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拂塵

鎖定
拂塵一詞最早見於晉朝·無名氏《白紵舞歌詩》之一:“袍以光軀巾拂塵,制以為袍餘作巾。”
一、古代用以撣拭塵埃和驅趕蚊蠅的器具,後來做為封建時代皇室鹵簿儀仗之一,同時也做接風洗塵之用。二、拂塵,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三,拂塵與麈尾類似,也可以視為一種物品。麈尾最早見於晉·陶淵明晉故徵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亮以麈尾掩口而笑。”
中文名
拂塵
外文名
vyajana(梵文) Hossu(英文)
別    名
塵拂
別    名
拂子
塵尾
用    途
拂除蚊蟲
簡    介
拂塵是驅蟲常用的器物

目錄

拂塵出處

拂塵在中國又單稱拂、或稱作拂子。即在柄上扎束獸毛、棉、麻或者布條而成的用具。拂塵是用以拂除蟲的用具。關於僧團中使用拂子的由來,在唐朝高僧義淨翻譯的《根本説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中説:“佛在廣嚴城彌猴池側高閣堂中,時諸比丘為蚊蟲所食,身體患癢,抓搔不息。俗人見己,問言:‘聖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聖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許。’以緣白佛,佛言:‘我今准許諸比丘畜拂蚊子物。’”這是説由於比丘坐禪時,被蚊蟲叮咬,搔癢不止,因此世尊才準允許比丘持拂子驅蚊蟲。

拂塵材質

佛陀允許之後,眾中有人便以眾寶作柄,以珍貴的犛牛尾為其拂。俗家的人看見了,就譏誚的説:“聖者!您雖剃髮,而貪染卻未除。”而去稟告佛陀。因此佛陀才制定做拂子的材質:“有五種袪蚊子物:
一者: 捻羊毛作;
二者: 用麻作
三者: 用細裂布作
四者: 用故破物作;
五者: 用樹枝梢作。
若用寶物,得惡作罪。”
這是説拂子的材料限於五種,即羊毛、麻、細裂布、已破舊之物、樹枝樹梢,而不許用珍貴的犛牛尾及其他寶物。這是因為當時白犛牛尾所制之拂子,系最貴重者,與白馬尾拂同稱為白拂。當時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説法歸來時,梵天即執白指侍於佛側。
自唐代以降(降:通來),禪門盛持拂子,或以之莊嚴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時,持之為大眾説法,此稱“秉拂”。又執行秉拂之職務的前堂首座等五頭首,稱秉拂五頭首;秉拂子之侍者,稱秉拂侍者。或有得道者,其師則授予拂子。日本鎌倉時代以來,禪林亦用此拂子,後來除了真言宗之外,其他諸宗於法會、灌頂葬儀時,皆視之為一種莊嚴具,為導師所使用。此外,密教於灌頂時,通常以拂子輕拂受灌頂者之身,作為去煩惱、除惡障的表徵,故拂子亦是密教法具之一。

拂塵詳細解釋

“拂塵”一詞正式出現,則最早見於晉朝·無名氏《白紵舞歌詩》之一:“袍以光軀巾拂塵,制以為袍餘作巾。”詳見如下:
1、古代用以撣拭塵埃和驅趕蚊蠅的器具
深棕色葫蘆塵 深棕色葫蘆塵
①明朝小説《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荊公 ﹞親手於鵲尾瓶中,取拂塵將塵拂去,儼然如舊。”
②清朝小説《紅樓夢》第三回:“旁邊丫鬟執着拂塵、漱盂、巾帕, 李紈鳳姐 立於案邊佈讓。”
2、封建時代皇室鹵簿儀仗之一,按等級各有定製。
清朝《清會典圖·輿衞二·鹵簿二》:“皇帝鹵簿拂塵,朱氂為之,長二尺,結於木柄,柄長二尺一寸二分,圍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飾鏤金龍首二寸五分,銜小金環以綴拂,下飾鏤金龍尾三寸三分,末屬金環,垂朱緌。”
3、撣除塵埃
太極塵 太極塵
①晉·無名氏《白紵舞歌詩》之一:“袍以光軀巾拂塵,制以為袍餘作巾。”
②唐杜甫《從事行贈嚴二別駕》詩:“烏帽拂塵青騾粟,紫衣將炙緋衣走。”
③唐 白居易長齋月滿攜酒先與夢得對酌醉中同赴令公之宴戲贈夢得》:齋宮前日滿三旬,酒榼今朝一拂塵。
4、洗塵
謂設宴慰勞遠方來人。
①元喬吉《金錢記》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備蔬酌,與 飛卿 拂塵。”
②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一折:“早安排異品奇珍,與侄兒權且拂塵。”
③明張四維《雙烈記·歸省》:“我兒途路辛苦, 賽多嬌 看酒,為你姐姐拂塵。”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