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弗萊明·貝森巴赫

鎖定
弗萊明·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1952年10月4日出生於丹麥霍森斯,物理化學家,丹麥自然科學學院院士,丹麥科學技術學院院士,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丹麥奧胡斯大學教授。 [1]  [9]  [14]  [17] 
弗萊明·貝森巴赫於1978年獲得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博士學位;1978年—1979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初級研究員;1980年—1981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高級研究員;1982年—1986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1989年—1995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教授;1996年任奧胡斯大學交叉學科納米科學研究中心(iNANO)教授,同年當選為丹麥自然科學學院院士;1997年當選為丹麥科學技術學院院士;1998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2002年—2012年任奧胡斯大學交叉學科納米科學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1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  [9]  [17-18] 
弗萊明·貝森巴赫主要從事表面科學、分子電子學、掃描隧道顯微學等領域的研究。 [4] 
中文名
弗萊明·貝森巴赫
外文名
Flemming Besenbacher
國    籍
丹麥
出生地
丹麥霍森斯
出生日期
1952年10月4日
畢業院校
奧爾胡斯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6年當選為丹麥自然科學學院院士
1997年當選為丹麥科學技術學院院士
1998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弗萊明·貝森巴赫人物經歷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1952年10月4日,弗萊明·貝森巴赫(Flemming Besenbacher)出生于丹麥霍森斯。
1978年,獲得丹麥奧爾胡斯大學博士學位。
1978年—1979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初級研究員。
1980年—1981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高級研究員。
1982年,任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
1982年—1986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1989年—1995年,任奧爾胡斯大學物理系教授。
1996年,任奧胡斯大學交叉學科納米科學研究中心(iNANO)教授;同年,當選為丹麥自然科學學院院士。
1997年,當選為丹麥科學技術學院院士。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1998年,當選為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2002年—2012年,任奧胡斯大學交叉學科納米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 [1]  [9]  [17-18] 

弗萊明·貝森巴赫主要成就

弗萊明·貝森巴赫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弗萊明·貝森巴赫的研究領域涵蓋納米學科的多個方面。他致力於新型可變温度快速掃描探針顯微術和其他各種表面敏感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已經應用於物理、化學、生物和醫學等多個領域;他採用一階攝動理論,利用理論和實驗經驗結合揭示圖像的本質,通過密度泛函理論實現了表面電子結構的計算,推動了掃描隧道顯微術的隧道理論概念進一步發展;發展了高分辨率快速掃描隧道顯微鏡AARHUS STM,實現了表面動態過程的實時觀測,研究了金屬和合金表面納米催化的動態過程與本質,金屬表面納米團簇的形成和生長過程,以及納米線的量子輸運效應,揭示了表面化學催化的本質與規律,據此提出了催化劑設計的新思路,並且將該技術成功用於商業催化劑的開發;他開發的快速掃描Aarhus STM已經授權生產並銷往世界上百家科研機構,在多個領域學科發揮着作用;還致力於將探針技術用於跨學科的研究,將固體真空界面上的研究擴展到物理化學、生物學等研究領域所需要的液—固界面,在從事生物分子組裝納米結構的研究中,對於核糖核酸的自組裝,及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機理研究方面做出貢獻,並且利用DNA分子的可識別性可控組裝三維具有功能活性的結構,將生物分子成像手段擴展到在液相實現高分辨掃描,為這一領域的發現奠定基礎。 [1] 
弗萊明·貝森巴赫創立了奧胡斯大學交叉學科納米科學研究中心(iNANO)。 [3] 
  • 學術論著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截至2016年10月,弗萊明·貝森巴赫已發表專題綜述(Review)21篇,發表學術論文700餘篇,包括《自然(Nature)》 4篇,《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4篇,《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2篇,《科學(Science)》11篇,《物理評論快訊(Phys. Rev. Lett.)》59篇,《美國化學會志(JACS)》24篇,《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13篇,《美國化學會—納米(ACS Nano)》32篇,論文總引次數為27368次,H因子(H-index) 86 [8]  。截至2012年10月,弗萊明·貝森巴赫已出版學術專著17部。 [7] 

弗萊明·貝森巴赫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據2022年11月中國科學院官網顯示,弗萊明·貝森巴赫已接受和培養了50餘名中國學者或留學生,其中許多人已回中國工作在科研一 [1]  ,其培養的學生有蘇州大學能源學院教授蘇韌 [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研究員戴懿濤等。 [12] 
  • 講學講座
時間
講座講座
合作院校
2014年6月
“Catalytic model systems studied by high-resolution, video-rat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學術報告 [15] 
2014年10月
“二十一世紀的挑戰,科學的社會責任”學術報告 [16] 
2016年10月
“Catalytic model systems studied by high-resolution, video-rate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學術報告 [8] 
2017年10月
“Global Challenges: from science to solutions” 學術演講 [13] 
2018年10月
“Global Challenges: from science to solutions”學術報告 [11] 
2019年11月
“微觀小世界,宏觀大挑戰”學術講座 [3] 

弗萊明·貝森巴赫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5年
NKT [15] 
丹麥物理協會
1995年
威盧克斯獎 [15] 

1996年
丹麥自然科學學院院士 [1] 
丹麥自然科學學院
1997年
丹麥科學技術學院院士 [1] 
丹麥科學技術學院
1998年
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1] 
2006年
格蘭富獎 [15] 

2009年
中國化學學會榮譽會士 [16] 
2012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歐洲科學院院士 [17] 
歐洲科學院

丹麥一等爵士 [8] 

英國皇家化學會外籍會士 [3] 
英國皇家化學會

美國材料研究學會會士 [3] 
美國材料研究學會

美國真空學會會士 [3] 
美國真空學會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16] 

弗萊明·貝森巴赫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97年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座教授 [17] 
2007年
河南大學譽教授 [17] 
2008年
華中師範大學譽教授 [17] 
2008年
吉林大學譽教授 [17] 
2008年
浙江理工大學譽教授 [17] 
2009年
上海大學譽教授 [17] 
2009年
中南大學譽教授 [17] 
2009年
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6] 
2010年
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17] 
2010年
重慶大學名譽教授 [17] 
2011年
嘉士伯基金會主席 [4] 
2012年
2014年
丹麥國家創新基金會副主任 [17] 
2016年—2017年
丹麥國家循環經濟諮詢委員會主席 [17] 
2017年
上海交通大學顧問教授 [13] 
2017年
武漢理工大學名譽教授 [17] 
2018年10月
山東大學兼職講席教授 [14] 

丹麥自然科學研究委員會委員 [5] 

歐共體第六框架納米技術專家委員 [5]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名譽教授 [1] 


哈爾濱工業大學名譽教授 [1] 

天津大學名譽教授 [1] 

奧爾堡大學譽教授 [9] 

弗萊明·貝森巴赫個人生活

  • 婚姻家庭
弗萊明·貝森巴赫的妻子的名字是本特·貝森巴赫(Bente Besenbacher),兩人育有兩個子女,瑟倫(Søren)和皮亞(Pia)。 [17] 

弗萊明·貝森巴赫人物評價

Flemming Besenbacher Flemming Besenbacher
“弗萊明·貝森巴赫為促進中丹納米科技國際合作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4] 
“弗萊明·貝森巴赫在表面科學、催化、電子材料、納米材料、生物醫學等多領域都取得傑出的研究成果,在國際納米科學技術領域中,享有極高的影響力,是表面物理及納米科學領域傑出學術領袖。”同濟大學評)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