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病毒性肝炎

(疾病名稱)

鎖定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臟病變為主的一種傳染病。臨牀上以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要表現。部分病人可有黃疸發熱和肝大伴有肝功能損害。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少數可發展為肝癌
2022年,全國甲、乙類傳染病(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外,下同)報告發病 243.1 萬例,報告死亡2.2萬人。其中病毒性肝炎的報告發病數和報告死亡數均位居前五。 [1] 
中醫病名
病毒性肝炎
外文名
viral hepatitis
就診科室
傳染科,肝炎科
常見發病部位
肝臟
常見病因
肝炎病毒
常見症狀
食慾減退,噁心,上腹部不適,肝區痛,乏力為主
傳染性

病毒性肝炎病因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人體感染肝炎病毒所致。病毒性肝炎患者和攜帶者均是傳染源。糞-口消化道途徑、血液、母嬰、性傳播等是主要傳播途徑。

病毒性肝炎發病原因

  • 甲肝、戊肝病毒
糞-口傳播:患者食用或接觸了被甲肝或戊肝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玩具等物品,病毒入口導致感染。
  • 乙型、丙型、丁型肝炎
血液傳播
帶有病毒的血液經輸血、血液透析、器官移植、注射器、手術、針刺、公用剃鬚刀等方式,進入人體,就可以導致病毒感染。
性接觸傳播
肝炎病毒患者的精液、陰道分泌物中也含有病毒,若進行無保護性措施的性接觸,可以感染病毒。
母嬰傳播
母體經過胎盤給胎兒傳輸營養物質和代謝產物,病毒也可經此途徑感染胎兒,稱為宮內感染。在孕婦分娩前後的一段時間內,嬰兒皮膚或黏膜破損,並且接觸母親血液、羊水和分泌物也可能導致感染,此為圍產期傳播;嬰兒分娩之後,母嬰之間密切接觸,也可能導致導致感染,此為分娩後傳播。

病毒性肝炎高危因素

  • 密切接觸被甲肝、戊肝肝炎患者污染過的水源和食物,為甲型、戊型肝炎的高危因素。
  • 多個性伴侶、反覆輸血及血製品、血液透析、吸毒史、靜脈注射藥物,均為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的高危因素。
  • 在甲肝、戊肝流行病區,食用未煮熟的水產品,如毛蚶等,也可能被感染相應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症狀

不同肝炎病毒導致的病毒性肝炎臨牀表現相似,多表現為身體倦怠、食慾減弱、厭惡油膩食物、肝功能出現異常,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黃疸。
病毒性肝炎進展不同,臨牀表現有較大差異,患者臨牀症狀或體徵可很輕甚至無症狀,嚴重者可出現腹水、食管胃管靜脈曲張和肝性腦病等。

病毒性肝炎典型症狀

  • 全身症狀
患者可能有倦怠、乏力、食慾不振、皮膚瘙癢等症狀。
  • 肝區症狀
患者可能會出現肝區疼痛、肝臟增大、按壓或叩擊肝臟部位時疼痛明顯等症狀。
  • 消化道症狀
患者可能會出現腹脹、噁心、嘔吐、厭惡油膩的食物、上腹部不適等症狀,隨着病情加重或疾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腹水,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症狀。
  • 黃疸症狀
患者可能出現尿液顏色加深、皮膚和眼球鞏膜黃染等典型的黃疸症狀,患者糞便顏色可能變淺。
  • 其他特徵性改變
肝掌
因肝功能異常,患者手掌兩側的大小魚際肌處皮膚出現充血或紅色板塊狀。
蜘蛛痣
皮膚小動脈分支末端呈輻射形擴張,如同蜘蛛一般。
肝掌蜘蛛痣這類特徵性改變按壓中心位置時,充血會暫時消退,停止按壓症狀仍然存在。
  • 神經系統症狀
一般見於長期控制不佳或疾病進展迅速的患者,患者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功能紊亂。

病毒性肝炎伴隨症狀

肝炎患者可能伴隨有發熱、寒戰等表現。長期肝炎患者凝血功能不佳,可能會導致出血等症狀。

病毒性肝炎就醫

當患者出現右上腹疼痛、噁心、腹脹、食慾不佳、厭油膩、皮膚鞏膜黃染等病毒性肝炎相關症狀時,均應及時就診。
若患者出現神經系統改變,如神志改變、躁狂、昏睡等症狀,或者出現嘔血、黑便、血便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時,應馬上就診或撥打120尋求幫助。

