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子貞

(中華民國滇軍將領)

鎖定
張子貞(1878-1931),別號青圃,雲南大理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畢業。在日本留學期間加入同盟會,1910年畢業回國。任雲南陸軍講武堂第2期軍事學教官。1911年10月參與策動昆明“重九起義”,率講武堂學生攻破西城門,迎炮兵隊助攻清督署及軍餉局。1911年12月任滇軍援川軍第二梯團第1聯隊聯隊長,率部攻克四川瀘州、富順等地,1912年援川軍與四川軍政府議和,協議共同北伐,任北伐軍第一支隊支隊長,率部入重慶。1912年4月奉命回師入黔,任援黔滇軍遵義支隊支隊長,率部轉戰綦江、遵義等地。1912年6月率部返回雲南,任雲南陸軍第1師第1旅第2團團長。1913年10月22日任雲南陸軍第1師(師長李鴻祥)第2旅旅長。1914年3月12日被北京政府陸軍部授予陸軍中將。1914年8月7日任雲南陸軍第1師師長。1915年任開武將軍(唐繼堯)行署參謀長,參與滇軍將領討袁(世凱)舉義事宜。1915年12月22日參加滇軍將領反袁(世凱)誓盟,1916年1月雲南護國軍政府成立時,任參謀廳廳長。1916年5月30日任護國軍第6軍總司令,後以護國軍功,授勳三位、三等嘉禾章、陸軍中將。1917年任滇軍雲南第一衞戍區司令部司令官,率部駐防大理地區,不久辭職。後任雲南講武學校校長等職。1924年任北京政府將軍府參軍。1927年任南京國民政府陸海空軍總司令部總參議。1929年任南京四路要塞司令部參謀長。1931年春因病在上海逝世。 [1] 
中文名
張子貞
別    名
張青圃
國    籍
中國
籍    貫
雲南大理
出生日期
1878年
逝世日期
1931年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張子貞人物生平

張子貞早年經歷

張子貞,字青圃,於1879年誕生於雲南大理龍尾古城,少年時期就讀於蒼山洱海之畔的下關玉龍書院。1905年,張子貞被選送到日本振武陸軍學堂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在校期間張子貞經常參加同盟會的集會,親聆孫中山先生的多次演講,並於1906年第一批加入了同盟會,參與組建了同盟會雲南支部,出版刊物《雲南》。 [2] 
1911年,張子貞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到雲南任陸軍講武堂步兵教官。作為教官的張子貞,不僅向講武堂學生傳播進步思想,而且還秘密在學生中發展同盟會員,“張子貞歸國,充講講武堂步科教官,講授中屢以種族、人權之説,激發生徒,暗播革命種子”。這些受到革命思想影響的講武堂學生被分配入新軍任職,掌握了部隊軍權,為辛亥重九起義和護國運動都打下了堅實的革命基礎。 [2] 

