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忐忑

(漢語詞語)

鎖定
忐忑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ǎn tè,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出自外語音譯古希臘神話人物“Tantalus” [2] 
中文名
忐忑
拼    音
tǎn tè
外文名
Sperturbed
Tantalus
釋    義
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忐忑詞語信息

意思:心神不定,心神極為不安。
近義詞】:惶惶不安、坐立不安【反義詞】: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忐忑詞語出處

來自3000年前的古希臘神話腓尼基國王Tantalus [2] 宙斯神的兒子,因泄露天機又得罪奧林匹亞山上的眾神,而被其父親罰站於齊下巴深的水裏,頭頂懸有結滿美果的樹枝。當他口渴想喝水的時候,一低頭,水便嘩地退去;當他肚飢想吃果子時,一抬頭,果枝嗖地上升。Tantalus就這樣承受着充滿誘惑,卻又不可企及的心理煎熬中。後來這種心理煎熬就叫作“Tantalus”。
此詞連同它的故事大約於公元前一世紀進入古拉丁語,寫成Tantalus。其詞根Tanta也先後進入意大利語,法語,德語,英語。加上各種詞尾,構成及物或不及物動詞分詞,形容詞,副詞等,表示“逗弄”“引誘”“使難受”“使心神不寧”等義。例如:[意]Tantal[法]Tantale[德]Tantalusqualen[英]Tantalise及Tantalizing。它們雖然作普通詞用,卻都保持了大寫字母詞頭,以此向世人昭示它們的詞根。
此詞大約於公元五世紀初通過古羅馬帝國古印度輾轉進入古漢文。聰明的古人,根據Tanta的意思,結合漢語的特點,創作了“忐忑”這一書寫形式,再賦予它近似西文“Tanta”的讀音。(摘自《咬文嚼字》) [1] 

忐忑詞語示例

1.《西遊記》第四五回:“ 八戒 聞言,心中忐忑。”
2.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聽松聲謖謖,宵蟲哀奏,中心忐忑,悔至如燒。”
3. 茅盾 《子夜》七:“‘ 竹齋 ,怎樣了?’ 吳蓀甫 趕快上前問,心頭忐忑得很。”
4. 《字彙補·心部》:“忐,《道藏三元經》:‘心心忐忑。’”
5. 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母親謹慎地窺視着一切動靜,心裏忐忑,她怕有人出賣星海。
6. 《五音集韻·感韻》:“忐,忐忑,心虛也,怯也,懼也。”
7. 洪昇長生殿》:“不免腳兒跌,口兒嗟,意兒中忐忑,心兒裏怯。”
8. 清·吳趼人《糊塗世界》卷九:“兩道聽了這話,心裏忐忑不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