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脾胃不和

鎖定
脾胃不和(incoordination between spleen and stomach)指氣機阻滯,脾胃失健,以脘腹痞脹,或胃脘嘈雜,食少納呆,或食後腹脹,噯氣腸鳴,大便不調,脈弦等證候。治療以調和脾胃為原則。
中醫病名
脾胃不和
外文名
Spleen-Stomach Disharmony
就診科室
中醫內科
常見發病部位
脾胃
常見病因
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
常見症狀
脘腹痞脹或胃脘嘈雜,食少納呆或食後腹脹,噯氣腸鳴,大便不調,脈弦等

脾胃不和病因及常見疾病

脾胃不和是脾胃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對立統一的失調。臨牀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常見於胃脘脹滿、疼痛、腹脹、嘔吐、噯氣、泄瀉、口味異常、便秘,以及現代醫學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胃不和檢查

中醫望聞問切來辯證,結合西醫消化道鋇餐透視

脾胃不和鑑別診斷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受納”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納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經胃初步消化後的食物分為“清”、“濁”兩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運化送至全身各處。故有“脾為胃行其津液”之説。其濁者,由胃下行至小腸,再行進一步消化。
脾主運化,主要指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過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谷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下送於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食慾減退與食後腹脹同時並見,脘腹脹痛甚或腹瀉,噯氣,噁心,嘔吐等症;因升降失調,脾氣不升反而下陷,則見泄瀉,甚則小腹脹墜、脱肛等。

脾胃不和治療原則

治療以調和脾胃,開胃醒脾,和中理氣、養益脾胃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