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安尼施·卡普爾

鎖定
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1954年出生於印度孟買,是一名印度裔英國藝術家 [1] 
中文名
安尼施·卡普爾
外文名
Anish Kapoor
出生地
印度孟買
出生日期
1954年
職    業
藝術家
代表作品
Cloud Gate

安尼施·卡普爾人物經歷

1954年,安尼施·卡普爾出生於印度孟買,並先後在倫敦弘賽藝術學院和切爾西藝術學院就讀。 [2] 
70年代初他到了倫敦,開始學習藝術,後來就在倫敦工作和生活。因為這樣的經歷,他的作品被視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結合。
1990年,卡普爾代表英國參加第44屆威尼斯雙年展,並榮膺“Premio Duemila新秀藝術家獎”,翌年又成為“特納獎”得主。 [2] 
2019年10月25日,安尼施·卡普爾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大型個展,展覽以“文獻”的方式介紹了他橫跨35年的重要藝術創作70多組。 [2] 

安尼施·卡普爾人物評價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表示,作為世界上最多產和最受尊敬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卡普爾的創作根植於古印度哲學思想,將東方文化的精神內核與西方藝術觀念熔鑄一爐,在古老文明的當代轉換中不斷探索創新。他的許多作品介入不同的城市和文化空間,折射和反射着周邊的景象,但又構建出嶄新而奇異的景觀。 [3] 
總的來説,Kapoor的創作是形而上學的,超自然層面的探討,涉及'物質和非物質,存在和消逝,空間和非空間等玄學問題。印度的哲學和宗教思考,結合西方藝術的形式和觀念的表達,這兩方面的合一造就了這位備受矚目的藝術家。
安尼施·卡普爾 安尼施·卡普爾

