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居安思危

(漢語成語)

鎖定
居安思危(jū ān sī wē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 [1] 
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定的環境中,也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和禍害。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3] 
中文名
居安思危
拼    音
jū ān sī wēi
近義詞
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義詞
高枕無憂及時行樂
出    處
左傳·襄公十一年》
注音字母
ㄐㄩ ㄢ ㄙ ㄨㄟ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賓語

居安思危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居安思危”。 [1] 

居安思危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次,宋、齊、晉、衞等十二個諸侯國聯合圍攻鄭國(國都在今鄭州新鄭),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於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諸侯國能夠取消攻打的念頭。晉國同意後,其他諸侯國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並不想得罪晉國,於是紛紛決定退兵,停止了進攻。 [2] 
為了感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作為禮物,其中有著名樂師三人、配齊甲兵的成套兵車共一百輛、歌女十六人,還有許多鐘磬之類的樂器。收到這份禮物之後,晉悼公十分高興,論功行賞,記大臣魏絳頭功,把禮物的半數分贈給魏絳。 [2] 
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謝絕了贈禮,並勸晉悼公説:“《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意思是説,如今晉國雖然很強大昌盛,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此而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先做準備,以避免失敗和災禍的發生。 [2] 
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之後,認為他言之有理,就採納了他的建議,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2] 

居安思危成語寓意

孟子説,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對於個人來説如此,對於一個國家來説則更是如此。居安思危是一種超前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意識,人的一生當中不可能始終是一帆風順,總會有曲折與風雨相伴,坎坷與逆境相隨。所以,面對任何事情,人們都應當做到未雨綢繆,這樣在遇到突發情況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在和平時期,要有居安思危的應變措施,在做好物質準備的同時,思想上還要常守不虞之戒,牢記失戒的教訓,只有做到居安思危,才能有備無患,防患於未然。 [2] 

居安思危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和禍害。 [3] 
含褒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賓語。 [3] 
  • 運用示例
宋·徐鉉頌德賦》:“疆事漸寧而備不可去,居安思危睹災懼。” [3] 
作家·茅盾子夜》:“這個國家的政府和人們居安思危,修建了許多民防設施,並定期舉行民防訓練,隨時準備應付入侵者製造的各種不測事件。” [3] 
作家·周大新《第二十幕》:“但如今的秉温保對官揚已有了解,並不讓自己喜形於色,而是居安思危,為牢牢控制兵權採取三項新的措施。” [4] 
參考資料
  • 1.    王濤主編. 中國成語大辭典[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4:662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257
  • 3.    汪柏田主編. 解析辨考成語教學詞典[M].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990.12:232
  • 4.    《國學典藏》叢書編委會編著. 文字上的中國 成語[M]. 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2018.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