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鹹淳臨安志

鎖定
《鹹淳臨安志》是民族文化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列展”之“冊府擷珍——民族文化宮典藏古籍精品展”的重要展品,是清朝道光十年(1830)的刻本。南宋杭州地方誌。 [2]  宋度宗鹹淳潛説友撰。原書一百卷,今存九十五卷。臨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為南宋實際都城。 [2] 
中文名
鹹淳臨安志
作    者
潛説友
類    別
地方誌
出版社
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2年07月01日
ISBN
9787807158837

鹹淳臨安志內容介紹

插圖 插圖
作者以《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為基礎,旁搜博採,增補成書,該書通篇採用錄、敍、記三種體載,內容分為《都城志》和《府志》兩部分。詳細記錄了當時都城的特點以及杭州地方情況。前十五卷為《行在所隸》,即《都城志》,記載皇城結構和中央官署以及賦詠(頌揚皇宮與朝廷的詩賦及注)等。十六卷以下為臨安《府志》,分列疆域6卷、山川18卷、詔令2卷、御製1卷、秩官9卷、宮寺4卷、文事1卷、武備1卷、風土1卷、貢賦1卷、人物11卷、祠祀4卷、寺觀11卷、園亭和古蹟1卷、冢墓1卷、恤民和祥異1卷、紀遺12卷。對臨安府城及其所轄錢塘、仁和、餘杭、臨安、於潛、富陽、新城、鹽官、昌化九縣的歷史建制沿革以及現狀進行了詳細記錄。該志書體例完備,徵材宏富,考辨精審,條理秩然。所繪皇城、京城、府署、浙江(錢塘江)、西湖及府治、各縣境、九縣山川等地圖頗為詳明。所引宋人晏殊《輿地志》、範子長《皇朝郡縣誌》及《大宋登科記》等多種史籍,原書早已散佚。為傳承歷史做出了貢獻。 [2] 

鹹淳臨安志目錄

《鹹淳臨安志 1》
《鹹淳臨安志 2》
《鹹淳臨安志 3》
《鹹淳臨安志 4》
《鹹淳臨安志 5》
《鹹淳臨安志 6》
《鹹淳臨安志 7》
《鹹淳臨安志 8》
《鹹淳臨安志 9》
《鹹淳臨安志 10》 [1] 

鹹淳臨安志出版背景

鹹淳臨安志 鹹淳臨安志
明、清人所作西湖諸志也大多取材於此。該志在宋鹹淳年間已有刊本,元軍攻陷臨安之後成散件,未再見。明代流傳幾絕。清代詞人朱彝尊從海鹽胡震亨、常熟毛晉先後抄得宋刊本八十卷,並另外補抄十三卷,尚缺七卷。至清代中期,藏書家鮑廷博又多方搜補了宋刊本的六十五、六十六兩卷,為宋本所無,即現存九十五卷本。今通行的以清道光十年(1830)錢塘汪氏振綺堂仿宋重刊本較為完備。該志是南宋地方誌中的佳作,為研究臨安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 [2] 

鹹淳臨安志對後世影響

宋代以前,記載古都的志書多是由後人追記而成。而在宋朝卻出現了三部由當時人所撰寫的臨安志書,這三部志書是《乾道臨安志》《淳祐臨安志》和《鹹淳臨安志》。《乾道臨安志》是由周淙在乾道五年(1169)撰寫,原為十五卷,今殘存三卷;《淳祐臨安志》是施諤在淳祐十二年(1252)所著,原卷數不詳,今殘存六卷。與前兩部相比,《鹹淳臨安志》則是篇幅大而又傳世最為詳備的臨安志書了,並在當時就已經有了刊本。當代人寫當代事,無疑更加準確、全面,讓後人能更詳細地瞭解到當時的風土人情,世情市貌,有如身臨其境般的感受。 [2] 
《鹹淳臨安志》保存的史料極為豐富,引用的書籍就有200多部以上。此後,元朝沒有關於杭州志修篡的記載。而明朝的《杭州府志》凡六部的也只有成化和萬曆間的《杭州府志》尚存;到了清朝,修篡了康熙、乾隆、光緒《杭州府志》,但最終光緒年間未刊刻;民國時期也曾兩修《杭州府志》,其中民國五年(1916)的未完成。 [2] 

鹹淳臨安志作者簡介

潛説友,字君高,號赤壁子,處州縉雲(今屬浙江)塘頭(今縉雲縣舒洪姓王村)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進士,歷任知南康軍、浙東安撫使、兩浙轉運使等,封縉雲縣開國男。鹹淳六年(1270),任中奉大夫、代理户部尚書、臨安知府。在臨安知府任內,重視疏浚西湖,修葺名勝,整修道路。1276年宋亡,潛説友仕元,於福州受宣撫使之命。 [2] 
臨安,府名,治今浙江杭州,為南宋行在所。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