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宋攻謝晦之戰

鎖定
宋武帝劉裕死後,長子義符繼其位,史稱少帝,年僅17;朝政由司空徐羨之中書監尚書令傅亮中書令謝晦等人主持。劉義符繼位後,嬉戲無度,不聽朝臣諫阻,於是徐羨之等謀廢少帝,接着應立的是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由於徐羨之等人與劉義真有舊怨,便利用劉義真與少帝原有的嫌隙,列其“潛懷異圖”之罪,廢為庶人,隨後在南兗州刺史檀道濟等的支持下,廢了少帝。因恐將來遭到報復,又先後派人將義符兄弟殺死。
中文名
宋攻謝晦之戰
發生時間
南朝宋元嘉三年閏正月至二月
交戰雙方
南朝宋 荊州刺史謝晦
勝利方
南朝宋
主要指揮官
到彥之、檀道濟、謝晦
結    果
南朝宋獲勝,謝晦被殺
在位皇帝
宋文帝

宋攻謝晦之戰戰役性質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閏正月至二月,宋文帝劉義隆誅殺權臣,派中領軍將軍到彥之、徵北將軍檀道濟率水陸軍攻破江陵(今屬湖北),滅荊州刺史謝晦的作戰。

宋攻謝晦之戰戰役詳情

宋攻謝晦之戰戰役第一階段

劉裕第三子、荊州刺史劉義隆繼帝位,時謝晦已出任荊州刺史,擁有重兵。劉義隆雖不能容忍權臣殺主行為,但仍不露聲色,只在暗中積蓄力量。到元嘉三年正月,宋文帝見討伐時機已經成熟,即令公佈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殺少帝和廬陵王的罪行,捕殺徐羨之、傅亮及謝晦之子謝世休、弟謝嚼等。宋文帝知道,檀道濟是目前僅存的北府軍名將,要想打敗謝晦,則非他不可,因而對其採用“撫而使之”的策略。閏正月初六,宋文帝率大軍親征,命到彥之、檀道濟先後出發,率舟師溯長江西上;雍州刺史劉粹率領龍驤將軍沈敞之、南陽太守沈道興等自陸路西進。謝晦得知宋文帝率軍親征,遂命其弟謝遁帶領1萬士卒留守江陵,自率舟師2萬人,令長史庾登之總參軍事,自江陵出發抗擊宋廷軍。謝晦還上表宋文帝盛讚徐羨之、傅亮等人忠貞,並以誅侍中王縣首、王華和司空王弘為名,舉兵以清君側。二月,謝晦到達江口(今湖南嶽陽北,洞庭湖入長江處)。庾登之進據巴陵(今岳陽),得悉到彥之部已抵達彭城洲(即彭城磯,今岳陽東北,長江南岸),畏而不敢進。適逢連日大雨,庾登之不發一令,每天只呆在船中。謝晦促其進兵,登之以水戰不如天晴時火攻有利為藉口,儘量拖延戰期。時過半月,天已放晴,庾登之不得已派出中兵參軍孔延秀進攻彭城洲,宋軍將領蕭欣怯懦無能,棄洲而逃。宋廷軍眾部將主張退屯夏口(今武漢市武昌),等待後繼大軍。到彥之擔心遭至譴責,仍堅持屯守隱圻(在彭城洲東北),並派人敦促檀道濟部前來會師。不久,檀道濟率領後續部眾抵達,宋廷軍士氣又振作起來。

宋攻謝晦之戰戰役第二階段

謝晦獲悉孔延秀首戰告捷,隨即再向宋文帝上表,先誇耀其旗開得勝,繼而提出若干條件,説若能照準,便勒眾旋師。表文剛送走,即聞檀道濟已和到彥之會師,將渡江前來,惶恐不知所措,原以為檀道濟是同謀,必難單獨赦免,而今不僅被赦無罪,還統軍前來,又素知檀道濟善於領兵打仗,因而越覺害怕。謝晦出外遠眺,見迎面戰艦不多,心中又輕視起來,但也沒有馬上進擊。至夜,東風大起,檀道濟部所有大小船隻揚起風帆,彙集一起,首尾相接,不計其數。二月十九日,檀道濟等進至忌置洲尾(今湖北洪湖西南長江北岸),列艦進擊,謝晦軍大亂,四處奔散。謝晦乘夜逃奔江陵。此時,宋雍州刺史劉粹率步騎已進至沙橋(在江陵西),欲襲江陵,被謝晦部將周超率兵擊退。周超見謝晦全軍潰敗,當夜,棄軍駕小舟投降到彥之。謝晦見部眾散盡,城已難守,只得帶領弟、侄等七騎出城北逃。至安陸延頭(今湖北大悟東南)被擒,後斬於建康(今南京)。

宋攻謝晦之戰主要人物

謝晦(-426年),字宣明,中國南朝陳時陳郡陽夏人,陳郡謝氏士族。
晦是謝安兄謝據的曾孫,祖父謝朗,官至東陽太守。謝晦初為左僕射孟昶[1]建威府中兵參軍,太尉司馬劉穆之向宋武帝劉裕推薦為太尉參軍。謝晦處理訟案,從沒有發生過錯誤,深得寵信。
義熙十一年(415年),振威將軍徐逵之將兵一萬為前鋒,偕參軍蒯恩、王允之、沈淵子等與魯軌戰於破冢(今湖北江陵東南)。魯軌用計擊殺逵之。劉裕抵馬頭(今湖北公安西北)得知逵之戰死,大怒,要親自披帶盔甲登岸強攻,被謝晦死命抱住。劉裕將劍鋒抵著謝晦喉頭罵道:“我斬卿!”謝晦説:“天下可無晦,不可無公。”劉裕聽後乃止。
宋武帝死,少帝劉義符即位,與檀道濟徐羨之傅亮四人同為顧命大臣。元嘉元年(424年),劉義符暴虐,被謝晦、傅亮、徐羨之等廢殺,另立荊州刺史劉義隆,是為宋文帝。謝晦出任荊州刺史,擁有重兵。
宋文帝不能容忍弒主行為,元嘉三年(426年),公佈徐羨之、傅亮、謝晦等人罪行,殺謝晦之子謝世休、弟謝嚼等。
文帝命檀道濟、南陽太守沈道興發兵攻謝。謝晦上表宋文帝盛讚徐羨之、傅亮等人忠貞愛國,決定起兵清君側。此時檀道濟部駛至忌置洲尾(今湖北洪湖西南長江北岸),謝晦軍不戰自潰。謝晦乘夜逃奔江陵,周超出降到彥之,後出城北逃。至安陸延頭(今湖北大悟東南)被擒,斬於建康(今南京)。

宋攻謝晦之戰戰役點評

此戰,宋文帝注重韜略,戰前準備充分,瓦解、孤立對手,適時發動進攻,終獲勝利。

宋攻謝晦之戰南北朝戰爭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