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希伯來

鎖定
希伯來,在希伯來語裏,這個詞的正確發音是“Ivri”意為“渡過”。最早的猶太人被稱為“希伯來人”,意思就是“渡河而來的人”。因為根據《聖經》和其他史料記載,猶太人的族長亞伯拉罕率領其族人從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烏爾城渡過幼發拉底河約旦河來到當時被稱為“迦南”的地方今巴勒斯坦,從此這些人便被稱為“希伯來人”(見《聖經·創世紀》第14章13節)。
中文名
希伯來
外文名
Hebrew
解    釋
渡過而來
來    源
兩河流域

希伯來歷史起源

公元前16世紀,迦南地發生了一次特大饑荒,希伯來人為了逃避饑荒而南遷埃及。在埃及住了四百多年後被奴役,他們在領袖摩西的帶領下離開埃及回到迦南地重返迦南的路途和時間,遙遠而漫長達40餘年,千辛萬苦。希伯來人出埃及時,在西奈山啓示摩西著名的“摩西十戒”,即猶太教後來的“十誡”。這是猶太人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此後,“希伯來人”一詞就很少在《聖經》中出現了,取而代之的是“以色列人”。所以,一般説來,“希伯來人”主要是用來稱呼從亞伯拉罕到摩西時期(大約從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250年間的七百多年間)的古猶太人。公元前935年,以色列王國分裂為北方的以色列和南方的猶大王國。以色列以撒馬利亞為首都,猶大國則仍以耶路撒冷為都城。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國被亞述人所滅;公元前586年,猶大國被新巴比倫吞滅。尼布甲尼撒大帝佔領了耶路撒冷,拆毀了聖殿,強迫一部分上層人士移居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這批囚徒在囚期間仍然依靠上帝,行了許多神蹟。最終尼布甲尼撒大帝也承認了上帝是至高神。此後幾百年間,猶太人雖然返回故鄉,重建聖殿,但已不復為獨立的主權國家。然而,希伯來曆經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的統治,仍依靠上帝頑強地生存着,令統治者不得安寧。於是從公元70年起,耶路撒冷的聖殿被拆毀了,羅馬人遣散了猶太人。猶太人從此失去了自己的祖國,開始了長達一千多年的流浪和災難。然後,這個民族仍然靠着上帝,繼續顯示自己的存在。在世界文明史上,猶太教早期基督教的形成具有影響,猶太教後來發展為基督教,以及公元7世紀阿拉伯半島上產生的伊斯蘭教,都有着重大影響。基督教原封不動把猶太教的經典傳承下來,因為耶穌來不是要廢掉律法,而是要成全律法。《聖經》由兩部分組成: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

