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恆(拼音:héng),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3]  。此字古字形寫作“”,最早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模擬月在天地之間。月亮弦、望有常,故引申出長久、持久的意思;又引申特指恆心,用作名詞;又引申為表示行為動作的經常性,用作副詞。卜辭中用作殷先公名。 [18] 
中文名
拼    音
héng,gèng
部    首
五    筆
NGJG [1] 
倉    頡
PMAM [1] 
鄭    碼
UBK [1] 
筆    順
點、點、豎、橫、豎、橫折、橫、橫、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685) [3] 
平水韻
下平十蒸(héng) [2] 
筆畫數
3+6(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會意字
結    構
左右結構
異    體
恆*、𢘆、𢛢、𠄨、㔰(*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統一碼
6052 [1] 
四角碼
9101₆
注音字母
ㄏㄥˊ,ㄍㄥˋ
五    行
[19] 

字源解説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4]
會意字,最早見於甲骨文(字形1、2)。初文寫作“亙(gèn)”。從“二”和“”,“二”代表天和地,月即月亮,合起來表示月亮懸於天地間,造字意象符合古人對天象的觀察,從上弦月到月圓,再到慢慢月缺成下弦月,一個月為週期,週而復始。另外甲骨文還有從“弓”的異體(字形1)。弦本弓上物,所以字從弓。一説強調月亮趨於弓形。金文寫法出現“”(字形3)。“月”和“”古文常混用,所以篆文中中間的“月”訛變為“舟”(字形4)。秦漢文字或從月(字形6);或從舟(字形8);或從日(字形9)。從“舟”沿襲小篆之訛,從“日”則與從“月”相通。楷書作“恆”或“恆”。作“恆”者是從“月”或“舟”形體的變寫,作“恆”者則繼承了從“日”的寫法。 [15]  [18] 
恆字甲骨文常見字形 恆字甲骨文常見字形 [18]
字形5、10、11是戰國楚系文字的特殊寫法,郭店簡、包山簡很常見。其相同之處是從“二”和“夕”,古代“月”和“夕”的寫法很相似,故以從“月”無別。其不同之處是字形5從“心”和“卜”,字形10、11則省去“心”而留下了“卜”,“卜”符非贅筆飾畫,其意難明。 [4] 
“恆”的初文形體為月亮位天空之中。古人很早就發現了月亮盈虧的變化週期,正因為月亮在天空中運動的規律性,所以“恆”有“經常”“長久”的意義。由經常又可引申為“尋常、普通”之意。明代馮夢龍著“三言”之一《醒世恆言》中的“恆言”指“常用的言語”。
“恆”也可作名詞用,指長久不變的意志,即恆心。如“持之以恆”,這個“恆”字就指恆心。金文增加“心”的字形應該就是根據這個引申義分化而來的。 [4]  [16]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héng
形容詞
永久;持久。
lasting;
permanent
《詩經·小雅·小明》:無恆安處。
永恆;恆久;恆心;恆温
經常的;普通的。
constant;
common
《三國志·吳主傳》:形貌奇偉,骨體不恆。
恆態:恆情;恆常;恆言
名詞
持久不變的意志。
perseverance
論語·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做巫醫。”
有恆;持之以恆
(Héng)特指恆山
Hengshan Mountain
博物志》:五嶽:華、岱、恆、衡、嵩。
〈文言〉規律;法則
law
國語·越語下》:因陰陽之恆,順天地之常。
恆式;恆典;恆例
〈文言〉從前的,舊的(做法)

《禮記·月令》:國有大災,則帥巫而造巫恆。

《周易》卦名,詳見“恆卦”。



(Héng)姓氏用字。



副詞
〈文言〉經常,常常。
always
《孟子·告子下》:人恆過,然後能改。
曾經。

漢·蔡邕《陳政要七事疏》:恆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

gèng
形容詞
〈文言〉上弦月漸趨盈滿的樣子。
crescent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動詞
〈文言〉周遍,遍及。

《詩經·大雅·生民》:恆之秬秠,是獲是畝。

〈文言〉通“”,綿延,延續

漢書·敍傳上》:潛神默記,恆以年歲。

(參考資料:《古代漢語詞典》 [7]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十三】【二部】 胡登切(héng)
常也。從心從舟,在二之間上下。心以舟施,恆也
𠄨,古文恆從月。《詩》曰:“如月之恆。”胡登切。
【註釋】①心以句:桂馥《説文解字義證》:“‘施’當為‘旋’。”②《詩》:指《小雅·天保》。《毛傳》:“恆,弦也。” [8] 

