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年(拼音:nián)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7]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1]  及商代金文 [6]  ,其古字形狀似一個人揹負稻禾的形狀,象徵着糧食成熟。“年”本義就是穀物成熟。因為古代稻禾一年只有一次收成,故又引申指一年的收成,同時又引申出時間單位的意思,(莊稼)由這一次成熟到下一次成熟,間隔的時間叫年。公曆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一年有12個月。“年”由時間單位引申為年節,又由此引申為年齡、歲月、年代等。 [17] 
中文名
拼    音
nián
部    首
丿(傳統歸幹部)
五    筆
RHFK(86);TGJ(98) [2] 
倉    頡
OQ [2] 
鄭    碼
MAMB [2] 
筆    順
撇、橫、橫、豎、橫、豎
字    級
一級(編號:0444) [7] 
平水韻
下平聲·一先 [3] 
異體字
秊、䄭、𠡦、𠦅、𦼌、𠬋(“秊”是《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中的異體字)
注音字母
ㄋㄧㄢˊ
筆畫數
6(部首1,部首外5)
統一碼
5E74 [2] 
國標碼
C4EA
四角碼
8050₀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
會意兼形聲字。甲骨文(圖1)中的“年”字,上部是一束穗子向下垂的禾穀的象形(“禾”),下部是一個彎着腰、臂向下伸的人的象形,二者合起來就表示人揹着收割了的莊稼,從而形象地表達出了此字的本義——五穀成熟、豐收。“人”也有表示讀音的作用。
金文(圖2-9)中“年”字的形狀跟甲骨文中的基本相似,只是晚期金文“年”字下部人形的中間部分,或寫得肥一些,或乾脆在相當於腹部的位置上加一圓點,如圖4、5。古人又常常喜歡將小圓點擴展開來變成一橫,於是,“年”字便又寫成了圖6。“年”字的“人”形一變而成了“千”。這便是小篆(圖11)的由來。所謂“千”,實際上是人形訛變的結果。許慎説“年”字“從禾,千聲”,是根據訛變了的字形所作的分析,當然不足為據。到了戰國時期,有些銘文製作者又在字的底部再加一橫,強調人站立之地(圖7)。其隸書字形,“禾”的最後兩筆以及“千”的第一筆,都變成了直線。至楷書階段,“年”字被進一步簡化,其最初那“人”頭頂着“禾”的樣子,徹底消失了。 [1]  [16-17] 
“年”作“谷熟”講,在殷商時代的甲骨卜辭中最為顯著,例如“癸卯卜,亙貞:我受黍年?”這句卜辭貞問的事情是我商王朝能不能得到上天賜予的黍豐收呢?《穀梁傳·桓公三年》記載:“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意思是“五穀都熟了就是個好年成”。
上古時代,農業技術尚不發達,農作物從栽種到收割需要經歷十二個月的生長週期,這樣,本表“莊稼成熟”的“年”中,自然又隱含着春夏秋冬、三百六十五天這樣一個時間週期。時至今日,“年”字仍常常表示“一年中的莊稼收成”,如“年景”“年成”“豐年”之“年”,正顯示了“年”字的“莊稼成熟”義和“時間單位”義二位一體的必然性。生存經驗的積累,使古人很輕易地領悟了這種邏輯關聯,“年”也便很自然地引申出時間單位的意義。
這個表示一年意義的年,隨着意義的引申拓展,又用來指年歲、時代,如“年齡”“年邁”“年代”“元年”等等。“年”還有一個重要含義就是年節,也就是人們所説的春節。年節的觀念無疑是由年歲義引申來的。 [17]  [15]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nián
名詞
一年中莊稼的收成
harvest;
crop
穀梁傳·宣公十六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孟子·梁惠王上》:凶年免於死亡。
年成;年景;豐年;歉年;人壽年豐
時間單位。公曆以地球環繞太陽一週為一年,平年365日,閏年366日;農曆平年以354日或355日為一年,閏年以384日或385日為一年
year
魯迅《阿長與〈山海經〉》:“這一部直到前年還在,是縮印的郝懿行疏。”
今年;年限;足年;週年;整年;年終;全年
一年一次的;每年的
annual
年報;年會;年鑑;年產量
年節;新年;春節
Chinese New Year;
the Spring Festival
宋·陳師道《早春》詩:“度臘不成雪,迎年遽得春。”
清·曹寅《蒼翠庵看梅》詩:“蓓蕾迎年破,雙株隔院開。”
周立波《暴風驟雨》上冊十七:“到年提三五斤肉回去,這還是好的。”
過年;拜年
有關年節的(用品)


年畫;年貨;年糕;年禮
歲數
age;
year
《左傳·襄公九年》:“公送晉侯。 晉侯以公宴於河上,問公年,季武子對曰:‘會於沙隨之歲,寡君以生。’”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賜所過二千石長吏以下、三老、官屬及民百年者錢布,各有差。”
三國·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女年十三,男年八歲,未及成人。”
年歲;年紀;年齡;年輕;忘年之交;延年益壽
人的一生中按歲數劃分的階段

