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履巉巖本草

鎖定
履巉巖本草》是南宋時期的一部地方性本草書。 宋·王介繪撰於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 長期以來,較少流傳,現存明抄彩繪本,藏於北京圖書館。該書收錄了許多草藥,多數藥圖彩繪精良,對了解南宋時杭州一帶民間用藥的發展情況及本草考證等方面都有其重要意義。 書分三卷。收藥206種,不分部類。每藥一圖,兼述各藥性味、功治、單方、別名等。藥圖均系寫生彩繪,常截取植株局部以表現全體,為今存最早之彩繪地方本草圖譜。 該書今僅存明抄彩繪本(存圖202幅)。
書    名
履巉巖本草
作    者
王介
類    別
本草書
出版時間
1220年(嘉定庚辰)
裝    幀
平裝
藥物數量
1748種
創作年代
南宋

履巉巖本草作者簡介

王介,字聖與,號默庵,祖籍琅琊(今屬山東)人。慶元間內官太尉。善作人物山水及梅蘭。晚年取其住地杭州慈雲嶺一帶草可藥者,繪其圖形,參以單方,編繪成書。山中有堂,號“履巉巖”,因以名書。
王介感於藥物“產類萬殊,風土異化”, 真偽卒難辨析,又無法足歷目周,因此,對住地周圍的藥草進行調查,“其間草可藥者極多,能辨其名及用者,僅二百件”,然後編繪成書,以便應用。因居地“山中有堂,曰‘履巉巖’”,故以之名書。據序言記載,成書於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
初步考證,此書從藥物種類到分佈情況,均與《鹹淳臨安志》及《杭州藥用植物志》等書的記載相符。如《鹹淳臨安志》益母草下注“生龍井山谷,亦名草天麻”,今考王介所畫杜天麻,正是益母草。又上書與《履巉巖本草》都收千年潤(萬年青),今查此藥名,在其前代、後世的本草書中截無記載,似可視為當時臨安獨有的土名。可以認為:《履巉巖本草》 記錄的是南宋時期臨安慈雲嶺一帶的藥用植物,堪稱杭州歷史上第一部民間草藥書(或草藥圖譜),象這樣代表小區域的地方性本草書,在本草史上也是罕見的。

履巉巖本草特色和貢獻

履巉巖本草特色

作者自敍編繪此書是“因擬圖經”,“參以單方”,以期“藥不旁求,方以單用”,即以試用為宗旨。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共收藥206味(現存202味)。一藥一圖,先圖後文,未加分類,但常用藥多列在前面。正文主要記載性味、功能、單方及別名等,約二萬多字。內容或取自其他本草書,或採自民間經驗。
提供前代末收的新增藥品的數量,往往是衡量本草書的重要方面之一。到宋《政和證類本草》為止,以著錄1748種藥物。在前代藥物基數已經很大的情況下,要提供新增藥品是很不容易的。由於王介深入民間,進行小區域普查,因此,在書中新增了相當數量的民間草藥。據統計,目前可考的新增藥品有22種(品目見附表),尚不包括40餘種植物基原待考的藥物,這40餘種藥物的藥名和藥圖亦不見於前代本草書中,既屬難能可貴,更體現出本書的編寫特點。

