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孫升

(明朝南京禮部尚書)

鎖定
孫升(1501~1560),字志高,號季泉,都御史孫燧的幼子,南京吏部尚書孫鑨之父,後唐廉吏孫嶽之後,浙江餘姚燭湖(今屬慈溪市橫河鎮孫家鏡村)人,祖籍睦州(今浙江杭州),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第二名(榜眼),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全    名
孫升
志高
季泉
諡    號
文恪
所處時代
明朝
出生地
浙江餘姚燭湖(今屬慈溪市橫河鎮孫家鏡村)
出生日期
1501年3月26日
逝世日期
1560年6月20日
最高官職
南京禮部尚書

孫升人物生平

十六歲時,補邑庠弟子員。正德十四年(1519),父親孫燧死於寧王之亂。面試越王台弔古文,韓御史稱讚他:“可與唐人滕王閣序並稱”,從此名動浙江
嘉靖四年(1525),考中舉人
嘉靖六年(1527),遊學太學,得到嚴嵩的賞識,名動京師。孫升的侄子孫鈺錦衣衞,迎母親贍養,孫升跟着來到京城,從遊者甚眾。
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進士第二名(榜眼),授編修,參與修撰《列聖御文》、《五經》、《二十一史》。
嘉靖二十四年(1545),升任右春坊中允,參與修撰《大明會典》,清理軍職貼黃。
嘉靖二十五年(1546),主持南京鄉試
孫升像
孫升像(2張)
嘉靖二十八年(1549),升任國子監祭酒。力以師道自任。他認為教育應當以“先器識,敦實行”為重,所以要求學生各自提出自己所知道的學識,對於突出者,在彝倫堂當眾表揚,以此來教育其他學生。他又擔心浮競難制,便想出了用懸掛規約來警示學生的方法。他根據講學實踐的教學經驗,制定了二十二條規約,即使是親戚權貴來説情,也從不通融,因此學生們都能嚴格遵守規約條款,國子監學風大為改觀。
嘉靖三十年(1551),升任禮部侍郎。嚴嵩當權,孫升是他的門生,但孫升卻沒有趨炎附勢
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世宗在舊邸建成了元佑宮,孫升奉敕前往湖北安陸州安神祭告。地方官員接到消息後,紛紛籌備了上等的乘傳供治和豐盛的酒菜飯食。孫升見狀,即刻變了臉色,問道:“這些難道不是百姓的膏血嗎?”説罷,就一揮手叫他們都撤了下去。沿途百姓聽説後,莫不拍手稱好。
嘉靖三十二年(1553),改任吏部右侍郎。不久,丁母憂,侄子也死於途中。
嘉靖三十五年(1556),復任禮部右侍郎。不久,改任吏部右侍郎。
嘉靖三十六年(1557),南京禮部尚書空缺,眾人不欲行,唯獨孫升請求前往。
嘉靖三十九(1560)六月二十日,病逝,贈太子少保,諡文恪。 [1-2] 

孫升軼事典故

孫升曾經念及父親死於寧王之亂,終身不書“寧”字,也不為人作壽文。為官不言人過,時稱篤行君子。 [1] 

孫升親屬成員

先祖:孫嶽
先祖:孫應時
五世祖:孫原彝,曾任山陰教諭
高祖父:孫鋭
曾祖父:孫漙
曾伯祖父:孫泓
祖父:孫新
父:孫燧
長兄:孫堪
次兄:孫墀
長子:孫鑨
次子:孫鋌
三子:孫錝,官至太僕寺卿
四子:孫鑛
五子:孫鑲,早夭。
侄子:孫鈺
孫:孫如法 [1-2] 

孫升人物評價

趙貞吉:季子文章伯,王孫忠孝家。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