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宏觀經濟調控

(經濟學術語)

鎖定
宏觀調控(簡稱宏調;英語:macro-control)是政府實施的政策措施以調節市場經濟的運行。
市場經濟中,商品和服務的供應及需求是受價格規律及自由市場機制所影響。市場經濟帶來經濟增長,但會引發通貨膨脹,而高潮後所跟隨的衰退卻使經濟停滯甚至倒退,這種週期波動對社會資源及生產力都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宏觀調控是着重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透過人為調節供應與需求,來達至經濟計劃之目標。
中文名
宏觀經濟調控
外文名
macro-control
釋    義
政府實施的政策調節市場經濟運行
着    重
以整體社會的經濟運作

宏觀經濟調控目標

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包含四個方面,即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總水平和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經濟調控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由多方面因素決定的一個客觀過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存在着一個可觀的、合理的或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宏觀經濟調控就是要使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既要努力提高速度,又要防止增長過快,更要避免大幅度波動,也就是我們所説的大起大落。因此,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就是要在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的基礎上保持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的增長。

宏觀經濟調控增加就業

我國正處在從二元經濟向現代經濟結構轉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很不完善,再加上我國人口基數很大,所以就業問題比較嚴重。政府把擴大就業作為重要的調控目標。

宏觀經濟調控穩定價格

既要防止通貨膨脹,即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上漲,也要避免通貨緊縮,即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下降。

宏觀經濟調控平衡國際收支

隨着經濟全球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際收支狀況對我國的經濟運行的影響日益重要,如何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避免國際收支長期失衡是我國一個時期面臨的重要挑戰。

宏觀經濟調控基本原則

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四大原則包括:宏觀間接調控原則、計劃指導原則、集中和重點性原則、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綜合配套調控原則。

宏觀經濟調控機構

“宏觀調控”此詞是漢語界啓發的術語。由於發達國家的政府結構不同,宏觀調控所指的綜合政策一般被分為財政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在發達國家一般受國家立法部門或行政部門管理,而貨幣政策一般受中央銀行管理。因為立法部門和中央銀行的政策目標通常不搭配,宏觀調控綜合政策在發達國家一般不存在。比如,歐盟的歐元區貨幣政策由統一的歐洲中央銀行管理,但是歐元區的財政政策是由各國的國家政府管理。歐元發行後,歐洲中央銀行政策和各國政府政策有過多次衝突,造成一些國家像意大利希望退出歐元制。美國政策的分離也如此。美國的貨幣政策是由聯邦儲備管理,聯邦儲備的目標是減低通貨膨脹。美國財政政策大多是由美國國會管理,國會的財政政策由當時的財政需求和執政黨目標而改變。

宏觀經濟調控中國

中國政府在2005年前共進行了3次宏觀調控:首次在1993年鄧小平南巡以後推行;第二次在1996年亞洲金融危機前;第三次的宏觀調控於2004年年初開始。

宏觀經濟調控手段

我國進入市場經濟以來,政府強化宏觀管理職能,有效管理和調控經濟的發展和運行,其手段包括,一是發揮國家發展戰略、規劃、計劃、產業政策和經濟運行調節的導向作用,在經濟運行出現問題和偏離軌道時,政府充分發揮經濟信息和經濟發展預測的技術優勢,發佈發展戰略規劃、計劃,出台產業政策,對問題和矛盾及時調整政策導向和調節經濟運行模式,維護經濟運行良好環境。二是運用財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的調控作用,配合國家宏觀戰略措施和產業政策,有效宏觀調控。三是綜合運用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通過技術、環境、能源消耗標準及科技創新手段規範市場準入。在宏觀經濟調控常用的“三種組合”中,手段組合為首,即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既遏制了經濟增長過快、過熱,又防止了經濟過熱、大起的調控後的大落。

宏觀經濟調控質監職能

質監工作是政府與企業相互連接的有效契合點。質監部門一頭連接政府,一頭連接企業和市場,通過質監部門政府可以將重大決策、方針政策落實到市場和企業。同時,企業的相關信息、訴求、情況等通過質監部門及時反饋到政府,為政府及時決策提供信息和資源的幫助。
質監連接宏觀與微觀,是信息流、業務流、科技流的融合點。質監部門將政府宏觀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具體轉化為企業微觀管理,是以宏觀經濟調控內容為核心的政府管理制度落實到微觀領域的一條暢通途徑。同時,社會微觀領域日常運轉過程和內容的集成,通過質監部門在工作中科學的彙總,將信息情況、問題集中反饋到政府,政府依據相關情況,及時出台、調整和改進政策、方針。
政府宏觀經濟調控部分措施的落實由質監職能加以輔助,是國家產業政策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點。政府在市場經濟運行出現偏差和問題時,要針對問題和現象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大量的法律、技術層面的措施和辦法,要通過相關部門逐步落實。質監業務和職能,決定了其在法律措施、技術管理能力等方面全面啓動和落實部分相關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的能力。

宏觀經濟調控途徑

質監部門在政府宏觀經濟調控中發揮着重要作用,這既是政府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質監部門在有為、有威、有位的工作效能基礎上,鞏固自身地位、拓展工作領域、把握髮展機遇、創造輝煌業績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法。
強化監督監管職能的發揮,突出“打假”主力軍的地位和作用。以打假治劣為突破口,限制違反國家產業政策的小鍊鋼、小加工的存在,禁止其生產銷售。杜絕“小”字號產業投資的存續,支持國家產業政策的落實。杜絕資源和能源浪費,避免重複建設現象發生,嚴格質量標準,對生產低質偽劣產品企業嚴肅查處禁止其生產和銷售。
通過扶持名優企業發展,不斷壯大產業主流帶動和導向優勢。加大對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支持力度,深入開展扶優扶強;從扶持企業名牌爭創、相關認證、現代管理體系建立等入手,鞏固企業基礎管理手段;從打假保名優入手,維護合法企業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權利,推進企業健康有序發展。一方面要保證行業發展的健康、有效和導向作用的趨同,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出現問題時,通過主流企業的引導和作用,能夠更好實現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目標。
注重市場準入制度的適度把握和目標責任制的落實。政府加大抑制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猛及產能過剩行業的結構調整,深化投資體制改革,設置嚴格的市場準入門檻,控制這些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擴張。依據職責,質監部門要嚴格按照相關政策、文件、制度要求,把好市場準入關,保證調控措施落實到位。
把握技術標準水平,為政府宏觀調控提供技術支撐。在政府宏觀經濟調控手段中,通過技術、環境、能耗標準及科技創新等手段規範市場准入,提高宏觀經濟調控水平。為此,質監部門要發揮技術和標準的優勢,深入開展標準化活動及其他相關技術把關工作,設立水平越來越高的技術、質量、環保、安全、衞生等標準和市場準入門檻,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不斷加大廣泛介入領域和工作層面的探討和工作參與力度。就各個階段政府宏觀經濟調控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總結規律,引領質監工作方向。不斷收集和整理企業、市場信息和運行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第一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