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疸

鎖定
黃疸是血清內膽紅素含量升高,導致鞏膜皮膚黏膜等黃染的現象,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特徵。其常見類型包括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等,這些類型的黃疸可能由溶血性疾病、肝細胞損害疾病、膽汁阻塞疾病等引發。黃疸沒有特定的高危羣體,可發生於多種內科和外科疾病中。
黃疸主要表現為鞏膜、皮膚、黏膜、體液的黃染,臨牀症狀根據不同類型的黃疸差別較大。如溶血性黃疸皮膚呈檸檬色,肝細胞性黃疸皮膚可呈淺黃色或金黃色,膽汁淤積性黃疸皮膚呈暗黃、黃綠和綠褐色。黃疸不具有傳染性
黃疸的治療重點是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肝細胞性黃疸可能需藥物治療,膽道結石、腫瘤可能需要手術治療。部分重度黃疸的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血液淨化治療。黃疸的預防主要是預防和治療引發黃疸的各種疾病。黃疸的預後取決於引發黃疸的基礎病病情,如慢性病毒性肝炎經治療後疾病可得到延緩或阻止;遺傳性疾病造成的黃疸雖無法治癒,但是具有良性和長期生存率。
中醫病名
黃疸
外文名
Jaundice
別    名
顯性黃疸,隱性黃疸
就診科室
消化內科、感染科、新生兒科
多發羣體
新生兒,長期飲酒者,年齡較大者
常見病因
溶血性疾病,肝細胞性疾病,膽汁淤積性疾病,先天性非溶血性疾病
常見症狀
皮膚和黏膜黃染,疲乏,發熱,食慾減退,腹痛
傳染性
相關藥物
還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類藥物,腺苷蛋氨酸水飛薊素多烯磷脂酰膽鹼前列地爾

黃疸病因

黃疸的病因是多方面的,根據病因學可將其分為溶血性黃疸肝細胞性黃疸膽汁淤積性黃疸及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四類。

黃疸發病原因

  • 溶血性黃疸
凡能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產生溶血性黃疸。
  • 肝細胞性黃疸
各種使肝細胞廣泛損害的疾病均可發生黃疸,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鈎端螺旋體病敗血症等。
  • 膽汁淤積性黃疸
肝內性
肝外性
肝外性膽汁淤積可由膽總管結石、狹窄、炎性水腫腫瘤及蛔蟲等阻塞所引起。
  • 先天性非溶血性黃疸
由於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結合和排泄有缺陷所致的黃疸。本組疾病臨牀上少見。

黃疸誘發因素

某些藥物、感染、葉酸缺乏、代謝紊亂狀態、進食蠶豆等可誘發溶血性貧血,進而誘發黃疸。
應激、禁食、勞累、飲酒、藥物、感染、精神壓力、月經妊娠等有可能誘發遺傳性疾病導致的黃疸。

黃疸症狀

主要表現為鞏膜、皮膚、黏膜、體液的黃染。

黃疸典型症狀

  • 溶血引起黃疸皮膚呈檸檬色。
  • 肝細胞性黃疸呈淺黃色或金黃色,可伴有皮膚黃染。
  • 膽汁淤積性黃疸呈暗黃、黃綠和綠褐色,並可有皮膚瘙癢、尿色深、糞便顏色變淺或呈白陶土色。

黃疸伴隨症狀

不同類型疾病出現黃疸時可能存在不同的伴隨症狀,對疾病的診斷具有一定意義。
  • 黃疸伴發熱見於急性膽管炎、肝膿腫、鈎端螺旋體病、敗血症、大葉性肺炎。病毒性肝炎或急性溶血可先有發熱,而後出現黃疸。
  • 黃疸伴上腹劇烈疼痛可見於膽道結石肝膿腫膽道蛔蟲病;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夏科氏(charcot)三聯徵,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持續性右上腹鈍痛或脹痛可見於病毒性肝炎、肝膿腫或原發性肝癌。
  • 黃疸伴肝大。若為輕度至中度腫大,質地軟或中等硬度且表面光滑,見於病毒性肝炎、急性膽道感染或膽道阻塞;明顯腫大質地堅硬表面凸凹不平有結節見於原發性或繼發性肝癌。肝腫大不明顯而質地較硬邊緣不整表面有小結節者見於肝硬化。
  • 黃疸還可伴隨膽囊腫大、脾腫大、腹水等症狀。