病毒性肝炎就診科室

肝病科、傳染病科、消化科。

病毒性肝炎診斷依據

醫生將對患者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並進行體格檢查,觀察肝區是否存在異常,是否有肝掌、蜘蛛痣等症狀,之後會結合相關實驗室、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病毒性肝炎的診斷不僅要求病因診斷,也要求進行臨牀類型診斷。
  • 病原學診斷(病因診斷)
甲型肝炎
有急性肝炎的臨牀表現,抗HAV IgM陽性,抗HAV IgM急性期陰性,恢復期陽性,糞便中檢出HAV相關指標可確診。
乙型肝炎
  • 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HBeAg陽性和HBV DNA陽性,抗HBe陰性,血清ALT持續或反覆升高,進行肝組織學檢查發現有肝炎病變。
  • 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sAg和HBV DNA陽性,HBeAg持續陰性,血清ALT持續或反覆異常,進行肝組織學檢查有肝炎病變。
  • 慢性HBV攜帶者:血清HBsAg和HBV DNA陽性,HBeAg或抗HBe陰性,一年隨訪三次以上肝生化指標均正常,肝組織無明顯異常或輕度異常。
非活動性HBsAg攜帶者
血清HBsAg陽性,HBeAg陰性、HBV DNA低於最低檢測限度或檢測不到,一年隨訪三次以上肝生化指標均正常。
隱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陰性,血清或肝組織中HBV DNA陽性,且有肝炎臨牀表現。
丙型肝炎
HCV RNA陽性,相關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有HBV感染,血清HDV RNA陽性或相關抗體陽性即可診斷。
急性患者抗HEV抗體陽性,或血HEV RNA陽性,或從糞便中檢出HEV相關指標。
  • 臨牀類型診斷
起病較急,患者常有發熱、乏力、食慾減退、噁心等急性感染症狀,也有肝臟典型症狀,ALT明顯升高,黃疸型肝炎患者血清膽紅素正常或升高、尿膽紅素為陽性,病程不超過6個月。
病程超過半年或發病日期無法明確,患者常有乏力、倦怠、肝區不適等症狀,可有面色灰黃的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等表現。
重型肝炎(肝衰竭)
急性肝炎病情急劇惡化,兩週內出現較明顯的肝性腦病或其他嚴重表現為急性肝衰竭;15~26天出現為亞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病的基礎上,肝功能出現急性失代償為慢加急性或亞急性肝衰竭;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礎上病情惡化為慢性肝衰竭。
與急性黃疸型肝炎症狀相似,但黃疸持續時間更長,但症狀輕,有肝內淤膽的表現。
該類患者多有慢性肝炎病史,患者還有脾臟腫大、腹水、下肢水腫、胃食管靜脈曲張、白蛋白下降、肝功能受損等症狀。

