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的會議)

鎖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1] 
趙紫陽作《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大會提出並系統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和各項改革任務。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和《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3] 
中文名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外文名
The 13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會議時間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會議地點
北京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時間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大會的正式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出席大會開幕式的共1953人),代表着全國4600多萬名黨員。
此外,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外副委員長、全國政協黨外副主席、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少數民族和宗教界人士96人列席了大會,並有中外記者(其中包括1名台灣記者)400多名採訪了大會。這些,在此前的歷屆代表大會上,均屬首次。
自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以來,九年時間,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的指引下,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而有步驟地進行全面改革和對外開放,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國防、外交等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其中以經濟建設尤為突出。1986年同1978年相比,國民生產總值、工農業總產值、國家財政收入和城鄉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都大體翻了一番。過去的九年成為建國以來經濟發展最旺盛、 國力增長最迅速、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最多的時期。它開闢了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發展的新階段。黨明確認識到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在此基礎上尋找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了繼續發展這種良好的局面和深化改革,中共中央決定召開黨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以進一步加快和深化改革為中心任務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開幕。 [2]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主要議程

(1)聽取和審查黨的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
(2)審查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報告;
(3)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
(4)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
(5)選舉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新一屆的中央顧問委員會,新一屆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鄧小平主持了大會開幕式。
趙紫陽向大會作了《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工作報告。報告共分7個部分:
(1)歷史性成就和這次大會的任務;
(2)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
(3)關於經濟發展戰略;
(4)關於經濟體制改革;
(5)關於政治體制改革;
(6)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
(7)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
報告指出,這次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開放是振興中國的唯一出路,是人心所向,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報告第一次系統地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並指出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如下兩層含義:
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並且不能離開社會主義;
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報告認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客觀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我國從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逐步擺脱貧窮、落後,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工業國;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佔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根據這個理論,報告明確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這就是:領導和團結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這條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它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路線的繼續、豐富和發展,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精闢的理論闡釋。據此,報告分別提出了發展經濟戰略、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開放中的黨的建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等諸方面的基本方針。此外,報告還規定了6個方面的長遠性指導方針。
趙紫陽主持了大會閉幕式。
大會討論並通過了關於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黨章部分條文修正案的決議、關於中央顧問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
大會還首次採用差額選舉的方式選出了由175名中央委員和110名候補中央委員組成的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選舉出了由200人組成的中顧委和69人組成的中紀委 [1] 
趙紫陽在熱烈的掌聲中開始作報告。他的報告分七個部分:一、歷史性的成就和這次大會的任務;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黨的基本路線;三、關於經濟發展戰略;四、關於經濟體制改革;五、關於政治體制改革;六、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七、爭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勝利。
趙紫陽首先概述了我國從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九年間的歷史性成就。他指出,這九年是建國以來國家經濟實力增長最快,人民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國家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九年來的實踐,證明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是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這條路線的形成和發展中,在一系列關鍵問題的決策中,在建設、改革、開放新局面的開拓中,鄧小平同志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勇氣、求實精神、豐富經驗和遠見卓識,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趙紫陽在報告中着重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行了系統的、深刻的理論上的闡述。他指出,正確認識我國社會現在所處的歷史階段,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首要問題,是我們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和政策的根本依據。在近代中國的具體歷史條件下,不承認中國人民可以不經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階段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右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以為不經過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就可以越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左”傾錯誤的重要認識根源。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
趙紫陽指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這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主要內容。
趙紫陽説,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經濟建設的戰略部署大體分三步走。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温飽問題。這個任務已基本實現。第二步,到本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他指出,經濟發展戰略的實現,從根本上説要依靠經濟體制改革的加快和深化。
他指出,當前深化改革的任務主要是: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制這個中心環節,分階段地進行計劃、投資、物資、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體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關於政治體制改革,趙紫陽説,政治體制改革的關鍵首先是黨政職能分開。黨政分開才能更好地實現黨的領導作用,才能保證做到“黨要管黨”,才能使黨總攬全局,真正發揮協調各方的作用,才能使黨組織真正具有監督的職能,成為同官僚主義作鬥爭的力量。他還從進一步下放權力、改革政府工作機構、改革幹部人事制度、建立社會協商對話制度、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論述。他強調,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最終取得成功。
趙紫陽強調在改革開放中加強黨的建設的重要性。他説,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強調,黨必須經得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這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必須解決的最重大的課題。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黨內反對腐敗的鬥爭是不可避免的。他重申必須從嚴治黨。
趙紫陽在報告中充分肯定了實現幹部隊伍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方針,強調必須大膽起用那些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實際貢獻,得到羣眾承認和信任的幹部。他説,實現領導幹部年輕化,當前的重點是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的年輕化,建議這次代表大會在這方面邁出較大的步子。
趙紫陽説,馬克思主義需要有新的大發展,這是現時代的大趨勢。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從來認為,生產力是一切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一切有利於生產發展的東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會主義所要求的,或者是社會主義所允許的。
趙紫陽在報告的最後,滿懷信心地宣告: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目標的征途上,我們已經取得了第一步勝利。我們還要為奪取第二步、第三步新的更大的勝利而奮鬥。我們堅定地相信,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 [2]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與會人員

在大會主席台前排就座的有34位同志。他們是趙紫陽、鄧小平、李先念、陳雲、胡耀邦、彭真、鄧穎超、徐向前、聶榮臻、烏蘭夫、萬里、習仲勳、方毅、田紀雲、喬石、李鵬、楊尚昆、楊得志、吳學謙、餘秋裏、胡喬木、胡啓立、姚依林、倪志福、秦基偉、陳慕華、陳丕顯、鄧力羣、郝建秀、王兆國、王震、薄一波、宋任窮、王鶴壽。 [2]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結果

大會選舉了由175名委員和110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委員會,選舉了由200名委員組成的中央顧問委員會和由69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隨後召開的十三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選舉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決定鄧小平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批准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