2021年2月,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伊辛格證實,拜登將參加19日舉行的會議,針對大西洋兩岸關係發表演説並接受提問。這將是美國現任總統首次與會。由於新冠疫情改採視頻方式舉行,重啓大西洋兩岸關係是會議焦點。 [2]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8屆

2022年2月,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定調“擺脱無助感”。 [14]  2月9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將不會派代表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此前俄羅斯方面曾明確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不會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這也是近20年來俄羅斯首次不派代表團參加慕尼黑安全會議。 [13]  當地時間2月16日,聯合國秘書長髮言人宣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將參加2月18日召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並在會上進行發言。 [15]  當地時間2月17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抵達德國慕尼黑,準備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 [16]  2月18日,第58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開幕,為期三天的會議將聚焦西方社會“集體無助感”和烏克蘭局勢等熱點問題。 [17]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59屆

當地時間2023年2月17日,為期三天的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南部城市慕尼黑正式開幕。作為國際戰略和安全領域的重要年度論壇,今年的慕安會主題為“重塑願景”,重點關注烏克蘭局勢。約850名與會者中包括40多位政府首腦和國際組織負責人 [18] 
當地時間2023年2月19日,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閉幕,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防務高官及專家與會。會議重點討論了俄烏衝突,並試圖在北約內部以及西方國家間,就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協調立場,但並未達成廣泛共識 [19] 
2023年2月18日,王毅主任在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上發表《建設一個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講話。 [20] 
在第59屆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發佈了《2023年慕尼黑安全報告》,主辦方舉辦了題為"跨大西洋防禦和核秩序面臨的挑戰"專場討論會。 [21]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第60屆

2024年2月15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宣佈:應慕尼黑安全會議主席霍伊斯根、西班牙外交大臣阿爾瓦雷斯、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於2月16日至21日出席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中國專場”活動上發表演講,結合會議主題就重大國際問題介紹中方立場,並訪問西班牙、法國,在法國舉行中法戰略對話 [22] 
當地時間2024年2月16日,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在德國慕尼黑召開。 [29]  218日,為期3天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閉幕。會議討論了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全球安全議題,與會方在諸多問題上仍存較大分歧,全球安全曙光難現。 [31]  俄烏衝突仍是本屆會議主要議題。相關方對停火和談問題諱莫如深,對如何擺脱僵局亦無計可施。慕安會主席霍伊斯根在發表閉幕致辭時説,當今世界誰都無法獨自解決安全問題,國際社會必須摒棄舊思路,以開放心態攜手合作。 [32] 

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創辦人

埃瓦爾德-海因裏希·馮克萊斯特 埃瓦爾德-海因裏希·馮克萊斯特 [27]
埃瓦爾德-海因裏希·馮克萊斯特(1922年7月10日- 2013年3月8日),出生於德國東北部地區波美拉尼亞(今屬波蘭境內)一個大地主家庭。1944年7月20日,他參與了一批德國軍人密謀策劃的暗殺希特勒的行動,行動失敗,希特勒死裏逃生。馮克萊斯特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暴露,關押在集中營裏被提審過30多次,他都想方設法掩藏了自己參與暗殺的活動。
二戰結束後,馮克萊斯特在柏林成立“埃瓦爾德·馮克萊斯特”出版社。1963年,馮克萊斯特成立了後來被命名為“慕尼黑安全會議”的論壇。該論壇以非正式身份前來討論全球安全政策,被視為涉及北約問題的重要會議。馮克萊斯特本人擔任會議主席至1998年。 [2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