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店村

(山東省樂陵市西段鄉下轄村)

鎖定
張店村位於山東省樂陵市城區西北11公里處,東北距鄉政府駐地3.2公里。據傳,明永樂年間,張氏始祖自山西省洪洞縣遷此定居,因張氏祖先曾經開過一家店鋪,在當時較為有名,交易繁榮,因此命村名為張店村,後其他姓氏相繼遷入。張店村是個傳統農業村,耕地面積374畝(2015年底),全村350户共1326人(2017年底) [1]  。2018年獲得德州市市級文明村稱號。
中文名
張店村
外文名
Zhang Dian Cun
別    名
張家店村
地    址
山東省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
座    標
東經117.12°,北緯37.79°
河    流
徐黃溝、躍豐一干、漳衞新河
方    言
冀魯官話
氣    候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農作物
小麥、玉米、地瓜、棉花、花生等
總面積
1.79平方千米
車    站
樂陵客運總站、京滬高速樂陵北站
地    貌
決口沖積扇平原
植    被
温帶落葉闊葉林
學    校
樂陵市張店中心小學
車牌代碼
魯N
電話區號
0534
榮    譽
德州市市級文明村稱號(2018年)

張店村村莊簡介

張店村坐落於華北平原之魯西北平原,隸屬於山東省樂陵市西段鄉管轄。整個村落主體為長方形,以河流躍豐一干河為界,分為前街、后街兩部分,其中前街坐落於河南,后街坐落於河北,主體以後街為主。躍豐一干河穿村而過,自西向東流,本村流程約為1.5公里。截至2017年底,全村共355户,人口約1300人,是西段鄉第二大村,村民均為漢族,主要姓氏有張、潘、王、孫、鄭、楊、梁、韓、時、齊等,其中張姓為本村最大姓。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地理區位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地理區位

張店村村莊來歷

據《張氏族譜》記載,張店村自建村迄今約有600餘年歷史。據傳,明朝“燕王掃北”時期,天津南部至濟南北部,因戰亂、自然災害等,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人口鋭減,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大移民時期,該村張氏始祖由山西洪洞縣大槐樹遷此落户定居。最早在損毀的廟堂大殿裏落腳,故稱“張殿”,後來廟堂被陸續拆毀用於建設新房,加之張氏一族漸漸人丁興旺,並開設過一家店鋪,生意興隆,聞名遐邇,有“走走轉轉還是回到張家店”之稱,人能宿,車能住,雜貨堆滿鋪,故又將村名命名為張家店村,後簡稱張店村,隨後潘、王、鄭、楊等其他姓氏也相繼遷入。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村莊輪廓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村莊輪廓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周邊交通概況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周邊交通概況

張店村歷史記載

相傳七八百年前,張店村東南四里許,有個季家店小集。 [7] 
據《慶雲縣鄉村記憶(2015年)》記載,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山西洪洞大移民時期,一位名叫周茨蓬的人隨東遷人羣來到鬲津河(今名漳衞新河)南岸的張家店村,因店主張三爺對其幫助很大,周茨蓬便在此建屋定居,之後有土匪對張家店進行大肆搶掠,張家人有死有逃,周茨蓬也離開張家店至慶雲縣周尹村定居。
據《中共樂陵縣黨史大事記(1922-1949年)》記載,1930年,張店村發生抗花生税事件。1937年8月,日軍由鹽山、舊縣渡河向南進犯樂陵,張店村村民奮起反抗,後淪陷。據《樂陵縣誌(1989年)》記載,1939年(民國廿八年)夏,即抗日戰爭第二年,西段、張店一帶發生特大瘟疫,僅張店村一天便死亡40餘人。抗戰期間,張店村村民積極參與對日鬥爭,其中載入《樂陵縣誌(1989年)》的革命烈士有張勳建、張文獻、鄭重光、張洪祥、張蘭田、張喜林等六位。1941年(民國三十年),日軍在西段據點設立集市,強行將趕張店集的村民驅趕至西段據點。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村河躍豐一干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村河躍豐一干

張店村行政沿革

明朝年間,施行鄉圖制,張家店屬鬲津鄉(明洪武十四年全縣設5鄉,即坊大、重合、千童、鬲津、順美)。
清朝後期,施行區約制,張家店屬樂陵治字區。
中華民國時期,張店村隸屬樂陵縣同人區。
新中國成立後,初期屬樂陵第三區黃夾區張店鄉,駐地在張店村,下轄張店村、小梁村、張鐵錘村、朱棒槌村、東大梁村、西大梁村等六村。
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張店大隊隸屬西段鄉人民公社。
1984年農村體制改革後,張店村隸屬於樂陵縣西段鄉。
1988年樂陵由縣改市,張店村隸屬於樂陵市西段鄉管轄。
2009年合村並居後,張店村與小梁村合稱張梁社區。
張店村老機磨坊舊址 張店村老機磨坊舊址

