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城

(山西古鎮)

鎖定
平城,位居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以北6公里處的山間盆地中。周圍羣山環繞,崗巒疊起,地處“萬峯環列,突中一窩”之心。鎮東與六泉鄉相連,西與秦家莊毗鄰,南通崇文鎮,北與壺關縣接壤。長陵公路橫貫南北,曲輝、平西公路在鎮內交匯,交通發達,商貿繁榮,古今為陵川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中文名
平城
地    址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以北6公里處
歷史地位
陵川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主要建築
商賈四合院

平城2山西古鎮

平城,位居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以北6公里處的山間盆地中。周圍羣山環繞,崗巒疊起,地處“萬峯環列,突中一窩”之心。鎮東與六泉鄉相連,西與秦家莊毗鄰,南通崇文鎮,北與壺關縣接壤。長陵公路橫貫南北,曲輝、平西公路在鎮內交匯,交通發達,商貿繁榮,古今為陵川北部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據《陵川縣誌》記載,平城早在堯舜之前就有人類聚居,夏商時期為冀州所領,而且是夏商王直接管轄的“王畿”之地。春秋時,先屬晉國韓國,後歸趙國長平之戰以後,被秦國吞併。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歸屬上黨郡高都縣管轄,西漢魏晉泫氏縣,直到隋朝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縣,平城歸該縣管轄。
從隋朝置陵川始,經唐朝、宋朝的發展,金朝、元朝的鼎盛,明朝清朝的輝煌,古鎮歷盡了千年滄桑。

平城主要建築

平城商賈四合院

平城古為官商道衢鎖鑰之地,商貿發達,文化燦爛。早在明、清時期,平城在山西省內外就有了廣泛的商品交易市場。昔日鎮內的東西老街、十字巷、南堂巷設有各種店鋪、商號、作坊200多家。
不僅鎮內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貨堆如山,而且在本省的晉城陽城河南新鄉鶴壁道口以及山東安徽湖北江蘇浙江一帶,都有平城人開設的鐵貨鋪、日雜店、布店、酒店等商號,並在當地有一定的聲譽。
史書記載,平城在明朝已有“百張爐、十作釀、千家店”之説,這足以反映了平城當時的冶煉釀酒手工業的發展與鼎盛。

平城郭家大院

悠久的歷史,使平城遺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蹟,鎮內廟宇巍峨、碑石林立、閣樓雄壯、民居典雅。其中現存最龐大的古民居建築羣,當數北街的郭家大院。該院佔地面積有6200多平方米,由10個院落組成,共建有72道門,院院相隔,院院相連。據説大院的始祖早在清康熙年間就設計了“二龍戲珠”方案,幾代“按圖索驥”,後因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實現。但僅從現存建築看,佈局嚴謹、規模宏大、建築精美,十分壯觀。
郭家大院和其它民居大院最不同的是,大門多為雙層。院中的楣梁木柱窗扇均為木雕工藝,既有龍獸、鹿鶴,也有石榴蓮花牡丹。其門墩石鼓上雕刻的獅子造型生動,活潑如現。現主院的大門上還留有“門衡藹瑞”的匾額,字跡蒼勁渾厚,從中可看出昔日大院的文韻和清代民居建築的高超藝術水準。

平城三皇閣

平城的古建遺產,分佈多而廣,明清就有“十廟社”之稱,而最有特色的是當地人稱為“古圈”的閣樓建築。
平城鎮所轄的20個村落中,幾乎村村都建有古閣,這些古閣或靠山、或臨水、或跨河、或依路,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均建在通往平城的大路上,而且閣面都朝向平城。現鎮內保存最好的是平城主街北側的三皇閣和老街中部的關聖閣。
其中三皇閣建築最為精美。該閣建在三米多高的台基上,巍然聳立,雄視古鎮。閣共分三層,下為門洞,二、三層內外由木柱頂立,外圈半截花牆,裏外均由玲瓏剔透的雕花窗扇相隔。閣頂為五脊六獸結構,筒瓦鋪頂,檐挑角凌空。
昔日二層為古時社首們辦公所用,佈置典雅,曾陳列着名人字畫。三層塑有伏羲神農黃帝三尊座像,即人們説的“三皇”。左邊神農,手捧穀穗;右邊伏羲,手舉花絮;中間黃帝,正襟危坐,神態逼真。這座建於明代的古閣樓,成為平城古鎮的標誌性建築
鎮內還保存有關聖閣附近的古店鋪和以北的東西老街以及元陽觀等古建築。

平城才子之鄉

商貿的繁榮,使古鎮平城的一些商賈富紳懂得了教育子弟光宗耀祖改換門庭的重要性,為此古代的私塾教育在當地便應運而生。且不説平城歷代眾多的出相入仕者,僅金代這裏就走出五位狀元,成為陵川歷史上著名的才子之鄉
除了南召武氏三狀元,還有楊寨趙安時、趙安榮兄弟兩狀元,他們共同開創了平城歷史上的輝煌。趙安時為金海陵王貞元年間的狀元及第,歷官中順大夫、南京路兵馬都總管、上騎都尉、永定軍節度使等職。趙安榮為趙安時之弟,為金熙宗天眷年間的狀元及第。官曆朝清大夫、永定軍節度使等職。
現存有趙安時撰寫的兩通碑文,是研究陵川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