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彩椒

鎖定
甜椒(又稱菜椒),即管狀花目茄科辣椒屬辣椒的菜椒(變種)燈籠椒。彩椒(又稱彩色甜椒)是甜椒的一個特殊系列,有黃、紅、白、綠、紫、橙等多色 [1] 
甜椒由原產地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辣椒經長期馴化栽培及人工選擇,使其果實體積增大,果肉變厚,子房腔數增多,辣味消失。彩椒是育種學家利用常規雜交育種技術培育出的品種,由於果皮中的葉綠素、花青素、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的不同比例產生不同的顏色 [1] 
中文名
彩椒 [1] 
拉丁學名
Capsicum annuum var. grossum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2] 
雙子葉植物綱 [2] 
管狀花目 [2] 
茄科 [2] 
辣椒屬 [2] 
辣椒 [2]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2] 
亞    科
茄亞科 [2] 
茄族 [2] 
亞    族
茄亞族 [2] 
變    種
菜椒(變種)燈籠椒 [2] 
品    種
彩椒 [1] 
分佈區域
原產墨西哥到哥倫比亞;現普遍栽培 [2] 

彩椒形態特徵

彩椒
彩椒(4張)
植物體粗壯而高大。葉矩圓形或卵形,長10-13釐米。果梗直立或俯垂,果實大型,近球狀、圓柱狀或扁球狀,多縱溝,頂端截形或稍內陷,基部截形且常稍向內凹入,味不辣而略帶甜或稍帶椒味 [3] 

彩椒生長環境

彩椒 彩椒
種子發芽的適宜温度為 15~30℃,最適温度為 25℃左右,生育最適温度白天 27~28℃,夜間 18~20℃,地温 17~26℃。對光照長短和光照強度的要求不嚴格,只要温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彩椒既不耐旱,又不耐澇,對水分的要求嚴格。適宜基質相對濕度60%~70%,適宜空氣相對濕度 70%~80% [4] 

彩椒分佈範圍

辣椒原來的分佈區在墨西哥到哥倫比亞;世界各國普遍栽培。菜椒現中國南北均有栽培 [2] 

彩椒栽培技術

彩椒品種選擇

選擇生長勢強、耐低温、抗病性強、果形好、產量高的品種 [4] 

彩椒育苗

彩椒
彩椒(6張)
培育適齡壯苗,是彩椒抗病豐產的基礎。壯苗標準為:早熟品種 7-8 片葉,莖粗 0.4 釐米以上,節間短,根系發達,80%植株出現花蕾。陽畦育苗苗齡 90 天左右,温室育苗苗齡 75 天左右 [4] 
苗牀準備:播種用的陽畦和分苗畦應在頭年土壤結凍前打好,一般長×寬為 10 米×1.6 米,並夾好風障,於入冬前將畦土堆在畦北進行曬土,播種前 10-15 天扣膜烤畦,夜間加蓋草苫,促進土壤解凍,提高牀温。播種前 3-5 天,向營養畦內施肥或將配好的營養土撒在陽畦內,一般每平方米施馬糞 10 千克,大糞幹 5 千克,過磷酸鈣 1 千克,將肥土混勻,摟平後踩實,準備播種。種 1 畝甜椒需播種畦 1.5 個,分苗畦 3-4 個 [4] 
浸種催芽:用 10%的磷酸三鈉水溶液浸種 20 分鐘後撈出,用清水洗淨,再用清水在常温下浸種 15-20 小時。撈出種子,用濕布包好,放在 25-30℃的地方催芽,經過 4-5 天露白尖時播種 [4] 
播種:播種應選擇晴朗無風的中午進行,先向整好的陽畦內澆水,水深 7-8 釐米。等水滲下後,在畦上撒 0.5-1 釐米厚的過篩細土,將種子均勻地撒在畦面上,再覆 1 釐米厚的細土,然後立即蓋上薄膜,四周用泥抹住,夜間加蓋草苫保温,以利發芽。每畦需幹籽 100 克 [4] 
苗期管理:彩椒要求温度較高,播種時苗牀温度應穩定達到18-20℃。播種後至出苗前,畦温白天可達到 30-32℃,夜間 18-20℃,有利於種子出苗。苗子出土後,逐步降到白天 25-30℃,夜間15-16℃。近分苗時,白天夜裏再降低 1-2℃進行煉苗。幼苗長到 3片真葉時,可提前兩天澆一水,準備分苗。分苗應選晴天中午前後進行。在分苗畦內按 8-10 釐米行距開溝,在溝內澆水,並選大小一致的兩株苗為一穴栽在一起,穴距 8-10 釐米。大苗栽在南邊,小苗栽在北邊,以不埋住子葉為宜,邊栽邊覆蓋薄膜。頭一兩天應晚揭苫早蓋苫,並在中午回苫,既要保温,又要防曬。過四五天緩苗後,可放風澆一次小水,及時中耕一次。以後隨着氣温回升,容易出現徒長,應逐步加大放風量,早揭苫晚蓋苫,並撤去薄膜,夜裏可把草苫支起放風。定植前 10-15 天進行低温煉苗,並在定植前兩天澆透水,以利於起苗 [4] 
為了促進幼苗健壯,可在 2-3 片真葉、3-4 片真葉和定植前7-10 天,葉面噴施 0.2%的磷酸二氫鉀加 0.1%的尿素,共噴 2-3次,有壯苗抗病作用 [4] 

