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光直

鎖定
張光直(Kwang-chih Chang,1931年4月15日—2001年1月3日),出生於中國北京市,祖籍中國台灣省板橋區華裔美國人,人類學家,考古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 
張光直於1950年入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就讀;1955年進入哈佛大學深造;1960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61年—1977年任教於耶魯大學人類學系;1970年—1973年任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主任;1977年回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任教;1981年—1984年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1994年—1996年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1998年回到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2001年1月3日在美國波士頓病逝,享年70歲。 [1] 
張光直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中國史前考古,在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中國文明起源的特點,中國文明的地位問題和史前時代東南沿海文化與台灣文化的關係幾個問題的闡述中有所建樹。 [3] 
中文名
張光直
外文名
Kwang-chih Chang
國    籍
美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中國北京市
出生日期
1931年4月15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月3日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古代中國考古學》
主要成就
1974年當選為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9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0年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祖    籍
中國台灣省板橋區

張光直人物生平

1931年4月15日,張光直出生於中國北京市
1937年,入讀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小學(今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後保送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1946年,移居中國台灣省,併入學台北建國中學(今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1950年,入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就讀。
1955年,進入哈佛大學深造。
1960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1961年—1977年,任教於耶魯大學人類學系。
1970年—1973年,任耶魯大學人類學系主任。
1975年—1977年,任耶魯大學東亞評議會主任。
1977年,回到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任教。
1981年—1984年,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主任。
1986年—1989年,任哈佛大學東亞評議會主任。
1993年,與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合作,展開河南省商丘市的考古工作,試圖在商丘市尋找先商文化。
1994年—1996年,任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1997年,最後一次到河南省商丘市視察田野工作。
1998年,回到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
2001年1月3日,在美國波士頓病逝,享年70歲。 [1] 
張光直

張光直主要成就

張光直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光直 張光直
張光直不僅在中華文明起源上大有建樹,而且對台灣史前史也進行了一系列研究。他結合其“相互作用圈”模型,分析新石器時代中國東南沿海的史前文化,並且闡述了台灣史前史和大陸東南沿海的聯繫,提出“大坌坑文化代表台灣南島語族文化祖型,而南島語族的老家是在大陸東南沿海”這一假説。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文明起源的理論,如“相互作用圈”“連續-斷裂文明起源二元説”等。 [2] 
張光直對台灣史前史的考古學觀察不僅包括文化的互動和交流,還從人類學視角關注族羣地起源、遷移。張光直在台灣史前遺址發掘工作結束後,除了思考大坌坑文化範圍外,還思考南島語族在大陸下落的問題。他推測南島語族源地應該分佈在閩粵一帶,並在《中國東南海岸考古與南島語族起源問題》中初步闡釋了這個觀點。在文章中,張光直指出“東南海岸的考古工作牽涉到東南亞與大洋洲一億五千萬説南島語系語言的人的祖先的來源問題。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上,我們不但要打破省份的界限,而且更要打破國家的界限,與東南亞和太平洋區域的考古工作者攜手合作。很清楚的,如果不把眼界放廣,我們手中寶貴的資料的意義便不能充分地發揮”。在南島語族地起源和遷移問題上,張光直不僅關注台灣,而且還放眼大陸和東南亞。 [2] 
張光直對台灣史前史的研究,主要貢獻在於:一是通過田野調查,獲取了一批台灣新石器時代實物遺存。這些遺存為研究台灣史前文化序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二是將台灣和大陸緊密聯繫,從文化圈和區域考古的角度審視台灣史前史。張光直不僅着眼於台灣史前文化,還將台灣史前史放置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研究,密切了台灣和大陸的文化聯繫。三是透物見人。張光直通過台灣史前文化遺存,思考台灣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問題,將台灣史前史的研究從器物、文化上升到人的層面。 [2] 
  • 學術論著
截至2001年1月,張光直髮表了350多篇出版物,其中包括約20本書和專著。 [4] 
  • 學術交流
在20世紀80年代,張光直組織過兩個國際學術會議:1982年在夏威夷檀香山舉辦的“國際商文明學術會議”和1986年在弗吉尼亞舉辦的“古代中國和社會科學理論研討會”。 [3] 

張光直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張光直(後排居中)和他的學生們 張光直(後排居中)和他的學生們
張光直作為老師,培養了三代學生。這些學生分佈在東亞、東南亞、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眾多國家,成為各自研究領域的專家,如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巫鴻、中國青銅時代考古研究專家羅泰、斯坦福大學教授劉莉等。 [5] 
  • 專業建設
張光直在哈佛大學創立了中國考古專業,使哈佛大學成為西方學習中國考古學的中心。 [3] 
  • 教學態度
張光直對研究生要求十分嚴格,但對大一新生們卻過於寬容,為了鼓勵學生選修,他不惜給較高的分數。 [6] 

張光直所獲榮譽

時間
榮譽表彰
1974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79年
1980年
1987年
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Lucy Wharton Drexel考古學獎章
1996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博士
1996年
美國亞洲學會終身傑出成就獎 [1] 

張光直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77年
1977年
北京大學考古系兼任教授
1984年
山東大學榮譽教授
1987年
吉林大學榮譽教授
1995年—1996年
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兼職教授
1996年
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顧問 [1] 

張光直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張光直的父親張我軍是中國台灣省人,母親羅心鄉是湖北省黃陂區人。其父因到北京上大學而與其母相遇相戀。 [5] 
  • 婚姻家庭
1957年,張光直與李卉女士結為連理。二人育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張伯賡,女兒叫張仲琪。 [1] 
  • 身體狀況
張光直常年飽受帕金森症的煎熬,1997年雖做了腦部胚胎移植療法,健康卻無起色。 [3] 
  • 興趣愛好
張光直是一位狂熱的體育愛好者,對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的陣容瞭如指掌。除了體育之外,他還對偵探故事、流行文化以及美食充滿熱情。 [4] 

張光直人物評價

1985年張光直在意大利威尼斯古代中國文明會議上發言 1985年張光直在意大利威尼斯古代中國文明會議上發言
中國考古學的成就為世界學術界所接受和認可,張光直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考古學界永遠紀念張光直為中國考古學所做出的貢獻。(時任中國考古學會會長徐平芳先生評) [3] 
(張光直)是一座沒有爆發的火山,但是他的光和熱已永遠留在人間。余英時先生評) [3] 
張光直在國際考古學界享有崇高地位。(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評) [3] 
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張光直教授為中國和東南亞考古的進步和發展鞠躬盡瘁、不遺餘力。他的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傑出貢獻,無人能望其項背。(1996年亞洲研究學會授予張光直亞洲研究傑出貢獻獎授獎辭) [3] 
張光直的逝世標誌着一個時代的結束,今天(截至2006年10月)在世的人,無人能匹敵他的廣闊視野,無人能以類似的權威在更廣泛背景下闡釋中國考古的複雜性。作為一位學者,作為一個人,他帶來的啓迪是永恆的。(哈佛大學教授William Fash、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羅泰、美國考古學家C.C. Lamberg-Karlovsky等人評) [4] 
張光直先生的研究,讓中國考古學開始在美國學術界佔據一席之地。他推動了西方對中國先秦到上古時期的研究,進而促進了西方漢學或中國學的發展。(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評) [5] 
張光直對人類學和考古學的理論發展做出了具有深遠影響的貢獻。(《北京青年報》評)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