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陽之戰

(東漢征討幷州高幹、匈奴呼廚泉的戰爭)

鎖定
平陽之戰是漢獻帝建安七年(202年),司隸校尉鍾繇聯合關中將領馬超擊破幷州刺史高幹和匈奴呼廚泉的戰爭。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呼廚泉統領南匈奴諸部作亂平陽鍾繇率諸軍圍之,久戰不勝,雙方僵持。 [9]  幷州刺史高幹和河東郡太守郭援率數萬人馬,呼應南匈奴夾攻鍾繇。在張既等人的勸説下 [10]  ,西涼馬騰派遣兒子馬超鍾繇討伐郭援、高幹於平陽 [11-12]  。最終,馬超與鍾繇會和,擊高幹、郭援,大破之,斬殺郭援。高幹及匈奴呼廚泉皆降。 [10] 
這場戰役為朝廷(曹操)收復河北、平定遼東解決了後顧之憂。
名    稱
平陽之戰
發生時間
建安七年(202年)
地    點
平陽、汾水
參戰方
東漢軍;匈奴和高幹聯軍
結    果
漢軍獲勝
傷亡情況
郭援全軍覆沒,高幹、匈奴投降
主要指揮官
鍾繇、馬超;高幹、郭援、呼廚泉

平陽之戰歷史背景

平陽之戰戰爭局勢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南匈奴單于在平陽作亂,曹操派遣,當時還是司隸校尉的鐘繇率領各路人馬包圍平陽,鍾繇久攻不下,戰爭進入僵持階段;而此時袁尚在黎陽同曹操對抗,派他所設置的河東郡太守郭援和幷州刺史高幹率領數萬人馬,西進出河東,準備夾攻鍾繇,奪取關中,聲勢極其浩大。 [1] 

平陽之戰戰區地理

河東渡汾水而進平陽的渡口就是,河津,稷山,新絳,臨汾,而且都集中在平陽下部。要進平陽必須走這幾個渡口。

平陽之戰戰爭經過

平陽之戰匈奴平陽起兵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尚在黎陽同曹操對抗,戰略需求,派他所設置的河東郡太守郭援和幷州刺史高幹以及匈奴的單于攻取平陽,並派遣使者到西部同關中的各路諸侯聯合,意圖襲擊曹操的後方。 [2] 
南匈奴單于在平陽公然起兵反叛漢朝,鍾繇率領各路人馬數萬包圍他們,卻久攻不下;而袁尚所任命的河東太守郭援抵達河東,人數眾多。鍾繇等漢朝諸將商議,想要放棄平陽逃走。

平陽之戰鍾繇關中求援

鍾繇派遣新豐令馮翊張既説服馬騰等關中割據將領,告訴他其中的厲害關係。馬騰遲疑不能決定。
隨後鍾繇又派遣巧言善辯的扶風太守傅幹説服馬騰:“古時候有句話‘順從天道的人會昌隆,悖逆道德的人會滅亡’,曹公尊奉天子誅滅暴亂的人,嚴明法紀治理國政,上下都效命於他,可以説是順從天道啊。
袁氏家族憑藉自己的強大,背棄大王的天命,勾結胡人外族侵害國家,可以説是悖逆道德啊。現將軍你為天道行事,卻不盡力,心中懷有僥倖,想要坐觀成敗;我恐怕勝負分曉以後,都會找藉口治你的罪,將軍人頭不保啊!“
馬騰聽後很害怕。傅幹又接着説:”聰明的人都會轉禍為福。現曹公和袁氏相互僵持,而高幹、郭援聯合進攻河東。曹公雖然有周備的計謀,也解不了河東的危難。將軍能誠心率兵討伐郭援,內外夾擊,我們勢力必定強大起來。將軍舉兵,斷袁氏的手臂,解一方的危難,曹公必定重重感恩將軍,將軍將擁有無人可比的功名啊。“ [3-4] 

平陽之戰雙方決戰汾水

馬騰聽從傅乾的説辭,派兒子馬超率領萬餘人進入關中協助作戰,朝廷任命馬超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跟隨鍾繇討伐郭援、高幹等。 [5] 
在郭援要渡汾水前,眾人勸他不要輕易渡河,可是郭援不聽。鍾繇在與郭援決戰前,曾説:“袁氏正在強盛的時候,郭援現在到來,關中諸將暗中與他勾結,但還沒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過是顧忌我的威勢名聲罷了。假如下詔放棄向他們示弱,這裏所有的居民,誰不是我們的仇敵?即使我想回去,難道能夠做到嗎?這是尚未開戰先自行敗退啊!並且郭援剛愎自用,爭強好勝,必定輕視我軍,如果他們渡汾河紮營,我們趁他們沒到對岸時打擊他們,可以大獲全勝。” [6] 
郭援親率大軍來到,果然輕易地渡過汾河,眾人勸止郭援,郭援不從。在郭援渡河過一半的時候,鍾繇發兵截殺。 [6]  作戰過程中,馬超的腳部中箭受傷,但馬超沒有退縮,用布裹住受傷的腳,繼續領軍作戰,大破郭援軍,馬超部將龐德親手將郭援斬殺 [7]  ,隨後高幹和單于呼廚泉投降。 [6] 

