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屍(拼音:shī)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 [2]  ,本義一般認為指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引申為人體側卧陳放的樣子;屍也引申為屍體、死屍,這個意思舊時也寫作“屍”。現在“屍”已成為“屍”的異體字。
“屍”是漢字部首之一,“屍”作意符的字大多與人體或人的居住有關,如:屋、尾、履、尿、層、屁等。 [3]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畫説漢字》 [4]  、漢典網 [5] 
中文名
拼    音
shī
部    首
五    筆
NNGT
倉    頡
S
鄭    碼
XM
字    級
一級(0059) [1] 
平水韻
上平聲·四支 [6] 
注    音
總筆畫
3
四角碼
7720₇
字形結構
獨體字,獨體結構
異    體
統一碼
5C38

文字源流

【甲組】“屍”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組】“屍”字形演變流程圖 [2]
屍是象形文字。屍字習見於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也習見於西周金文,多用為夷方、東夷、準夷、南準夷之“夷”,不用為屍體之屍,也不用為“卧”之義。西周文獻如《詩》中屍字也是常見,也沒有一例用為屍體之屍者。容庚《金文編》:“案:金文作‘匕’,象屈膝之形,意東方之人其狀如此,後假夷為屍而屍之意晦,祭祀之屍其陳之而祭,有似於屍,故亦以屍名之。《論語》‘ 寢不屍’,苟屍為象卧之形,孔子何為寢不屍,故屍非象卧之形矣。”姚孝遂、肖丁《小屯南地甲骨考釋》:“我們認為,‘屍'非象卧形,當為象箕居之形。古文字‘屍’均用作‘夷’,典籍多作‘夷’。《論語·憲問》:‘原壤夷俟’,《賈子·等齊》:“‘ 織履蹲夷’,‘夷’皆為箕踞之義,亦即‘屍’之本義。”從上引幾位名家之説看,屍本像箕踞之形,箕踞為屍字之本義,典籍作夷,甲骨文金文多借屍為東夷之夷,不見用其本義者。用為屍體之屍始見於春秋文獻,如《左傳》,這一用法不但是後起義,而且是“屍”字用為祭祀時代表神靈接受享祭者之後產生的引申義或假借義。屍字從甲骨文、經西周金文、一直到秦代古隸文字、《説文》篆文在形體上沒有很大的變化,至漢代隸書才與現代楷書屍字形體接近。用於屍體之義後孳乳為屍。用於蹲踞之義,在典籍中一方面借用“夷”字為之,一方面又製造“居”字以代替本義。商代人皆以坐為常見姿勢(坐即跪下後臀部壓在後腳跟上),東夷人以屍(箕踞)為常見的坐的姿勢,因此用來指東夷人,至西周泛指東、南少數民族。 [2] 
殷商時期或更早,氏族成員特別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死後,會被扶坐在高台上受祭祀,其身體稱為“屍”。“屍”的甲骨文是一個屈膝或側卧的人形,是死後享祭之人的象形。對於死去已久的先祖,則由生人化妝後充任屍主接受祭祀,亦稱為“屍”。後來,祭祀中的受祭之屍逐漸被陳列木刻牌位、畫像所替代,並沿用至今,“屍”亦因此引申為神主、神像。《説文·屍部》:“屍,陳也。”。“屍”又引申出陳列之意。 [7] 
【乙組】“屍”字形演變流程圖 【乙組】“屍”字形演變流程圖 [8]
屍是會意字。人死後以其屍體為神主,故從屍從死會意。段玉裁注:“死者,終也;屍者,主也(神主牌位)故曰終主。”又“今經傳字多作屍,同音假借字也,亦尚有作屍者。”王筠句讀:“屍乃屍之分別文。”屍屍為古今字,屍不見於先秦兩漢出土文字資料,大約產生於漢代,傳世先秦兩漢文獻多以屍字表示神主及屍體之義,屍字可能是漢代產生的俗體字。清桂馥《説文解字義證》:“《易.師》‘ 或輿屍’石經作‘屍’。《吳子》:‘僵屍而哀之’,《史記魯世家》:‘不如殺以其屍與之’,《漢書》:‘漢遣使至康居求谷吉等屍’,師古日:‘屍,屍也’。”唐代顏師古注《漢書》用屍字給屍字作注,可見屍字至唐代還不是被人們悉知的字,人們悉知的仍然是屍字。 [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shī
動詞
執掌,主持
hold
《詩·召南·採蘋》:“誰其屍之?有齊季女。”
擔任;承擔
bear
《書·康王之誥序》:“康王既屍天子,遂誥諸侯,作《康王之誥》。”

