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得民心者得天下

(格言)

鎖定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自於《孟子·離婁上》,意思就是獲得民眾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中文名
得民心者得天下
出    處
孟子·離婁上》
意    思
能得到人民羣眾的支持,就能得到整個天下
詞語類型
格言

得民心者得天下出處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意思是:要想取得最高統治權、獲得整個天下是有辦法的,那就是獲得民眾就可以得到天下了。要想獲得民眾有辦法,那就是獲得民心就可以得到民眾;要想獲得民心有辦法,民眾所需要的,就給予他們,反對的不要給予。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主張君王執政應以民為本,民心所向即為天下趨勢。這在先秦時代可以説是十分先進的思想。
“得民心者得天下”據三國時的司馬懿所説,其臨死前對司馬師司馬昭説: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君子之心者得諸侯;得諸侯之心者得士大夫;
唐代魏徵也提出“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要知道什麼叫“水能載舟,亦能溢舟”,(就是説水能將小船浮起來,也能讓小船沉入海底)所以,這個“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相當於是水,而你要想的天下,就要讓你的“船”浮起來,也就要靠水,也就是民心。當你獲得了人民的心,那就等於你得到天下了。民心等於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歷史例子

秦末時期,原來的楚國貴族項羽趁亂起兵,依靠自己的軍事天才和貴族的優勢成為各個反秦獨立勢力中最強大的一個。而且項羽力大無窮,身材高大,在注重外表的古代更容易取得威信。另外一個勢力是劉邦,此人從小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打仗敗多勝少,而且用語粗俗,根本沒有王者風範。但是項羽在初期取得成功以後,隨便屠殺諸侯,殺死各路義軍的總統帥楚懷王。對民眾苛刻,連投降的四十萬秦朝士兵都殺得一個不剩。對謀士的建議充耳不聞,剛愎自用。 反而劉邦從小和平民生活,愛惜民力,對人寬厚,而且自己知道自己沒有太大本事所以十分尊重人才,對投降士兵願意留下的收編,不願意的就讓他們回鄉下,十分受人愛戴。最終項羽因為殘暴不仁而眾叛親離,而劉邦則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和擁護,在長達五年的戰爭中,雖然劉邦多次失敗,但是仍然不斷收到羣眾的支持所以能夠不斷的反撲。然而項羽在被劉邦打敗以後,就眾叛親離,所有的軍隊在一夜之間都離他而去,最後被劉邦徹底打敗,被迫自殺。而劉邦因為得到全國人民愛戴而最終登基稱帝,開創了統治中國長達412年的漢朝。

得民心者得天下現代發展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中國共產黨黨章規定: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國家是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其一切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其一切工作部署和工作安排,都應該來自人民,都應該為人民利益而制定和實施。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中國共產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正所謂“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發揮廣大人民羣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是黨執政的最牢固根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黨要繼續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密切聯繫羣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羣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