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兒童心理理論

(心理學術語)

鎖定
兒童心理理論是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一種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的理解能力。他們開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許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並開始瞭解到人們的許多行為是由他們自己的知識和信念引起或推動的。兒童的這種能力被心理學家稱為“心理理論”(Theory of Mind)。 心理理論問題自Premack和Woodruff於1978年提出以來,對它的研究已成為繼皮亞傑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研究和元認知的研究之後,又一個探討兒童心理表徵和心理理解的嶄新視角和範式。
中文名
兒童心理理論
外文名
Theory of Mind
提出的時間
1978年
提出者
Premack,Woodful
本    質
探討兒童心理的範式

兒童心理理論實踐應用

在研究心理理論問題時,心理學家們最為關心的是兒童何時產生心理理論能力。為此,心理學家把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兒童對他人的信念以及信念與行為之間關係的認知發展方面。所謂信念是指人們對世界的心理認識或態度,是對客觀世界心理表徵。一般而言,人們都想正確地表徵現實世界,但實際上,人們在依賴信念的基礎上,對現實世界的表徵既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錯誤的。為此,心理學家較為一致地認為,如果兒童能夠正確地理解他人會擁有“錯誤信念”(false belief),那麼,就可以判斷這時的兒童已具有了心理理論能力。
關於兒童對“錯誤信念”的理解,可以用下面的實例來説明:給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講故事:小明把巧克力放到碗櫥裏,然後出門去玩了。媽媽回家後,看到碗櫥裏有巧克力,便把它放到一個抽屜裏,然後出去買菜了。小明玩累了,回到家裏,想吃巧克力。此時,向小朋友提問:小明會到哪兒找巧克力?是碗櫥裏,還是抽屜裏?
實際結果是,對3歲多的兒童來説,由於他們很難區分自己所知與他人所知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典型反應是:小明將到抽屜裏找巧克力,他們認為巧克力就在這裏,但是對4歲左右的兒童來,由於他們已經可以將自己所知與他人所知區分開來,他們可以正確地預測一個人的行為是依賴該人所想或所知的,因而大多可以正確地預測:小明將到碗櫥裏找巧克力,因為小明以為巧克力還在裏面(小明有了錯誤信念)。許多研究認為,由於兒童在4歲左右理解了錯誤信念,因此該年齡是心理理論能力發展的轉折點。但是,也有一些研究通過改變提問內容和形式、讓兒童參與活動、研究兒童的欺騙行為等,發現3歲前的兒童也能理解錯誤信念。截止2015年,研究者們正從多種研究模式和研究內容(甚至從腦神經機制的角度)來進一步探究兒童心理理論能力的發展特點。

兒童心理理論作用

心理理論在人與人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學家普遍認為,擁有發展良好的心理理論,就能使個體更好地操作與控制日常的社會環境,較準確地預測他人和自己的認知和情感狀態,並協調相互間的關係。
對兒童而言,擁有良好的心理理論,可促進兒童諸多社會認知能力的發展,這些能力是他們與同伴、父母、兄弟姐妹以及陌生人相處所必需要的。例如,兒童若提高了對相互矛盾的心理表徵的認識水平,就可以理解看法、偏見、信念、欺騙、爭執、印象、反語、諷刺、錯誤觀念和解釋等概念的含義,並且認識到,由於人們對同一事物可能持有不同的認知表徵,因此每個人自己也就可能出現錯誤信念,即自己關於某事的認識可能是錯誤的。他們在認識到外表與真實有差異後,就可把這種認識應用於對關係的認識上,比如意識到“他們表現得好像彼此喜歡,但是實際上他們並不喜歡對方……”
此外,心理理論能力在兒童的理解及敍述的產生上很可能扮演一箇中心的角色。實際上,在學前兒童的故事書裏有大量與角色的願望和信念有關的內容。例如,小紅帽的故事。這個故事説的是小紅帽有一個錯誤信念,即認為狼是她的外婆。作為讀者(包括幼兒),我們都知道狼是在欺騙小紅帽。但為了理解和欣賞這個故事,幼兒必須能夠超越現狀,理解到小紅帽是不知道我們所知的,否則,這個故事的許多意藴就喪失了。

兒童心理理論影響因素

許多研究表明,兒童早期與他人的社會交往有助於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例如,研究發現,兒童和兄弟姐妹的交往對其社會認知的發展有促進作用
假裝遊戲是促進兒童的認知能力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它有助於兒童理解心理和現實的區別。家庭和學校是兒童早期假裝遊戲的最重要的場所。有人在對比研究了父母——兒童的假裝遊戲和兒童——兄弟姐妹的假裝遊戲後發現,和兄弟姐妹的假裝遊戲能更有效地促進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
語言的發展心理理論的關係也十分密切。在家庭成員內,特別是父母與子女間的言語交流,與兒童的心理理論的發展存在重要關係。
進行心理狀態問題的討論也是影響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學前兒童在心理理論任務上的成功率與其同父母、同胞兄妹和朋友間交換心理理論術語的頻率有聯繫。同樣,也有研究發現,兒童與成熟的談話者(例如,成人、年長兒童和同胞兄姐)的有效接觸可以預測兒童在心理理論任務中的表現。可見,兒童參加談論關於思想和其他不可觀察到的心理過程越多,其關於他人心理狀態的心理理論的發展越早、越好。確實,有研究發現,那些在交往中受到孤立的兒童,在適應他人觀點時有特殊的困難。
研究還發現,聾童的心理理論發展一般遲於正常兒童。為此,研究者們認為,心理理論的發展可能要依賴聽別人談論心理狀態,一些聾童受對話世界的限制,可能會導致他們特別難以理解他人不可見的思想。
但也有研究表明,父母能熟練使用手勢語的聾童比父母不能熟練使用手勢語的聾童的錯誤信念問題測驗成績好,這也許是因為父母會手勢語能使聾童更早地接觸有關心理內容的討論和思考。

兒童心理理論提高方法

成人可以有許多方式可以推動兒童獲得心理理論。例如,與他們玩假裝遊戲和角色遊戲,就能促進兒童將自己與物體和角色的狀態區分開來。因為為了完成這樣的活動,兒童需要在現實和想象的事物中創造出分離的認知表徵。
與兒童討論過去的事件也已經被發現與兒童的心理理論能力相聯繫。或許因為現實中有許多需要兒童討論的表現不一致的事件。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們的學前讀物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幫助兒童探索人們心理活動的內容。此外,生活本身也呈現了許多有關心理理論問題的情境,例如,人們忘記了把東西挪動過,還到最初放置的地方去找;誤解,以及互相揶揄;想象;以及互相討論等。與兒童討論這些事件將幫助他們既學習了有關探討心理問題的語言,也獲得了成熟的心理理論所必須基於的一些概念。
最後,對那些具有有限語言能力的兒童心理理論能力發展的研究告訴我們,在發展兒童基本的社會及認知能力時,語言所擔任的重要角色。因此,提高兒童的心理理論能力,必須與兒童的語言訓練及思維練習結合起來進行。
來源:早期教育 作者:陳友慶(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