在其位而無所作為
be in a state of inertia
《莊子·逍遙遊》:“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
尸位曠職;尸祿素餐
列陣
arrange formation
《左傳·宣公十二年》:“四年春天三月,楚武王荊尸。”

名詞
屍體
corpse
《管子·小匡》:“君何不殺而受之其屍?”
屍首;五馬分屍;屍靈橫骨
神主牌,以木為之
a spirit tablet
楚辭·天問》:“載屍集戰何所急。”
載屍以行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形容詞
形容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do nothing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9]  、《漢語大字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陳也。象卧之形。凡屍之屬皆從屍。式脂切。 [11] 

説文解字注

陳也。
陳當作“敶”,攴部曰:“敶,列也。”《小雅·祈父》傳曰“屍,陳也。”按,凡祭祀之屍,訓主。《郊特牲》曰:“屍,陳也。”注曰:“此屍神象,當從主訓之,言陳非也。”玉裁謂,祭祀之屍,本象神而陳之,而祭者因主之,二義實相因而生也,故許但言陳。至於在牀曰屍,其字從屍、從死。別為一字,而經籍多借屍為之。
象卧之形。
卧下曰“伏也。”此字象首俯而曲背之形。式脂切,十五部。
凡屍之屬皆從屍。 [11] 

康熙字典

廣韻》式之切。《集韻》升脂切。《正韻》申之切。𠀤音蓍。《説文》:屍,𨻰也。象卧之形。《釋名》:屍,舒也。骨節解舒,不能復自勝斂也。《論語》:寢不屍。《禮·喪大記》:凡馮屍,興必踴。
又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屍以依神。《詩·小雅》:皇屍載起。《大雅》:公屍來燕來寧。朱子曰:古人於祭祀必立之屍,因祖考遺體以凝聚祖考之氣,氣與質合,則散者庶乎復聚。此敎之至也。
又主也。《詩·召南》:誰其屍之,有齊季女。箋:主設羹之事。
又𨻰也。《左傳·莊四年》:楚武王荊尸,授師孑焉,以伐隨。注:謂𨻰師於荊也。
又《禮·表記》:事君近而不諫,則尸利也。《前漢書·鮑宣傳》:以拱默尸祿為智。注:言不憂其職,但知食祿而已。
又姓。《廣韻》:秦屍佼為商君師,著書。
又三尸,神名。《正字通》:本作𡰣,俗作屍。 [12]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5]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隸書 隸書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ɕ
i̯ər
王力系統
ɕ
ǐei
董同龢系統
ç
jed
周法高系統
stʰ
jier
李方桂系統
h
rjid
西漢



東漢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i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ɕ
i
擬音/王力系統

ɕ
ǐe
擬音/董同龢系統

ɕ
jei
擬音/周法高系統

ɕ
iɪi
擬音/李方桂系統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韻攝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式之(脂)切
ɕjei
集韻
平聲
上平六脂

開口呼
三等
次清
升脂切
ɕiI
韻略

平聲





升脂切

增韻

平聲





升脂切

中原音韻

陰平
支思



全清

ʂï
中州音韻

平聲
支思





生之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全清
申之切
ʃie
切韻
平聲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式脂切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引用日期2020-10-0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744
  • 3.    戈春源著.漢字部首源流.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08:第17頁
  • 4.    思履.畫説漢字 講述漢字的前世今生 3 全綵珍藏版.北京:團結出版社,2017.04:567
  • 5.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0-07]
  • 6.    平水韻·四支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0-07]
  • 7.    李土生.土生説字 第1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08:127
  • 8.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747
  • 9.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第1169頁
  • 10.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縮印本 上[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8.01:第1033頁
  • 11.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3卷[M].北京:中國書店,2010.12:1344
  • 1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238
  • 13.    屍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0-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