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居(拼音:jū),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4]  。此字始見於西周金文,古字形由表示彎曲的人體的“屍”和聲旁“古”組成,表示腿腳彎曲、身體不動地蹲着。本義是蹲着、閒坐。引申指居住;還引申指住地、房屋;又引申指處於、位於;也引申指存放、安置。 [2] 
根據《説文》,“”是居處(chǔ)之居的本字,“居”是蹲踞之踞的本字。後來“居”表示居處,“”表示蹲踞。 [3] 
中文名
拼    音
jū,jī
部    首
[6] 
五    筆
NDD [1] 
倉    頡
SJR [1] 
鄭    碼
XEJ [1] 
筆    順
橫折、橫、撇、橫、豎、豎、橫折、橫
字    級
一級(編號:1308) [4] 
平水韻
上平聲·六魚 [5] 
總筆畫
3+5 [6] 
四角碼
7726₄ [1] 
統一碼
5C45 [1] 
筆順編號
51312251 [1] 
注音字母
ㄐㄩ,ㄐㄧ [1] 
造字法
形聲字 [2] 
字形結構
合體字,半包圍-左上包圍結構 [6] 
異體字
凥、㝒、㞐、𡨢、𧿃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居”字在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是住留、居住,但這個意義古字作“凥”。“凥”是會意字,戰國文字寫作圖A,字形由“(人身體形)”和“(依憑或坐用的)”兩部分組成。古人席地而坐,即在地面鋪上席子,人坐在席上,隨着文明的演進,席上有牀有幾,幾高牀低,人坐在牀上,困了靠着幾休息,古人叫憑。古代人的坐姿和現代人的坐姿是有區別的,古人席地而坐,雙膝着席,臀部貼在腳跟上。甲骨文字即、既諸字,正是這種坐姿的寫真。
“居”最早是蹲的意思,是個形聲字。字形從“屍”表意,“古”表聲。西周文獻常見居字,可見西周時代已經有居字。西周金文居簋之居作圖1,居字旁多出一筆,當是筆誤所致,釋為居字是可信的。 [2]  [16] 
《説文解字》説居字“從屍古者,居從古”,是説蹲踞是從古而來的習俗,所以從“古”。嚴可均校議:“説解有脱誤。當作‘從屍古聲,古文居從立’。按:居古聲相近。《玉篇》居,古文作‘㞐’。《汗簡》卷中之一引《説文》作‘㞐’,即此所云從立者也。”後來,為蹲的意義另造了個踞字,居處的居就用了蹲踞字的本字,“凥”字就作廢不用了。這樣,居的比較古的常用意義就是住了。
由住的意義,引申出站在、處在的意義來。在左邊叫“居左”,處於首位叫“居首”,處於高處叫“居高”。人住在家裏,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居也便引申為平時、平常。如《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居蹲總要佔據一定的地方,故居又指佔據或處在某種地位或某個地方。 [16]  [17]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踞坐;坐。
squat;sit
《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漢·蔡邕《釋誨》:居!吾將釋汝。

住。
dwell;
live;
reside
《易·繫辭上》:“君子居其室。”
宋·沈括《潤州金山二使君祠堂記》:“表以為禪院,使吳僧瑞新居之。”
居住;居民;寄居;離羣索居
處在,處於。
be in
《易·乾卦》:“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郭沫若《南冠草》第五幕:“你身受國家的重恩,位極人臣,官居一品。”
相處。

《易·繫辭下》:“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唐·韓愈《青青水中蒲》詩之一:“君今上隴去,我在與誰居?”。

停息;停留。
stop;stay
《易·繫辭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

積儲;積蓄。
store up
唐·柳宗元《宋清傳》:“宋清,長安西部藥市人也。居善藥。”
居積;居仁由義
指存;存心。

《論語·雍也》:“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
居心
用在時間語詞之前,表示經過的時間,相當於“過了”

《戰國策·齊策四》:“居有頃,(馮諼)倚柱彈其劍。”
《史記·項羽本紀》:“宋義論武信君之軍必敗,居數日,軍果敗。”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七篇:“居數年,懷王墮馬死,無後。”

治理;處理。

《逸周書·作雒》:“士居國家,得以諸公大夫。”

部署;安排。

《韓詩外傳》卷三:“延居則若莫邪之長刃,嬰之者斷;鋭居則若莫邪之利鋒,當之者潰。”

安放。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造神曲並酒》:“地窖着酒,令酒土氣;唯連檐草屋中居之為佳。”

