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常印佛

鎖定
常印佛,1931年7月6日出生於江蘇泰興,礦牀地質學家,礦產地質勘查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安徽省地質局總工程師 [89]  、高級監察員。 [67-68] 
常印佛195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地質系,同年,被分配到銅陵321地質隊 [12]  ;1960年任銅陵321地質隊總工程師 [19]  ;1978年任安徽省地質局副總工程師 [27]  ;1980任安徽省地質局副局長 [29]  ;1982任安徽省地質局總工程師 [31]  ;1988年任安徽省地礦局高級監察員 [36]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2]  ;200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院長 [49] 
常印佛長期致力於礦產地質勘查的教學和研究等。 [3] 
中文名
常印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泰興
出生日期
1931年07月06日
畢業院校
清華大學 [1]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常印佛人物經歷

少年時期的常印佛 少年時期的常印佛
1931年7月6日,常印佛出生於江蘇省泰興縣城。
1936年9月,入讀於泰興縣襟江小學幼兒班。
1941年9月,入讀宋介之私塾 [2] 
1943年9月,入讀泰興縣私立延令中學。
1944年9月,轉學至揚陋學塾讀初二。
1946年3月,轉學至泰興縣立中學;6月,從泰興縣立中學畢業;9月,入讀鎮江中學;11月,入讀中大附中。 [9-10] 
1949年9月,入讀清華大學地質學系。 [11] 
1952年6月,從清華大學畢業。
1952年8月,被分配到銅陵321地質隊。 [12] 
1955年7月,被調至南京地質部華東地質局地質礦產處工作。 [14] 
高中時期的常印佛(1948年) 高中時期的常印佛(1948年)
1956年6月,到中蘇技術合作揚子江中下游銅礦普查隊(374隊)工作。 [15] 
1957年12月,被調至銅陵321地質隊,任技術負責人。 [16] 
1960年9月,任銅陵321地質隊總工程師。 [19] 
1965年1月,赴越南參加地質援助工作。 [24] 
1970年4月,赴阿爾巴尼亞參加地質援外工作。 [23] 
1974年10月,赴墨西哥和秘魯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察。 [25] 
1977年9月,調到安徽省地質局工作。 [26] 
1978年10月,任安徽省地質局副總工程師。 [27] 
19802月,任安徽省地質局副局長。 [29] 
常印佛(左三)在秦嶺野外考察 常印佛(左三)在秦嶺野外考察
1982年,任安徽省地質局總工程師。 [31] 
1988年11月,任安徽省地礦局高級監察員。 [36]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1994年,被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2] 
2002年,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院長。 [49] 

常印佛主要成就

常印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常印佛在野外工作 常印佛在野外工作
常印佛對世界上不同成礦環境中的幾個主要銅礦類型有深入瞭解和研究。在區域成礦學領域:發現了銅陵近東西向隱蔽基底斷裂帶,提出了一個有關陸內成礦帶的構造背景、地質環境、成礦特徵和富集規律的系統的理論認識,豐富了陸內成礦理論,指導了找礦預測。在礦牀學領域:提出的“層控(式)矽卡巖型”礦牀的建議和分類,以及所建立的相應成礦模式,發展了矽卡巖成礦理論,指導了找尋矽卡巖型銅礦的找礦實踐。在找礦勘探學領域:將我國固體礦產普查劃分為三個歷史演變階段,提出了第二輪普查、深部探測和立體填圖的建議。在找礦實踐中,為銅陵有色冶煉基地的發展提供了礦產資源。 [68] 
  • 學術論著
截至2014年5月,常印佛發表學術文章十餘篇,專著兩本 [92] 其代表作有《關於層控式矽卡巖型礦牀》《長江中下游銅鐵成礦帶》等 [91]  。其他論著部分參考如下:
[1]常印佛,劉湘培,吳言昌.長江中下游銅鐵成礦帶[M].地質出版社,1991. [125] 
[2]唐永成,吳言昌,儲國正,等.安徽沿江地區銅金多金屬礦牀地質[M].地質出版社,1998. [126] 
[3]常印佛,劉學圭.關於層控式矽卡巖型礦牀——以安徽省內下揚子坳陷中一些礦牀為例[J].礦牀地質,1983(01):13-22. [127] 
常印佛專著《長江中下游銅鐵成礦帶》 常印佛專著《長江中下游銅鐵成礦帶》
[4]陳毓川,常印佛,裴榮富,等.中國新生代成礦作用 (上冊)[M].地質出版社,2005. [128] 
[5]吳言昌,曹奮揚,常印佛.初論安徽沿江地區成礦系統的深部構造—岩漿控制[J].地學前緣,1999,6(2):12. [129] 
[6]呂慶田,常印佛,SinoProbe-項目組.地殼結構與深部礦產資源立體探測技術實驗——SinoProbe-03項目介紹[J].地球學報,2011,32(z1). [130] 
[7]常印佛,劉學圭.關於層控式矽卡巖型礦牀——以安徽省內下揚子坳陷中一些礦牀為例[J].礦牀地質,1983(01):13-22. [131] 
[8]常印佛,董樹文.論中—下揚子“一蓋多底”格局與演化[J].火山地質與礦產,1996,017(001):1-15. [132] 
[9]常印佛,周濤發,範裕.複合成礦與構造轉換——以長江中下游成礦帶為例[J].岩石學報,2012,28(10). [133] 
[10]常印佛.銅陵地區銅礦的找礦工作[J].中國地質,1985(01):25-26. [134] 
[11]陳毓川,常印佛,鄭綿平.我國礦產資源形勢與實現可持續供應的對策[C]//全國礦牀會議.中國地質學會,2002. [135] 
[12]常印佛,董樹文,黃德志.論中—下揚子"一蓋多底"格局與演化[J].火山地質與礦產,1996,17(1):15. [136] 
  • 學術交流
時間
學術活動名稱
舉辦地
1954年
全國有色金屬專業會議 [13] 