張店村地理位置

張店村位於東經117.12°、北緯37.79°,隸屬於山東省樂陵市西段鄉管轄,東抵東崔村,西靠粉陳村,北臨小梁村,南接東大梁村,區域地位顯著。西鄰G2京滬高速樂陵北站出入口,東距S248省道僅2.5公里,東南距離城區約15公里,東北距離鄉政府駐地約3公里,北距河北鹽山縣約5公里,新建S240省道從村東穿過,交通便利。全村道路均已硬化,2018年6月開通了通往城區的新能源公交客車,並設停靠站點。

張店村河流地貌

張店村屬於華北平原的一部分,由古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及風化物在黃河下游沉積形成,屬於河流決口沖積地貌,地勢平坦,海拔約14米。土壤肥沃,多為砂土、潮土等,土層深厚,利於農耕。村內主要河流為躍豐一干,於1976年開挖,取躍進、豐收之意,遂分為南北兩街河道平直而深闊,流向為自西向東,主要依靠引黃和降水補給,夏季流量較大,冬季有結冰期,流經本村長度約為1.5公里,主要用於農田灌溉等,也可作為境內泄洪河道。2011年8月完成清淤,2015年11月再次清淤。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橋樑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橋樑

張店村動物植物

植被類型為温帶落葉闊葉林,樹木種類主要有楊樹、柳樹、槐樹、榆樹等,以及棗樹、桃樹、杏樹、桑葚樹、蘋果樹等果樹,植被覆蓋率高。糧食類植物主要有小麥、玉米,高粱、大豆、地瓜等次之。瓜菜類有西瓜、甜瓜、黃瓜、南瓜、冬瓜、白菜、茄子、菠菜、西紅柿、大蒜等。油棉類主要有棉花、大豆、花生、向日葵、芝麻等。
野生動物資源種類豐富,有兔、鼠、黃鼬、蟬、蛇、刺蝟、蝙蝠、麻雀、喜鵲、啄木鳥、布穀鳥、鷹、燕子、野鴿子、蚯蚓、泥鰍、鯽魚、鯉魚、鱔魚、蝴蝶、蜜蜂、螳螂、蜻蜓、螞蟻、螞蚱、蛐蛐、飛蛾、蜘蛛、螻蛄、壁虎等。家庭飼養動物主要為羊、驢、牛、豬、貓、狗、兔、雞、鴨、鵝、鴿、蝦等。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衞生室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衞生室

張店村氣候季節

張店村屬於暖温帶半濕潤型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
春季(3~5月)氣温回升,冷暖氣團交替影響,天氣多變,降水較少,蒸發較大,氣候乾燥。夏季(6~8月)高温乾燥天氣繼續發展,7月中旬開始,東南風漸強,氣温持續升高,降水增多,空氣濕度增大,常伴有大風、對流天氣。秋季(9~11月)秋高氣爽,天氣晴朗,大氣透明度高,陽光充足,天氣逐漸轉涼。冬季(12月~次年2月)盛行偏北風,氣壓升高,氣温逐漸下降,南下冷空氣活動頻繁,開始出現降雪,天氣寒冷、乾燥。
境內年平均氣温約為13℃,夏季氣温較高,最高可達38℃,冬季氣温較低,一般為-5℃左右,年較差較大。年降水量平均500毫米,夏季為雨季、降水較多,冬春季節偏少,降水季節變化較大。受亞洲大陸與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冬夏氣壓差異較大,季風氣候顯著,其中夏季多吹温和的偏南風,冬季多為寒冷乾燥的偏北風。受蒙古—西伯利亞高壓、氣旋及華北地形等影響,境內有時出現7至8級大風天氣。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前街衚衕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前街衚衕

張店村方言土語

先秦時期,本地為東夷部落活動區,位於齊國北部,處於燕齊兩國交界地帶。在朝代更迭、戰亂以及南北朝遊牧民族南下、明清移民等諸多歷史作用下,多種語言的交融與結合,張店村形成了獨特的方言。方言土語既能反映“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物候特徵,又能體現當地居民的品質與性格。
張店村方言艮直而雄渾,語調低沉、平直,聽感不甚清晰分明,日常口語表達重拙意直、言簡意賅、樸素無華。由於地理位置靠近河北鹽山,方言深受冀南官話與魯北官話交融影響,屬於冀魯官話方言區。名詞類如中午讀作“晌火”、晚上讀作“哄上”、學校讀作“書房兒”、廁所讀作“茅子”、玉米讀作“棒子”、花生讀作“長果”、知了讀作“嘰了”等。形容詞類如“刺毛”形容不良言行或者品質太差等;“一根筋”形容辦事不靈活、行為呆板、鑽死衚衕;“不大離兒”形容差不多、自以為了不起等。動詞類如“知不道”,即不知道,而不是雖然知道而不説;“就活”,表示將就、忍耐;“卷街”,即罵街;“央個”,表示央求、哀求。
樂陵市張店村村碑 樂陵市張店村村碑

