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奉試明堂火珠

鎖定
《奉試明堂火珠》是唐代詩人崔曙參加科舉考試時創作的一首詠物詩。這是讚頌明堂火珠的詩作。一二句破“明堂”,承“明堂”、“火珠”;三四五六句寫火珠光輝,作者以“月”與“星”作比,可謂絕妙;“曙後一星孤”句對仗工整,描寫出月亮落下後的情景;七八句以頌揚作結。全詩表現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點,雖有宮體詩味,但取景空闊,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氣度。詩中“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一聯歷來受人讚賞。
作品名稱
奉試明堂火珠
作品別名
明堂火珠詩
作    者
崔曙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奉試明堂火珠作品原文

奉試明堂火珠
正位開重屋,凌空出火珠
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
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
遙知太平代,國寶在名都 [1] 

奉試明堂火珠註釋譯文

奉試明堂火珠詞句註釋

⑴明堂:為當時朝廷的聽政殿,火珠:明堂屋頂上用來裝飾美化的寶珠。
⑵正位:謂正式登位、就職。按明堂之制,肇自上古,為帝王宣政教、祀宗祖之所。故帝王正位,必造明堂。《後漢書·皇后紀序》:“後正位宮闈,同體天王。”重屋:重檐之屋。明堂建築,上圓下方,有兩層,上層祭天,下層有五室,謂之“重屋”。唐李白明堂賦》:“採殷制,酌夏步。雜以代室重屋之名,括以辰次火木之數。”
⑶凌空:高升到天空或聳立空中。一作“中天”。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水上有連理樹,其樹柞櫟也,南北對生,凌空交合。”
⑷夜來:入夜。唐杜甫遣懷》詩:“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雙月:指火珠、月亮。滿:一作“合”。
⑸曙:天剛亮。一星:指火珠。
⑹天淨:天空明淨。
⑺遙知太平代:一作“還知聖明代”。太平:謂時世安寧和平。《呂氏春秋·大樂》:“天下太平,萬物安寧。”
⑻國寶:指火珠。此以火珠指明堂頂上寶珠。名都:著名的都城。漢班固西都賦》:“若乃觀其四郊,浮游近縣,則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對郭,邑居相承。” [2] 

奉試明堂火珠白話譯文

帝王正位建造明堂重屋,明堂頂上凌空聳立火珠。
夜晚就像兩個月亮昇天,日曉月落高空一顆孤星。
天色明淨珠光難以泯滅,雲彩生起遠望若有若無。
早就知曉在這太平盛世,有國寶必定出現在名都。

奉試明堂火珠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參加科舉考試的省試時所作。《文苑英華》卷一八六把此詩歸入“省試”類。此題唐人存詩僅此一首。
唐兩京城坊考》卷五:“(武后)證聖元年(695年)明堂、天堂同焚。更造明堂、侔前制,其上初置寶鳳,後以金珠代替之,號通天宮。”“明皇開元五年(717年)幸東都,改為乾元殿。十年復為明堂。二十七年毀明堂之上層,改修下層為新殿。”知此詩之作,正在毀明堂上層之前一年。 [2] 

奉試明堂火珠作品鑑賞

奉試明堂火珠整體賞析

唐代試律詩一般為六韻,此詩則是一首四韻詩的典例和佳作。毛奇齡《唐人試帖》根據荊冬倩“奉試”詩亦為四韻認為可能是當時官限如此,而直至後來,“奉試”詩才又變為六韻。
此詩寥寥數句就突出了明堂上的火珠明亮耀眼的特點。首兩句從明堂入筆點出火珠,接下來四句則寫了火珠的光輝。作者以月與星作比,可謂妙絕。“夜來雙月滿”之“雙月”,一實指天上的月亮,一喻指明堂的火珠,兩者並舉就説明火珠皎潔光白之至與天下月亮無二,彷彿又一輪明月遺落人間,兩月同散發出柔和的微光為夜晚增添了不少景趣。誇張、襯托至極致。而“曙後一星孤”句對仗工整,描寫的是天亮月亮落下後的景象:雖然月亮消失了,但火珠的光輝不減,就像一顆永掛天邊的星星。“天淨光難滅,雲生望欲無”二句,繼續寫火珠之光,寫出了其珠光閃閃的特點。最後,詩人以頌揚作結。因火珠乃他國所獻之寶物,有此盛事正説明國家之強大及時代之太平。結句遣字用詞還算頗有氣勢,只是意義平平,未免落入俗套。
此詩雖有宮體詩味,但取景空闊,清明自然,不失名家氣度。詩中“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一聯歷來受人關注。此聯描寫的是明堂上的火珠,在夜晚與月光相襯如同一雙明月,而曙後天明月亮西沉時,火珠仍然如一顆孤星在明堂屋頂上閃閃發光。後來有人把“曙後一星孤”一句別解為崔曙死後只留下一個名叫星星的女兒。《分門古今類事》“崔曙一星”:“崔曙作《明堂火珠》詩云:‘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時稱佳句。未幾。曙卒。無子,惟一女,名星星。星,蓋其讖也。”在這樣的附會之下,“曙後一星孤”竟然成了詩讖。 [2]  [3-4] 

奉試明堂火珠名家點評

唐代封演封氏聞見錄》卷四《明堂》:“開元中,改明堂為聽政殿,頗毀撤,面宏規不改。頂上金火珠迥出空外,望之赫然。省司試舉人,作《明堂火珠》詩,進士崔曙詩最清拔。”
宋代李昉《太平廣記》卷一九八引《明皇雜錄》:唐崔曙應進士舉,作《明堂火珠》詩,續有佳句曰:“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其言深為工,文士推服。
清代紀昀《唐人試律説》:火珠以銅為之,施於屋巔,劉肅《大唐新語》及《舊唐書》言之甚詳,非蚌珠也,故有“雙月”“一星”“天淨”“雲生”之句,而結句以珠比之。坊本誤解為蚌珠,因改“還如”為“還知”,失之遠矣。三四當時以為警句,然此二句賦火珠,五六即應點綴明堂,仍以空語敷衍,未免疏略。
清代梁章鉅《試律叢話》:“夜來雙月滿,曙後一星孤”,此十字在當時為警句,誠非溢美。 [2] 

奉試明堂火珠作者簡介

崔曙(約704—739),河南登封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進士,但只做過河南尉一類的小官。曾隱居河南嵩山。喜交遊,與薛據等友善。工詩,人稱其詩言詞款要、情趣悲涼,送別登樓俱堪淚下。傳世之作有《瓢賦》,《全唐詩》存詩一卷凡15首。 [4] 
參考資料