三國·曹植《求自試表》:“終軍以妙年使越,欲得長纓,佔其王,羈致北闕。”
南朝宋·袁淑《效古》詩:“勤役未雲已,壯年徒為空。乃知古時人,所以悲轉蓬。”
童年;成年;中年;老年
時期;時代
time
晉·左思《魏都賦》:“雖則衰世,而盛德形於管絃。雖踰千祀,而懷舊薀於遐年。”
唐·杜甫《寄題江外草堂》詩:“經營上元始,斷於寶應年。”
近年;初年;末年
科舉時代同年登科的關係
宋·馬永卿《懶真子》卷五:“紹興六年夏,僕與年兄何元章會於錢塘江上。”
年兄;年誼
(Nián)姓氏用字,參看主詞條“年姓



量詞
用於計算年數
《詩經·豳風·東山》:“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
三年五載
nìng
形容詞
通“佞”。善於用花言巧語諂媚奉承人
《十六經·成法》:“夫是故毚民皆退,賢人減退,五邪乃逃,年辯乃止。”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8]  《漢語大字典》 [4]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七】【禾部】奴顛切(nián)
秊,穀孰也。從禾,千聲。《春秋傳》曰:“大有秊。” [9] 

説文解字注

“(秊)穀孰也”注:《爾雅》曰:“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年者,取禾一孰也。
“從禾,千聲”注:奴顛切,古音在十二部。
“《春秋傳》曰:‘大有年。’”注:宣十六年經文。《穀梁傳》曰:“五穀皆孰為有年,五穀皆大孰為大有年。” [10] 

廣韻

奴顛切,平先泥 ‖ 秊聲真2部(nián)
秊,穀熟曰秊。奴顛切。三。
年,上同。 [11] 

康熙字典

【午集下】【禾部】 年;部外筆畫:3
古文:𠫺
(nián)《唐韻》《廣韻》奴顛切。《集韻》《類篇》《韻會》寧顛切。《正韻》寧田切。並撚平聲。《説文》:本作秊。穀熟也。從禾千聲。《春秋·桓三年》:有年。《穀梁傳》:五穀皆熟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穀梁傳》: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又歲也。《爾雅·釋天》:夏曰歲,商曰祀,週日年,唐虞曰載。註:歲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時一終,年取禾一熟,載取物終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為歲名。《周禮·春官》:正歲年以序事。註:中數曰歲,朔數曰年。疏:一年之內,有二十四氣。節氣在前,中氣在後。節氣一名朔氣。中氣帀則為歲,朔氣帀則為年。《左傳·宣三年》:卜年七百。
又齒也。《釋名》:年,進也。進而前也。《禮·王制》:凡三王養老,皆引年。註:引年,挍年也。《左傳·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為太宰,康叔為司宼,𣆀季為司空,五叔無官,豈尚年哉。註:言以德為輕重,而不以齒為先後也。
又姓。《萬姓統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户部尚書。
又葉禰因切,音紉。《前漢·敍傳》:封禪郊祀,登秩百神。協律改正,享茲永年。崔駰《襪銘》:長履景福,至於億年。皇靈既佑,祉祿來臻。
(nìng)又《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二傳作佞夫。
《集韻》:亦書作䄭。唐武后作𠡦。
【午集下】【禾部】 秊;部外筆畫:3
(nián)《唐韻》奴顛切。《集韻》寧顛切。並年本字。《説文》:穀熟也。從禾,千聲。《春秋·宣公十六年》:大有秊。《穀梁傳·桓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疏:取歲穀一熟之義。
《正字通》:俗俱作年。 [12]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2]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𠂉”,撇從豎中線起筆。“〔圖A〕”居橫中線部位,兩橫上短下長,分寫橫中線上下,豎筆在豎中線。 [13]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年(秊)
平聲
一先

開口呼
次濁
奴顛切
niɛn
集韻
平聲
十八諄
開口呼
次濁
禰因切
nien
年(秊)
平聲
一先
開口呼
次濁
寧顛切
nɛn
去聲
四十六徑
開口呼
次濁
乃定切
nɛŋ
禮部韻略

平聲





寧田切

增韻

平聲





寧田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先天



次濁

niɛn
中州音韻

平聲
先天





尼堅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一先


次濁
寧田切
nien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一先蘚線屑






(參考資料:漢典 [5]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n
ien
先秦
王力系統
n
ien
先秦
董同龢系統
n
ien
先秦
周法高系統
n
en
先秦
李方桂系統
n
in
西漢



東漢





ian


ia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山先仙

iɑn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山先仙

iɑn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山先仙

iɑn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n
ien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n
ien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n
iɛn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n
iɛn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n
ien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n
ien
(參考資料:漢典 [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niɛn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ȵiæ̃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ȵiæ̃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niɛn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ȵiɛn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liĩ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liẽ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nie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ȵiɪ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ȵi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ȵiẽ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ȵiĩ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ȵiɛn
45
陰去

客家話
梅縣
ȵian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nin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nin
43
陽平

閩語(閩南片)
廈門
liɛn
24
陽平
文讀
nĩ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片)
潮州
nĩ
55
陽平
文讀
hĩ
55
陽平
白讀
閩語(閩東片)
福州
nieŋ
52
陽平

閩語(閩北片)
建甌
niɪŋ
22
陰去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4]  、漢典 [5] 
參考資料
  • 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639
  • 2.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12]
  • 3.    一先  .搜韻[引用日期2018-12-10]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 第2版[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42-43
  • 5.    “年”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18-12-10]
  • 6.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中[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953
  • 7.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4-01-23]
  • 8.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951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962
  • 10.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102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34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83;810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47
  • 14.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48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277-278
  • 16.    蔣德平著.漢字中的歷法之美[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12:2-6
  • 17.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372-27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