彩椒定植

定植前要進行土壤消毒,棚內噴施 40%福爾馬林 1000 倍液,翻地時用 75.5%敵克松均勻撒施地表,澆足底水,高温悶棚 7~10天。由於彩椒長勢強,定植後可適當蹲苗,門椒坐住前不澆水。當門椒坐住後,結合第 2 次培土,在小行間覆蓋地膜,並在小行間澆1 次小水,隨水衝施化肥 10 千克/畝,此時植株生長由營養生長轉移到營養與生殖生長並進期。需水需肥量增加。門椒採收後,每隔5~7 天隨水追施三元複合肥 25 千克/畝,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或稀土葉面肥 [4] 
栽植密度因品種而定,行距 50~60 釐米,株距 25~33 釐米。底肥每畝施腐熟農家肥 1500~2000 千克,磷酸二銨 40~50 千克,腐殖酸活性鈣鎂肥 100 千克,酵素菌有機肥 100 千克,硫酸鋅 3 千克,硼砂 3 千克。每畝栽 1800~2200 株 [4] 

彩椒田間管理

温度管理:15~30℃均可生長,最適宜生長温度為 20~28℃。但在不同生育期對温度要求不同,開花結果期,白天 18~25℃,夜間 15~18℃ [4] 
濕度管理:彩椒的生理特點:喜温、喜水、喜肥,但高温乾旱易生病,水澇易悶根死秧。應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濕潤,空氣相對濕度 50%~60%為宜 [4] 
肥水管理:彩椒追肥原則是,前期氮肥、磷肥並重,中後期適當增加鉀肥有利於果實膨大。每隔 7~10 天結合噴施百菌清等殺菌劑,噴施 0.4%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噴肥,連續 5~6 次。門椒坐果至採收是追肥的關鍵時期。當門椒長到 3 釐米左右時,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 667 平方米追氮磷鉀複合肥 20 千克、尿素 6 千克,採用膜下滴灌,于晴天清晨進行。在採收盛期,每採收一層果追肥 1 次,嚴冬季節以保温降濕提高地温為主,非追肥期嚴格控制澆水,乾旱時小水勤澆,力爭在上午 9 點前結束澆水 [4] 
植株管理:植株採用吊線牽引固定。在植株第一個花下,選留 2 個健壯的枝作為主枝,在每條主枝的分枝處留 1 個枝及 1 個果,其餘枝、花、果均及早去除,門椒及早摘除,生長後期及時摘除植株下部的黃葉、老葉、病葉 [4] 

彩椒採收

彩椒果色剛剛或準備轉為純鮮紅色或黃色時為最佳採收期,太熟或過早採收都不利於保鮮。採收在晴天進行,不要損傷椒果 [4] 

彩椒病蟲害防治

生產上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通過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等措施及時、徹底地防治病蟲害 [4] 
農業防治:採用地膜覆蓋,膜下澆水,及時通風降濕,高温悶棚,增施有機肥料,加強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4] 
物理防治:温室覆蓋遮陽網和防蟲網以及在温室內懸掛黃板可防止和誘殺白粉蝨、蚜蟲等,有效的預防病毒病的發生,或利用昆蟲的趨光性在温室內佈置頻振式殺蟲燈,還可以通過臭氧發生器發生臭氧來殺滅病蟲害 [4] 
化學防治:疫病用百菌清煙霧劑燻蒸,或 72.2%的普力克 600 倍液灌根,64%殺毒礬 1000 倍液葉面噴霧;根腐病用 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 600 倍液灌根;病毒病可用殺毒礬 500 倍液噴霧。常見蟲害有白粉蝨、蚜蟲。苗期可用 1.8%阿巴丁乳油 1500 倍液;生育期可用 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2500 倍液、或 20%滅掃利1500 倍液防治 [4] 

彩椒主要價值

彩椒食用價值

彩椒中含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 B、維生素C、β胡蘿蔔素、糖類、纖維質、鈣、磷、鐵等元素,維生素含量比黃瓜、番茄、茄子高4-7倍,是蔬菜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尤其是在成熟期,果實中的營養成分除維生素C含量未增加外,其它營養成分均會增加5倍,因此有成熟果甜椒的營養價值更高於青果甜椒之説 [5] 
彩椒植株高大健壯,葉片肥厚,花大果大,單果重150-200g,最大果重可達400g,果肉厚,果實成熟後有深紅、鮮紅、橘黃、亮黃、黃、紫、綠、白等顏色,果皮光滑,味甜,品質好。果形美觀,肉質脆嫩,品質佳,賣相好,具有較高的觀賞和食用價值,是一種既可觀賞又可食用的高檔特色蔬菜,市場前景較好,是國內外温室大棚生產的主栽品種之一 [5] 

彩椒相關謠言

網上流傳一份轉基因食品名單,包括“聖女果、大個彩椒、小南瓜、小黃瓜”。其實,這些都不是轉基因的。植物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寶貴財富,人類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對野生植物進行栽培和馴化,從而形成了豐富的作物類型。植物本身的特性、野生植物類型、地球氣候和生態條件變化以及人工選育等造就了農作物的多樣性 [6] 

彩椒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彩椒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9 千卡
蛋白質 1.3 g
脂肪 0.2 g
碳水化合物 6.4 g
膳食纖維 3.3 g
葉酸 83 μg
生物素 2.1 μg
7 mg
18 mg
26 mg
278 mg
9 mg
0.09 mg
0.5 mg
0.06 mg
0.18 mg
0.1 μg
維生素A 132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5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5 mg
煙酸(煙酰胺) 1.09 m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04 mg
維生素E 1.6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