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麗錦

(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鎖定
張麗錦,女,1965年9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博士後。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 [1]  曾經在寧夏大學教育學院任教。 [2] 
中文名
張麗錦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5年9月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動態測驗在弱勢兒童認知發展中的應用與促進
職    務
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
學術代表作
《兒童認知發展水平診斷工具”動態測驗的初步編制與應用》
性    別
職    稱
教授

張麗錦研究方向

動態測驗在弱勢兒童(數感不良兒童、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等)認知發展中的應用與促進、兒童青少年冒險行為、兒童樸素生物學理論的發展、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等方向。 [3] 

張麗錦家庭教育

懂一點心理學做個合格家長
隨着對應試教育的錯誤理解和升學、就學壓力的加大,使很大一部分家長和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產生較大的壓力,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一些家庭以孩子的成績為“晴雨表”,這更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們喪失了信心,或多或少的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因此,根據我市家庭教育現狀,市婦聯、市卓立心理學校日前聯合舉辦了家庭骨幹教師心理諮詢培訓班,特別邀請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後發展與心理學專家張麗錦教授,向家庭教育骨幹教師傳授家庭教育知識和兒童心理諮詢技巧,同時,卓立心理學校的賈老師也給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
張麗錦教授講到,一個人發展中最重要的是——自尊。具有高自尊的人特點是:正直、責任感、同情心、平和、博愛、能力出眾、富有朝氣、愛惜自己、勇於改變和勇於戰勝自己。而自尊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於童年期家庭的氛圍。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是賞識、愛與被愛、暢快的交流、言行一致、責任感、平等的。如何才能創建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呢?父母應該理解孩子,適當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點,一個孩子處於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有不同的特點和不同的心理需要,如10多歲的孩子具有團隊意識、逆反心理等。家長要更好的理解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們,因為孩子的逆反心理是有主見、維護自尊的表現。如果家長能懂一些心理學知識,則能更好的促進孩子成長。
家長們可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要明白“所犯的錯誤都是用來學習的”,適度降低對孩子的抱負,用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同時可以有意識的創造一些環境,使孩子能做出一些成績,培養孩子的成就感,進而形成自尊,達到自信。家長是孩子形成自尊與自信的基礎老師,可有意識的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孩子做成功時,對他進行表揚,使孩子能體驗到成就感,然後家長可逐步增加事情的難度。這樣孩子既接觸了事物,增加了能力,也增強了自尊。
一些父母通過不斷地對比力圖實現“同一”的模式來教育子女,這樣極易導致孩子的低自尊。不少家長習慣於用別人取得成績的模式來套自己的孩子,如一些家長總説:“你看人家學習那麼好,你們都是一個班的,你怎麼就不行。”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家長應該找到適合自己孩子、自己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長應關注孩子的物質和自尊的需要。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孩子現在並不需要家長的物質獎勵,而更在乎家長在精神上的愛和鼓勵。有時孩子要求和父母一同看電影,一些家長帶孩子到了電影院説:“給你買票了,自己看吧。”而另一些家長則是和孩子一同看完電影,並與他們討論電影中的情節。這兩種家長給孩子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
孩子們的成長是線性的,過程是一去不復返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家長們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張麗錦代表作品

中學生心靈之聲叢書---長大的困惑

張麗錦導師簡介

張麗錦,女,1965年9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博士後。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動態測驗在弱勢兒童(數感不良兒童、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等)認知發展中的應用與促進、兒童青少年冒險行為、兒童樸素生物學理論的發展、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等。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教師,寶鋼優秀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及合作課題多項。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分會理事和心理學科學普及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和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理事、中國心理衞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衞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培計劃”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專家。近些年發表心理學學術論文40餘篇,參編著作2部,獲省級優秀論文獎3項。 [1] 

