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白鷺

鎖定
小白鷺是鸛形目鷺科白鷺屬鳥類, [10]  亦稱白鷺絲、白鷺。全身體羽頗似大、中白鷺。生殖期在枕部有長羽2枚,如雙辮狀;胸前亦簇生矛狀長羽,但沒有枕部冠翎長;背上蓑羽的先端均微向上捲曲;生殖期後,冠翎和蓑羽均脱落;眼黃色;嘴黑色,下嘴基部帶蒼白色;面部裸皮灰色;腳、腿黑色,趾上常雜有黃色。 [11] 
小白鷺主要分佈於非洲、歐洲和亞洲一帶。 [10]  在中國見於長江以南、江蘇沿海中部等地區以及台灣、廣東、海南,偶見於威海和北京。 [11]  棲息在沼澤、湖泊、海岸邊的淺灘以及水稻田等地。平時喜歡羣棲,多為小羣體,繁殖期集合成大羣體。白天尋覓食物, [11]  以魚、蝦、蟹和水生昆蟲等為食。 [10]  繁殖期為4—8月。 [12]  營巢於高大的樹上,少數在灌木上築巢。 [11]  每次產卵3—5枚,由雌雄輪流孵卵,大約經過23天孵化後雛鳥出殼。 [10] 
小白鷺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I;是中國三有保護鳥類。 [13] 
中文名
小白鷺
拉丁學名
Egretta garzetta
別    名
白鷺
白鷺鷥
白翎鷥
春鋤
雪客
外文名
Little Egret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鸛形目 [9] 
鷺科
白鷺屬
小白鷺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科
鷺亞科
亞    種
3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1766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5] 

小白鷺形態特徵

小白鷺
小白鷺(8張)
中型涉禽,體長52-68釐米。嘴、腳較長,黑色,趾黃綠色,頸甚長,全身白色。繁殖期枕部着生兩根狹長而軟的矛狀飾羽。背和前頸亦着生長的蓑羽。 [1]  眼瞼粉紅色。嘴、頸和腳均甚長,通體白色。
夏羽枕部着生兩條狹長而軟的矛狀羽,狀若頭後的兩條辮子;肩和背部着生羽枝分散的長形蓑羽,一直向後伸展至尾端;羽幹基部強硬,至羽端羽枝纖細分散;前頸下部也有長的矛狀飾羽,向下披至前胸。
冬羽全身亦為乳白色,但頭部冠羽,肩、背和前頸之蓑羽或矛狀飾羽均消失,僅個別前頸矛狀飾羽還殘留少許。
虹膜黃色,嘴黑色,眼先裸出部分夏季粉紅色,冬季黃綠色,脛和跗蹠黑綠色,趾黃綠色,爪黑色。 [2] 
大小量度:體重♂350-540克,♀330-525克;體長♂540-624毫米,♀535-687毫米;嘴峯♂72-91毫米,♀75-86毫米;翅♂260-290毫米,♀245-273毫米;尾♂83-103毫米,♀78-102毫米;跗蹠♂90-106毫米,♀89-102毫米。(注:♂雄性;♀雌性) [2] 

小白鷺棲息環境

小白鷺
小白鷺(5張)
喜稻田、河岸、沙灘、泥灘及沿海小溪流。常棲息於河川、海濱、沼澤地或水田中。通常出現於平地至低海拔之溪流、水田、魚塭、沼澤、河口、沙洲地帶,部分於冬季會南遷。 [2] 

小白鷺生活習性

遷徙:部分留鳥,部分遷徙。長江以北繁殖的種羣多為夏候鳥,秋季遷到長江以南越冬,春季於3月中下旬遷到北部繁殖地。長江以南繁殖的種羣多不遷徙,為留鳥,校園常見。 [3] 
習性:喜集羣,常呈3-5只或10餘隻的小羣活動於水邊淺水處。成散羣進食,常與其他種類混羣。有時飛越沿海淺水追捕獵物。晚上在棲息地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羣,白天則分散成小羣活動。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S”狀,長時間呆立不動,或漫步走動。不時伸長頸部,昂頭環顧四周,一有危險,就立即飛走。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飛行時頭往回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尾後,兩翅緩慢地鼓動飛翔。每日天亮後即成羣由棲息地飛往覓食地,遠者可達數十里,傍晚又結羣呈”V”字隊形飛至棲息地附近的水田和山坡小樹上休息,待結成大羣后再一起進入樹林和竹林中。晚上成羣棲息在小塊密林中高大樹木頂部,也常在宅旁或庭園樹林與竹林內棲息,有時也同夜鷺和牛背鷺一起棲息。性較大膽,不怕人。性羣棲,覓食時,常腳探入水中攪動後捕食驚嚇中之魚。繁殖前期有飛向較遠的湖泊、河川覓食習性。
食性:以各種小魚、黃鱔泥鰍水蛭蜻蜓幼蟲、螻蛄蟋蟀螞蟻蠐螬鞘翅目鱗翅目幼蟲、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穀物等植物性食物。白天覓食,晚上休息。常飛至離棲息地數里至數十里的水域岸邊淺水處涉水覓食,有時亦守候在一定地方等待食物和跟隨牛羣活動或在附近草地上覓食,偶爾也見棲息於牛背上和啄食牛身上的寄生蟲。
叫聲:於繁殖巢羣中發出呱呱叫聲,其餘時候寂靜無聲。 [2] 