安尼施·卡普爾主要作品

Kapoor的作品往往以簡潔弧線的方式出現。配以簡單,鮮明的色彩。他早期的作品常常以彩色粉末的方式出現,這些粉末以不同的造型出現,這種做法的靈感來自於印度市場和寺廟裏常出現的彩色粉末推出的小丘。卡普爾早期的顏料雕塑,比如他1982年完成的作品“白色的沙,紅色的穀粒,和很多花”就是這一類型創作的體現。Kapoor隨後的作品開始更多的運用固體,石頭類雕塑作品上往往有孔徑和腔的體現,往往暗示物質與精神,光與黑暗,肉體和身心,男性和女性等雙重意味。
非物體(門),非物體(杆),暈眩 非物體(門),非物體(杆),暈眩
他創作過不鏽鋼反射鵰塑,以反映或扭曲觀眾和周圍環境鏡子的形式出現。 比如他創作的一系列命名為“非物體”的不鏽鋼作品,“非物體(門)”,“非物體(杆)”,和“暈眩”等作品都是在08年創作的。Kapoor願意稱呼自己的雕塑為“非物體”,他希望自己的作品體現出一種超常的狀態,這個非物體的功能是Kapoor對另外一個層次的空間和觀念進行延伸的途徑。
Kapoor最知名的作品是大型雕塑,這些雕塑往往以簡單的曲線結合凹洞和凹陷的方式出現。Kapoor用簡單的造型和龐大的尺寸營造出一種讓人凝神的氛圍,作品凹處所營造的黑暗地帶喚起了觀眾的神秘感受。帶有觸感的表面像是一種邀請,反射所營造的魅力也是無窮的。他在芝加哥千年公園和Cloud Gate的作品很好的體現了這些特點。
“Cloud Gate” “Cloud Gate”
位於芝加哥世紀公園的“Cloud Gate(雲門)”是Kapoor的一件代表性作品。芝加哥人把它稱之為“豆子”,因為它的外形酷似一顆豆子,這顆豆子是由多塊不鏽鋼板高度拋光焊接而成的,整個雕塑高達33英尺,重量為110噸。 [4] 
“豆子”的姿態柔和簡約,讓人看了之後喚起了內心的温和情感,芝加哥的城市景觀投射到這顆豆子上,豆子的弧度,凹凸,和圖像的反射將人的感受引領到另外一個層次。豆子具有的柔和幅度在與周圍景象兼收幷蓄之後,產生出了一種超然的力量。
在這件作品裏,Kapoor強調作品和周圍空間達成一種交流和氛圍,而不僅僅是“豆子”本身。這件作品充分的體現了Kapoor對作品營造出來精神空間,和空間進行交流的意圖。
“Sky Mirror” “Sky Mirror”
天鏡(Sky Mirror)是和Cloud Gate創作意圖類似的作品, 一個直徑為35英尺的凹面鏡懸掛在紐約的洛克菲勒中心,它把城市裏的景觀盡收其中,像是這個城市的一隻眼睛,這是Kapoor在 2006年完成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Memory” “Memory”
“記憶”(Memory)是Kapoor的另外一件代表作品, 一個大型的橄欖球狀物體在不同的房間裏以不同的方式出現,鐵鏽的球體符合人們心中記憶的樣式,但觀眾卻無法在一個房間裏看到這個球體的全部,這讓觀看者們充滿了好奇心,想知道這件物體在屋子之外是怎樣的一幅樣子,這讓人聯想到邊界的問題,記憶有邊界嗎?是開放式的還是被分隔在一個一個的房間裏?我們走出了一個房間的邊界,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有邊界的房間,或者我們在精神領域的探索就是這樣的一個景況,從一個房間走出,又進入了另外一個房間。突破和重新被界定永遠是相伴相生的。
Kapoor的作品常常出現鮮紅色,紅色對他有特別的感受,Kapoor説: “紅色具有某種含蓄和主動的性徵,這讓我着迷,我總是想用紅色創作作品”。在所有運用紅色的作品中,“Svayambh”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
“Svayambh” “Svayambh”
“Svayambh”是Kapoor在2007年推出的作品,作品主體是一個1.5米的巨大紅色蠟塊,蠟塊像車廂一樣被安放在一個紅色移動軌道上,這個紅色蠟塊以一種幾乎感覺不到的速度移動。
”Svayambh“的外觀讓人是讓人聯想到火車車廂,Kapoor一直迷戀Andrei Konchalovsky的電影“逃亡火車”,在火車上,兩名越獄的罪犯登上一列開往阿拉斯加的火車,結果他們就要成功的時候,火車車長病逝,車上只剩下一位女助手,他們被困在火車上,火車沒有剎車,也沒有人駕駛,三人在彼此身份透露之後,決定同舟共濟,渡過難關,但追捕的警察趕到,這輛火車只能走向一個車毀人亡的前方。
“Svayambh” “Svayambh”
“Svayambh”在梵語裏是自我生成或者自動生成的意思。這個紅色蠟燭塊像是那面牆上產生出的一個1.5米高的裂塊,一個自我生成的創傷。這個作品打開了一個另外的精神反射空間,用簡單有力的方式實現了一種極具震撼的感覺,Kapoor説,“一個真實的物體往往能導致一個非物質的感受”, “Svayambh”營造出來的景象超出了眼見的範疇,進入了另外一個精神層面,這是現象和精神之間進行的對話。
“沒有鍍金的戰士:肢解聖女貞德” “沒有鍍金的戰士:肢解聖女貞德”
“沒有鍍金的戰士:肢解聖女貞德”是另外一件Kapoor運用了大量紅色的作品。在Kapoor的這件作品裏,貞德不再是一個完美無暇的戰士,她所有剩下的就是兩堆紅色的廢墟和一個凹陷下去的紅色土坑,還有兩條被肢解的腿。那兩個紅色小丘可以視為她的乳房,而圓形的土坑則象徵着子宮。在Kapoor看來,貞德是一個具有強烈母性意味的生育圖騰,她的身體是可供人棲息的一個洞穴。紅色運用在這裏,藴含有“向內”容納庇護的柔韌和“向外”積極爭取,熱情釋放的母性意味。這確實是別的顏色所不具備的一種特質,Kapoor在感覺到這一點同時,用作品把他對紅色的理解也表現了出來,毫無疑問,這是一種非常有力的表達。
肢解聖女貞德”是2009年Anish Kapoor為了布萊頓藝術節特別創作的作品, Kapoor做為布萊頓藝術節的第一位客座藝術總監,他在這次藝術節上還呈現了其他4個裝置作品: 天鏡 Sky Mirror,C-弧線, Blood Relations血緣關係(和Salman Rushdie合作),和1000 Names。布萊頓市民對Kapoor的這些作品反應非常熱烈,由於這些作品太受歡迎, 布萊頓的警察不得不在作品周圍改道交通,並實施了人流量的控制。
Kapoor作品受到觀眾如此的歡迎,有記者問Kapoor,是否“與人接觸”和“作品擺放地點”是公共藝術的成功關鍵,對此,卡普爾回答説:“我思考那些像神話一樣的世界建築奇蹟,比如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和通天塔。似乎一個集體意志的東西總是會和個體產生共振,這感覺類似於神話。我把這個模式納入了自己的思考方式。藝術可以實踐那樣的景況,我想佔領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是一個由想法和思維方式貫穿起來而產生的一個對象。”
“昇華” “昇華”
他的創作像是在這個世界找到一條縫隙,他總是試圖進入這樣一個未知的縫隙,佔據這個領域。進入這個未知神秘領域的方式包括明暗,凹凸,反射,顏色等各種手段帶來的暗示。比如他在常青畫廊裏展覽的作品“昇華”,觀眾們先從一個黑暗的甬道里進入,走過黑暗之後,突然進入了一個光明的地帶,旋轉幽暗的建築通道盡頭一掠青煙從地下升起,被上面的渦爐吸入,這時候佔據人們的感覺是擴張和向上升騰的意外境界。
Kapoor説,我一直在做的是表現這個世界裏並不在場的一面,是一個幻想的空間,它來自於心智和靈魂的一面,用雕塑把感知到的這一面表達出來,這就是我一直試圖在做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