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煙形態特徵
編輯烤煙相關信息
編輯西峯煙葉產品外觀色澤桔黃,燃燒性能好,出絲率高,在全國煙葉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我區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試種烤煙以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烤煙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烤煙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有了較為嫺熟的生產技能,生產出的煙葉已成為捲煙工業的優質填充料,在一些煙廠享有較高的聲譽,煙葉銷路順暢,供不應求。集種植、加工、貯存、包裝、運輸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已形成。
[2]
烤煙(3張)
烤煙質量特徵
編輯烤煙地理分佈
編輯我國烤煙生產主要集中在雲南、河南、貴州、山東等省。
烤煙調製方法
編輯烤煙原產於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因此也稱為弗吉尼亞煙草,是將生長成熟的煙葉置於設有熱氣管道的烤房中,給以適宜的温、濕度條件,使煙葉內成分進行生物化學變化,待煙葉變黃後烘乾。因此,烤煙又稱火管烤煙,是捲煙工業的主要原料。
烤煙烤煙育苗
編輯烤煙直播栽培
第一步,提前一個半月整理煙地、開廂,沿壟底中心線條施基肥,然後起壟,並等雨水補充壟體水分至土壤墒情充足。
第二步,雨止後打孔,往孔穴內施入拌有防地下害蟲藥劑的草木灰。
第三步,在孔穴中播種,每孔播1粒,隨後往小孔內噴施移栽靈藥劑至草木灰和包衣種子吸水濕潤,蓋上地膜。
第四步,待種子萌發出苗並長至二葉一心時在膜上破孔,當煙苗到20cm高時,再次施肥,肥料施入煙株根部孔中,用土填滿孔,至煙株長至50cm高後揭膜培土,防治病蟲害,及時打頂抹芽,成熟後及時採收烘烤。
[6]
烤煙漂浮育苗
我國自九十年代後期開始研究漂浮育苗,進入二十世紀漂浮育苗面積逐步推廣,併成為佔統治地位的育苗方式。漂浮育苗具有育苗效率高,節約育苗用地,減少育苗用工,減少病害發生等優點,深受煙農歡迎。我國各地都在探索不同的育苗方法,如濕潤育苗法。漂浮育苗上主要是圍繞減少草炭的消耗和降低成本方面。如:半基質育苗法、砂培育苗法。但這些在操作上都無法代替主流漂浮育苗法。預計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漂浮育苗仍將是我國烤煙育苗的主要育苗方法。
[6]
煙草漂浮育苗是一項可規模化、專業化、商品化進行育苗生產的現代育苗技術,關鍵技術多,工序複雜,管理要求高,關鍵細節難掌握,如果操作不到位,所育出的漂浮苗素質低,抗逆性差,煙苗帶病,影響煙葉生產。要培育出健壯煙苗,需重點把握好四個關鍵:
一是全程嚴格消毒;
二是科學調控網、肥水及温度;
三是適時適度剪葉煉苗;
四是加強病蟲防控。
煙苗出苗後,隨着氣温不斷升高,煙苗生長較快,強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因此,要以培育壯苗為重點,強化肥水、温温度等五個方面的管理。
強化水肥管理。池水管理,原則是“先淺後深”。播種後,氣温較低,池水深度應控制在5釐米左右。待到大十字期後,隨着氣温升高,池水應逐漸加深到10~15釐米。肥料管理,原則是“先少後多”。第一次施肥在第一片真葉出現時,施肥以盤計算,每盤25克。必須將營養液肥先溶解,再分次混勻施入池水中;第二次施肥在第三片真葉出現時進行,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與第一次相同,池水深度10~15釐米;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施肥後15天左右,此時,煙苗一般會出現明顯的缺肥現象,施肥量以20克為宜。施肥應靈活掌握,根據葉色深淺,適量追肥。