1958年
安慶地區地質分局工作會議 [17] 
安慶
1959年
安徽省地質局幹部擴大會議 [18] 

1959年
全國多金屬礦牀地質會議 [18] 
貴陽
1964年
中國地質學會安徽省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二屆學術年會 [21] 

1984年
第三屆礦牀會議 [32] 

1985年
地質部固體礦產普查會議 [33] 
太原
1989年
安徽省地礦局找礦重大突破諮詢小組會議 [37] 

1989年
地礦部地礦工作會議 [37] 
北京
1989年
第四屆全國礦牀會議 [37] 
西寧
1989年
安徽省地質學會30週年學術會議 [37] 

1991年
長江中下游重點片協調領導小組會議 [39] 

1992年
第六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大會 [40] 

1992年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五次代表大會 [40] 

1992年
第29屆國際地質大會 [40] 
日本
1996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五次代表大會 [43] 

1996年
第30屆國際地質大會 [43] 
北京
1996年
三峽庫區地質環境暨第二屆中日地層環境力學國際學術討論會 [43] 

1998年
中國科學院第九次院士大會 [45] 

1998年
第六屆全國礦牀會議 [45] 
南京
1999年
安徽省地質學會學術報告會 [46] 

2000年
中國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會 [47] 

2001年
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會議 [48] 
成都
2002年
新中國地質工作50年暨中國地質學會成立80週年紀念活動 [49] 
北京
2005年
中生代以來中國大陸板塊作用過程學術研討會 [50] 
合肥
2007年
安徽省地礦局地質工作交流研討會 [52] 

2007年
全國深部找礦工作研討會 [52] 
合肥
2007年
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會議 [52] 

2008年
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 [53] 
合肥
2008年
全國鐵礦勘查研討會 [118] 
天津
2009年
安徽省重大地質問題研討會 [85] 
合肥
2010年
沉積資源環境學術研討會 [54] 

2010年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首屆地質科技沙龍 [65] 
合肥
2010年
第十屆全國礦牀會議 [110] 
長春
2011年
香山會議 [55] 
合肥
2011年
全省地質找礦與科技工作座談會 [55] 

2011年
地質工作會議 [55] 
吉林
2011年
江蘇省地質學會成立50週年暨學術報告會 [55] 

2011年
廬樅地區深部礦現場考察與找礦突破方向研討會 [84] 
廬江
2012年
深部礦產資源立體探測技術及實驗研究—長江中下游實驗區2011年度工作總結會議 [106] 
廬江
2012年
“中國礦產地質與區域成礦規律總結(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研討會 [103] 
北京
2012年
“中國礦產地質與區域成礦規律綜合研究(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第二次研討會 [104] 
北京
2012年
“中國礦產地質與區域成礦規律總結(中國礦產地質志)”項目第三次研討會 [102] 
成都
2012年
安徽省地礦局321地質隊成立60週年慶祝大會 [56] 