張店村集市交易

據清宣統《樂陵縣鄉土志》記載,清宣統年間張店屬樂陵縣治字區,區內“市集兩處。一處在舊縣鎮(今河北省鹽山縣千童鎮),每旬三八集場;一在張家店,每旬四九集場。” [2]  這是古代樂陵縣誌資料關於張店村集市交易最早的文字記載。
又據《樂陵市志(2001年)》記載,新中國成立後,張店村農村集市於1989年設立,為1949年後樂陵縣最早的鄉村集市之一。每逢農曆二七日開集,集市中心街東西長達500餘米,設有補匠理髮市、油條點心攤、果蔬攤、日用生活攤、衣帽攤、糧油布匹市、牛馬交易市等,往來客商與趕集人員絡繹不絕。2005年左右,因新建公路之故,集貿市場交易點發生空間遷移,從后街街中心轉移到村西的南北公路位置。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后街中心街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后街中心街

張店村學校教育

新中國成立後,1968年張店村設聯辦中學一處,受公社教育組領導,位於村西躍豐一干河南側,今址已廢。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村西北有育紅班小學一處,兼做臨時小學,今址已廢,現拆建為普通民房。
現今,村東有張店中心小學,坐落於躍豐一干與徐黃溝交叉處的西南側,隸屬於樂陵市西段學區,於1994年斥資30萬元建校。曾經盛極一時,滿足了周圍鄰村包括東大梁村、西大梁村、肖家村、徐黃村、蔡家村、東崔村、西崔村、小梁村等兒童的就近上學問題,原有教師家屬房、教職工辦公房以及四排教學起脊瓦房,配備有籃球架等體育器材,為節省建築材料,力求美觀,操場三面牆壁為十字磚塊孔洞牆,大門兩壁刻有“園丁勤耕耘,桃李滿天下”十個字。校園內有龍抓槐、柳樹、冬青等樹木。
2017年藉助樂陵市鄉村學校全面改薄工程,在原老操場上覆建了兩間現代化鄉村校舍及門衞室、廁所和伸縮門等設施。截止2019年底,共有教職工12人,學生100餘人,設幼兒班、一至五年級等教學班,學校辦學層次為教學點。 [3] 
張店小學新貌 張店小學新貌

張店村社會變遷

本村共有橋樑兩座,分別位於村東、村西,兩橋相隔約1.2公里,南北跨度均為30米,且皆為混凝土製式石柱橋,兩側建有護欄。村內有橋頭超市、饅頭房、鄉村衞生院、文化活動廣場等幾處公共設施。1977年引入火電,八十年代改為變電所供電,村西建大型機磨坊廠。
九十年代,小賣鋪曾多達七處,分別為衞東小賣鋪、鐵柱小賣鋪、長羣小賣鋪、合作社超市、后街街東小賣鋪、興旺小賣鋪及書東小賣鋪。張店村后街原有兩處鄉村衞生室,一處藥房因為男醫生髮生車禍而關停,另一處藥房則因醫生年老而關停。九十年代,張店前街建有塑料槽廠、煤球廠各一座。
進入新世紀,樂陵市張店村社會建設逐步加快。2000年,村裏挖淺溝鋪設了自來水設施,村民逐漸告別了傳統手壓井的飲水方式。2002年,非典事件爆發,無感染。2003年後,村內逐漸興起一股“拆舊建新”的房屋改建熱潮,低矮土屋逐漸消失,代之以起脊掛瓦的洋灰新房。2004年,得益於樂陵市“村村通”道路修建工程,通過政府補貼、村民集資等方式,村裏修建了第一條柏油公路,與鄉鎮公路大慶路連接一處,大大方便了村民們的出行,從此告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2006年1月,免交農業税,種地有補貼。
2006年7月,1977年石磚曲拱橋被大車損壞,在原址新建水泥大橋一座。
2008年,開始推進新農村建設,有線電視、手機電話以及各類家電陸續普及。
2009年,張店村與鄰村小梁村進行合村並居,建成張梁社區。
2010年前後,國正饅頭房開設於老村委會辦公室,後關停。
2012年,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部分村民搬進二層樓。
2014年7月,沿村主幹街道又重新鋪就了一條厚實的水泥公路。
2016年6月,在全市移風易俗工作的潮流下,建成一座鄉村祠堂,可為附近十個村莊提供喪葬安置服務,從此告別傳統的土葬方式。同年,張店東橋也改為水泥石柱橋。
2017年,因環保工作,對村東燒窯廠實施爆破拆除。同年8月,村西新建揚水站一處,並建成養蝦池一座。
樂陵市張店村公共祠堂 樂陵市張店村公共祠堂