強化温濕度管理。種子萌發期適宜温度為25℃~28℃,生長適宜温度為20℃~25℃。做到不能高於或低於下限温度和上線温度。要注意觀察温度計,及時進行保温和降温管理,通風一般在中午棚內温度高於28℃時進行,下午要關棚保温;温度驟降時要蓋嚴棚膜及遮陽網,並加蓋覆蓋物進行保温。第二次剪葉後小棚要揭開棚膜,逐漸揭去遮陽網,大、中棚打開通風門窗,讓煙苗逐步適應外界環境,達到煉苗目的。因天氣變化異常,要靈活控制温濕度管理。
[6]
強化間苗、定苗和剪葉管理。當煙苗長到小十字期時就要進行間苗了,間苗能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煙苗的整齊度。間苗前操作人員要備齊消毒設施和器具,及時對一切能接觸煙苗的物體進行消毒。間苗時先將病苗、弱苗間除,然後用多餘的健壯煙苗補齊空穴,保證每個孔穴有1株煙苗;剪葉要適時剪葉進行,調節煙苗根系與莖葉生長的關係。剪葉前的消毒措施把關要嚴,消毒要到位。第一次剪葉在煙苗長至5片真葉時進行,將長勢過快的煙苗減去1/2,目的是“控大促小”,促使煙苗生長整齊一致。以後每隔6~7天剪葉一次,剪葉3~5次,保證煙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協調生長。刮根用竹片將生長出底孔的根系颳去,提高莖稈韌性和促進根系發育。每次剪下的葉片、根殘體要清理乾淨,煙葉前和剪葉後要及時噴打農藥,及時進行毒消處理。
強化鍛苗管理。當煙苗進入成苗期後,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加滿池水,斷肥鍛苗。將小棚上的棚膜揭開,大、中棚打開門窗,使成苗期苗色成正綠至淺綠色。葉色濃綠的育苗池要更換池水,保障提高壯苗率。
強化病蟲害防治管理。病蟲害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消除病原,控制發病條件為主開展防治。必須作好育苗場地、育苗棚、基質、育苗盤等環節的消毒工作,一旦發現病原中心要及時清除,同時噴施防治藥劑,以防蔓延。
苗期容易發生的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黑脛病、炭疽病、普通花葉病等,可選用百菌清、敵克松、退菌特、代森鋅等進行防治,根據説明書適量用藥。危害煙苗的害蟲主要有蚜蟲、蛞蝓、潛葉蠅等,可用敵百蟲、萬靈、抗蚜威等進行防治,根據説明書適量用藥。要嚴格控制營養液中磷肥濃度,嚴格對育苗盤、基質、池水消毒,規範裝盤操作,加強通風透光,降低藻類危害。出現藻類時噴施硫酸銅殺藻。嚴格控制營養液的養分濃度可避免鹽害。對已產生鹽害的煙苗要噴水淋洗或用換池水的辦法消除。
烤煙病蟲害防治
編輯為了保證煙株正常生長成熟,在試驗開始前應提前搞好栽培土的配置和消毒,在全生育階段要注意病蟲害防治,儘量把病蟲害扼殺在萌芽階段。在煙苗移栽前,給煙苗噴灑“病毒快克”之類的消毒藥品,並且給栽培土窩穴噴灑“敵克松”,防止後期發病;移栽後應該立即給幼苗灌“地虎土蠶清”溶液,以防地虎土蠶咬斷幼苗根系。
[7]
烤煙意義
編輯烤煙種植業,作為省時省力、經濟效益回收快而可靠的“短平快”熱門行業,在幅圓遼闊的我國許多農村,都適宜種植和發展,尤其在地處內陸、海陸空交通條件極為匱乏的祖國西南極邊——雲南省內的民族山區,實踐表明“它已經成為了眾多煙農樂於接受的一項可持續發展產業”,對於鞏固和振興廣大邊窮民族地方的“三農”經濟,優化其社會經濟形態,發揮了明顯的功能和作用。
[8]
烤煙提高質量
編輯烤煙改善土壤
土壤條件是優質煙系統工程的基礎,是影響煙葉質量的首要環境因素。因此,我們應該從有利於增加煙農收入、有利於改善煙葉質量、有利於充分利用自然優勢、有利於煙區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突出煙田土壤改良技術,減少不利的生態條件對煙葉產質和效益的影響。堅持現代有機煙草農業發展方向煙田合理施用優質、高效有機肥,推行綠肥掩青,實行秸杆還田,培育生產優質煙葉的土壤環境,為烤煙生長提供有利土壤環境,為現代煙草農業發展夯實基礎,近而為提高煙葉品質提供保障。
建立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輪作是作物種植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對土地用養結合,增加煙葉和作物產量,提高煙葉品質的有效措施。建立以煙為主的耕作制度,科學合理安排輪作週期中的作物種類和種植順序;使煙葉生產逐步步入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軌道。體現出“以煙為主,均衡發展;用養結合,培肥地力;淨化土壤,減少病害;以煙養煙,持續發展”。