張子貞參加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爆發了推翻中國封建帝制的辛亥首義。為了響應武昌首義,張子貞等雲南革命黨人積極行動起來,秘密地連續舉行了5次緊急軍事會議討論和部署起義。1911年10月30日深夜,張子貞率講武堂在校學生在城內起義,根據李根源回憶:“(10月30日)蔡松坡等在巫家壩,聞得北校場已開始發動,遂率領羅佩金步兵七十四標、韓建鐸炮兵十九標兩部……張子貞等及講武堂、陸軍小學堂、測繪學堂全部員生攻打督府及各機關、各城門。至次日正,全城大定。” “蔡鍔等以居中內應,非講武堂莫屬。子貞自度於學生素有信用,遂慨然任之。及期,事泄早,同盟各軍倉猝起,子貞即率全體學生出,先破西城門,迎入炮兵,助攻軍械局及清督署,力戰達旦。” 1911年11月1日,重九起義官兵在昆明五華山兩級師範學校組織了“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又稱“大漢雲南軍政府”),公推蔡鍔為雲南軍都督。軍都督府內置一院(參議院)、三部(參謀部、軍務部、軍政部),張子貞任軍都督府參謀部諜查部部長。 隨後又歷任步兵第四聯長、步兵第二團團長,並投入到支援鄰省反封建帝制的革命鬥爭中。12月28日,奉中華民國大總統令,張子貞晉升雲南陸軍第一師第一旅旅長,授陸軍少將銜。1914年3月12日大總統令,張子貞晉升為雲南陸軍第一師師長,授中將銜。 [2] 
1915年12月12日,竊國大盜袁世凱發表接任帝位的申令,接下來他開始用高官厚爵來籠絡各地軍政要員以達到稱帝的目的。21日,袁世凱在全國各地掌握兵權的將領中開始授予五等爵位,全國共計封爵128人,張子貞被封為二等男爵。但是張子貞並沒有被高官厚祿所收買,相反,他於12月24日以雲南陸軍第一師身份率先向全國發出《反對袁世凱帝制自為電》,通電反袁,“子貞等全體軍人,協同一致,此舉實為保存我中華莊嚴燦爛之民國,鏟削千古未有之奇恥”,“純出於愛國熱忱,並無一毫意氣存乎其間,堂堂正正,大義昭然”,要求全國人民,“奮袂而起,合力同心,掃除帝制,重建共和。” 25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暨軍政全體向全國發出通電,宣佈雲南獨立,反對帝制,武力討袁。30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張子貞等19人,再次聯名致電各省軍政長官,促各省興師討袁。31日,蔡鍔、唐繼堯、李烈鈞、張子貞等9人聯名發佈《聲討袁逆並宣佈政見之通電》。雲南宣佈獨立後,成立雲南都督府和護國軍,制定了《雲南都督府組織條例》,並以陸軍第一師為基本隊伍編制護國第一軍,原第一師師長張子貞任都督府參謀廳廳長、護國軍總參謀長、雲南陸軍講武學校第十期校長、護國第六軍軍長。護國戰爭勝利後,黎元洪頒佈大總統令,授張子貞二等嘉禾章、三等嘉禾章。 [2] 
護國戰爭結束後,張子貞與唐繼堯的矛盾日益激化,由於袁世凱曾經任命張子貞為雲南將軍,試圖取代唐繼堯,雖然張子貞予以堅決拒絕,並且張子貞當年在唐繼堯回滇任都督時曾起過關鍵的支持作用,但任人唯親的唐繼堯對有實力威脅自己地位的張子貞已不放心,而且由於李根源對唐繼堯的不滿和失望,轉而策動張子貞等反袁,後來段祺瑞更要張子貞做雲南督軍以取代唐繼堯,這些都更加加劇了唐繼堯對張子貞的不信任。護國戰爭後,唐繼堯利用張子貞家嚴治喪的機會,採取明升暗降的辦法削去張子貞兵權,後來唐繼堯更進一步將張子貞解職,從此張子貞與唐繼堯分道揚鑣,隨後張子貞發動和參與了兩次倒唐運動。1918年7月,張子貞到楚雄來找戢翼翹,希望能把唐繼堯推翻,由於張子貞既無軍職,又無可靠部隊,想借戢翼翹在楚雄的兩旅兵攻唐。但戢翼翹予以婉言拒絕,這時唐繼堯不在昆明,他的弟弟唐繼禹代理督軍,已獲悉張子貞謀不利於唐繼堯的事,下令通緝張子貞。在張子貞到達楚雄時,唐繼禹的通緝令也到了,懸賞二十萬銀元,如經拿獲就地正法,若隱匿不報或縱逃,一律軍法從事。這通緝令是用電報打來的。戢翼翹就對張子貞説:“你走,可以從我的防地到緬甸去。”張子貞便由楚雄安全出走,經緬甸到北京去。張子貞第一次試圖發動倒唐以失敗告終,隨後張子貞在北京被中華民國陸軍部加將軍銜,任將軍府將軍、軍務院參議。1921年顧品珍率駐川滇軍將士回雲南,推翻唐繼堯獨裁統治,任滇軍總司令,張子貞、李鴻祥兩位將軍回到雲南,張子貞任護國第2軍旅長。1922年,唐繼堯復辟,顧品珍戰死,3月9日金漢鼎、警察廳長朱德、旅長唐淮源等一批高級軍政人員和機槍營、警衞連離昆西去,後來趕到的有羅佩金、張子貞等一行人。後羅佩金被害,金漢鼎、朱德、張子貞一行改變原計劃,由牟定、姚安、鹽豐一路退向川南,到四川渡口時,只剩下十幾人,一路上真是險情迭生,歷盡艱辛。眾人於4月下旬到達重慶,四川督軍劉湘、重慶警備司令楊森派人前來迎接,6月,眾人離開重慶去上海,到上海後不久,朱德自費赴歐州學習和考察軍事,張子貞則在上海寓居至1924年。 [3] 
1924年冬,楊傑受孫中山的邀請回國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長,由於楊傑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時是張子貞的同學,護國戰爭時是同志,同時還是雲南大理同鄉,私交關係甚好,於是楊傑將軍邀請張子貞任國民軍第3軍參謀。1925年3月楊傑任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張子貞任參謀,9月後楊傑、張子貞旋脱離國民軍赴廣州參加國民革命軍。1926年5月楊傑任國民革命軍第6軍總參議,張子貞任參議,參加北伐。在隨後的北伐戰爭中,楊傑歷任第6軍17師師長、第1縱隊隊長、第6軍副軍長並代理軍長、第18軍軍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淮南行營主任兼總預備隊指揮官,張子貞都作為參謀或參議輔佐楊傑。1928年楊傑任第1集團軍參謀長,參加二次北伐,張子貞任參謀。 [3] 
1929年3月,楊傑任陸海空總司令部行營總參謀長,張子貞任總參議,10月楊傑任南路軍行營總參謀長、討逆軍第10軍軍長兼左翼指揮官,張子貞任高級參議。1930年2月楊傑將軍調任寧、鎮、澄、淞四路要塞總司令,張子貞任司令部參謀長。 [2] 
隨後,張子貞又參與了蔣桂戰爭蔣馮戰爭蔣唐戰爭中原大戰,由於對軍閥混戰極其厭惡,張子貞在軍旅工作之餘開始關注共產主義,覺得共產主義不乏為一條救國救民的新道路,於是他不僅積極支持長子張公達參加在上海由夏衍領導的共產黨地下組織,甚至把自己的寓所提供給地下黨作為集會場所。1931年,張子貞將軍病逝於上海,享年52歲。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