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小淹鎮

鎖定
小淹鎮,隸屬於湖南益陽安化縣,地處安化縣東部,東與長塘鎮桃江縣馬跡塘鎮接壤,南與滔溪鎮相連,西與江南鎮交界,北與龍塘鄉冷市鎮羊角塘鎮為鄰。 [3]  區域面積177.07平方千米, [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小淹鎮常住人口為28547人。 [5] 
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安化縣,隸屬潭州長沙郡安化一都,元、明、清至民國時期隸屬未變。1984年,公社建制改為鄉。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小淹鎮、敷溪鄉併為小淹鎮。 [3]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小淹鎮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4] 
2019年,小淹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 
中文名
小淹鎮
行政區劃代碼
430923106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
地理位置
安化縣東部
面    積
177.07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小淹社區
電話區號
0737
郵政編碼
413515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8547 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陶澍陵墓
印心石屋
文瀾塔
車牌代碼
湘H

小淹鎮歷史沿革

宋熙寧五年(1072年),置安化縣,隸屬潭州長沙郡安化一都,元、明、清至民國時期隸屬未變。
1952年,屬安化第四區,後屬安化小淹區。
1958年,將敷溪、上馬、長樂、小淹4鄉合併成立小淹公社和小淹鎮。
1961年,按原合併時的鄉調整為4個公社。
1984年,公社建制改為鄉。
1986年,小淹鎮、小淹鄉合為小淹鎮。
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小淹鎮、敷溪鄉併為小淹鎮。 [3] 

小淹鎮行政區劃

小淹鎮區劃沿革

2008年,將44個村合併為18個村。
2011年末,小淹鎮設小淹、白沙溪、敷溪3個居民委員會,陶渤、石峯、長衝、幸福、百花、碧溪、楊思、苞芷園、百福、金雙、雙仙、老安、肖家、百足、白蓮、勝利、白沙、雙橋18個村民委員會。共10個居民小組、275個村民小組。 [3] 

小淹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小淹鎮轄3個社區、15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小淹社區。 [3] 
小淹鎮區劃詳情
敷溪社區
石峯村
雙仙村
百福村
小淹社區
苞芷園村
金雙村
幸福村
白沙溪社區
楊思村
肖家村
百花村
老安村
白蓮村
陶澍村
/
百足村
勝利村
碧溪村
/

小淹鎮地理環境

小淹鎮位置境域

小淹鎮地處安化縣東部,東與長塘鎮桃江縣馬跡塘鎮接壤,南與滔溪鎮相連,西與江南鎮交界,北與龍塘鄉冷市鎮羊角塘鎮為鄰。 [3]  區域面積177.07平方千米。 [2] 

小淹鎮地形地貌

小淹鎮境內大部分為中低山區,屬雪峯山山系,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山地佔80%,丘陵佔20%,境內最高峯位於百花村的百花寨,海拔890米,最低點苞芷園村海拔58米。 [3] 

小淹鎮氣候

小淹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3] 

小淹鎮水文

小淹鎮境內屬資江水系。資江自陶渤村西入境,敷溪社區東出境,由西向東,境內總長19千米,伊溪從幸福村入境,敷溪社區出境;碧溪發源於碧溪村,流經百福村,全長9千米;老安溪發源金雙村,流經雙仙村、老安村,全長16千米;白沙溪發源白蓮村,流經勝利村、白沙社區村,全長11千米。河流流域總面積180平方千米。河網密度0.4千米/平方千米。 [3] 

小淹鎮自然災害

小淹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旱災、冰雹、風災、冰凍災害等。2005年1月遭受雪災,受災人口2.6萬人,損壞房屋40棟,4000畝油菜等冬季作物受災,受災的南竹面積4萬畝,壓翻和折斷的南竹500萬根;受災的用材林達8萬畝,毀壞木材250萬根,約10000立方米。壓斷高、低壓電杆300根。造成直接經濟損失近2000萬元。 [3] 

小淹鎮自然資源

小淹鎮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石煤,地質儲量1億立方米,可採儲量為0.18億立方米。 [3] 

小淹鎮人口

2011年末,小淹鎮轄區總人口396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00人,城鎮化率19.7%,流動人口3000人。總人口中,男性20100人,佔50.8%,女性19500人,佔49.2%;14歲以下6336人,佔16%;15歲~64歲28116人,佔71%;65歲以上5148人,佔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2‰,人口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長率7.84‰。人口以漢族為主。 [3] 
2017年末,小淹鎮常住人口32019人。 [1] 
截至2019年末,小淹鎮户籍人口39241人。 [2] 
根據安化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小淹鎮常住人口為28547人,佔全縣常住人口的3.66%。 [5] 

小淹鎮經濟

小淹鎮綜述

2011年,小淹鎮財政總收入1690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56萬元。完成營業税210萬元,增值税805萬元,企業所得税386萬元,個人所得税16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0%、130%、110%、56%。人均財政收入426元,比上年增長44%。2011年財政支出14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90元。 [3] 
2019年,小淹鎮有工業企業35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個。 [2] 