2012年
安徽省大陸成礦作用研究中心成立暨首次學術研討會 [64] 
合肥
2012年
中國礦產地質志研編技術要求評審會 [100] 
南昌
2012年
“中國礦產地質與區域成礦規律綜合研究”項目專家組第一次工作會議 [101] 
寧波
2012年
國深部找礦工作研討會 [116] 
合肥
2013年
老礦山找礦成果現場交流研討會 [120] 
南京
2013年
第十屆“全國岩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 [122] 
廣州
2013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建議論壇 [57] 
北京
2013年
中國礦產資源形勢與對策 [70] 
北京
2013年
礦集區立體探測重點實驗室建設計劃審查會 [62] 
合肥
2013年
安徽廬樅、銅陵地區深部礦調方法技術及找礦方向研討會 [83] 
合肥
2013年
“中國礦產地質與區域成礦規律綜合研究”項目2013年工作會議 [99] 
昆明
2013年
雲南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進會 [119] 
昆明
2014年
小巖體成大礦與地質找礦突破戰略學術研討會 [69] 
西安
2014年
中國區域成礦規律研究與總結成礦區帶研編工作研討會 [61] 
合肥
2014年
安徽省2014年青年地質學術討論會 [82] 
合肥
2014年
深部礦產遠景調查研討會 [111] 
北京
2015年
深部礦調與找礦新技術研討會 [60] 
合肥
2015年
陸內造山帶形成演化與動力學機制學術研討會 [93] 
合肥
2015年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地球物理技術委員會2015年學術會議 [113] 
合肥
2015年
長江經濟帶地質工作研討會 [115] 
合肥
2016年
第十三屆全國礦牀會議 [77] 
合肥
2016年
大陸成礦學學科發展戰略研討會 [59] 
合肥
2016年
第十四屆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 [76] 
合肥
2016年
中國礦產地質志普及本研編交流研討會 [98] 
合肥
2017年
皖江經濟帶綜合地質調查第一次聯席會議暨成果交流會 [86] 
合肥
2017年
中國礦產地質志2017年度工作會議 [97] 
北京
2019年
長三角高質量發展院士論壇院士專家懇談會 [80] 
銅陵
2019年
中國礦產地質志2019年度研編進展交流總結會 [96] 
北京
2020年
安徽省地質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 [74] 
合肥
2021年
安徽省資源能源勘查發展戰略專家研討會 [72] 
合肥
2021年
首屆全國礦產勘查大會 [87] 
合肥
2021年
基礎地質研究高層研討會 [94] 
北京
2021年
中國礦產地質志2021年度工作會議 [95] 
北京
2021年
“傳承精神·築牢基礎·延續輝煌”基礎地質研究高層研討會 [112] 
北京
  • 承擔項目
常印佛主持過大型科研項目,包括全國首批跨省區劃項目、科技部“七五”和“八五”期間開展的科技攻關項目。主持或參與指導完成“九五”、“十五”期間多項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和安徽省科研項目等。 [66]  其他部分科研項目如下:
項目時間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1981年
長江中下游銅鐵硫金(多金屬)成礦帶成礦遠景區劃 [30] 
湖北、江西、江蘇地礦局及上海地質中心共同承擔
1986年
長江中下游銅鐵等隱伏礦牀預測研究 [34] 
國家“七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1991年
鄂豫皖蘇沿江及鄰區銅金等礦產勘查與評價研究 [39] 
國家“八五”科技攻關專題項目
2004年
中國成礦體系與區域成礦評價 [114] 

2011年
深部礦產資源立體探測技術及實驗研究—長江中下游實驗區 [105] 
國家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研究專項03項目
2013年
岩漿成礦新探索—小巖體成大礦與地質找礦突破戰略研究 [69] 
中國工程院
  • 科研獎勵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86年
冬瓜山礦牀的發現
地質礦產部成果獎一等獎 [34] 
1987年
長江中下游銅硫金銀資源重大發現與箇舊一大廠錫礦成礦條件、找礦方法及遠景
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35] 
1988年
長江中下游銅鐵硫金(多金屬)成礦帶成礦區劃
地礦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36] 
2008年
大型礦集區深部結構、成礦流體與成礦預測研究
國土資源部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109] 