黃疸就醫

當發現皮膚、鞏膜、黏膜黃染時,請及時就醫。

黃疸診斷流程

就診時醫生可能會問如下問題:
  • 何時出現的黃染;
  • 近期有無大量進食橘子、胡蘿蔔等黃色水果蔬菜,穿黃色的衣服;
  • 是否還伴有其他表現,如疲乏、發熱、食慾減退、寒戰、腰痛、腹痛等;
  • 是否有肝病史、膽囊結石病史、既往酒精消耗量、藥物應用史、輸血史;
  • 大小便顏色是否正常;
  • 家族中是否存在類似的患者。
通常情況下,醫生根據患者病史、症狀、體徵及血清膽紅素水平檢測結果即可明確黃疸的診斷,隨後,醫生還會囑患者完善其他相關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以明確黃疸具體病因,便於針對性治療。

黃疸就診科室

  • 由於黃疸的病因很多,該病實際就診科室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 如果僅是因黃疸症狀入院,可先就診於消化內科,以查明具體病因。
  • 如果診斷髮現繼發於肝炎等感染性疾病的黃疸,可就診於感染科。
  • 新生兒、嬰兒等兒童的黃疸應去新生兒科、兒科就診。

黃疸相關檢查

  • 醫生查體
因黃疸可由多種疾病造成,需要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來明確病因。
皮膚:除黃染外,肝細胞性疾病尤其是肝硬化還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
腹部體徵:肝臟大小質地,脾臟大小質地、膽囊大小。肝硬化失代償期還可有腹水及腹部靜脈曲張。
其他:還可檢查是否有神經精神異常、腋毛稀少、睾丸萎縮、杵狀指、皮膚角化過度、匙狀指甲、多發性靜脈栓塞和心動過緩等。
  • 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外周血塗片、血清結合珠蛋白凝血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包括血清乳酸脱氫酶穀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鹼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肽酶(γ-GT)水平及比例,白蛋白水平等;
甲胎蛋白:肝癌腫瘤標誌物;
尿常規:檢測尿血紅蛋白、尿膽原水平;
便常規:檢測大便顏色、尿膽原水平。
  • 無創影像學檢查
腹部超聲:安全方便,用於鑑別肝內、肝外膽汁淤積的優先方法。
腹部CT:對於明確有無膽管擴張、佔位有重要參考價值。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膽管造影(MRCP)對於引起膽管擴張的膽管結石、腫瘤、胰腺腫瘤的診斷十分重要。
  • 侵入性影像學檢查
經皮肝穿膽管造影(PTC):可瞭解膽管內病變部位、程度和範圍,有助於黃疸的鑑別。
經十二指腸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可顯示胰膽管結構來診斷膽總管結石、膽道良惡性梗阻、胰腺佔位等胰膽系統疾病。
內鏡超聲(EUS):主要用於膽道中下段病變及胰腺病變的診斷。
  • 其他檢查
肝穿刺活檢及腹腔鏡檢查:對疑難黃疸病例的診斷有重要幫助。

黃疸診斷

黃疸只是一種症狀/體徵,並非疾病。對於黃疸的診斷並不難,但是鑑別診斷很重要。只要血清膽紅素濃度為17.1~34.2umol/L(1~2mg/dl)時,而肉眼看不出黃疸者稱隱性黃疸。如血清膽紅素濃度高於34.2umol/L(2mg/dl)時,鞏膜、皮膚、黏膜以及其他組織和體液出現黃染則為顯性黃疸。

黃疸鑑別診斷

假性黃疸
某些患者表現為皮膚黏膜、鞏膜黃染,可能與進食大量橘子、胡蘿蔔等黃色蔬菜水果有關,或者是由衣服掉色導致。
另外,老年人球結膜有微黃色脂肪堆積,鞏膜黃染不均勻,以內眥較明顯,皮膚無黃染。
完善肝功能檢查明確血清膽紅素水平即可鑑別。

