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錯誤信念

鎖定
考察兒童心理理論發展的主要研究策略。心理理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常用於發展心理學研究;主要是研究兒童能否把錯誤信念歸因於他人和在何時出現此現象,如研究者讓兒童觀看錄像,一個小男孩把一塊巧克力放在桌上出去玩,媽媽隨後進屋把那塊巧克力轉移位置,放到抽屜裏,研究者問觀看錄像的小朋友:小男孩回來後到哪兒找巧克力? 以上這個“被試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還是站在小男孩的角度回答此問題的任務”被研究者稱為錯誤信念任務。
中文名
錯誤信念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應用範圍
發展心理學

目錄

錯誤信念介紹

“心理理論”(theory-of-mind,TOM)是指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願望、信念意圖等心理狀態並據此推測他人的行為。它最早起源於Premack和Woodruff對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種“心理理論”的研究。理解他人心理並進行人際互動是人類交往的認知基礎,人所持有的信念直接影響着個體的心理活動。“錯誤信念”問題的發現是心理理論研究的一個里程碑。比如給兒童講一個故事:小林把球放在紅盒子裏,然後離開屋子,而小強把球從紅盒子裏拿出來放到了黃盒子裏。問被試:“小林從外邊回來,他首先會去哪兒找球?”這就是一個經典的錯誤信念測試任務。通常,3歲以下的兒童很難正確回答這一問題,他們會認為球在黃盒子裏,但事實上,在小林的信念中球是在紅盒子裏的。這説明,3歲以下的兒童在信念認知上還不成熟。研究者認為,兒童獲得心理理論的主要標誌是達到對“錯誤信念”的認知。雖然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水平因社會經驗和測查任務的不同而有所變異,但一般來説,兒童在4歲左右能夠達到對錯誤信念的認知。

錯誤信念研究內容

然而,這些研究所探討的僅是兒童對於一級錯誤信念的認知。Perner等人指出,描述個體對真實事件的思考(一級信念)對於解釋他們與物、與人之間的互動固然起關鍵作用,但是並不能充分揭示社會互動的本質。有關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的研究早已表明,兒童對他人的社會認知具有嵌套性。隨着年齡的增長,兒童能夠洞察到的心理狀態的嵌入量增多,從對一級信念的理解(如“小林認為球在黃盒子裏”)發展到對二級信念的理解(如“小紅認為小林認為球在黃盒子裏”),即對他人關於另外一個人的信念的推斷或認知,實際上也就是對他人心理活動的遞推性思維。這種二級認識狀態是許多社會推理的基礎,也是對他人行為進行精確認知所必需的。研究發現,五歲半到六歲左右的兒童逐漸能夠從一級錯誤信念的認知發展到對二級錯誤信念的認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