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巨型哲羅鮭

鎖定
巨型哲羅鮭是鮭形目鮭科哲羅魚屬魚類,又稱大紅魚、 [3]  哲羅魚、哲綠魚。 [4]  體長形,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略扁平,吻尖,口端位,口裂大;具脂鰭,較發達;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完全;正尾型,尾鰭分叉較淺;鰓弓外側鰓耙粗壯。體背部呈蒼青色,腹部呈銀白色;頭部、體側和鰓蓋有分散排列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 [4] 
巨型哲羅鮭主要分佈在亞洲北部地區,西至伏爾加河流域、東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龍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發現。 [5]  在中國產於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及額爾齊斯河等流域。 [6]  常棲息在低温、溶解氧量較高、底質為粗沙或石礫、水深流急、水質清澈、兩岸植被繁茂的山區溪流。 [4]  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廕庇的水底。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以其它魚類和水中活動的蛇、蛙、鼠類和水鳥等為食。 [7]  5齡性成熟。一年可多次繁殖。懷卵量1.0萬-3.4萬粒,成熟卵呈淺黃色,圓形,無黏性。受精卵經30-35天孵化。 [4] 
巨型哲羅鮭中國北方一種珍稀的冷水型食肉魚類,魚類學家曾認為其已滅絕。 [4]  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認定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8]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列為易危(VU)物種。 [9] 
中文學名
巨型哲羅鮭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鮭形目
鮭科
哲羅鮭屬
巨型哲羅鮭

巨型哲羅鮭形態特徵

巨型哲羅鮭 巨型哲羅鮭
由於巨型哲羅鮭的資料,特別是圖片不好收集,此處不便於進行詳細的介紹,下面我們就來介紹巨型哲羅鮭的近親普通哲羅鮭。
哲羅鮭(Hucho taimen)又名哲羅魚,屬鮭形目鮭科,鮭亞科,哲羅魚屬。俗稱為者羅魚、折羅魚、哲綠魚(東北)、大紅魚(新疆),是一種極瀕危魚類。體長,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上頜骨明顯、遊離,向後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犁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鋭齒。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鱗193-242枚,側線完全。脂鰭較發達。背部青褐色,腹部銀白。頭部、體側有多數密集如粟粒狀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產卵期雌雄體全顯示出青銅色,腹鰭及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為明顯。幽門盲囊205-219。

巨型哲羅鮭生存習性

哲羅鮭為冷水性的純淡水兇猛食性魚類。終年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温(15℃以下)、水流湍急的溪流裏。冬季因受水位的影響,在結冰前逐漸向大江或附近較深的水體裏移動,尋找適於越冬的場所。春季開江後,即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洄游,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黑龍江沿江一帶漁民有“細鱗、哲羅,七上八下”的諺語,這是指細鱗魚和哲羅魚的洄游規律。性成熟需5齡,體長達40-50釐米。生殖期於5月中旬開始,水温在5-10℃左右,親魚集羣於水流湍急、底質為砂礫的小河川裏產卵,親魚的產卵方式與大麻哈魚相同。親魚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後大量死亡,尤以雄魚為更多。仔魚喜潛伏在砂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種之一。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遊至淺水岸邊捕食其它魚類和水中活動的蛇、蛙、鼠類和水鳥等,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廕庇的水底。一年四季均索食,夏季水温稍高時,食慾差些,甚至有停食現象;冬季不停止攝食,僅生殖期停止攝食。 [1] 

巨型哲羅鮭分佈狀況

巨型哲羅鮭生活環境
巨型哲羅鮭生活環境(6張)
哲羅鮭多分佈於我國境內的黑龍江、圖們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國外分佈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勒拿河伯朝拉河,東歐的伏爾加河烏拉爾河上游等河流。
哲羅鮭的生長速度較快,並以相等的速度發展,屬於大型經濟魚類。一般個體在3公斤以上,大者可達50公斤,長在1米以上。肉味鮮美、細嫩,為富有營養的魚類,也是高寒地區的特產,在產區內為珍貴的食品。 [1] 
哲羅鮭的資源量無詳細報導,但據《黑龍江省漁業資源》(1985)記載,在黑龍江,哲羅鮭的數量較過去顯著減少,全省漁獲物中幾乎不佔比重。主要由於繁殖期過度捕撈,使補充羣體大為減少,以及環境污染破壞生存的環境條件等造成資源量顯著下降。目前尚未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

巨型哲羅鮭事件報道

幾千年來,喀納斯湖區一直流傳着一個關於“湖怪”的傳説。據説,喀納斯湖怪碩大無比,出沒無常,一口就能吞掉一頭小牛犢,還時常在湖邊偷襲吞吃牛馬。
相繼有當地居民,旅遊者目擊這種巨型哲羅鮭的報道,1985年《新疆日報》在一版頭條位置刊出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喀納斯湖發現巨型大紅魚”。今年九月又有大量目擊者聲稱看到這種體長達十五米的大紅魚。
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認為,“湖怪”可能是哲羅鮭。這一説法他在20年前親眼目睹“湖怪”現身時就已認定。
他分析認為,在喀納斯湖中生活的只有8種魚,而其中只有江魚雪和哲羅鮭可能長到1米以上,但江魚雪一般生活在水底,而哲羅鮭會浮出水面。
袁國映曾經到過喀納斯10次之多,其中有兩次看到過“湖怪”。第一次是在1985年7月,當時他與新疆大學生物系教授向禮陔各自率領一支考察隊進駐喀納斯湖區,對喀納斯湖進行綜合考察。一天上午,天很藍,陽光也很燦爛。袁國映通過高倍望遠鏡看到湖面上約有大大小小50多條魚出現,他用隨身攜帶的照相機拍下了照片。去年5月,他也曾目睹過“湖怪”。
新疆大學生命科學院退休教授黃人鑫則認為,喀納斯是否有“湖怪”不值得炒作,所謂的“湖怪”就是大紅魚,而喀納斯湖屬北冰洋水系的高山湖,大紅魚有可能生長得比較大,但到底有多大誰也不能亂説。黃人鑫還告訴記者,21世紀科技的發展使人類對許多未知事物都有了相當多的認識和理解,應該説是“無怪”可説了,他希望大家能夠關注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