病毒性肝炎相關檢查

  • 體格檢查
醫生將對患者進行詳細的體格檢查,如雙手是否有肝掌,身上是否有蜘蛛痣,腹部有無靜脈曲張,肝區是否疼痛、壓痛和叩擊痛,肝臟是否腫大等。
  • 實驗室檢查
病原血清學檢查
甲肝:抗HAV IgM:甲肝新感染的證據,發病數天後陽性,3~6個月轉陰。抗HAV IgG出現稍晚,是具有免疫力的標誌,若滴度增長明顯,也可作為診斷甲肝的依據。
乙肝:
HBsAg和抗HBs:HBsAg(乙肝表面抗原)是感染HBV的重要標誌。HBsAg陽性見於急性乙肝患者的急性發作及潛伏期;慢性乙肝患者、慢性HBsAg無症狀攜帶者中也可持續陽性。抗HBs(乙肝表面抗體)在常見抗體中出現最晚,若出現則表示患者獲得了對HBV的特異性免疫力,對於注射疫苗的患者,則標誌着疫苗起效,患者具有免疫力。
HBeAg和抗HBe:HBeAg(乙肝e抗原)常在HBV感染的早期出現,可作為病毒複製且具有傳染性的標誌,若患者HBeAg逐漸轉陰且抗HBe逐漸出現,則表示獲得一定的免疫力且預後良好。
抗HBc:乙肝核心抗體,包括兩部分,其中抗HBc IgM和IgG,其中抗HBc IgM表示體內有病毒複製,抗HBc IgG表示曾感染過或感染呈慢性經過。
HBV DNA:是病毒感染、複製、血液有傳染性的直接標誌。
丙型肝炎:HCV抗體(抗HCV IgM和抗HCV IgG)是感染丙肝的標誌,HCV RNA是感染的直接標誌。
丁型肝炎:HDV RNA是感染的直接標誌,HDVAg是診斷急性丁肝的直接證據,抗HDV IgM和抗HDV IgG提示感染存在。
戊型肝炎:HEV RNA是感染的直接標誌,HEV抗體(抗HEV IgM和抗HEV IgG)是感染的標誌。
血常規
急性肝炎初期白細胞可正常或偏高,黃疸期可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多,肝炎肝硬化時期白細胞血小板血細胞均減少,重症肝炎時白細胞可增高,紅細胞血紅蛋白下降。
尿常規
肝細胞性黃疸時尿膽紅素和尿膽原均陽性,溶血性黃疸以尿膽原陽性為主,梗阻性黃疸以尿膽紅素陽性為主。
肝功能檢查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反映肝細胞功能的常用指標。急性肝炎時ALT明顯升高,AST/ALT常小於1,黃疸出現後ALT開始下降。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時ALT輕中度升高或反覆異常,AST/ALT常大於1。重型肝炎患者ALT下降,膽紅素卻升高。
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肝病時血清AST升高,病情易持久且較嚴重,急性肝炎時若AST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有轉化為慢性肝炎的可能。
膽紅素:反映肝細胞損傷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
血氨:升高常見於重型肝炎,提示肝性腦病存在。
  • 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肝臟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有助於幫助鑑別肝內佔位性病變,瞭解導致黃疸的各種原因,對於肝臟病變有較高的診斷價值,也可觀察肝臟表面、肝臟供血、脾臟、膽囊是否存在異常。
CT與MRI應用價值與B超類似,靈敏度更高,但價格更為昂貴。炎症期可見肝臟、脾臟腫大。肝纖維化肝硬化時,可見肝臟表明有不規則結節或不平滑,肝臟縮小,胃底和食管的靜脈曲張,病情嚴重時可見腹腔積液。
  • 病理學檢查
肝臟組織病理學檢查對明確診斷、評估肝炎活動程度、纖維化程度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病毒性肝炎鑑別診斷

該類患者有貧血、發熱、血紅蛋白尿、腰痛等表現,黃疸相對較輕,多為間接膽紅素升高,可與黃疸型肝炎鑑別。
有使用肝損傷藥物的病史,停藥後肝功能可逐漸恢復,進行肝炎病毒標誌物檢查排除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治療

各類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應充分休息、進行合理的飲食,輔助以適當的藥物進行治療。患者應避免飲酒、過度勞累和使用損傷肝臟的藥物。

病毒性肝炎急性期治療

症狀較重患者如已經出現消化道出血時,應緊急處理。
胃食管靜脈曲張導致出血時,應儘快給予血管活性藥物,如特利加壓素生長抑素奧曲肽、垂體加壓素等,無效者在內鏡下進行套扎和注射硬化劑等治療,也可進行肝內門靜脈分流手術,如經頸靜脈肝內門靜脈內支架分流術(TIPS),降低血管壓力,或者採用氣囊壓迫的方式止血。

病毒性肝炎一般治療

充分休息:症狀明顯或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卧牀休息,卧牀可增加肝臟血流量,有助於身體恢復健康,症狀較輕時可進行較輕的活動。
合理飲食:避免飲酒,食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但無需刻意攝入高營養食物,以免營養過剩導致脂肪肝。

病毒性肝炎藥物治療

  • 抗病毒治療
可抑制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改善肝功能、減輕肝臟病變,延緩或減少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的發生,延長存活時間。需根據患者情況綜合判斷,決定是否進行抗病毒治療。
  • 干擾素
可用於慢性乙肝和丙肝的治療,但血清膽紅素高於兩倍以上正常值,肝硬化失代償期,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重要器官病變的患者和育齡期婦女不宜使用。使用干擾素後可能會出現血小板和粒細胞減少的骨髓抑制現象,也可能出現精神神經異常的症狀,需根據情況觀察、減藥或停藥。
  • 核苷類似物
僅用於乙肝的治療,此類藥物有拉米夫定恩替卡韋恩曲他濱替比夫定阿德福韋酯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和艾米替諾福韋等,用藥前後、用藥中均有對患者的ALT、AST、膽紅素等生化指標進行檢查,對病毒載量、病毒學標誌物等也均需進行檢查,且停藥後至少隨訪12個月。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為一線治療藥物。
  • 直接抗病毒藥物(DAA)
可用於丙肝的治療,該類藥物有索磷布韋、達拉他韋等,根據丙肝病毒不同的分型,可選擇不同的藥物或藥物組合,一般治療12或24周。
此外,醫生根據患者情況可能進行抗炎、抗氧化、保肝、抗纖維化、調節免疫等治療。

