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舟(拼音:zhōu)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初文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條小船,本義即船。古籍中又可活用為動詞,指渡河或用船運載。 [2] 
舟是漢字部首之一,以“舟”作意符的字大多與船有關,如:船、艦、舷、航、等。
中文名
拼    音
zhōu
部    首
五    筆
TEI(86);TUI(98) [3] 
倉    頡
HBYI [3] 
鄭    碼
PY [3] 
字    級
一級(編號0484) [1] 
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 [4] 
注音字母
ㄓㄡ
總筆畫
6+0
造字法
象形字
結    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 U+821F
異體字
𣍝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象形字。甲骨文(圖1、2)的“舟”就像是小船的形狀,由字形觀之,“舟”的形制似是方頭方尾,矩形而首尾略上翹,兩邊有出角,中間有隔艙。這已是成熟的木板船之象形了。西周金文(圖3)也常見舟字,而且形體沒有大的變化。《方言》中記載關西、關東方言船舟之説,是就戰國秦漢時代而言的,商、西周時代未必如此。朱駿聲以俞、舟、船作為船的名稱發展次序,也未必是事實。《説文解字》篆文(圖6)之舟字形體是直接繼承春秋時代石鼓文(圖4)舟和舟字旁形體而來,漢代碑文“般”字所從之舟(見上字表8)及魏舟字(見上字表9)形體是小篆舟字隸書寫法,楷書舟字正是繼承這隸書寫法而來。西漢出土簡帛中的舟字形體是直接從西周舟字、戰國秦代舟字旁那樣的形體而來,但不流行於楷書。 [1]  [5] 
“舟”本義指船,而現代人所常説的“船”的產生要稍晚些,大約在春秋戰國時代。古漢語常有名詞作動詞用的現象,“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表示乘船渡水的意思,例如《詩經·邶風·穀風》中説:“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舟之即以舟渡水的意思。 [16]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船。
boat
戰國·屈原《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唐·王灣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詞:“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小舟;扁舟;龍舟;同舟共濟
古代尊彝等的托盤。
dish
《周禮·春官·司尊彝》:“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

〈文言〉酒器。
wine vessel
宋·蘇軾《次韻趙景貺督兩歐陽詩破陳酒戒》:“明當罰二子,已洗兩玉舟。”

(Zhōu)〈文言〉 通“周”。朝代名,西周。

《詩經·小雅·大東》:“舟人之子,熊羆是裘。”

(Zhōu)姓氏用字,參看“舟姓”。



動詞
〈文言〉用船渡水;乘船;操舟。
ferry
《詩經·邶風·穀風》:“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柳宗元《饒娥碑》:“娥父醉漁,風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

〈文言〉用船運載。

唐·李翱《故東川節度使盧公傳》:“後米鬥及二百,商人舟米以來者相望。”

〈文言〉佩帶。

《詩經·大雅·公劉》:“何以舟之?維玉及瑤,鞞琫容刀。”

參考資料: [6-7] 

近義辨析

舟、船
舟和船所指相同,但是產生的時代不同:先秦文獻用舟,漢及漢以後用船。現代漢語裏,舟不單用,用在複合詞及成語中,如:泛舟、龍舟、神舟、順水推舟。船可以單用,如:江面上有許多船;也可以用在複合詞及熟語中,如:商船、航船、腳踩兩隻船。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舟部】職流切(zhōu)
,船也。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象形。凡舟之屬皆從舟。
【註釋】①舟: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古以自空大木為之曰俞,後因集板為之曰舟,又以其沿水行曰船也。”②共鼓貨狄:黃帝、堯舜時人。 [9] 

説文解字注

“船也”注:《邶風》:方之舟之。傳曰:舟,船也。古人言舟,漢人言船。毛以今語釋古,故云舟即今之船也。不傳於柏舟而傳於此者,以見方之為泭而非船也。
“古者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剡木為楫,以濟不通”注:郭注、《山海經》曰:世本雲𠔏鼓,貨狄作舟。《易·繫辭》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𠔏鼓貨狄,黃帝堯舜間人。貨狄疑即化益,化益即伯益也,《考工記》故書舟作周。
“象形”注:職流切,三部。 [10] 

