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姜民瞻

鎖定
姜民瞻(963年—1021年),高麗王朝前期大臣、將領。他是高麗康州(今韓國慶尚南道晉州市)人,父親是元尹甫能,相傳祖先為高句麗抗隋名將姜以式。因在遼麗戰爭中作為副元帥配合姜邯贊擊敗遼軍而聞名。
本    名
姜民瞻
別    名
殷烈公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民族族羣
高麗人
出生地
高麗康州
出生日期
峻豐四年(96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逝世日期
天禧五年(1021年)十一月十二日
主要成就
擊敗遼軍

姜民瞻人物生平

姜民瞻生於高麗光宗峻豐四年(96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今慶尚南道晉州市玉峯洞據傳是其誕生地並建有祭祀他的祠堂。
姜民瞻十五歲入學康州鄉校,高麗穆宗在位時,他於統和二十三年(1005年)參加科舉考試,登文科乙科及第,與名臣崔衝同榜。
高麗顯宗即位後,面對契丹的威脅,姜民瞻被任命為隘守鎮將,參與第二次遼麗戰爭,在守將智蔡文敗走、卓思政逃跑及大道秀投降的情況下,他與統軍錄事趙元等成功守住了西京平壤。戰後他被擢為都官員外郎,賜緋衣袋。
開泰元年(1012年)出任部州防禦使,是年五月與文演、李仁澤、曹子奇驅逐了入侵清河、迎日、長鬐等地的女真海盜。
開泰二年(1013年)擢為户部侍郎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遷吏部舍人,賜紫金魚袋
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遷太僕寺卿。同年十二月,第三次遼麗戰爭爆發,顯宗任命姜民瞻為大將軍,作為上元帥姜邯贊的副手,率軍20萬屯駐寧州(今朝鮮平安北道安州市),在興化鎮(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郡威遠面)擊敗蕭排押(《高麗史》誤記為蕭遜寧)所部,蕭排押收集餘部繼續向開京開撥,姜民瞻親自領兵在慈州(今朝鮮平安南道順川市慈山裏)來口山打敗遼軍。翌年二月,姜民瞻配合姜邯贊在龜州(今朝鮮平安北道龜城市)取得了對遼軍的勝利(龜州大捷)。班師回朝後,姜民瞻被顯宗拜為銀青興祿大夫、鷹揚上將軍、上柱國、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隨後又除授同知樞密院事,轉右散騎常侍,封“推誠致理翊戴功臣”。
天禧四年(1020年)拜兵部尚書太子太傅
天禧五年(1021年)十一月十二日病逝,享年五十九歲。顯宗聞訃震悼,輟朝三日,追贈太子太師,賜諡號為“殷烈”。
高麗文宗即位後,下令將姜民瞻的畫像掛在功臣閣中。他也被奉為晉州姜氏殷烈公派的始祖。 [1]  [2] 

姜民瞻歷史評價

  • 高麗顯宗:氣稟山河,才兼文武,摧敵成勞,出將入相,朕躬依賴,奈何不幸,一勳尤深,百身難贖。 [2] 
  • 高麗史》:民瞻起自書生,射御非其所長,然志氣剛果,屢立戰功,遂顯達。 [1] 

姜民瞻人物畫像

姜民瞻有畫像傳世,系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朝鮮正祖十二年)畫師樸春彬移摹晉州牛芳寺的姜民瞻遺像而成,1975年被韓國政府定為寶物第588號,現藏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3] 
姜民瞻畫像 姜民瞻畫像

姜民瞻影視形象

千秋太后》(2009年KBS大河劇),金周皓飾姜民瞻
參考資料
  • 1.    《高麗史》卷九四,列傳第七,《諸臣傳·姜民瞻》。
  • 2.    郭鍾錫:《俛宇集》卷之百四十七,〈高麗推誠致理翊戴功臣金紫興祿大夫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傅上柱國天水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户贈太子太師諡殷烈姜公神道碑〉。
  • 3.    姜民瞻肖像  .國家文化遺產網站[引用日期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