小淹鎮農業

小淹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8萬畝,人均0.46畝;林地21萬畝,人均2.5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6500萬元;農業增加值1650萬元,佔生產總值的18.3%,糧食作物稻穀紅薯玉米為主,2011年糧食產量7859噸,人均200公斤,其中水稻6008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2011年蔬菜種植7314畝,產量1.2萬噸。油料作物種植13143畝,產量1086噸。 [3] 
2011年,小淹鎮生豬飼養量4.1萬頭,年末存欄2.9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0.9萬隻;牛飼養量1.2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家禽飼養量19.2萬羽,上市14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526噸,其中豬肉400噸,羊肉110噸,牛肉16噸,禽蛋65噸。畜牧業總產值126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9.3%。 [3] 
小淹鎮漁業可用於水產養殖水面1200公頃,已利用980公頃。2011年網箱養魚1000箱,產量740噸。水產品總產量751噸,總產值1746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26.8%。2011年人工造林22.3萬畝,其中用材林13.5萬畝,經濟林53113畝,竹林2830畝。活立木積蓄量80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85%。名貴樹木有21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植物3種:南方紅豆杉、銀杏和伯樂樹。 [3] 

小淹鎮工業

小淹鎮工業以黑茶加工、竹產品加工、包裝印刷為主,有“中國黑茶第一鎮”的美稱。2011年工業總產值2.5億元,比上年增長50%,工業增加值7500萬元,佔生產總值的27.8%。有工業企業107個。 [3] 

小淹鎮商業

2011年,小淹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6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集市貿易成交額8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共有商業網點620個。 [3] 

小淹鎮金融

2011年,小淹鎮境內有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融機構3家,營業點4處。 [3]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化縣小淹鎮營業所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安化縣小淹鎮營業所

小淹鎮社會事業

小淹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小淹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700人,專任教師42人;小學13所,在校生1920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863人,專任教師6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學生562人,專任教師26人。 [3] 
安化縣小淹鎮中學

小淹鎮文體事業

1991年,小淹鎮開通有線電視,2007年增至27頻道的27套節目,2011年末有有線電視用户8760户,電視統合覆蓋率90%。 [3] 
2011年末,小淹鎮有鎮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764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6個,總建築面積320平方米,共藏書3.5萬冊。文化行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3人。 [3] 
2011年末,小淹鎮有體育社團11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1人,3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佔常住人口的25%。 [3] 

小淹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小淹鎮有衞生院1所,綜合門診部1個,村衞生室21所。病牀8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2張,專業衞生人員70人,其中執業醫師33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1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專業衞生人員1.8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0.4人。2011年診療4.2萬人次。住院病人手術367台次,出院病人4295人次,病牀使用率98%。 [3] 
小淹鎮中心衞生院 小淹鎮中心衞生院
2011年,小淹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4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6萬人,參合率80%,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實際住院補償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0.3‰、0.2‰、0.1‰,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95%,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 [3] 

小淹鎮社會保障

2011年,小淹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06户,人數536人,支出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0.3%,城市醫療救助2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58人次,共支出15萬元,比上年增長17%,城市生活無着人員救助107人次,支出2.14萬元,比上年增長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14户,人數949人,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14%,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支出2萬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80人,支出42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醫療救助213人次,城鄉臨時救助35人次,支出3.5萬元,比上年增長15%,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58人,撫卹事業費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14%。社會福利費開支16.8萬元,比上年增長12%。社會福利單位2個,有牀位25張。 [3] 

小淹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小淹鎮有郵政局1處,代辦所3處,投遞點3個,投遞線路單程總長47千米,村通郵率100%,徵訂報紙2160份,雜誌310冊。有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户7926户,電話普及率95%,移動電話用户16782户,比上年增加1230户,移動電話普及率47%。 [3]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益陽市安化縣分公司小淹營業部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湖南有限公司益陽市安化縣分公司小淹營業部
  • 能源
2011年末,小淹鎮有變電站1座。主變1台,35千伏安。架設10千伏以上線路1條,線路長22千米,6~10千伏線路6條,線路長293千米。 [3] 
  • 給排水
2011年末,小淹鎮有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生產能力2.5萬噸/月,年工業用水2萬噸,生活用水22萬噸,年人均生活用水28噸,排水管道10.8千米。 [3] 

小淹鎮交通運輸

小淹鎮境內水陸交通便利,省道S308線過境,境內長30千米,村級公路18條,總長206千米。有1個汽車站,日均發送32輛客車,日客運量900人次。 2011年末,鎮區規劃面積2.5平方千米,己建城區面積1.5平方千米。共有街道4條,街道總長10.1千米。人均擁有道路0.45米,街道硬化4條,道路鋪張面積5.8萬平方米,人均1.42平方米。 [3] 

