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威蘭德拉湖區

鎖定
威蘭德拉湖區,位於新南威爾士西南部的墨累河盆地。被巴爾拉納德郡和文特沃斯郡從西南向東北方向對角分開。中心地區海拔70米。這個地區歸屬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管轄。 [1]  原來只有小部分地區得到法律保護,即公元1979年公佈的蒙戈國家公園,那是根據公元1974年的新南威爾士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法確定的。
1986年3月27日的澳大利亞政府51號公報宣佈了國家公園的規模,從13000公頃增加到現在的27847公頃。1981年威蘭德拉湖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原定方圓600000公頃,後改減到公元1995年的240000公頃,包括蒙戈國家公園
中文名
威蘭德拉湖區
外文名
Willandra Lakes Region
地理位置
新南威爾士西南部的墨累河盆地
所屬地區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
面    積
240000 公頃
榮    譽
《世界遺產名錄》

威蘭德拉湖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

威蘭德拉湖區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威蘭德拉湖區(Willandra Lakes Region)
入選時間:1981年
遴選依據: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文化遺產(iii)自然遺產(viii)
地理位置:S34 00 00E143 00 00
遺產編號:167

威蘭德拉湖區遺產描述

威蘭德拉湖區 威蘭德拉湖區
威蘭德拉湖區位於新南威爾士州西南部的半乾旱區,它屬於一個殘餘湖泊系統,其沉積物、地貌和土壤都顯示出低海拔、晚更新世非冰川期景觀的引人注目的記錄。它還記錄了晚更新世,尤其是迄今為止10萬年中冰川-間冰期氣候振盪的明顯記錄。大約18500年前,威蘭德拉湖就不再具備湖泊生態系統的功能,為記錄更新世時期的生命提供了絕佳條件,該地質時期人類進化成現今的模樣。
1981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iii)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viii),威蘭德拉湖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995年擴展範圍。這個地區可以發現更新世以來一系列湖泊和沙灘的形成遺留下來的化石,並且能夠看到40000年以前人類在這裏居住的痕跡。這裏是研究澳洲大陸人類進化無可比擬的地區,完好地保存了許多大型有袋動物的化石。
遴選依據標準(iii): 威蘭德拉湖大約在更新世前18500年乾涸,使得早期人們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明顯證據保存了下來。保存完好的地層層序揭示了更新世前近5萬年時這一地區的智人生活過的證據,包括最早已知的火化、人類遺蹟化石、早期使用磨石的技術和開發利用淡水資源,所有這些都為更新世時期的人類的進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
遴選依據標準(viii): 澳大利亞地質環境以其低地形起伏和低能量系統,在其能夠長久保存的景觀方面得天獨厚,而威蘭德拉湖為研究過去10萬年中氣候和相關環境變化,提供了一個特殊的窗口。威蘭德拉湖,自大約更新世前18500年乾涸以來,幾無變化,為記錄更新世的事件提供了極好的條件,並展示了非冰川帶是如何響應主要的冰川-間冰期波動的。
在這個遺址上展示了地貌與成土作用、古化學、氣候學考古學古地磁學碳同位素測年、古生態學和動物滅絕之間的密切聯繫,是澳大利亞地區更新世研究的一個經典里程碑。威蘭德拉湖地區對於調查人類在澳大利亞占主導地位、大型野生動物物種滅絕的時期也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相關研究進一步闡明人類在這些事件中所起的作用。

威蘭德拉湖區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該湖區有更新世(the Pleistocene)系列湖泊和沙灘構造的化石,考古研究還發現了4.5至6萬年前人類居住的證據。這對於研究澳洲大陸人類進化史有着里程碑式的意義。湖區還有一些保存完好的大型有袋動物化石 [2] 

威蘭德拉湖區遺產介紹

威蘭德拉湖區原來只有小部分地區得到法律保護,即1979年公佈的蒙戈國家公園,那是根據1974年的新南威爾士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法確定的。1986年3月27日的澳大利亞政府51號公報宣佈了國家公園的規模,從130平方千米增加到現在的278.47平方千米。1981年威蘭德拉湖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產面積2400平方千米,包括蒙戈國家公園。
威蘭德拉湖區是半乾旱地區,威蘭德拉湖是新生代第四紀形成的筒狀湖,而盆地是距今40萬年前拉克倫河、馬蘭比季河和墨累河圍成的三角洲。湖區共有5個200萬年前形成的相互交錯的大湖盆和14個小湖盆,佔地1000平方公里(368平方英里)。這裏的沉澱物為研究10億年前氣候的變化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詳實的資料。