説文解字注

“常也”注:常當作長。古長久字只作長,淺人稍稍分別,乃或借下裙之常為之。故至《集韻》乃有一曰久也之訓。而篇、韻皆無之。此俗字之不可不正者也,時之長與尺寸之長、非有二義。
“從心舟在二之間上下”注:上下猶往復也。
“心以舟施。恆也”注:謂往復遙遠,而心以舟運旋,歷久不變,恆之意也。宙下曰:舟車所極復也。此説會意之恉。胡登切,六部。俗本心上增一字,非。
“古文恆。從月”注:此篆轉寫訛舛,既雲從月,則左當作緪,不當作夕也。若汗簡則左作舟,而右亦同此,不可曉。又按門部之古文閒作?。蓋古文月字略似外字,古文恆直是二中月耳。
“《詩》曰:‘如月之恆’”注:《小雅·天保》文,此説從月之意。非謂毛詩作緪也。傳曰:恆,弦也。按詩之恆本亦作緪,謂張弦也。月上弦而就盈,於是有恆久之義,故古文從月。 [9]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部】 恆;部外筆畫:6
古文:𢛢、𠄨
(héng) 《廣韻》《集韻》《韻會》並胡登切,音峘。《説文》:常也。
又卦名。《易·恆卦》:恆,久也。
又《禮·月令》:文繡有恆。疏:恆,故也。必因循故法也。
又《周禮·夏官·司弓矢》:恆矢痹矢,用諸散射。注:恆矢。安居之矢也。痹矢象焉。
又山名。《爾雅·釋山》:恆山為北嶽。《史記·夏本紀注》:恆山在定州恆陽縣。《風俗通》:北方恆山。恆者。常也。萬物伏藏於北方,有常也。
又州名,漢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名。
又姓。楚大夫恆惠公。
(gèng)又去聲。《轉註古音》古鄧切,音亙。《詩·小雅》:如月之恆。注:恆,古鄧反。弦也。月上弦而就盈。亦作絚。
又徧也。《詩·大雅》:恆之秬秠。注:恆,古鄧反。徧種之也。
◎按,此字體制不一,《説文》《集韻》《六書統》《説文長箋》《精薀正訛》等書從月從舟,辨駁更改,或省或並,恐屬臆斷。因去古已遠,大篆,小篆已多不合,而況隸楷乎。凡講字形處,槩不贅引。 [10] 

廣韻

胡登切,平登匣 ‖亙聲蒸部(héng)
常也。久也。亦州名,春秋時鮮虞國地,漢為恆山郡,周武帝置恆州,因山以為名。《爾雅》曰:“恆山為北嶽。”又姓,楚有大夫恆思公。胡登切。三。 [17]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19]
【筆順】①丶(點)②丶(點)③丨(豎)④一(橫)⑤丨(豎)⑥㇕(橫折)⑦一(橫)⑧一(橫)⑨一(橫)
【寫法】❶“忄”窄“亙”寬,底部“亙”高。❷“忄”,左點在田字格橫中線。❸“亙”,首筆橫起筆於豎中線;“日”略扁,上寬下窄,首筆豎在豎中線,框內短橫在橫中線下側;末筆橫較長,從“忄”下側起筆。❹“亙”橫畫較多,注意間隔均勻。 [11] 

書法欣賞

[12]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清濁
韻母
韻部/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擬音
廣韻
胡登切
全濁

下平十七登
平聲
一等
開口呼
ɣəŋ
集韻
居曾切
全清

下平十七登
平聲
一等
開口呼
kəŋ
胡登切
全濁

下平十七登
平聲
一等
開口呼
ɣəŋ
居鄧切
全清

四十八嶝
去聲
一等
開口呼
kəŋ
中原音韻

全清

庚青
陽平
一等
開口呼


xəŋ
中州音韻

奚經切



庚青
平聲





洪武正韻
何庚切
全濁

十八庚
平聲



ɣəŋ
居鄧切
全清

十八敬
去聲



kəŋ
分韻撮要


第十五登等凳德
陽平





(參考資料:漢典 [13] 

上中古音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ɣ
əŋ
董同龢系統
ɣ
ə̂ŋ
周法高系統
ɡ
əŋ
李方桂系統
g
əng


əng


əng
南北朝


əŋ(宋北魏前期);əŋ(北魏後期北齊);əŋ(齊梁陳北周隋)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ɣ
ə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ɣ
ə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ɣ
ə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ɣ
ə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ɣ
əŋ
(參考資料:漢典 [13]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xəŋ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xəŋ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xəŋ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xə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xə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xən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xən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x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ɦən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ɦaŋ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xən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ɣæ̃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hɛn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hɛ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hɐŋ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hɐŋ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hɪŋ
24
陽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heŋ
55
陽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xei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aiŋ
21
上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6-06-17]
  • 2.    十蒸  .搜韻[引用日期2018-06-05]
  • 3.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8-06-05]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談趣 800個常用漢字之由來[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76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出版集團·四川辭書出版社,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崇文書局,2010:2456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商務印書館,2012.06:533
  • 7.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古代漢語詞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03:538-539
  • 8.    [東漢]許慎/原著;湯可敬/撰.説文解字今釋:嶽麓書社,1997:1948
  • 9.    恆字的説文解字和説文解字注  .漢典[引用日期2015-06-30]
  • 10.    [清]陳廷敬 等/著.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939
  • 1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新華寫字字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1:128
  • 12.    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18-06-05]
  • 13.    音韻資料來源  .漢典[引用日期2015-08-03]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44
  • 15.    胡文華著.漢字中的思維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27-29
  • 16.    徐山.《詩經》“如月之恆”句義辨證[J].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7,(第1期):49-51
  • 17.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02
  • 18.    甲骨文每週識字(240)|恆、名  .中國文字博物館[引用日期2023-12-12]
  • 19.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23-12-1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