履巉巖本草貢獻

一:採用有利於表現藥物特徵的畫法,提供了許多很有價值的彩繪藥圖。
我國本草繪圖歷史悠久。據傳《新修本草》圖經就是彩繪(5),惜早以失傳。現存本草墨線最早的還是宋《圖經本草》。但因反覆翻刻,失真訛誤之處頗多。我們評價王介本草圖所依據的只有明抄彩繪本,雖然不能完全反映原貌,但其基本狀況當仍如此。藥圖主要採用雙鈎法,線條流暢,形態逼真。趙燏黃説:“本圖硃砂礦綠,歷久如真;鐵畫銀鈎,古樸有力。宋以後之本草墨跡,以餘所見,惟有明畫家趙文淑所繪者可以並駕”(1)。有相當一部分藥圖,精美的程度是令人歎服的;尤其是花比較大的植物,描繪更精。書中雖無植物形態記載,但不少藥圖一見即可辨認。如山姜花圖很明顯與鳶尾科蝴蝶花(IrisjaponicaThunb.)相吻合。它如凌霄花、金粟狼牙草、小金星鳳尾草、虎耳草、魚腥草、南天燭等也無不如此。
王介馬遠夏珪的山水畫法裁應用於本草圖,即截取局部來表現全體,按比例畫在小幅上,這樣有利於突出植物的特徵,表現細節。如接骨草(木)僅繪一樹幹和一葉,五葉藤(烏蘞莓)僅示一卷和一葉,紅花、天仙蓮重點描繪花序等,都較好地反映了它們的特徵。相比之下,宋《圖經本草》這種畫法就比較少,後者經常將高大植株不按比例壓縮到一個小圖中,使細部描繪失真,或根本沒有得到表現。同時書中還吸收當時興起的“點柳”法,來畫青和長壽仙人柳(檉柳),效果也比較好。
二、反映了宋代的民間用藥經驗。
該書很多藥物的功效和單方都採自民間。例如棠球(野山查)消食,紫花香葇“截四時傷寒”,羊蹄草(紫花地丁)治瘡疥,竹園荽(海金沙)治淋病熱痛者並小便不利等。還反映了一些前代少用,當時才風行起來的藥物使用情況。典型例子是鷺鷥藤(原植物為忍冬),吳其浚曾説此藥“古方罕用,至宋而大顯”(6)。宋代醫書如《蘇沈良方》(7)《備急灸法》(8)等均有記載,但在本草書中是王介首次收錄了鷺鷥藤和金銀花的名稱,而且收載了宋代運用此藥的經驗。
該書收載了許多經驗效方,為後世所重視。明《衞生簡易方》及今《中藥大辭典》均收錄了許多首見此書的單方,可見其至今仍有實用價值。從這些單方中,我們還可以窺知南宋以開始用大楓子油治麻瘋,以及其他一些民間療法,反映了當時的民間用藥情況。
此外,該書還有藥名從俗的特點。全書共出首見藥名或別名134個,這些藥名形象生動,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如貓兒眼精(睛)草、魚腥草、蜜蜂草、眼明草、醉魚兒草、穿心佛指(珠)草、牛鼻衝草等等,其中很多名稱一直沿用至今。(該書原版於1996年在山西太原發現)
流傳的情況
該書清代以前,不見著錄。其明抄本解放前一直為私人收藏,後入北京圖書館。1957年著錄於《現存本草書錄》(龍伯堅),1958年又著錄於《全國中醫圖書聯合目錄》。以後《歷史中藥炮製資料輯要》及《中藥大辭典》均加以引用。
但是,該書在古代有沒有流傳呢?它對我國醫藥學究竟有沒有發揮過作用呢?這是值得探討的。有明抄彩繪本,就説明該書古代已有傳播。據筆者考證,明代胡瀅的《衞生簡易方》(9)中與《履巉巖本草》中藥名、主治、用量及用法均相同的單方有106條。比較集中在濕痹(7方)、頭風(4方)、痢疾(6方)、癰瘡(12方)瘡疥(9方)等病名下。引用時連貫而書,排列次序與《履巉巖本草》的藥物排列次序一致。這種現象可以認為是胡瀅先生先將該書單方分類鈎玄,然後匯入書中。《履巉巖本草》許多獨有的藥名,如千年潤、五葉金花、飄搖豆、水銀草等,也都被收錄,甚至連王介原來摘引《證類本草》中的單方,胡瀅也收錄不誤,只略有改動而已。其時與王介相距200餘年。又經過200多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了許多《衞生簡易方》的內容,其中也包括原屬《履巉巖本草》的單方。例如曼陀羅、醉魚草、虎耳草等。其中少數藥物,李時珍因不識而列入有名未用(10)。如水銀草、雙頭蓮、天仙蓮等。今試舉天仙蓮為例
《履巉巖本草》卷下:“天仙蓮,一名天荷葉。性大熱、大毒。不可聞紫花,恐生鼻肉。多入爐火藥用。葉治惡毒瘡癬”。所出圖,據考為八角蓮Dysosmapleiantha(Hance)Woods.《衞生簡易方》卷九·瘡疔:“治惡毒瘡癬,用天仙蓮葉搗傅之”(此方前還有8個連書的引自《履巉巖本草》的單方)。《本草綱目》卷二十一·有名未用:“天仙蓮[時珍曰]《衞生簡易方》:治惡毒瘡疔,搗葉傅之”。
可見三者之間的關係很清楚,也足以證明《履巉巖本草》在醫藥史上曾發揮過一定的作用。至於得不到翻印流傳,那主要是技術條件關係。現知的五、六種古代彩繪本草,同樣都沒有翻印過。筆者深望現在能加以翻印,以廣流傳,發揮作用。

履巉巖本草存在的問題

由於王介的醫藥水平所限,書中還存在諸如圖文不符、名實不符等問題。入人蔘苗,藥圖所示並非五加科人蔘。從該書表現手法分析,乃傘形科植物,可能是當時民間的一種土人蔘。據清·趙學敏説:“土人蔘各地皆產,錢塘西湖南山尤多”(11),並描述了形態,據考與傘形科粉沙ChangiumsmyrnioidesWolff.相吻合(12)。王介把粉沙蔘當人蔘苗,因此誤引了《本經》等書的人蔘條文,造成名實不符。他如辣母藤,據考為葎草Humulusscandens(Lour.)Merr.(圖二),訛標茺蔚之名,杜天麻(益母草)誤引天麻之文,瞿麥下錯出雀麥之圖等,都説明王介對以上幾種藥物尚缺乏細緻的考辨。在繪圖方面,也有一小部分沒有抓住特徵,或存在細節上的粗疏。當然,也不能排除傳抄時失真的可能。此外,書中還有20多味藥僅註明“入爐火藥”,藥用價值尚需查考。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作為一名畫家著述的地方性本草書,出現以上問題是不能苛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