希伯來王朝時期

古希伯來人屬於閃族的一支,他們在公元前三千紀的時候,遊牧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草原,公元前二千紀中葉,侵入迦南,就是後來稱為巴勒斯坦的地區。當時的迦南人把入侵者叫做“希伯來人”,意思是“渡河而來”(“河”是指幼發拉底河)。遊牧的希伯來人鍛鍊的比較強悍,迦南當地的原住民文化較高但素質極差而且酷愛奢靡,因為經歷過埃及軍隊的佔領和蹂躪,元氣大傷,終於逐漸被希伯來人所征服和同化。迦南是地中海東岸的一個狹小地區(南北150英里,東西75英里),有高峻的山嶺,也有豐腴的河谷。它夾在埃及、巴比倫、亞述、波斯等大國之間,是軍事上的要地,也是商業上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三千紀時,迦南人便脱離遊牧生活而從事定居的農業,在受到周圍文化蘇美爾、埃及、巴比倫、腓尼基文化的影響下,曾經創造了自己的“迦南文化”,並在公元前十八世紀時達到了全盛時期。但從那時以後,經過埃及軍的全面佔領,便開始衰落了。直到埃及軍撤退(到了公元前13世紀末)希伯來人便乘機入侵,經過長期艱苦的鬥爭,克服當地各部落的抵抗,逐漸定居下來,並且創造了自己的希伯來文字。直到公元前12世紀末左右希伯來人先後在南方和北方建立了兩個強大的部落聯盟,北方的稱為“以色列”,南方的叫“猶太”。以色列部落首領掃羅被推為第一任國王,統一了南北方兩大部落聯盟,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聯合王國。猶太部落的將領大衞乘掃羅王戰敗伏劍而死之機登上王位,遷都耶路撒冷,建立了統一的以色列—猶太王國,被譽為希伯來的統一者和奠基人。大衞辭世之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在他的基礎上促使王國進一步強盛起來。所羅門將耶路撒冷建成了著名的都城,他所建造的神殿成了猶太教的唯一中心和象徵。公元前722年亞述帝國攻滅以色列王國。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帝國摧毀猶太王國,製造了東方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事件,即將包括王公貴族、政教首領、工匠歌手在內的5萬多猶太人擄掠到巴比倫做苦役。公元前538年征服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將囚禁在巴比倫的猶太人遷返故國,重建都城耶路撒冷,讓其在臣屬於波斯帝國的前提下建立神權統治。其後幾百年間,希伯來人又屢次遭馬其頓和羅馬等外族的侵略。公元70年,重建的都城耶路撒冷和神殿又被毀壞,古代希伯來國家的歷史至此基本結束,大批希伯來人流落散居在地中海周圍地區,輾轉漂泊世界各地。

希伯來民族特點

希伯來民族,又稱以色列民族或者猶太民族。以民族宗教著名,猶太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神教,它的經典被後人稱作《舊約》,對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產生有深遠影響。《聖經·舊約》原初既是宗教經書,又是希伯來文獻與文學彙編。此外古代希伯來文學的一些重要作品,還被收錄在成書年代比《舊約》晚的《次經》和《偽經》中。
希伯來民族特點
1、開放的、有創造性的民族。上帝給他們始祖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走出去,離開家鄉”。他們永不滿足,成批成批地出去散居在世界各地,在一切領域發揮創造才能。
2、在艱苦中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和韌性的戰鬥精神
3、宗教意識濃厚,民族凝聚力極強。

希伯來歷史評價

在這一階段,中東作為西方人類文明的中心,深遠的希伯來文化還產生了一個對人類有着重大影響的宗教——猶太教。猶太教的基礎是希伯來文化。關於希伯來早期的歷史,憑藉的是《聖經》在這部猶太人的經典中,希伯來人最早的祖先名叫亞伯拉罕,是上帝所賜予的名字,意為“多國之父”。亞伯拉罕大約與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統治者胡夫同時代,可以説亞伯拉罕是名義上的蘇美爾人血統上的閃米特人,原居美索不達米亞幼法拉底河畔的吾珥,受上帝之命西遷到迦南即“應許之地”、“希望之鄉”。據説是一個到處“流淌着奶和蜜”的富饒之地。迦南即今敍利亞約旦一帶,位於地中海阿拉伯沙漠之間“新月形沃壤”的最南端,這塊沃壤環繞着阿拉伯沙漠,從波斯灣一直延伸到埃及。亞伯拉罕率領族人,長途輾轉跋涉來到迦南。迦南人即腓尼基人,但不是所有腓尼基人是迦南人,腓尼基的意思是“紫紅色”。這個對入遷者的稱呼,後來竟變為這個民族的名稱。“越河者”迦南語讀作Iberi,相當於英語Hebrew,漢譯為“希伯來”。數千年來,歐亞大陸是世界文明舞台的中心,世界文明有史以來便從歐亞大陸開始,所以我們側重介紹的是與華夏文明古希臘文明有關的“當初主要文明”。至於產生於約公元前500年的中美洲文明和秘魯文明,以及澳大利亞文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文明,當時與歐亞大陸文明幾乎完全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