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总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加权平均水平。价格总水平调控,是指国家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价格总水平的变动进行直接或者间接的干预和约束,以保证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实现。 [1]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2]
- 中文名
- 价格总水平
- 别 名
- 一般价格水平
- 方 法
- 编制各种价格指数
- 计 算
- 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含义和度量
播报编辑
根据对比基期的不同,价格指数嘱迁记可分为:环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和年距价格指数。环比价格指数,是指以报告期的前一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用以对价格的变动程度和趋势,作出阶段性观察。定基价格指数,是以某一固定时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其目的是在此基础规定的前提下,统观价格变动趋势和规律。年距价格指数,是以报告期的上年同期为基期而计算的价格指数,以便在不受季节因素影响的条件下单纯反映价格的动态变化。年距价格指数是环比指数的一种特殊形态。
变动因素
播报编辑
如果以M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价格总水平,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
MV=PT 或P=MV/T
从这个方程式可以看出,P的值取决于M、V和T这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在这三个因素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决定的,V是在一定时期相对稳定,T的增长相对稳定,所以价格得变动主要取决于M的变动。
如果对上述公式用微分方法进行推导,可以得出价格总水平的决定方程,即:
π=m+u-y
很明显,价格总水平的变动与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变化成反比。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就决定了价格总水平的不同变化趋势。
价格总水平决定于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比例关系。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一般来说,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总需求扩大,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需求减少,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反方向变动。
总供给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不论价格总水平如何变化,总产出不变。从短期看,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总供给扩大,反之,则减少,价格总水平与总供给成同方向变动。
意义
播报编辑
一般来说,价格总水平变动,特别剧烈的、大幅度变化不利于经济增长,只有在短期内,在价格变动没有被市场主体预期的情况下,才可能对经济增长发生某种作用。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增长,而通货紧缩在一定程度上则不利于经济增长。但这种作用也只是暂时的。
重要会议
播报编辑
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