常印佛人才培養

  • 培養成果
常印佛關注中國地質事業的發展,注重地質學科人才的培養 [140]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副巡視員儲國正 [137-138]  ,合肥工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李振生副教授 [50]  [139]  等都是他的學生。

常印佛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
授予部門
1970年
二級勞動勳章 [23] 
越南政府
1975年9月
一級勞動勳章 [4] 
阿爾巴尼亞政府
1979年9月
1980年4月
全國地質系統“勞動模範” [29] 
地質部
1988年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36] 
國家人事部
1988年
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學、技術、管理專家 [36] 
1991年
國務院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3] 
國務院
1994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42] 
國務院
2000年10月

2002年10月
大科技成就獎 [49] 
安徽省人民政府
2021年
2021年
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 [7] 

常印佛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66年
援越地質大組老街銅礦專家組負責人 [22] 
1980年7月
安徽省地質局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 [29] 
1985年—1988年
安徽省志·地質礦產志》編撰副組長 [33] 
1987年
1990年
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找礦信息子系統”諮詢組組長 [38] 
1991年
《安徽省礦牀發現史》編寫領導小組副組長 [39] 
1992年
安徽地質》編委會主任、總編輯 [40] 
1992年
安徽省地礦局科學技術領導小組組長 [40] 
1992年
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40] 
1992年
1992年
安徽省礦產資源對2010年經濟建設保證程度論證工作小組技術顧問 [40] 
1993年
《安徽省礦牀發現史》編審委員會副主任 [41] 
1993年
安徽省地礦局諮詢組長 [41] 
1996年
《中國礦牀發現史·安徽卷》編委會副主任 [43] 
1997年
1998年
《安徽地質》編委會顧問 [45] 
2005年
安徽省人民政府技術顧問 [50] 
2006年
安徽省地質局首席科學顧問 [51] 
2008年
2009年
第四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123] 
2010年
合肥工業大學顧問教授 [54]  [58] 
2010年
第十屆全國礦牀會議指導委員會委員 [108] 
2010年
全球災變事件與重大地質災害戰略研討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117] 
2012年
安徽省院士專家聯誼會首任會長 [71]  [141] 
2012年
第十一屆全國礦牀會議指導委員會委員 [107] 
2016年
中國地質調查局拉丁美洲大洋洲地學合作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 [121] 

安徽省地質學會名譽理事長 [75] 

合肥工業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 [63] 

安徽省科學家企業家協會榮譽會長 [79] 

自然資源部覆蓋區深部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學術委員會顧問 [81] 

常印佛個人生活

  • 家庭背景
2001年,常印佛與妻子汪德鏞在蘇州度假 2001年,常印佛與妻子汪德鏞在蘇州度假
常印佛的父親是常遺生,畢業於上海龍門高等師範學校圖書館科,曾在中學講授英語、歷史和地理等課程,曾任職於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前身)和重慶圖書館。常印佛母親是朱茁沅,畢業於南通女子師範學校,曾任小學教師。 [8]  父親在抗戰後方染痢疾辭世,他便與母親和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 [88] 
  • 婚姻家庭
1957年6月8日,常印佛與汪德鏞結為夫妻; [16]  1958年,長女出生; [17]  1959年,次女出生; [18]  1963年,幼子出生。 [20] 

常印佛人物評價

常印佛在野外考察 常印佛在野外考察
“常印佛是中國著名地質科學家,是自然資源系統特別是地質工作者的傑出代表,為中國地質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安徽省地質學會評) [73] 
“常印佛在區域成礦、礦牀研究、找礦勘探領域成果突出,為中國礦牀學、區域成礦學和找礦勘探學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安徽日報評) [78] 
“常院士(常印佛)是321地質隊第一輩的開創者、先驅,他的光輝歷史和成果,一直激勵着我們既要做金山銀山的勘探者,又要做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安徽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1地質隊地災所黨支部書記丁丹評) [90] 

常印佛人物紀念

  • 院士浮雕牆
六院士浮雕牆 六院士浮雕牆
2022年5月9日,“六院士浮雕牆”在安徽省地礦局321地質隊院士廣場正式落成,常印佛浮雕像位列其中。 [12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