增施生物有機肥和腐熟農家肥。生物有機肥料是有機固體廢棄物(包括有機垃圾、秸稈、人、畜、禽糞便、餅粕、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經微生物發酵、除臭和完全腐熟後製作而成的有機肥料。富含多種功能性微生物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可間接的起到殺害蛔蟲卵、根線蟲的效果,對作物生長起到營養、調理和保健作用,讓土地吸收有機質發揮更大的效用。
[9]
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秸稈還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飼料的秸稈(玉米秸稈、高粱秸稈等)直接或堆積腐熟後施入土壤中的一種方法。作物秸稈是有機肥料中的重要資源,秸稈還田對保證農業持續增長,提高土壤肥力,維持土壤有機質的平衡,補充土壤鉀素,提高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優化農田生態環境,減少土壤水的地面蒸發,保持耕層蓄水量,緩解降雨時地表徑流對土壤的沖刷,有利於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和抗旱減災等具有重要意義。
[9]
發展苕子綠肥壓青。實踐證明綠肥是一種很好的有機肥料。合理的施用,在增加肥源,減少煙農投入成本,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煙葉產量和品質等方面具有明顯的效果。綠肥養分齊全,含有氮、磷、鉀等農作物所需養分和有機質,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一種生物有機肥料,是提高作物產量、改善品質、維持地力的關鍵,也是發展畜牧業的優質飼料。
[9]
烤煙改進農藝措施
平衡施肥。氮肥過高是造成烤煙上部葉煙鹼含量高、可用性差的主要原因,尤其打頂后土壤繼續保持較高的供氮量。因此控制土壤後期供氮量對提高烤煙上部葉質量至關重要。其次,氮肥形態對上部葉可用性產生直接影響,硝態氮能在成熟期控制氮素供應和抑制後期氮素過多造成煙鹼大量合成。磷、鉀肥及中微量元素平衡適用對提高烤煙上部葉質量和可用性同樣不可忽視。磷肥不但能促進煙株早發快長,適時落黃還能增加上部煙葉烤後還原糖含量,降低煙澱粉含量,改善煙葉的香吃味等。鉀水平的提高能夠有效促進烤煙上部葉充分成熟、物質轉化和幹物質積累,降低有害成分,使糖鹼比適中,提高香煙品質。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土壤肥力、烤煙品種和生態環境制定配方施肥方案,平衡施肥、精準施肥是提高烤煙上部葉可用性的保證。
[10]
合理栽培和科學打頂留葉。合理的種植密度能改善煙株光照條件,促進各部位煙葉碳氮代謝協調發展,是產生優質上部葉的基礎。種植密度太小,總有效葉偏少,分配給單株煙株的養分過多,造成上部葉偏厚,煙鹼偏高。行距110-120 cm,株距50-55 cm,移栽1100-1200株/667m2,上部葉煙鹼含量適宜。留葉數關係物質的分配和利用,與煙葉煙鹼含量呈顯著負相關。適當增加留葉數和延遲打頂可降低上部葉煙鹼含量,提高糖鹼比。在生產上,根據土壤肥力、施肥水平及煙株長勢長相確定留葉數和打頂時期,既要防止打頂過早留葉過少,上部煙葉過大而形成“傘型”煙株,又要防止打頂過遲留葉過多,上部葉營養不足而形成“塔型”煙株,宜以“腰鼓型”煙株為宜。正常水肥條件下,單株留葉為16-18片為宜,現蕾時或第一朵中心花開放時打頂;低肥條件適當減少留葉數和提前打頂,並配合適用葉面肥;高肥條件適當增加留葉數和延遲打頂。
[10]