當;擔任
hold the post of
《左傳·昭公十三年》:“獲神一也,有民二也,令德三也,寵貴四也,居常五也。有五利以去五難,誰能害之?”
《後漢書·張衡傳》:“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
居官;居職;居功自傲
佔據;屬於(某種情況)。
occupy
《禮記·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
巴金《家》十:“我近來時常做夢,總是夢見你的時候居多。”
居多
名詞
住所,住宅。
house;
residence;
dwelling
《尚書·盤庚上》:“各長於厥居,勉出乃力。”
《詩經·唐風·葛生》:“百歲之後,歸於其居。”
民居;舊居;遷居;鄰居
平時,平常。

《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用於某些飯館、商店或寓所的名稱。

清·厲鶚《東城雜記·半畝居》:“半畝居一名孝慈庵,近艮山門城東隅。”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皇都品彙》:“京餚北炒,仙祿居百味爭誇……清平居中冷淘面,座列冠裳。”

(Jū)姓氏用字



助詞
語氣詞。表示感嘆或疑問。

《詩經·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左傳·襄公二十三年》:“誰居?其孟椒乎?”

形容詞
通“”。傲慢。
arrogant
《漢書·酷吏傳·郅都》:“都遷為中尉,丞相條候至貴居也,而都揖丞相。”

名詞
通“”。舉動。

《荀子·非相》:“居錯遷徙,應變不窮,是聖人之辯者也。”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7]  《漢語大字典》 [8]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八】【屍部】九魚切(jū)
(居)蹲也。從屍古者,居從古。
踞,俗居從足。 [9] 
〖註釋〗徐鉉等注:居從古者,言法古也。
【卷十四】【幾部】九魚切(jū)
處也。從屍得幾而止。《孝經》曰:“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 [10] 

説文解字注

【卷八】【屍部】
(居)蹲也。足部曰:“蹲,居也。”二字為轉注,今足部改居為“踞”,又妄添“踞”篆,訓雲“蹲也”,總由不究許書條理,罔知古形古義耳。立部竣下亦曰“居也”,亦同義而譌為“偓竣也”,蓋俗本之紛亂如此。《説文》有凥,有居。凥,處也,從屍得幾而止,凡今人居處字,古衹作凥處。居,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衹作居。《廣雅·釋詁二》“凥也”一條,《釋詁三》“踞也”一條,畫然分別。曹憲曰:“按《説文》今居字乃箕居字”,近之矣。但古人有坐、有跪、有蹲、有箕踞,跪與坐皆厀著於席,而跪聳其體,坐下其𦞠。《詩》所謂“啓處”,《四牡》傳曰:“啓,跪也;處,居也。”《四牡》“不遑啓處”,《采薇》《出車》作“不遑啟居”,“居”皆當作“凥”。許凥下雲“處也”,正本毛傳引伸之為凡凥處字也。若蹲,則足底著地,而下其𦞠、聳其厀曰蹲。其字亦作“竣”。“原壤夷俟”,謂蹲踞而待,不出迎也。若箕踞,則𦞠著席而伸其腳於前,是曰箕踞。趙佗箕踞見陸賈,聞賈言乃蹷然起坐是也。箕踞為大不敬,三代所無。居篆正謂蹲也,今字用蹲居字為凥處字,而凥字廢矣。又別製踞字為蹲居字,而居之本義廢矣。
從屍,古聲。各本作“古者居從古”,乖於全書之例,淺人因下雲“俗居從足”而竄改譌謬耳,今正。九魚切,五部。
𧿃,俗居從足。小徐本如此,不誤。大徐本篆作踞,非也。小徐雲“𧿃,一本從居”,則小徐時固有兩本。 [11] 
【卷十四】【幾部】
処也。各本作“處”,今正。凡屍得幾謂之凥,屍即人也。引申之為凡凥処之字,既又以蹲居之字代凥,別製踞為蹲居字,乃致居行而凥廢矣。《方言》《廣雅》凥処字皆不作居,而或妄改之。許書如“家,凥也”,“宋,凥也”,“寁,凥之速也”,“寠,無禮凥也”,“宭,羣凥也”之類,皆改為居,而許書之衇絡不可知矣。
從屍幾。會意。九魚切,五部。
屍得幾而止也。釋會意之恉,較舊本增三字。
《孝經》曰:“仲尼凥。”《孝經》首章首句也。今作“居”。許君受魯國三老所獻、衞宏所校古文《孝經》如是。《釋文》引鄭本亦作“凥”。《顏氏家訓》雲:“仲尼居三字之中,《三倉》尼旁益丘,《説文》屍下施幾,如此之類,何由可從,甚為紕繆。”鄭所據者古文真本,屔字亦是孔子命名取字本義,何雲不可從也。
凥,謂閒凥如此。此釋《孝經》之凥,即《小戴》之《孔子閒居》也。鄭《目錄》曰:“退朝而處曰燕居,退燕避人曰閒居。”閒居而與曾子論孝,猶閒居而與子夏説愷弟君子。故《孝經》之凥謂閒處,閒處即凥義之引申。但閒處之時,實憑几而坐。故直曰“仲尼凥”也。如此謂屍得幾。 [12] 

