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鎖定
認為主因濕熱相交,相互搏結所致。並有陽黃及陰黃之分。陽黃可分為:熱重型、濕重型、濕熱並重型。
中文名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分    類
甲、乙、丙、丁、戊型
分    別
急性、慢性
治療方法
免疫療法治療肝病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基本概況

現代醫學中對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型之分,急性、慢性之別,五類十型中皆可出現黃疸。祖國醫學則把急性黃疸型肝炎(不管甲、乙、丙、丁、戊)都歸屬“黃疸”範疇。認為主因濕熱相交,相互搏結所致。並有陽黃及陰黃之分。陽黃可分為:
(1)熱重型:黃疸色澤鮮明如橘色,口乾而苦,口渴喜飲,口氣穢臭,噁心嘔吐,納少厭油,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脅滿脹痛或有惡寒發熱,舌紅少津,苔黃膩,脈弦滑或滑數等為主證。
(2)濕重型:身目色黃,但不如熱重者鮮明,頭重身困,肢體倦怠,胸脘痞滿,納少厭油,大便或稀或粘膩,苔厚膩微黃,脈滑、弦滑或濡緩等為主證。
(3)濕熱並重型:兼有上述兩型特點,濕熱主證均甚顯著。陰黃者以黃色晦暗,納少脘悶,腹脹便溏,惡寒乏力,舌質淡,苔黃膩,脈沉遲為主症。多見於慢性黃疸型肝炎,在急性肝炎時較少見。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病症特點

(1)起病較徐緩,部分患者説不清從什麼時候開始起病,甚至有些患者沒有症狀,在查體或驗血時才發現肝功異常。有的患者與肝炎患者或污物有密切接觸或半年內有輸血、免疫接種注射、針刺治療史。
(2)近期內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厭油、腹脹、便溏、肝區脹痛、肝臟有動態性腫大壓痛,尚無其它原因可以解釋。
(3)在未查血清轉氨酶和檢測乙肝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前,有少數患者因乏力、頭暈、失眠、健忘而誤診為神經衰弱;有的因腹脹、腹瀉、消瘦被診為消化不良;有的因低熱、疲乏,疑為結核、風濕;有的女患者以月經不調、浮腫一直在婦科就診;有的男患者被診為性機能減退;直到抽血查肝功和做乙肝特異免疫球蛋白M檢查後,進行動態觀察才明確為乙型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4)化驗檢查血清谷丙轉氨酶升高,肝功濁度或絮狀試驗輕中度異常,血清膽紅素始終正常,核心抗體免疫球蛋白M陽性。
(5)多數患者在3個月內逐漸康復。恢復不順利者,約有5%-10%的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要轉為慢性。
(6)祖國醫學認為本型主要因濕重於熱,濕困脾陽,脾失健運,而肝膽藴熱不甚,未致膽液外流,故無黃疸。常見者有:
肝鬱氣滯型,以脅肋脹痛、口苦腹脹、苔薄白、脈弦數為主症。
②肝脾不和型,以脅痛、腹脹、大便不實、疲乏、苔薄白、脈弦為主症。
脾胃不和型,以噁心、納差、口粘膩、胸悶、腹脹、疲乏無力、便溏、舌胖、苔白或膩、脈弦為主症。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治療方法

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源於依靠重建自身免疫能力,達到清除肝炎病毒的目的。特異性主動免疫療法可改變肝炎病毒免疫耐受狀態,糾正免疫功能低下,使機體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增強,提高機體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應答,阻斷了病毒遺傳易感性及對肝細胞的損害,再結合中西醫結合聯合療法,恢復機體正常免疫系統,從而清除肝炎病毒,恢復健康肝臟。國內肝病界專家普遍認為,免疫療法治療肝病前景廣闊。這也是肝病患者的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