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定淮門

鎖定
定淮門是南京明城牆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門之一,初名馬鞍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定淮門大街東端,外秦淮河東岸,坐東朝西。
定淮門為單孔城門,有一座門券,高約8米,寬約6米,城門外側有一層石質拱券,其上是城磚拱券。門外是三汊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
定淮門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因臨近城內的馬鞍山而命名為馬鞍門。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發生水患,為求秦淮安定,馬鞍門易名為定淮門,並置千户所。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於外秦淮河河道淤積,定淮門隨之停止使用。1958年,席捲全國的拆城運動波及南京,定淮門被拆除,地名沿用。
中文名
定淮門
地理位置
南京市鼓樓區定淮門大街東端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始建年代
明朝洪武初年
拆除時間
1958年

定淮門歷史沿革

明朝洪武初年,定淮門始建,初名馬鞍門。
明朝洪武七年(1374年),秦淮河發生水患,為求秦淮安定,馬鞍門易名為定淮門,並置千户所。
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於外秦淮河河道淤積,定淮門隨之停止使用。
1954年,時任南京市市長惠浴宇要求南京市工務局開通定淮門、鍾阜門等四座城門。當時,定淮門損壞程度非常嚴重,多處城磚脱落,南京市城建局因此認為定淮門無保留價值,建議拆除。
1958年,定淮門被南京市人民政府拆除,地名沿用。
2015年9月2日,因模範西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發現定淮門遺址。從定淮門大橋東側至古平崗一段,考古現場緊挨着定淮門大橋東側的一小段,呈東西方向。考古現場可以看到有一條壘砌較為完整,磚頭的尺寸和現有的明城牆上的磚一致,南北走向。另外還有一些大塊的鵝卵石。在這段考古工地的南邊,就是定淮門北端處登城入口。不管是從地理位置,還是從現場工地來看,都應該是定淮門城牆台基,城門原本就在這個位置上面。 [1] 

定淮門佈局構造

定淮門位於清涼門以北,在古平崗西頭。定淮門為單孔城門,有一座門券,高約8米,寬約6米,城門外側有一層石質拱券,其上是城磚拱券。門外是三汊河河口,秦淮河流此入江。

定淮門傳説軼事

  • 龍江寶船廠
馬鞍門改名為定淮門後不久,直隸(今江蘇、安徽和上海)、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六省船廠全部遷來此處,組建成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皇家造船廠——龍江寶船廠
根據《龍江船廠志》記載,寶船廠位於河西三叉河中保村一帶。其範圍“東抵城濠,西抵秦淮衞軍民塘地,西北抵儀鳳門第一廂民住官廊房基地,南抵留守右衞軍營基地,北抵南京兵部苜蓿地及彭城伯張田”。東西橫闊138丈,南北縱長354丈。面積達50餘萬平方米。六百年前,這裏江汊縱橫、蘆草連天,地勢開闊,直通長江。3萬工匠精心勞作,開作塘(船塢)七條,建造了200多艘排水量巨大的木帆船。
據明顧起元《客座贅語·寶船廠》記載:“大船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船長三十七丈,闊一十五丈。”這些排水量超過千噸的巨型寶船就是在這裏出廠,陪伴着三寶太監經歷了七下西洋的驚濤駭浪,最終毫髮無傷,滿載而歸,重回天朝。在留下一段段驚心動魄的傳奇故事的同時,中國高超的造船技術也給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2005年,寶船廠遺址公園落成。
  • 石婆婆故事
在南京的定淮門外,原來有一座石婆婆庵,終年香火不斷。
明朝洪武年間,禮部尚書陳迪家有個丫環,名叫芮娘。和那些只會幹粗活的丫環不同的是,她善良聰慧,而且精通詩詞歌賦。陳迪很是喜歡,將她視為親生女兒。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建文帝舊臣紛紛慘遭屠殺,身為禮部尚書的陳迪自然也沒能倖免。危急關頭,芮娘偷偷藏匿了陳迪僅五個月大的第七子陳珠,使得陳家不至於遭到滅門之災。
芮娘與陳珠母子相稱,到處躲藏,立志將陳珠撫養成人。在秦淮河附近的定淮門短暫躲避之後,芮娘來到山東鄒縣西雙村。在她眼裏,到孟子故里更有利生存和教育,陳珠在這裏必定能得到好的發展。但是此事還是被朱棣知道了,或許是於心有愧,永樂皇帝沒有斬盡殺絕,“憐而赦之,戍遣登州”。
芮娘勤於持家、嚴於教子,於成化年間去世,但她的美德卻一直流傳下來。百姓們把她視為弱小兒童的恩祖,將其奉為辟邪氣、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在芮娘生活過的南京定淮門、鄒縣西雙村、蓬萊縣石島村,都建立了石婆婆庵,供奉着石婆婆像。傳説如果孩子身體不好,老是生病,母親就抱着孩子來到石婆婆像前,上供磕頭,認石婆婆為乾孃。據説這樣一來,孩子的身體就會結實起來。可惜隨着時間的流逝,定淮門外的石婆婆庵已經不復存在。

定淮門相關城門

京城城門
明代十三座城門
正陽門(光華門)
三山門(水西門
石城門(漢西門
清涼門
定淮門
儀鳳門(興中門)
鍾阜門
金川門
神策門(和平門
-
-
-
明代後增闢城門
玄武門(1908年)
草場門(1908年)
小北門(1908年)
挹江門(1921年)
中央門(1931年)
中華東門(1931年)
中華西門(1931年)
漢中門(1933年)
武定門(1933年)
新民門(1934年)
雨花門(1936年)
解放門(1954年)
集慶門(1991年)
華嚴崗門(2007年)
長幹門(2008年)
標營門(2009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