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徐應龍

(南宋吏部尚書)

鎖定
徐應龍(1147—1223),原名必達,後改名應龍 [1]  ,字允叔。南宋福建路建州浦城縣人。淳熙二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太子詹事、吏部尚書。
本    名
徐應龍
允叔
所處時代
南宋
民族族羣
性    別
籍    貫
福建路建州浦城縣
官    職
吏部尚書

徐應龍人物生平

徐應龍於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生,先祖因避戰亂,棄官遷居富嶺鎮瑞安村。 [1]  淳熙二年(1175年)進士。歷任衡州(今湖南衡陽)法曹、湖南提刑司檢法官。時潭州(今長沙)官府破獲劫盜案,首謀者已被捕入獄,卻亂指在逃人是首謀。逃犯被抓到後,官府逼訊,誣服定案上報。徐應龍閲卷後認為“首、從不明”,理應上奏。提刑盧顏德礙於官場人情,不願翻案,怒問徐應龍:你不想出頭於我的門下嗎?徐應龍答道:用人命來換你的文字保奏,我不忍心如此。
徐應龍後改調筠州高安(含屬江西)知縣,原太府丞呂祖儉因為論事觸犯權臣韓侂冑,被流放死於此縣。徐應龍為呂祖儉經辦喪事,並寫誄祭奠。有人勸其應避禍,徐應龍道:“呂君吾所敬,雖緣此獲譴,無所恨。”朱熹聞悉,致書贊徐應龍:“高安之政,義風凜然。”不久,徐應龍任淮西安撫司機宜文字。任滿回京考績時,宰相陳自強是徐應龍故交,派人來示意要留其在京,徐應龍反而請調外任,去雷州做官。又改知南恩州。所到之處勸農興學,為政清嚴,民歌雲:“生我父母在何許,養我父母徐州主。”政績上奏,擢為崇政殿説書。當時旱災嚴重,徐應龍引用漢代卜式故事,暗喻大臣聚斂自肥,改官為秘書少監,兼權工部侍郎。這時金國遷都汴京,徐應龍上言:金人為元所敗南逃,勢必侵犯宋邊境,金若滅亡,將出現更強的新敵,必須防範。又兼任侍講,上奏疏稱:“人主不能盡知天下人才,當責之宰相;宰相不能盡知天下人才,當採之公論。”升吏部侍郎,又進為刑部尚書兼侍讀。在講筵時,結合時政提出自己看法。有一次,講到戰國吳起為士兵吮疽的事,奏説,吳起如此愛護士兵,所以士兵肯出死力。現在軍將都靠行賄升遷,專事剋剝士兵,必然被部下怨恨,這還能打仗嗎?寧宗聽後大驚道:“債帥之風,猶未除邪?”宰相史彌遠聞知很是惱怒,不久便免其侍讀,改兼太子詹事。恰逢太子死去,徐應龍請求外放閒職。寧宗不準,改為吏部尚書。又累次上書告老,乃以煥章閣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嘉定十七年(1224年)去世,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文肅,身後累贈頭銜至太師、魏國公。子徐榮叟、清叟及女婿魏了翁,均為南宋末名臣。 [2] 

徐應龍史書記載

徐應龍,字允叔。淳熙二年第進士,調衡州法曹、湖南檢法官。潭獲劫盜,首謀者已係獄,妄指逸者為首,吏信之,及獲逸盜,治之急,遂誣服。吏以成憲讞於憲司,應龍閲實其辭,謂:“首從不明,法當奏。”時周必大判潭州,提刑盧彥德不欲反其事,將置逸盜於死,應龍力與之辨。先是,彥德許應龍京削,至是怒曰:“君不欲出我門邪?”應龍曰:“以人命傅文字,所不忍也。”彥德不能奪,聞者多其有守,交薦之。
改秩,知瑞州高安縣。呂祖儉言事忤韓侂冑,謫死高安,應龍為之經紀其喪,且為文誄之。有勸之避禍者,應龍曰:“呂君吾所敬,雖緣此獲譴,亦所願也。”朱熹貽書應龍曰:“高安之政,義風凜然。”主淮西機宜文字,知南恩州。
陳自強當國,乃舊同舍,應龍丐雷州而去。召監都進奏院,遷國子博士、守工部員外郎,進户部侍郎,遷國子司業兼實錄院檢討官、崇政殿説書、守秘書少監兼權工部侍郎。
時金主徙汴,應龍言:“金人窮而南奔,將溢出而蹈吾之境。金亡,更生新敵,尤為可慮。”兼侍講,言:“人主不能盡知天下人材,當責之宰相;宰相不能盡知天下人材,當採之公論。李吉甫為相,號稱得人,而三人之薦,乃出於裴垍之疏。”
遷吏部侍郎,進刑部尚書兼侍讀。應龍在講筵,多指陳時政。一日讀吳起為卒吮疽事,應龍奏:“起恤士卒如此,故能得其死力。今軍將得以賄遷,專事掊克,未免多怨。”上驚曰:“債帥之風,今猶未除邪?”宰相史彌遠聞而惡之,免侍讀。未幾,兼太子詹事。會景獻太子薨,請老,上不許,徙吏部尚書,以煥章閣學士提舉嵩山崇福宮。
嘉定十七年卒,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文肅。
子榮叟,官至參知政事,諡文靖;深叟,官終將作監丞;清叟,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各有傳。 [3] 

徐應龍親屬關係

徐應龍先後曾娶三任夫人:吳氏、施氏、魏氏。生有五個兒子:蒙叟、榮叟、清叟、愚叟、深叟(文叟),其中榮叟、清叟、深叟為施夫人所生。應龍還有一女,嫁給四川人魏了翁,魏了翁和真德秀在南宋後期政壇頗有影響,二人是同年進士,世稱“真魏”。都是積極為朱熹及其學術平反恢復名譽的有力人物。 [1] 
子:徐榮叟,官至參知政事,諡文靖;
子:徐深叟,官終將作監丞;
子:徐清叟,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