病毒性肝炎手術治療

對於重型肝炎患者,可能需要進行人工肝或肝移植進行治療。

病毒性肝炎前沿治療

目前有多種新藥進入藥物快速審批通道或臨牀試驗階段。

病毒性肝炎預後

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診斷並採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後,一般預後良好。但若發現較晚,患者肝功能可能出現嚴重損傷,患者可能發展為肝硬化,部分患者可能轉變為肝細胞癌。

病毒性肝炎治癒性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屬於自限性疾病,不會發展為慢性,多數可治癒且預後良好。乙肝無法徹底治癒,丙肝半數以上可進展為慢性,但抗病毒藥物的應用使慢性丙肝預後得以改善。

病毒性肝炎嚴重性

作為傳染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傳染他人,疾病若不經及時規範治療,可能進展為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壽命。

病毒性肝炎併發症

隨着病程延長和肝功受損程度的加重,病毒性肝炎患者可能出現多種併發症。
  • 肝內併發症
  • 肝外併發症
肝性腦病
肝功異常時,尤其是重症肝炎和肝硬化時期常見的併發症,患者可能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精神神經症狀。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功能異常時,尤其是肝硬化時,門靜脈高壓和血流血壓異常、血液中凝血物質也出現異常,上消化道出血是該類患者的常見併發症。
肝腎綜合徵
是慢性重型肝炎的併發症之一,可表現為少尿、無尿、電解質異常。

病毒性肝炎復發

有復發可能,因此停藥後應遵醫囑按時複查,並嚴格遵循預防措施,避免再次感染。

病毒性肝炎預防

甲型肝炎系由攝取甲型肝炎病毒污染食物而感染,故流行率很大程度取決於該地的環境衞生狀況、傳播程度與生活經濟條件和衞生知識水平密切相關。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因而最重要的傳播方式是母嬰垂直傳播醫源性感染預防措施為:
  • 管理傳染源
對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進行隔離至傳染性消失,慢性肝炎及無症狀、HBV、HCV攜帶者應禁止獻血及從事飲食幼托等工作,對HBV標誌陽性肝病患者,要依其症狀、體徵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別進行治療和管理指導。
  • 切斷傳播途徑
甲、戊型肝炎重點防止糞-口傳播,加強水源保護食品及個人衞生,加強糞便管理。乙、丙、丁型肝炎重點在於防止通過血液、體液傳播,加強獻血員篩選,嚴格掌握輸血及血製品應用,如發現或懷疑有傷口或針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可能時,可應用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器介入性檢查治療,器械應嚴格消毒控制母嬰傳播
  • 保護易感人羣
人工免疫特別是主動免疫為預防肝炎的根本措施,然而有些肝炎病毒(如HCV)因基因異質性,迄今尚無可廣泛應用的疫苗。甲肝疫苗已開始應用,乙肝疫苗已在中國推廣取得較好的效果,對HBsAg、HBeAg陽性孕婦所生嬰兒,於出生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時接種一次乙肝疫苗,於出生後1個月再注射HBIG和疫苗。
對病毒性肝炎要儘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報告、早治療及早處理,以防止流行。

病毒性肝炎統計數據

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及死亡數 全國甲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及死亡數
根據《2022年中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2022年病毒性肝炎發病例數為1105865例,死亡人數為543。
參考來源: [1-6] 
參考資料
  • 1.    2022年我國衞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3-10-18]
  • 2.    李蘭娟, 任紅. 傳染病學. 第8版[M].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 2013, 17-43.
  • 3.    中華醫學會. 臨牀診療指南傳染病學分冊[M].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 1-16.
  • 4.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中華傳染病雜誌, 2020, 038(001):9-28.
  • 5.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內科學第九版[M].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388-390, 412-413.
  • 6.    謝幸, 孔北華, 段濤. 婦產科學第九版[M]. 北京: 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