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彌勒佛道場

鎖定
彌勒佛道場位於浙江省寧波奉化區溪口鎮雪竇山
雪竇寺作為“大慈彌勒應跡道場”,不僅是傳説中布袋和尚弘法之地,更有歷代祖師彌勒示現的記載。智覺延壽禪師弘法雪竇,時人嘆為慈氏下生,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盛讚為“慈氏下生,慈氏再來,現同慈氏本説”。清光緒年間,慈運法師領眾燻修,禪風遠播,因其德化,被“八指頭陀”稱為“明州布袋和尚再來、彌勒菩薩化身”。
1932年,太虛大師就任雪竇寺方丈,弘揚“慈宗”,並將雪竇山奉為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奉雪竇寺為彌勒道場。1933年出版的《佛學辭典》載,“今有人提議於四大名山之外,加雪竇彌勒道場為五大名山。”
1987年11月,時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趙樸初視察雪竇寺修復工作,建議增加彌勒寶殿,凸顯五大名山、彌勒道場的特色。1991年10月,彌勒寶殿圓滿落成。
1994年9月,舉行彌勒寶殿大慈彌勒佛開光大典,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龍華寺方丈明暘法師親臨主法,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台灣華雨精舍導師印順法師等發賀信賀電
1995年,怡藏法師住持雪竇寺以來,秉承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的思想,致力於“建設彌勒道場”。歷經3年建設,融合彌勒修行法門的“大慈佛國”初具規模。 [1-7] 
中文名
彌勒佛道場
道場處地
浙江雪竇山資聖禪寺

目錄

彌勒佛道場道場活動

浙江雪竇山資聖禪寺
尼泊爾天冠彌勒迎請安奉開光法會
天冠彌勒菩薩 天冠彌勒菩薩
2014年9月18日(佛曆二五五八年,八月廿五),第七屆中國(奉化)彌勒文化節開幕的前一天,來自世界佛教中心——尼泊爾藍毗尼的天冠彌勒佛像自年2014年7月19日入住浙江奉化後,天冠彌勒正式入住雪竇山永久安奉在彌勒道場,讓廣大信眾瞻奉供養。浙江雪竇山資聖禪寺隆重舉行了慈源聖光·尼泊爾天冠彌勒迎請安奉開光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信眾近千餘人蔘加。尼泊爾天冠彌勒迎請安奉開光法會
彌勒佛道場 彌勒佛道場
尼泊爾天冠彌勒迎請安奉開光法會上午九點,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寧波雪竇山佛教協會會長、本山方丈怡藏大和尚率兩序大眾及信眾至三門迎接天冠彌勒,在大慈佛國牌樓前的三學橋廣場舉行了迎請儀式,大和尚拈香、禮拜、宣讀迎請文疏後,莊嚴的儀仗迎請隊伍有序地來到了大慈摩尼寶殿。隨後,怡藏大和尚、淨仁法師、隆悟法師、廣能法師、明悟法師為其開光並舉行了上供法會。爐香炸熱,法界蒙薰……梵音縈繞在整個雪竇山,佛音慈光盪滌着眾人的心靈,全山僧眾、居士在彌勒慈光普照中,充滿了無可言語能表達的歡喜與感恩,整個法會歷經兩個小時,最後法會迴向祈願中圓滿結束。法會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佛日增輝、法輪常轉。開光儀式上,高僧共同誦經祈福,主法法師拈香、説法,楊枝甘露,遍灑道場。“用巾拂塵”,以佛法拂去塵垢;“舉鏡照空”,以佛光照亮無明;“硃筆點眼”,以佛眼點醒智慧。從而化世導俗,去除煩惱,建設和諧。
據悉,2013年尼泊爾中國節期間,由佛教界人士、企業家、信眾為主體的奉化“中華彌勒藍毗尼之行”團隊,在怡藏大和尚帶領下前往尼泊爾開展佛教文化交流,護送一尊布袋彌勒佛像到藍毗尼中華寺供奉,並着手辦理從尼泊爾請回一尊天冠彌勒佛像到雪竇寺供奉事項。奉化布袋彌勒佛的“藍比尼之行”收到了中華文化促進會的重點關注,被納入第六屆尼泊爾中國節的組成部分,同時,也受到了尼泊爾方的重視,
2014年,一尊1.6米高的天冠彌勒佛像從尼泊爾“東行”至奉化。天冠彌勒像,是彌勒的原身像,佛教是在東漢的時候從印度傳人中國的,就是以天冠彌勒的造像傳入,至五代過後才漸漸轉化為大肚彌勒的造像開始盛行,而大肚彌勒是根據五代時期布袋和尚的形象所演化而來的,所表現的是中國人民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
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金堅範表示:“這尊佛由尼泊爾方在藍毗尼精心定製打造而成,凸顯了尼泊爾方對兩國文化交流的重視。”中尼友好協會尼泊爾阿尼哥協會主席薩爾波塔姆·什雷斯塔説:“天冠彌勒東行至奉化,是兩國佛教文化交流的延續和昇華,中國佛教尼泊爾佛教,藍毗尼與奉化將以此為紐帶緊緊聯繫在一起。此項活動必將增加兩國人民互相瞭解,為推動兩國睦鄰友好關係作出貢獻。
”奉化是中國化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出生、出家、弘法、圓寂和歸葬之地,是佛教界公認的應跡聖地、根本道場。
2005年國家宗教事務局批覆同意在奉化溪口雪竇寺建造露天彌勒大佛,
2008年11月,56.7米高的全球坐姿最高的銅製露天彌勒大佛正式落成開光,雪竇山佛教名山建設全面啓動,
通過連續舉辦中國(奉化)雪竇山彌勒文化節,大力弘揚“慈行天下·和樂人間”精神,努力將雪竇山建設成為彌勒信仰弘法中心、彌勒信仰朝覲中心和彌勒文化研究中心,彌勒到場和彌勒文化在海內外引起廣泛影響。(文:寧波雪竇寺)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