張店村經濟發展

張店村為傳統農業村,過去主要依靠單一的種植業為收入來源。隨着改革開放時代的到來,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起,特別是2000年後,村民外出務工、經商逐漸增多,青壯年勞動力主要湧向北京、天津、濟南、唐山、大連等附近城市。
2015年以來,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張店村各項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均收入位居全鄉前列。村裏路通了、燈亮了、環境好了,貧困户脱貧了。2016年2月,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樂陵市供電公司投資92萬元,為張店村安裝光伏發電項目,助力脱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4] 
2017年3月,德州市城管執法局楊志勇派駐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擔任第一書記。 [5] 
2017年6月,利用村西有15畝廢棄坑塘,確立了南美白對蝦養殖項目,並與孟氏漁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養殖合同,當年南美白對蝦收益4萬餘元。2017年12月,協調國家電網樂陵供電公司完成村內線路改造,爭取10萬元支持資金,安裝了71盞節能路燈。
2018年3月,張店村爭取單位扶持資金1萬元,將村委會辦公場所進行整修,並將張店中心小學建成“四點半學校”。同時,實施了村莊綠化美化工作,村內已補植綠化苗木330株。 [1] 
2018年獲得德州市市級文明村稱號榮譽。
2019年5月,樂陵市人民醫院書記顧守明進駐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擔任第一書記。
2019年7月,省定貧困村的張店村摘掉了“窮帽”,全村12户貧困户全部脱貧 [6] 
2020年2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全村實施封路,村民居家減少外出,紅白事一切從簡或推遲進行。
2020年4月,實施“户户通”工程,過道衚衕鋪設磚塊路,打通村民硬化出行“最後一米”。
2020年6月,村東新建240省道正式通車運營,方便村民外出與進城。
2020年10月,沿躍豐一干河公路拓修工程啓動建設。
樂陵市張店村躍豐一干河流 樂陵市張店村躍豐一干河流

張店村生活習俗

張店村節日文化

主要傳統節日有填倉日、二月二、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小年春節元宵節

張店村婚喪嫁娶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地傳統婚禮大概可以分為議婚、訂婚、約期、婚禮幾個部分,講究的是一個媒妁之言,父母操辦。但隨着社會發展和移風易俗,自由戀愛的風氣逐漸展開。
張店村的墳場主要分佈在前街的西南角和后街的東北角。死者一般三日以內入殮,着壽衣、壽鞋入棺,孝子孝女均披麻戴孝,設靈堂並擺設食物祭品以及焚燒車馬等儀式,最後入土為安。
嬰兒出生十二天後,俗稱“過十二”,親朋好友載着食物如燒餅、點心等前來道賀、探望,一般還會送上看錢,期盼孩子平平安安、健康成長。另外還有過滿月、壓枝、抓周、戴長命鎖等慶生儀式。

張店村起居生活

民以食為天,受地理環境與農業的影響,張店村的飲食習慣充滿了典型的北方色彩:窩頭、大餅、饅頭、包子、麪條、菠菜湯、香椿魚、玉米粥、小米粥、大米粥……整體上以麪食為主,飲食習慣喜鹹好甜。
房屋以三合院、四合院為主,坐北朝南,門前一般建有屏風式的影碑,正房用以居住,側房多用於作為廚房、儲藏、飼養等功能。現代木牀逐漸取代了火炕,電磁爐煤氣灶取代了傳統灶火和煤球爐子,鐵製焊接門取代了木製門,瓷磚地取代了土磚地。此外,張店村居民較為迷信,講究住宅風水。
在交通工具方面,翻斗車、電三輪、電動車等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騾馬車、木推車等,而且自行車、摩托車也陸續被電動車、小汽車取代。家家户户基本都用上了手機,並接入全國互聯網,電腦、網絡電視等設備普及開來。室內沙發取代了普通座椅,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前街 樂陵市西段鄉張店村前街

張店村工藝娛樂

除了傳統的泥塑、編織、剪紙、書法等,還有木匠、瓦工、理髮師、焊接工等也較為有名。民間集體娛樂活動主要有扭秧歌、踩高蹺、舞獅子、吹嗩吶、敲鑼打鼓等,八九十年代張店村跑落子踩高蹺民間活動一度興盛於全鄉。兒童遊戲有跳房子、捉迷藏、呼啪兒、呼洋錢、抽缽兒、打尜兒、滑冰、摔泥巴、驅琉琉、丟沙包、走五龍等。
樂陵市張店中心小學 樂陵市張店中心小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