威蘭德拉湖區世界少見的地層分界

威蘭德拉湖區
威蘭德拉湖區(5張)
威蘭德拉湖區有12萬年前沖積而成的地層,湖區由一系列幹湖組成,形成於第三紀早期。墨累河盆地的海侵造成石灰沙、石灰石和泥灰的沉積。第四紀又被沙石和沙丘地帶覆蓋。這個地區以長條沙丘為特徵,沙丘從西向東的方向反映出風系的控制走向,儘管沙丘被植物所穩定,但約18000 年到16000 年以前沙丘又恢復活動,隨後又被移植生長的植物再次穩定。古代湖岸的土壤中有三層沉澱物,代表着地球演變的三個階段。這種清晰的地層分界,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比較少見的。
完好無損的地層層序為智人的經濟生活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具考古價值的遺蹟,如灶台、石器和貝殼堆,展示了對當地資源的明顯適應,以及人類文化與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之間的迷人互動。此地還發現了一些保存完好的大型有袋動物的化石。

威蘭德拉湖區生態環境

威蘭德拉比拉邦河,即拉克倫河的支流,注入互相聯繫的湖區流域。流域由6個主要的湖和一些較小的窪地組成。其中從小池塘到佔地500平方公里深10米加納朋湖,大小不一。湖區東側新月形沙丘的形成可追溯到至少40000年到約15000年以前,包括18000到16000年以前沙丘形成的集中活躍時期。
威蘭德拉湖區 威蘭德拉湖區
以前湖水很深,水量充足,但是現在已經乾涸了,並且土壤中鹽分的含量也在逐年增多,事實上10萬年前他們便乾涸了。在遠古時代,湖盆中充足的水源吸引了很多動物到岸邊生活,而鹼性的土壤完好地保存了它們的遺骸,現在人們已經認證了55種之多的動物,其中包括巨型有袋動物和巨型樹袋熊。由於屬於雨量少半乾旱氣候,這裏的植被由半乾旱植物羣落組成。特徵為稀疏分散的灌木叢、草地和林地零星點綴着沙原和沙丘。主要的樹木是桉樹和灌木,還有白柏松和樹下長的箭豬草,這裏的畜牧業發達,生產葡萄、柑橘、小麥、棉花,並且是世界稻米產量最高地區之一,除了眾多的植物這裏還生活着約20種哺乳動物,包括紅袋鼠、灰袋鼠、針鼴鼠和數種蝙蝠。

威蘭德拉湖區大型有袋動物的化石遺留地

這個地區可以發現更新世以來一系列湖泊和沙灘的形成遺留下來的化石,並且能夠看到40000年以前人類在這裏居住的痕跡。這裏是研究澳洲大陸人類進化無可比擬的地區,完好地保存了許多大型有袋動物的化石。近年來一組科學家表示,澳大利亞大型史前動物:包括10英尺高的袋鼠,以及類似袋熊的動物滅絕並非由氣候改變造成,真正原因是土著居民。之前關於這一滅絕最流行的理論是:40000年之前的氣候變化導致了大型生物滅絕,而60000年前到達澳洲的土著移民由於他們的過度捕獵及燃燒植被也是原因之一。

威蘭德拉湖區遠古人類的文化遺蹟

在4.2萬年前,人類就已經分散到澳大利亞。這些遺址還説明了人類的埋葬習俗由來已久,例如一處可追溯到大約更新世前4萬年的火葬遺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儀式火葬場。在其附近見有複雜的植物-食物收集系統的痕跡,這些系統可以追溯到更新世前18,000年,使用磨石把野生草籽碾碎獲得麪粉。同一時期,在中東磨石也有類似用途。考古發現,在更新世前4.2萬年前,染料就被運送到這些湖岸。來自這個地區的證據已經允許定義早期澳大利亞石器的類型學。色素在42000年前就被輸送到這些湖岸。這一地區的各種考古證據,使得早期澳大利亞石器得以分門別類。
威蘭德湖區留有許多人類文化遺蹟。通過數次放射性同位素地質年測定,人類至少在30000年以前就開發這個地區了。湖區人類的活動並不僅僅侷限於遠古時代,研究資料表明,人類在此居住了相當長的時間,並且留下了世界上近代人類活動的最早遺蹟。人們在這裏發現了2.6萬年前的火葬遺址(世界上最早的火葬遺址),考古發現了一處30000年曆史的赭石墓葬遺址,大型有袋動物的遺蹟和1.8萬年前的磨石和灰泥。
1969年,考古學家在這一地帶發現了許多人類遺蹟化石如:原始人使用過的簡單工具。這些工具是用淡水貝類、石頭和骨頭製成的,而且被火燒過。經過多次考察,又發現了200多件尖端鋭利的石器。這些石器是在1.8萬年前製成的,原始人用它們播種和獲取獵物。另外,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骼化石。
在這一地區,還發現了2.6萬年前的古人類骨骼化石。經過幾個月的努力,175塊碎骨被複原成頭蓋骨。據推算,該頭蓋骨屬於一個女性,身高約1.48米,體型苗條,是火化後被埋葬的。還發現了年代為更新世前1.9-2.3萬年的銘文,有助於人們瞭解早期人類如何與環境的相互關係。
對於這個地區文化遺產和資源價值的科學研究已經進行。這個地區現由州行政部門土地和水資源部,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部共同管理。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