科學實驗表明:打頂過早或過晚都會使煙葉總生物鹼和總氮量增加,會使捲煙煙氣中的焦油含量和總生物鹼增多;而留葉數影響物質的分配和利用,與煙鹼含量呈顯著的負相關。因此,生產上我們要根據不同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確定合理的打頂時間和留葉數,以保證頂葉能夠充分開片,生產上可採取二次打頂方法,適當多留葉,以稀釋上部較高的幹物質含量,降低煙鹼和焦油含量,解決上部葉過厚問題,提高煙葉可用性。在合理留葉情況下,下決心解決存在的成熟度不夠問題,針對不同品質、不同部位,按照不同的成熟標準,適熟採收。
提高成熟度。煙葉田間成熟度與烤煙上部葉品質密切相關,隨着上部葉成熟度的提高,上部葉結構更為疏鬆,總糖和還原糖含量增加明顯,香氣質和香氣量增加,煙鹼逐步分解。上部葉的採收時期為煙葉主色調呈黃色、葉面有明顯成熟斑、主脈變白髮亮時。欠熟的上部葉烘烤後葉片較厚,僵硬,且在烤制過程中易出現烤青、烤黑等現象,導致上部葉品質和可用性嚴重降低。
[10]
烤煙優化栽培技術
優化栽培技術,全面落實提高煙葉可用性的農業技術措施。
選育推廣低焦油鉀高效型烤煙品種。國際上已通過各種育種途徑培育出了一些焦油釋放量較低的烤煙品種,並已在生產上推廣。我們應在保持原有煙葉質量和風格基礎上,以降低煙葉焦油量、煙鹼量,提高含鉀量和安全性為主攻目標,篩選培育和種植含鉀量高、焦油和煙鹼含量低的煙草新品種。
大力推廣平衡施肥技術,努力改進煙葉內在品質。施肥是煙葉生產的核心技術,施肥水平直接影響着煙葉的質量。在施肥上要注意增施餅肥、生物有機肥、平衡N、P、K營養,還要增施鋅、硼、銅等微量元素,以協調土壤營養。同時,在煙區要從大農業入手,嚴格控制含氯肥料的施用,特別對煙葉前作要禁止使用含氯複合肥。另外,為了提高煙葉含鉀量和鉀肥的利用率。生產上可採取合理分次施鉀,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和保持適宜的土壤含水量,以減少鉀的固定。通過提高煙葉含鉀量,以降低煙氣中焦油量和煙鹼量,從而提高煙葉的可用性。
烤煙科學烘烤
編輯烤煙烤前準備
檢查烤房及設備,按1.33 hm2大田配套一座卧式密集烤房,檢查烤房門窗有無跑風漏氣,風機運轉是否正常,控制器顯示是否正常。準備烘烤用煤,500~700 kg/炕;配備烤煙竿,290~360 竿/炕。
[11]
烤煙分類編竿
分類綁竿,做到同熟同竿,扣距均勻,數量適當,120~180片/竿,相鄰2個煙竿之間中心距離為8~10 cm。葉片大,含水量高的煙葉綁煙時宜略稀,每束2片。葉片小,含水量低的煙葉綁煙時稍密,束距2.5~2.8 cm。綁杆兩端各留5 cm,綁竿時葉背相靠,葉柄對齊。避免擠壓、摩擦、日曬。
[11]
烤煙分類裝炕
裝煙要求同品種、同部位、同成熟度、同層竿距均勻、做到“密、滿、勻”。氣流上升式烤房應將成熟度好的煙葉裝下層,適熟煙葉裝中層,成熟度稍欠的煙葉裝上層;氣流下降式烤房則相反。
烤煙烘烤技術
烤煙“三段五步式”烘烤工藝。烘烤技術要點,高温高濕變黃,低温低濕定色。高温充分變黃,緩慢升温定色,重視濕球温度,降低幹筋温度。
第一階段(變黃階段)。第1步(變葉温度):適時開始點火,2 h升至36℃,保濕變黃,穩温4 h,葉尖變黃後,2 h升至38℃,濕球温度保持38℃,穩温20 h,頂棚煙葉變黃50%~60%,葉片變軟,開始凋萎。此期風機設置為自控狀態,風速為低速,未排濕。通過2h過渡期升至40℃。第2步(凋萎温度):在40℃穩温12 h,濕球温度設定37℃,風速變為中速,開始小排濕;頂棚煙葉變黃70%~80%,煙葉黃片青筋、凋萎塌架。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2℃。在42℃穩温12 h,濕球温度設定37℃;風速變為高速,加強排濕;頂棚煙葉變黃80%~90%後,主脈發軟,略有勾尖卷邊。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4℃。
第二階段(定色階段)。第3步(變筋温度):在44℃穩温6 h,濕球温度設定37℃;風速仍為高速,加強通風排濕;上棚煙葉幹1/3,下棚煙葉勾尖卷邊。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6℃。在46℃穩温8 h,濕球温度設定37℃,穩温穩濕,慢升温。通過2 h過渡期升至48℃。在48℃穩温6 h,濕球温度設定37℃,全爐黃片黃筋,乾片1/2,達到小卷筒。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0℃。第4步(烤香温度):在50℃穩温4 h,濕球温度設定39℃,穩温穩濕,風速仍為高速,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2℃。在52℃穩温4 h,濕球温度設定39℃,通過2 h過渡期升至54℃。在54℃穩温8 h,濕球温度設定39℃,全爐葉片全乾,達到大卷筒;此階段共用20 h。