廣韻

居之切,平之見 ‖ 古聲之部(jī)
居,語助,見《禮》。
九魚切,平魚見 ‖ 古聲魚部(jū)
居,當也。處也。安也。九魚切。十四。 [18] 

康熙字典

【寅集上】【屍部】 居
古文:㞐、㝒
(jū)《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並音車。《説文》:凥處也。從屍,得幾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
又《廣韻》:安也。《書·盤庚》:奠厥攸居。《禮·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又《書·舜典》:五宅三居。注:三居,謂周之夷服,鎮服,蕃服也。
又坐也。《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又積也,蓄也。《書·皋陶謨》:懋遷有無化居。注:化,易也。謂交易其所居積也。
又《史記·平準書》:富商𨍭谷百數,廢居,居邑。徐廣注:廢居,貯蓄之名。有所廢,有所蓄,言乘時射利也。
又止也。《禮·月令》:季秋行春令,師興不居。疏:不休止也。又海鳥曰爰居。《魯語》:爰居止於魯東門外。又姓。漢居般,封宋城侯。
(jī)又《廣韻》《集韻》《韻會》並居之切,音基。語助辭。《禮·檀弓》: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注:怪之之辭,猶言何故也。一説何居,猶言此義何處。居讀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韻》:通作其。
又葉居御切,音據。《詩·召南》:惟鳩居之。葉下御。《唐風》:無巳太康,職思其居。葉下瞿。瞿去聲。○按《説文》:居,一訓蹲。《長箋》:以凥為凥處,居為蹲踞。《韻會》《正韻》收入御韻,引《詩》:居居懷惡,不相親比,是居有倨音。《正字通》:雲:蹲踞通作倨。居止,居處,與蹲踞,貴倨,從經史分見可也。 [13] 
【子集下】【幾部】 凥
(jū)《集韻》《正韻》並斤於切,音居。《説文》:處也。從屍,得幾而止也。《玉篇》:與居同。《晉書·胡母謙傳》:凥背東壁。《正韻》古居字。凥從几案之幾,與尻字不同。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 書寫
“屍”從上、左包圍“古”,底部“屍”“古”齊平。“屍”,“口”居上偏右;長撇撇至左下格。“古”首筆橫在橫中線,右端超出“屍”;第二筆豎在豎中線右側,略向左下斜行;“口”,首筆豎在豎中線左側,㇕(橫折)橫段右端稍超出“屍” [6]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o
王力系統
k
ǐa
董同龢系統
k
jaɡ
周法高系統
k
jaɣ
李方桂系統
k
jag
西漢



東漢





jo


jo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魚虞模

jo
北魏後期北齊
魚虞模

jo
齊梁陳北周隋

jwo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i̯wo
擬音/王力系統

k
ǐo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jo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o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jwo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o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9-20]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七之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之切/九魚切
ki
平聲
上平九魚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九魚切/居之切
kjo
集韻
平聲
上平七之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居之切
kie
平聲
上平九魚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斤於切
kiɔ
去聲
九御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居御切
kiɔ
禮部韻略


平聲





斤於切

增韻


平聲





居之切



平聲





斤於切



去聲





居御切

中原音韻

陰平
魚模

撮口呼

全清

kiu
中州音韻


平聲
魚模





更於切



去聲
魚模





居遇切

洪武正韻

平聲
三齊


全清
堅溪切
ki

平聲
四魚


全清
斤於切
ky

去聲
四御


全清
居御切
ky
分韻撮要

陰平
第四諸主着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5]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744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38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5]
  • 5.    平水韻 六魚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3-15]
  • 6.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75
  • 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99
  • 8.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038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55
  • 10.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048
  • 11.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上[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699
  • 12.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許惟賢整理. 説文解字注 下[M]. 南京:鳳凰出版社, 2015.07:1243
  • 13.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240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34
  • 15.    居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15]
  • 16.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873-875
  • 17.    殷傑編著.漢字春秋:生活風貌[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03:107-110
  • 18.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61;66
  • 19.    居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18]
  • 20.    居的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3-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