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言語交流

鎖定
人們通過語言活動互相交流思想和情感的過程。與“非言語交流相對”,是言語活動的一種。由言語發送者、言語信息、言語信道、言語接受者、反饋、障礙和背景七個要素組成 [1] 
中文名
言語交流
外文名
verbal communication

言語交流過程

(1)言語表達過程:在一定的溝通背景下,言語發送者首先從記憶庫中選擇並確定要溝通的言語信息,然後進行處理,把它轉變為可發送的言語信號或聲音信號(語音),或形象符號(文字)。對這一過程進行的言語編碼成言語表達(生成)過程,包括説話和寫作兩種。
(2)言語領會過程:言語接受者想要達到交流的目的,必須首先接受言語發送者發送的言語信號(語言或文字),即攜帶言語信息的特定音形符號,然後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對它們進行加工,從而獲得其中負載的言語信息,對這一過程進行的言語編譯成為言語領會(理解)過程,對口語即聽話,對書面語即閲讀。
在交流過程中,若言語發送者具有的言語信息不充分或沒有被正確有效的轉變成可以溝通的言語信號,或者言語接受者對發送者傳達的信息產生誤解等,都可能產生交流障礙,不能達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1] 

言語交流形式

口頭言語交流和書面言語交流。
可以是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和藉助電話、網絡等通訊工具進行 [1]  。更有最新的人機交流。

言語交流影響因素

不論領會理解還是表達,其效果都受到交流着個人生活經驗、文化水平、心理狀態、語言風格和習慣等因素的影響,而交流者的言語水平和有關的語用知識是言語交流效果的決定因素。
在口頭言語交流中,聲音的大小急緩、語調的高低和詞序的變化等都會對信息的傳遞產生影響。在書面言語交流中,書寫的形式、表達的風格和筆調等也是影響言語交流效果的因素。
非言語線索在許多場合也有影響 [1] 

言語交流個體發展

兒童與成人的言語交流在單詞句和雙詞句階段就已經出現。這時他們將詞和姿勢結合,還能用不同語調來表示自己的意圖。4歲的兒童已經初步dongde懂得言語交流的“可接受性原則”,即必須是自己的話語適應聽者的水平。以後隨着言語水平的提高和語用知識的增加,兒童的言語交流逐漸接近成人水平 [1] 

言語交流科技進展

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言語交流的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如人機交流。各國都在重點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已經設計和製造出具有一定的語言識別能力和語音合成能力的計算機或應用軟件(如Siri)。人機之間自然語言交流的時代已經到來。
參考資料
  • 1.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心理學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