廣韻

職流切,平尤章 ‖舟聲幽2部(zhōu)
舟,舟船。《墨子》曰:“工倕作舟。”《呂氏春秋》曰:“虞姁作舟。”《丗本》曰:“共鼓、貨狄作舟。”二人並黃帝臣。又姓,《左傳》晉大夫舟之僑。 [11] 

康熙字典

【未集下】【舟字部】舟;部外筆畫:0
《唐韻》《集韻》《正韻》職流切。《韻會》之由切,並音周。《説文》:船也。《釋名》:舟言周流也。《易·繫辭》: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書·説命》: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爾雅·釋水》:天子造舟。注:比船為橋。又:諸侯維舟。注:維連四船。又:大夫方舟。注:倂兩船。又:士特舟。注:單船。揚子《方言》:關西謂之船,關東謂之舟,今吳、越皆謂之船。《世本》:黃帝臣共鼓貨狄,刳木為舟。《呂氏春秋》:虞姁作舟。《山海經》:滛梁生番禺,是始為舟。《物理論》:化〔⿰彳瓜〕作舟。束皙《發矇記》:伯盆作舟。
又《正韻》:載也。
又《韻會》:帶也。《詩·大雅》:何以舟之,惟玉及瑤,鞞琫容刀。傳:舟,帶也。
又尊下台,若今時承槃。《周禮·春官·司尊》:春祠夏禴,祼用雞彝鳥彝,皆有舟。《正字通》:一説古彝有舟,設而陳之,為禮神之器。以酌以祼,皆挹諸其中而注之。舟與彝二器相須,猶尊之與壺,缾之與罍。先儒謂舟形如盤,若舟之載物,彝居其上,非也。今考漢敦足舟、𠂹花舟,舟之用在於容,非虛設以承彝也。形制詳《博古圖》。
又地名。《左傳·襄十四年》:子囊師於棠,以伐吳。吳人自臯舟之隘要而擊之。注:臯舟,吳險阨之道。又《昭十三年》:克息舟城而居之。注:息舟,楚邑。又《哀二十一年》:請除館於舟道。注:舟道,齊地。
又覆舟,山名。《淮南子·地形訓》:維出覆舟。
又官名。《禮·月令》:季春之月,令舟牧覆舟,五覆五反。注:舟牧,主舟之官也。
又姓。《左傳》:晉有大夫舟之僑。
又與周通。《周禮·冬官考工記》:作舟以行水。注:故書舟作周。鄭司農雲:周當為舟。
又《韻補》葉陟魚切,音朱。《道藏歌》:玉龜七寶林,唱贊願同舟。丹景曜目精,令我心踟躇。
又《詩·大雅》:何以舟之。朱注:之遙反。與下刀葉。 [1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首筆短撇從豎中線上端起筆。框內上點寫在豎中線。長橫收筆於橫中線。末筆點寫在豎中線,與上點垂直對應。 [1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王力系統
ȶ
ǐu
董同龢系統
ȶ
jŏɡ
周法高系統
t
jəw
李方桂系統
t
jəgw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i̯ə̯u
擬音/王力系統

ǐəu
擬音/董同龢系統

ju
擬音/周法高系統

iəu
擬音/李方桂系統

jə̆u
擬音/陳新雄系統

ǐou

參考資料: [14]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全清
職流切
tɕ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全清
之由切
tɕiəu
禮部韻略


平聲





之由切

增韻


平聲





之由切

中原音韻

陰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tʂi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張柔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全清
職流切
tʃiou

參考資料: [14]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ou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ou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ou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ou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ou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ɯ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ɤɯ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sə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sʏ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ɕiəu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səu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iʊ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səu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su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ʃɐu
53/55
陰平
粵語
陽江
tʃɐu
33
陰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tsiu
55
陰平
閩語(閩南片)
潮州
tsiu
33
陰平
閩語(閩東片)
福州
tsieu
44
陰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tsiu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5]  、漢典 [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6]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51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0]
  • 4.    平水韻 十一尤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06]
  • 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303-304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9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693
  • 8.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931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63
  • 10.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3-06]
  • 11.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06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77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59
  • 14.    舟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6]
  • 15.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 第2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07
  • 16.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674-67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