黃疸治療

根據病因不同,不同類型的黃疸的治療方案也不盡相同。因此,黃疸的病因診斷至關重要,醫生將根據患者情況針對性的進行治療。

黃疸急性期治療

在所有的黃疸病因中,有幾類情況需要緊急處理。
  • 新生兒黃疸
因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可能出現膽紅素腦病(核黃疸)導致神經系統併發症,需要積極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光照治療、肝酶誘導劑(如苯巴比妥)、補充白蛋白、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換血治療。
  • 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
右上腹劇烈疼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為夏科氏(charcot)三聯徵,提示急性化膿性膽管炎。此類患者需要採取積極治療,包括原發病的處理,以免出現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
  • 肝功能衰竭
由於肝細胞壞死導致的黃疸,需要積極治療,通常預後較差。

黃疸藥物治療

對於黃疸患者,需要區分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對於肝細胞性黃疸同時伴隨肝功能損傷的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酌情使用以下藥物:
  • 解毒劑:還原型谷胱甘肽;
  • 降酶抗炎類:甘草酸類(類激素作用,改善組織學和降酶);
  • 退黃利膽類:腺苷蛋氨酸(防治膽汁淤積);
  • 肝細胞保護劑:水飛薊素(穩定肝細胞膜);
  • 膜修復劑:多烯磷脂酰膽鹼(促進肝細胞膜再生);
  • 微循環改善劑:前列地爾(增加肝臟血供)。

黃疸手術治療

部分黃疸的患者,可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具體包括膽道結石、腫瘤的控制,脾切除,肝移植等等。

黃疸中醫治療

該疾病的中醫治療暫無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但一些中醫治療方法或藥物可緩解症狀,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在醫師指導下治療。

黃疸其他治療

對於重度黃疸的患者,可依據患者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需要採取血液淨化治療,包括血漿置換、血漿灌流等,這些方法對於清除血漿膽紅素有一定的幫助。

黃疸預後

黃疸為不同疾病的共同症狀及體徵,不同疾病預後完全不同。
  • 對於溶血性貧血患者來説,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經過治療大多可得到有效控制;獲得性溶血性貧血經去除病因後可治癒或長期控制。
  • 藥物性及酒精性肝病,在去除病因及治療後一般可治癒。
  • 慢性病毒性肝炎通過抗病毒治療,可延緩或阻止疾病進展。
  • 自身免疫性肝炎得到有效治療後,可長期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10年生存率在90%以上。
  • 肝臟疾病進展至肝硬化階段,則生存率隨着疾病進展逐年下降。
  • 遺傳性疾病所致黃疸,雖無法治癒,但多為良性疾病,無需治療。
併發症
膽紅素腦病(核黃疸):新生兒黃疸最嚴重併發症,因膽紅素對中樞神經組織的有害作用而產生神經症狀。
參考來源: [1-10] 
參考資料
  • 1.    王辰, 王建安, 等.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5: 606-611.
  • 2.    萬學紅, 盧雪峯, 等. 診斷學[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8: 36-40.
  • 3.    王衞平, 毛萌, 李廷玉, 等. 兒科學[M]. 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3: 119-126.
  •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新生兒學組,《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兒科雜誌,2014,52(10):745-748.
  • 5.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膽汁淤積性肝病診斷和治療共識(2015)[J].實用肝臟病雜誌,2016,19(6):771-781.
  • 6.    金龍,鄒英華.梗阻性黃疸經皮肝穿刺膽道引流及支架植入術專家共識(2018)[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19,16(1):2-7.
  • 7.    楊志寅,任濤,馬駿 內科危重病學第3版 [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9年5月.
  • 8.    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 實用內科學第15版 [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7年11月.
  • 9.    康焰 臨牀重症醫學教程 第1版 [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5年9月.
  • 10.    張文武 急診內科學 第4版 [M].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