小淹鎮歷史文化

小淹鎮地名由來

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趙旳由邵陵徵諧京師時,舟行抵過此,因水漲而淹留竟日,故名小淹。 [3] 

小淹鎮歷史名人

  • 陶澍
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子云,號雲汀、髯樵。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編修,後升御史,曾先後調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撫。道光十年(1830),任兩江總督,後加太子少保,任內督辦海運,剔除鹽政積弊,興修水利,倡導經世致用,並設義倉以救荒年。道光十九年(1839),病逝於兩江督署,贈太子太保銜,諡號“文毅”,入祀賢良祠。有《印心石屋詩抄》、《蜀輶日記》、《陶文毅公全集》等。
陶澍 陶澍
  • 彭先澤
彭先澤(1902~1951),字孟津,沙灣人。早年留學日本學習農業。他創辦的安化第一個黑磚茶廠(現白沙溪茶廠的前身)打破了晉、陝茶商“非涇水不能壓磚”的壟斷局面,結束安化黑茶由茶商運往陝西壓制茶磚的歷史,是中國黑茶進行系統理論總結的第一人。
  • 彭國鈞
彭國鈞(1877~1952),原名深梁,號賢訪、潛舫、泉航,後更號全方當代傑出教育家,曾創辦長郡中學。1898年彭國鈞考取秀才,在鄉授徒兩年後入長沙嶽麓書院。在新學影響下,彭國鈞放棄科舉,考入明德學堂速成師範第一班。1905年任教修業,不久加入同盟會,1908年任修業校長。1912年創辦長郡中學,1913年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1917年教育部以彭國鈞辦理修業、長郡兩校卓有成效,授予三等獎章。1946年湖南省政府呈准教育部,評彭國鈞、曹典球、何炳麟、曾約農、黃士衡五人為教育家,尊為湖南教育界五老,各贈羊裘、手杖。

小淹鎮文物古蹟

陶澍陵園位於陶澍村,1839年動工,1840年竣工。陵園佔地面積7560平方米,由朝庭撥款修建,左宗棠曾親自參與了陵園的規劃和督修,併為其撰寫墓誌銘。整個陵園共由牌坊、墓道、夫妻墓冢、享堂、御碑亭五部分組成。
印心石屋:清道光十五年,陶澍因政績卓著,被召入京覲見。道光帝詳細詢問了陶澍家世。陶澍向道光帝描述了其家位於“洞庭西南,資水之濱……潭心有石方正若印,名曰印心石。”幼年時隨其父“結屋讀書其上”等情形。道光帝聽了很感興趣,隨即書大小兩方‘印心石屋’匾額以賜。
陶澍官邸存於安化縣第三中學。總督府基本保留原貌,太保第、鄉賢祠、賜書樓、石雕龍鳳門、雙玉飄香、引水石渠等隱約可見。
文瀾塔位於資江石門潭北岸,1836年由陶澍回鄉捐資所建。塔高21米,八方七層,四至七層塔角銅鈴32個,風吹鈴響,似仙女奏樂。古塔點綴在高山峽谷之中,青山綠水之間,氣勢雄偉,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公搶印:石門潭南北兩岸有蝦公形、雞公形、蜈蚣形三條龍脈,其中蝦公形山與藿草灘相連。雞公、蜈蚣隔江相望,爭搶石印,比勢不讓。蝦公見機而行,從藿草灘順水而下,搶得了石印,故陶澍應運而生。

小淹鎮地方特產

  • 安化黑茶
小淹是安化黑茶的發源地,苞芷園村是小淹的一張歷史名片。據安徽農學院教材《製茶學》載:“安化黑茶最早產於苞芷園。”有資料説,採製安化黑茶的茶行,最初設在敷溪附近的雲盤裏苞芷園、丁家灣一帶,後移到小淹附近的馬家坪及白沙溪口,清道光、咸豐年後發展到資水沿岸的江南、唐家觀、黃沙坪、東坪等地。至今苞芷園遺存有一塊立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的茶葉禁碑,記錄了當時苞芷園一帶茶葉生產的概況,針對商販私販茶葉、摻雜使假、短斤少兩等行為設立八條禁規以除流弊。
  • 竹製品
小淹片區的楠竹和敷溪片區的麻竹名聲遠播國內外,老安村劉海清種竹法受到湖南省林業廳全省推廣,劉海清被評為勞動模範。1998年在安吉舉行的中國竹文化節上,老安村報送的楠竹被評為中國“竹王”,小淹所產毛竹被運往壽光等地,作為大棚蔬菜棚架材料。建玲竹業在興盛時期所生產的竹木複合地板在全國同類產品中排前三名。敷溪社區有家庭式竹器作坊若干家,其所制竹木工藝品(竹籃、竹椅、竹牀等傢俱),行銷全國各地。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62頁.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第371頁.
  • 3.    湖南省民政廳主編;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687-689.
  • 4.    小淹鎮2021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11-29]
  • 5.    安化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1](第二號)  .安化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