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宜政村

鎖定
宜政村隸屬於雲南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地處鎮南邊,距長湖鎮政府所在地5.5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距縣城24公里,交通方便。東鄰海邑,南鄰海宜,西鄰舍色,北鄰維則。轄老寨、阿着底、大海子3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户473户,鄉村人口1913人,其中農業人口1913人,勞動力117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102人。全村國土面積37.26平方公里,海拔1,922.00米,年平均氣温13.80 ℃,年降水量1050.2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煙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7,102.50畝,人均耕地3.72畝,林地30,257.5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75.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3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中文名
宜政村
別    名
宜政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石林彝族自治縣長湖鎮
地理位置
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縣零二一縣道
面    積
37.26 km²
政府駐地
長湖鎮
電話區號
0871
郵政編碼
652203
人口數量
農户473户,鄉村人口1913人,其中農業人口1913人

宜政村農村經濟

農村種植業 農村種植業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75.1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78.13萬元,佔總收入的85.67;畜牧業收入116.5萬元,佔總收入的8.47%(其中,年內出欄肉1926頭,肉牛155頭,肉羊1461頭);漁業收入0.39萬元,佔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2萬元,佔總收入的0.14%;第二、三產業收入70.32萬元,佔總收入的5.11%;工資性收入5.21萬元;其他收入1.61萬元,佔總收入的0.12%。農民人均純收入253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5.21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佔勞動力的0.93%),在省內務工5人,省外6人。 [1] 

宜政村基礎設施

太陽能 太陽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五通(即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473户通自來水 。有473户通電,有372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473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78.65%和100%);安裝固定電話和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04户。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柏油;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集貿市場23.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輛,農用運輸車8輛,拖拉機352輛,摩托車10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19.7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67.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4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254户;裝有太陽能農户67户;建有小水窖181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户254户。全村有3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通電、通路、電視、通電話。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90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15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229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2] 

宜政村人口衞生

衞生所 衞生所
該村現有農户473户,共鄉村人口1913人,其中男性968人,女性945人。其中農業人口1913 人,勞動力117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 彝族1499人,漢族414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80人,參合率98.27%;享受低保7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衞生院,衞生所面積為75平方米,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鎮衞生院5.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8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7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個,人畜混居的農户179户。 [3] 

宜政村文化教育

圖書館 圖書館
該村建有小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9467.14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49人,距鎮中學5.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20人,其中小學生234人,中學生86人。
全村業餘文娛宣傳隊6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4] 

宜政村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村務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50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964.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年末集體總收入4.3萬元,有固定資產133.12萬元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併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等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烤煙種植面積及收購合同、農業生產資源增支綜合補貼等。 [5] 

宜政村發展重點

宜政村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難;
二、科技培訓工作還要加強;
三、集體經濟薄弱無力搞好公益事業建設。 [6] 

宜政村發展思路和重點

一、經濟林果以核桃水果蘋果為主,畜牧業以温氏養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
二、尋找適合本地發展的產業項目,發展定單農業和無公害蔬菜;
三、加強科技培訓,提高村民科技意識和技能,走科技致富之路;
四、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契機,爭取建設項目,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文明整潔的新農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