小白鷺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分佈於長江以南各省,西至四川中部峨眉雅安、西昌、貴州、北達陝西南部、河南南部,南至雲南西雙版納廣西廣東福建海南島台灣,偶見於甘肅蘭州、山東威海北京
國外分佈:分佈於非洲歐洲南部和中部,往東到突厥斯坦小亞細亞伊朗中亞日本,往南到印度中南半島國家、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馬達加斯加南非開普省 [2] 

小白鷺繁殖方式

繁殖期3-7月。在進入繁殖前1個月已成對。通常結羣營巢於高大的樹上,甚至有多達200多對的白鷺和150對夜鷺同時在一棵大的黃桷樹上營巢 。巢距地高15-20米。營巢由雌雄鳥共同進行,雌鳥留在巢邊,雄鳥外出覓找巢材,運回後交雌鳥築巢,有時亦就近強佔同一樹上的喜鵲巢,將巢折掉來營建自己的巢。巢呈淺盤狀,結構較簡陋,由枯樹枝、草莖和草葉構成,亦有在蘆葦叢中地上和灌木上營巢的。每窩產卵3-6枚,通常間隔24或48小時產1枚卵。卵為卵圓形,也有呈橄欖形和長橢圓形的,灰藍色或藍綠色,大小為30-38毫米×42-53毫米,平均34毫米×48毫米,重25-32克,平均29克。雌雄親鳥輪流孵卵,以雌鳥孵卵時間較長,孵化期25天。雛鳥晚成性,出生時沒有羽毛,不能調節自己的體温,因此雌雄親鳥輪流抱窩,為雛鳥保温或遮蔭,共同育雛。 [2] 

小白鷺亞種分化

小白鷺3亞種
序號
中文名
學名
命名人及年代
1
小白鷺指名亞種
Egretta garzetta garzetta
Linnaeus,1766
2
小白鷺大洋洲亞種
Egretta garzetta nigripes
Temminck,1840
3
小白鷺印度洋亞種
Egretta garzetta dimorpha
Hartert,1914
以上資料來自: [4] 

小白鷺保護現狀

小白鷺保護級別

小白鷺種羣現狀

小白鷺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鷺類,數量較豐富,但近來種羣數量明顯下降。據1990年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的隆冬水鳥調查,1990年中國僅見到10183只,其中香港1966只,台灣7242只,大陸實際僅見到957只。1992年在中國見到15621只,其中香港1672只,台灣1084只,大陸1865只,種羣數量有所增加。在亞洲總的情況據1992年的調查,西亞為3208只,南亞31343只,東亞15667只,東南亞12543只,總計種羣數量為62761只。 [7] 

小白鷺面臨威脅

小白鷺物種受到濕地退化、農業排水(例如水稻種植和捕魚)、管理做法(例如水稻種植)、農業和工業生產(Kushlan、Hancock 2005)的污染而造成的威脅。該物種也容易受到禽流感的影響,因此可能會受到未來病毒爆發的威脅(Elliset 2004,Melvill、Shortridge 2006)。而且它以前曾因被狩獵而遭受過羽流貿易(儘管這不再是威脅)(Del Hoyo 1992,Kushlan、Hancock2005)。另外小白鷺印度洋亞種的築巢被馬達加斯加的村民毀壞(Langrand 1990)。 [5] 

小白鷺保護措施

在建立的人工島築巢場所,法國成功地吸引了小白鷺在該地區築巢(Hafner 2000)。意大利西北部的一項研究表明,應保護現有的築巢場所,並應積極管理飼養生境以保持適宜的生境特徵(Fasola、Alieri 1992),還建議建立一個新的築巢地點網絡,間隔4-10公里,與現有區域內無適當築巢地點的現有覓食生境有關(Fasola、Alieri 1992)。淡水生境需要可持續地管理。建立殖民地周圍的非侵入地帶。 [5]  飼養管理、繁殖與大白鷺相似。該鳥人工籠養較多,易人工飼養馴化。小白鷺冠翎具有較高的飾用價值,因過去任意獵取它的羽毛,使它幾乎瀕於絕種,現已禁獵,資源恢復較快。 [8] 
參考資料
  • 1.    朱志民.《江西省動植物誌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第112頁
  • 2.    白鷺  .中國數字科技館[引用日期2015-03-07]
  • 3.    曹壘,楊捷頻.校園觀鳥手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第32頁
  • 4.    Search  .BioLib - Search[引用日期2016-10-29]
  • 5.    Egretta garzetta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引用日期2016-10-29]
  • 6.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林業網[引用日期2018-05-04]
  • 7.    趙正階.中國鳥類志 上卷 非雀形目: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第109頁
  • 8.    施澤榮.中國籠鳥: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第85頁
  • 9.    方家選, 楊志欣, 梁新武.南陽中草藥名典[M]:三秦出版社,2004:828
  • 10.    張景烘,塗小榕編著,硬幣上的動物世界,廣東科技出版社,2011.03,第71頁
  • 11.    施澤榮主編,中國籠鳥,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02,第85頁
  • 12.    曹壘,楊捷頻主編,校園觀鳥手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3.09,第32頁
  • 13.    侯銀續著,安徽省鳥類分佈名錄與圖鑑 上,黃山書社,2019.03,第32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