張麗錦職業研究

張麗錦,女,1965年9月出生。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研究所博士後。現為陝西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生導師。研究興趣:動態測驗在弱勢兒童(數感不良兒童、低社會經濟地位兒童等)認知發展中的應用與促進、兒童青少年冒險行為、兒童樸素生物學理論的發展、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等。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9年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教師,寶鋼優秀教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及合作課題多項。兼任中國心理學會發展心理學分會理事和心理學科學普及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與測量分會和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理事、中國心理衞生協會青少年心理衞生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培計劃”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專家。近些年發表心理學學術論文40餘篇,參編著作2部,獲省級優秀論文獎3項。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張麗錦主要論文

Xu*, Y.,Zhang. L.,& Hee, P. (2014). Parenting practices and shyness in Chinese children, in Selin, H (Ed.),Parenting across Cultures: Childrearing, Motherhood and Fatherhood in Non-Western Cultures. (pp. 14-23). Springer Press.
張麗錦*, 陳亮. (2011). “兒童認知發展水平診斷工具”動態測驗的初步編制與應用.心理學報, 43(9), 1075−1086.
張晨,張麗錦*,尚麗. (2011). 青少年冒險問卷-冒險行為量表在中學生中的信效度.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25(8), 636–640.
尚麗,張麗錦*. (2011). 青少年多領域冒險行為問卷(MDARBQ)和風險知覺問卷(MDARPQ)的編制及應用.中華流行病學雜誌,32(6), 571−575.
張麗錦*, 張莉. (2011). 以色列的中介學習經驗理論及其應用. 外國教育研究, 38(6), 18–24. //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小學教育》2011年11期全文轉載.
趙明旭,張麗錦*, 左亮霞, 蓋笑松. (2011). 農村初中生疏離感及與自尊、主觀幸福感關係.中國公共衞生, 27(5), 637–638.
張麗錦*, 吳南. (2010). 4、5歲兒童一般語言能力和心理理論關係的縱向研究.心理學報, 42(12), 1166–1174.
張麗錦*, 趙明旭, 者永濤, 邱桂平, 蓋笑松. (2010). 寧夏南部山區農村兒童的入學準備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學前教育研究, 23(4), 10–16.
劉國雄,張麗錦. (2010). 關於情緒以及情緒發展的理論述評.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2(1), 212–215.
張若男,張麗錦*,蓋笑松. (2009). 農村留守兒童是否有心理健康問題?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23(6), 426–430. //該文被人大複印資料《心理學》2009年第10期全文轉載.
鄭睿,張麗錦*. (2009). 兒童冒險行為的影響因素.心理科學進展, 17(4), 745–752.
陳亮,張麗錦*, 沈傑. (2009). 親子關係對農村留守兒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國特殊教育, 16(3), 8–12, 32.
邱桂平,張麗錦*. (2009). 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狀況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29(5), 6–8.
張麗錦*, 沈傑, 李志強, 蓋笑松. (2009). 寄宿制與非寄宿制學校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中國特殊教育, 16(5), 82–86.
成媛,張麗錦, 邱桂平, 馬翠萍, 趙郝鋭. (2009).民族高校在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狀況及原因探析.職業時空, 15(2), 133135.
李晶, 鍾建軍,張麗錦*. (2009). 大學生網絡成癮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 72–75.
趙明旭,張麗錦*, 蓋笑松. (2008). 城鄉小學生欺負行為及其與孤獨感的關係.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22(10), 757–758.
張麗錦*, 吳南, 鄭硯. (2008). 不同形式的語言介入對漢語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干預.心理學報, 40(7), 819–827.
王欣,張麗錦*.(2008). 干預訓練對兒童掌握遺傳知識的作用.心理科學進展, 16(5), 726–732.
吳南,張麗錦*. (2007). 心理理論和語言發展的關係.心理科學進展, 15(3), 436–442.
張麗錦*, 邱桂平. (2007). 大學畢業班學生就業壓力問卷的初步編制.中國學校衞生, 28(8), 696–698.
張麗錦, 方富熹*. (2006). 4-7歲兒童依據對繁殖的樸素理解區分植物和非生物的認知發展.心理學報, 38(6), 849–858.
張麗錦*, 方富熹. (2005a). 干預訓練對5、6歲兒童理解植物繁殖概念的影響.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19(9), 579–582.
張麗錦, 方富熹*. (2005b). 4-7歲兒童關於動物繁殖的樸素生物學理論的發展.心理學報, 37(5), 613–622.
方富熹*, 蓋笑松,張麗錦. (2005). 皮亞傑認知發展量表(IPDT)中國城市常模的制訂.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19(12), 789–792.
Zhang, L. J., & Fang*, F. X. (2004). A Study of Understanding of Plants' Reproduction among Children Aged 4-7.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 39(5−6), 580.
方富熹*, 蓋笑松,張麗錦, 劉國雄, 龔少英. (2004). 認知發展水平診斷工具IPDT北京市常模的制訂.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18(4), 272–275.
張麗錦*, 鄭日昌, 冀斌. (2004). 母親抑鬱對孩子心理功能和發展影響的整合模型.中國心理衞生雜誌, 18(5), 303–305.
張麗錦, 方富熹*, 楊小冬. (2004). 學前兒童樸素生物學理論及其獲得機制.心理科學進展, 12(3), 371–378.
蓋笑松*,張麗錦, 方富熹. (2003). 兒童語用技能發展研究的進展.心理科學, 26(2), 368–369.
張麗錦*, 蓋笑松, 方富熹, 方格. (2003). 兒童認知發展動態測驗.心理科學進展, 11(6), 651–657.