第三階段(幹筋階段)。第5步(限温幹筋):以1℃/h過渡期升至63℃保温,少數煙葉主脈3~5 cm未乾時;再以1℃/h過渡期升至65℃,穩温12 h,風速變為中速,濕球温度設定41℃,自60℃後逐漸關小進風口和排濕口,穩温穩濕直至煙葉全部幹筋;此階段共用24 h。
烘烤操作注意點。
一是變黃階段:對於含水量小、葉片厚、內含物質充足的煙葉,在變黃階段,要高温變黃,幹球達到38℃以上,必須延長保濕變黃時間,確保煙葉變黃變軟。在濕度偏小時,要在36℃以前在地上潑水增濕。
二是定色階段:主攻烤熟、烤香、縮小色差。加大燒火,加強排濕,穩濕球,緩慢升温。定色後期(53~54℃)要延長時間促進煙葉致香物質形成。
烤煙烤煙型捲煙
編輯烤煙型捲煙(VirginiaTypeCigarete):煙氣中具有明顯烤煙香氣的捲煙。
與之相對的是混合型捲煙(BlendedTypeCigarete):煙氣中具有烤煙和晾曬煙混合均勻協調一致香氣的捲煙。
烤煙香氣分型
編輯烤煙國內
濃香型。具有烤煙本身特有的濃郁香氣,煙味較淡,吸味乾淨,地方性雜氣輕至較重,勁頭適中。
清香型。具有與一般烤煙香氣不同的清香香氣,煙味較淡,吸味舒適,地方性雜氣輕至較輕,勁頭適中至稍大。
中間香型。介於清香與濃香之間的特徵香氣,吸味乾淨,煙味濃度較淡至較濃,地方性雜氣較重,勁頭柔和至較大。
雲南烤煙具有較好的品質,幽雅的香氣,普遍好於國內其他地區的烤煙,受到全國大部分地區消費者的歡迎。而隨着捲煙焦油量的大幅度降低,煙香味不足,故煙味濃郁的煙葉又得到了普遍的需求,上述3種香型的劃分逐漸失去了意義。
[4]
烤煙國際
國際上根據烤煙在捲煙配方中所起到的作用而進行分型。
香味型。又稱為主料煙。在捲煙配方中提供基礎的香氣和吃味,具有較高濃度的香味和一定的勁頭。
烤煙各產區煙質
編輯雲南烤煙。香氣屬於清香型,吸味乾淨微有甜味,煙氣濃度較淡,微有地方性雜氣,勁頭中到稍大,燃燒性強,煙灰色白。
福建烤煙。香氣屬於清香型。同雲南煙相比,其刺激性較小,燃燒性中等,煙灰色稍黑。
河南烤煙。香氣屬於濃香型,吸味乾淨,煙味較濃,微有地方性雜氣,有刺激性,燃燒性強,煙灰色灰白。
安徽烤煙。香氣屬於濃香型,吸味較乾淨,地方性雜氣較輕,勁頭中等,有刺激性,燃燒性強,煙灰色灰白。
湖南烤煙。香氣屬於濃香型,吸味較乾淨,煙味較好,微有地方性雜氣,勁頭中等,有刺激性,燃燒性強,煙灰色白。
廣西烤煙。香氣屬於濃香型,吸味較乾淨,煙味較濃,有地方性雜氣較重,勁頭中等,有刺激性,燃燒性強,煙灰色灰白。
貴州烤煙。香氣屬於中間香型,吸味乾淨,煙味重,地方性雜氣較重,勁頭較弱,微有刺激性,燃燒性強,煙灰色白。
- 參考資料
-
- 1. 煙草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西峯烤煙(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印象慶陽網[引用日期2015-08-20]
- 3. 貴州道真發展烤煙產業 .中國經濟網[引用日期2015-08-20]
- 4. 許建營.煙草工藝與調香技術.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7
- 5. 烤煙分級. 輕工業部煙草工業科學研究所《烤煙分級》編寫小組 .[M].輕工業出版社.1984
- 6. 烤煙直播栽培技術要點 .雲南省圖書館[引用日期2015-08-14]
- 7. 烤煙灌溉試驗研究 .超星[引用日期2019-03-18]
- 8. 雲南省元江縣發展烤煙產業復興“文化之鄉”的調查報告 .煙草在線[引用日期2015-08-14]
- 9. 植煙土壤改良與現代煙草農業發展 .煙草在線[引用日期2015-08-19]
- 10. 淺談提高烤煙上部葉的可用性技術 .煙草在線專稿[引用日期2015-08-19]
- 11. 烤煙的成熟採收及烘烤 .超星[引用日期2019-03-1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