平陽之戰戰役結果

匈奴臣服大漢多年,未敢覬覦。袁家西線作戰,大受打擊,使得曹操遠征袁尚烏桓沒有後顧之憂。
馬超被詔拜徐州刺史;龐德拜中郎將,封都亭侯;馬騰拜徵南將軍,韓遂拜徵西將軍,並開府
馬超這種囊足的行為被後世稱為“虎臣羆士”意思就是像熊虎一樣勇猛的人。 [8] 
著名的文姬歸漢,就在此之後,曹操用金璧從匈奴那裏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平陽之戰戰役點評

半仙算命的鐘繇和錦上添花的龐德。
龐德在混亂中斬了郭援的,他連自己斬的是對方的主帥都不知道,可見當時勝負已分。龐德斬帥不過是錦上添花,卻不是勝利的關鍵。而鍾繇的一番高談闊論,更是紙上談兵,鍾繇本部人馬完全可以分兵執行這一次作戰計劃,鍾繇何必把這麼大的功勞讓給關中將領,更何況是一個白身的馬騰之子馬超。
史料《三國志·鍾繇傳》:“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未拔”“圍之”,語出《孫子兵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戰之”。説明鍾繇當時的兵力是要超過匈奴的軍隊,但卻久攻不下,而且高幹、郭援起兵,鍾繇就驚慌失措,起用朝廷並不待見的關中諸將,可見戰事迫在眉睫,曹操無暇顧及,鍾繇是逼不得已,才求援的。
而且馬超是在不知鍾繇所謂的謀略情況下,進攻郭援,説明這次戰爭進攻路線,戰略方案,完全是關中援軍主帥馬超,自主自發性的進攻。

平陽之戰歷史評價

《乾隆朝實錄》:“若夫虎臣羆士,折衝宣力、馬超囊足、姚期攝幘、渴賞捐軀實不乏人,而一聞如是者。”
典略》:北備胡寇,東備白騎,待士進賢,矜救民命,三輔甚安愛之。
全唐文》:公侯必復,關西靡孟起之威。文武未墜,南郡被季長(馬融)之德。存乎譜牒,無俟闡揚。

平陽之戰史料記載

《三國志 鍾繇傳》: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諸將議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説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斬援,降單于。 [9] 
《三國志 張既傳》: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説將軍馬騰等,既為言利害,騰等從之。騰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擊幹、援,大破之,斬援首。幹及單于皆降。 [10] 
《三國志 馬超傳》:司隸校尉鍾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 [11] 
《三國志 龐德傳》:譚遣郭援、高幹等略取河東,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德為軍鋒,進攻援、幹,大破之,親斬援首。 [12]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鍾繇傳》: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未拔;而袁尚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到河東,眾甚盛。
  • 2.    《三國志張既傳》:袁尚拒太祖於黎陽,遣所置河東太守郭援、幷州刺史高幹及匈奴單于取平陽,發使西與關中諸將合從。
  • 3.    《三國志鍾繇傳》:傅幹説騰曰:“古人有言‘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公奉天子誅暴亂,法明政治,上下用命,可謂順道矣。袁氏恃其強大,背棄王命,驅胡虜以陵中國,可謂逆德矣。今將軍既事有道,不盡其力,陰懷兩端,欲以坐觀成敗;吾恐成敗既定,奉辭責罪,將軍先為誅首矣!”於是騰懼。幹因曰:“智者轉禍為福。今曹公與袁氏相持,而高幹、郭援合攻河東。曹公雖有萬全之計,不能禁河東之不危也。將軍誠能引兵討援,內外擊之,其勢必舉。是將軍一舉,斷袁氏之臂,解一方之急,曹公必重德將軍,將軍功名無與比矣。”騰乃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
  • 4.    《三國志張既傳》:司隸校尉鍾繇遣既説將軍馬騰等,既為言利害,騰等從之。
  • 5.    《三國志馬超傳》:後騰襲長安,敗走,退還涼州。司隸校尉鍾繇鎮關中,移書遂、騰,為陳禍福。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
  • 6.    《三國志·鍾繇傳》:諸將議欲釋之去,繇曰:"袁氏方強,援之來,關中陰與之通,所以未悉叛者,顧吾威名故耳。若棄而去,示之以弱,所在之民,誰非寇讎?縱吾欲歸,其得至乎!此為未戰先自敗也。且援剛愎好勝,必易吾軍,若渡汾為營,及其未濟擊之,可大克也。"張既説馬騰會擊援,騰遣子超將精兵逆之。援至,果輕渡汾,眾止之,不從。濟水未半,擊,大破之,斬援,降單于。
  • 7.    《典略》曰:初,曹公為丞相,闢騰長子超,不就。超後為司隸校尉督軍從事,討郭援,為飛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戰,破斬援首。詔拜徐州刺史,後拜諫議大夫。及騰之入,因詔拜為偏將軍,使領騰營。
  • 8.    《乾隆朝實錄》:“若夫虎臣羆士,折衝宣力、馬超囊足、姚期攝幘、渴賞捐軀實不乏人,而一聞如是者。”
  • 9.    《三國志 鍾繇傳》:其後匈奴單于作亂平陽,繇帥諸軍圍之,未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6]
  • 10.    《三國志 張既傳》:騰遣子超將兵萬餘人,與繇會擊幹、援,大破之,斬援首。幹及單于皆降。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6]
  • 11.    《三國志 馬超傳》:騰遣超隨繇討郭援、高幹於平陽,超將龐德親斬援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6]
  • 12.    《三國志 龐德傳》:太祖使鍾繇率關中諸將討之。德隨騰子超拒援、幹於平陽。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2-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