張麗錦主持項目

1.2008,1~2010,1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兒童對遺傳和繁殖的樸素認知的比較研究”(項目號:30760066).
2.2009,1~2011,1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弱勢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動態測驗與干預”(項目號:30860083).
3.2013,1~2016,1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基於干預反應範式的兒童數感行為及認知神經機制研究”(項目號:31260239).
4.2009,01~2011,12.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號:NCET-08-0874).
5.2013,4~2014,12.主持寧夏社科規劃項目“當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積極引導模式的探索與構建”(項目號:13NXBMZ05).
6.2005,7-2008,12.主持寧夏社科規劃項目“寧夏大學生擇業心理壓力狀況及原因探析”.
7.2013年4~6月,承擔中國科協“學會專項能力提升”項目“中國兒童發展測評工具修訂與研發”子項目.
8.2013年2~4月,承擔科技部2009年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民重要心理特徵調查”(2009FY110100)子項目.
9.2011年11月,自治區外專局引進國外技術、管理人才項目(引智項目)“兒童非社會性遊戲功能的跨文化比較” .
10.2006,01~2009,12.承擔2006年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農村兒童發展問題研究(項目號:06JJD880009)的子課題· “西北農村兒童入學準備與學校適應研究”.
11.2008,9~現在.承擔夏威夷大學課題“Nonsocial Play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CHS#15967)”的子課題“Nonsocial Play and Psychosocial Functioning in Chinese Children”.
教材著作:
1.張麗錦著.阿希人際關係思想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02.
2.張麗錦主編. 兒童發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02.
3.張麗錦、吳南、王玲、梁熠著.幼兒心理學.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12.“‘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兒童青少年心理學叢書》分冊,獲華東地區2015年度優秀教育圖書二等獎。
4.蘇彥捷主編,張麗錦、王美芳副主編.發展心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6. [3] 

張麗錦獲獎情況

1.2009年,論文獲寧夏首屆自然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2等獎,排名1
2.2009年,論文獲第十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等獎,排名1
3.2007年,論文獲第九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3等獎,排名2
4.2009年,論文獲第十屆寧夏自然科學優秀論文3等獎,排名2
5.2009年,獲“全區優秀教師”稱號·寧夏區政府
6.2009年,入選自治區“新世紀313人才”(證書第09019號)·寧夏區政府
7.2011年11月,寶鋼優秀教師獎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